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精密水准资料研究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垂向运动特征
1
作者 赵勃 季灵运 +4 位作者 郝明 邱江涛 朱良玉 蒋锋云 刘雷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6-430,435,共6页
利用精密水准测量数据,结合改进的倾滑位移模型,系统分析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各区段的垂向运动特征。结果表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正经历左旋走滑与逆冲挤压的复合变形机制,且不同区段的活动性存在显著差异。垂向倾滑速率呈现从西段的0.24 m... 利用精密水准测量数据,结合改进的倾滑位移模型,系统分析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各区段的垂向运动特征。结果表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正经历左旋走滑与逆冲挤压的复合变形机制,且不同区段的活动性存在显著差异。垂向倾滑速率呈现从西段的0.24 mm/a向东增大到2.31 mm/a后,又减小到1.51 mm/a的空间变化趋势。通过反演获得的闭锁深度与地震精定位所揭示的小震活动深度高度吻合,说明该断裂带各区段处于不同的闭锁状态。结合地震活动性发现,天水-宝鸡段发震危险性最紧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精密水准 倾滑速率 闭锁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现今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瞿伟 崔耀 +1 位作者 郝明 李久元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1-227,共7页
基于1999~2007年、2009~2013年、2013~2017年和2017~2021年共4期GNSS地壳运动速度场构建GNSS速度剖面,分析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各次级断裂现今地壳差异运动特征,并进一步建立负位错模型反演获取各次级断裂现今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速率。结... 基于1999~2007年、2009~2013年、2013~2017年和2017~2021年共4期GNSS地壳运动速度场构建GNSS速度剖面,分析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各次级断裂现今地壳差异运动特征,并进一步建立负位错模型反演获取各次级断裂现今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速率。结果表明:1)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现今整体呈现出以左旋走滑为主、兼逆冲挤压的活动特征。2)1999~2007年,锅麻滩段和天水-宝鸡段整体处于强闭锁状态,漳县段和鸳凤段仅部分区段闭锁且闭锁程度较低,闭锁深度也较浅;2009~2013年,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中段闭锁程度有所减弱,鸳凤段东部与天水-宝鸡段东部由较强闭锁转变为蠕滑状态,锅麻滩段和天水-宝鸡段中西部依然呈强闭锁状态;2013~2017年,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整体处于较强闭锁状态,仅天水-宝鸡段东部呈蠕滑状态;2017~2021年,锅麻滩段中西部、漳县段、鸳凤段东部和天水-宝鸡段中部处于较强闭锁状态,鸳凤段中西部与天水-宝鸡段西部则呈蠕滑状态。3)各次级断裂滑动亏损速率整体分布特征与断裂闭锁程度基本一致。西秦岭北缘断裂带锅麻滩段和天水-宝鸡段中部现今处于较强闭锁状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累积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GNSS 负位错 断裂闭锁 滑动亏损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黄香沟段晚第四纪水平位移特征及其微地貌响应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传友 张培震 +2 位作者 袁道阳 王志才 张剑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1-404,共14页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左旋走滑为主的活动断裂带,其在黄香沟一段活动性较强,活动现象典型。对沿断裂带分布的地貌、地质体等晚第四纪位移量的研究表明,在黄香沟一带,断裂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水平位移量最大为40~60...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左旋走滑为主的活动断裂带,其在黄香沟一段活动性较强,活动现象典型。对沿断裂带分布的地貌、地质体等晚第四纪位移量的研究表明,在黄香沟一带,断裂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水平位移量最大为40~60m;最小为6~8m,可能是一次滑动事件的特征位错量。断裂带上的位移具有分组特征,各组位移值之间具有6~8m的稳定增量。位移值的分组性和增量特征反映了该段断裂具有特征地震的活动特征,而7组位错值则反映了断裂7次特征活动事件。关于黄香沟一带与断裂相关的微地貌分析,也获得了大致相对应的事件次数。并由此初步推测,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该断裂带有过多次强烈活动,活动期次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水平位移 微地貌 特征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漳县—车厂断层的结构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18
4
作者 郭进京 韩文峰 +4 位作者 王志强 马兆武 梁收运 于飞 刘高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4-162,共9页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主要构造边界断裂带之一,其构造变形历史和运动学特征研究可以为西秦岭中新生代构造过程和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动力学的远程构造响应提供约束。漳县—车厂断层是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主要构造边界断裂带之一,其构造变形历史和运动学特征研究可以为西秦岭中新生代构造过程和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动力学的远程构造响应提供约束。漳县—车厂断层是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工程开挖所揭露的断层带内丰富构造现象的观测与分析,至少可以辨别出3期性质、规模、运动学特征各异的构造变形事件。第一期为向北北东陡倾的伸展正断层作用;第二期为向南南西倾的由南向北的逆冲断层作用;第三期为沿近直立断面左旋走滑作用。尽管每期变形的时代尚缺乏构造物质测年的约束,但根据其与白垩系、新近系的空间关系以及已有第四纪以来沿断层地貌位错和相关沉积物测年以及地震活动历史研究对断层左旋走滑作用的时代约束,认为第一期伸展正断层作用起始于早白垩纪,可能持续到渐新世;第二期向北逆冲断层作用起始于渐新世初,可能持续到早第四纪;第三期左旋走滑断层作用起始于晚第四纪,持续至今。漳县—车厂断层是一条典型的多期变形的脆性断层,其变形特征与历史,如果代表了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特征与构造变形过程,那么现今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仅是起始于早白垩纪、新生的脆性断裂带,并非是印支主造山期大规模韧性逆冲推覆作用的边界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漳县-车厂断层 断层带结构 断层运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断层气浓度空间分布特征与强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苏鹤军 张慧 +2 位作者 李晨桦 伍剑波 周慧玲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1-676,共6页
以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不同段断层气Hg、Rn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历史大震背景、现今地震活动影像以及b值空间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不同段落的活动习性进行深入探讨,并识别出该断裂带潜在... 以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不同段断层气Hg、Rn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历史大震背景、现今地震活动影像以及b值空间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不同段落的活动习性进行深入探讨,并识别出该断裂带潜在大震危险区段。可为未来地震趋势判定及震情跟踪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断层气 地震活动性参数 强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武山—天水段全新世活动的新证据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赵 袁道阳 +3 位作者 王爱国 张波 邵延秀 王朋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9-259,共11页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缘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和历史强震带。前人对该断裂漳县以西段曾开展过大量研究工作,获得其最新构造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而中段(武山—天水段)和东段(天水—宝鸡段)最新活动时代一直存在分歧。基于...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缘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和历史强震带。前人对该断裂漳县以西段曾开展过大量研究工作,获得其最新构造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而中段(武山—天水段)和东段(天水—宝鸡段)最新活动时代一直存在分歧。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地质地貌调查与综合分析、探槽开挖和^(14)C测年等方法,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武山—天水段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段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显著,地貌上主要表现为断层垭口、断层沟槽、山脊与水系及阶地同步左旋位错、断层陡坎等;多个探槽剖面及测年结果显示其最新构造活动断错了全新世地层,为该段断裂全新世活动和大震危险性分析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全新世 左旋走滑 活动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缘断裂带温泉水循环深度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汪万红 张慧 苏鹤军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41,共6页
研究了秦岭北缘断裂带温泉水的氢氧同位素和氦同位素,同时通过温泉水的热储温度和当地地温梯度计算了温泉水的循环深度;统计分析了1900-1997年间的地震频度。从水对断裂及其围岩的弱化的角度讨论了温泉水深循环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结... 研究了秦岭北缘断裂带温泉水的氢氧同位素和氦同位素,同时通过温泉水的热储温度和当地地温梯度计算了温泉水的循环深度;统计分析了1900-1997年间的地震频度。从水对断裂及其围岩的弱化的角度讨论了温泉水深循环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段地震活动性的差异与温泉水循环深度的差异有关。认为循环深度较深的陕西段孕育强震的可能性较小,而循环深度较浅的青海段和甘肃段是孕育强震的危险区,其中甘肃段可能是强震的最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缘断裂带 温泉水 氢氧同位素 ^3He/^4He 循环深度 地震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土壤气定点监测与初步结果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高曙德 赵洁 +6 位作者 王爱国 张向红 曹玲玲 张昱 武善艺 苏小忠 杨超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1-1007,共7页
根据前人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上历史地震及古地震复发周期和离逝时间等的综合研究,得出该断裂存在发生强震的较大潜在风险,因此加强对该断裂现今构造活动的定点监测和地震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据此,根据断裂逸出气体测项剖面浓度分... 根据前人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上历史地震及古地震复发周期和离逝时间等的综合研究,得出该断裂存在发生强震的较大潜在风险,因此加强对该断裂现今构造活动的定点监测和地震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据此,根据断裂逸出气体测项剖面浓度分布(变化)特征,在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天水段)上新建3个断层土壤气连续观测站,开展断层气(H_(2)、CO_(2)、R_(n)、CH_(4))浓度观测,分析断裂带不同段深部气体特征的空间差异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监测甘东南地区应力调整与地震活动。初步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其背景值比较稳定,且同一测项在不同测点变化形态具有相似性、同步性,说明观测资料真实可靠,并具有可比性。各测点出现测项同步异常变化时,可能反映了区域应力调整及变化状态,对震情跟踪和地震预测提供参考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地震活动性 断层气监测 震情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缘断裂带温泉水渗流特征与地震活动水平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史杰 张慧 +1 位作者 苏鹤军 张莲海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3-279,共7页
前人对秦岭北缘断裂带出露温泉水的氢氧同位素、He同位素和SiO2含量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温泉水的热储温度和循环深度。在此基础上,运用温度场作用下的热水垂向运移数学模型演算了循环深度和断层带渗透性之间的关系。根据1970~2008年的区... 前人对秦岭北缘断裂带出露温泉水的氢氧同位素、He同位素和SiO2含量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温泉水的热储温度和循环深度。在此基础上,运用温度场作用下的热水垂向运移数学模型演算了循环深度和断层带渗透性之间的关系。根据1970~2008年的区域台网资料,对断裂带进行了分段地震活动多参数组合方法分析,并结合历史中强地震(公元前781年~公元2008年)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总结了断层带不同区段渗透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关系。最后对秦岭北缘断裂带的渗透性成因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缘断裂带 温泉水 循环深度 渗流特征 地震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土壤气定点观测台站建设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洁 苏鹤军 +5 位作者 高曙德 杨超 郭赟 孟维斌 王文熙 田洁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7-456,共10页
介绍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土壤气观测台站的设计思路、建设内容以及运行情况,并通过一年来观测数据的分析认为,各观测台站断层土壤气体背景值稳定,观测数据合理可靠,且3个观测站同一测项的变化形态具有相似性、同步性,并在榆中M_(S)3.6、玛... 介绍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土壤气观测台站的设计思路、建设内容以及运行情况,并通过一年来观测数据的分析认为,各观测台站断层土壤气体背景值稳定,观测数据合理可靠,且3个观测站同一测项的变化形态具有相似性、同步性,并在榆中M_(S)3.6、玛多M_(S)7.4和门源M_(S)6.9地震前出现同步异常响应,表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土壤气具有反映区域构造应力变化的潜力。同时断层土壤气定点观测台站的建设方案与技术指标为后期组建断层土壤气观测台网提供借鉴和参考,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断层气 连续观测 台站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元前47年甘肃陇西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袁道阳 雷中生 +1 位作者 吴赵 冯建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9-836,共18页
西汉元帝初元二年二月戊午,即公元前47年4月17日,在陇西郡所属的豲道县附近发生了1次强烈地震,造成"坏败豲道县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压杀人众。山崩地裂,水泉涌出"等严重震害。根据历史资料考证和野外实地调查,确认豲道县城在... 西汉元帝初元二年二月戊午,即公元前47年4月17日,在陇西郡所属的豲道县附近发生了1次强烈地震,造成"坏败豲道县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压杀人众。山崩地裂,水泉涌出"等严重震害。根据历史资料考证和野外实地调查,确认豲道县城在今甘肃省陇西县文峰镇东南的三台王家新庄附近。豲道城是这次地震史料记载中破坏最严重的地方,理应位于极震区内,其烈度达Ⅸ—Ⅹ度,估算其震级达7级左右。结合其他破坏点烈度的综合评定结果,绘制了这次地震的等震线图,其长轴方向为NWW向。这次地震极震区位置和等震线长轴方向与该区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甘谷—武山断裂段西段相吻合。该段断裂全新世晚期新活动的地质地貌和地质剖面证据明确,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向N倾的正断特性,断错了冲沟T_1—T_2级冲洪积阶地,沿断裂至今仍保留有部分深切的地震断层沟槽、黄土中密集发育的张性构造裂缝、滑坡体和串珠状落水洞等地表形变现象遗迹。结合该区现代小震活动精定位结果的综合分析,认为公元前47年陇西地震应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甘谷—武山断裂段西段新活动的结果。该断裂具备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构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元前47年陇西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豲道城 发震构造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孕震物理模式的断层气流动监测网络布设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慧玲 苏鹤军 +2 位作者 张慧 李晨桦 王岩鸿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2-1060,共9页
为了解决我国地震地下流体流动监测网络布设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坚固体孕震模式"为理论基础,以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密度地下流体背景值探测,结合地壳垂直形变特征以及地震活动性特征,寻找区域活动断裂带... 为了解决我国地震地下流体流动监测网络布设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坚固体孕震模式"为理论基础,以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密度地下流体背景值探测,结合地壳垂直形变特征以及地震活动性特征,寻找区域活动断裂带流体与形变以及地震活动的耦合段及断层气响应的灵敏点,综合判断断裂带活动分段性。断层形变、地震活动与地下流体活动有着良好的对应性与耦合关系,震源区均表现为"断层闭锁区"特性,发震地点都显示出一种相对平静的状态。基于以上研究,形成从活动断裂带—"坚固体"闭锁段—近震区前兆场地的追踪思路,规划具有一定物理预报思想的标准化断层气流动观测方案,并建立研究区域观测网络的雏形。这对今后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流体流动监测台网布设提供技术思路,并为我国地震预报、震情跟踪及防震减灾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流体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流动监测 台网布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65年甘肃卓尼—康乐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维桐 袁道阳 +1 位作者 雷中生 张波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4-720,758,共8页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考证、现场考察与综合分析,1765年5月1日发生在临洮南的一次中强破坏性地震其极震区位于卓尼、康乐交界的洮河连麓盆地附近的柳林、宗石一带,其名称应修改为卓尼—康乐地震,震级约51/2~6级,震中烈度可达Ⅷ度,极震...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考证、现场考察与综合分析,1765年5月1日发生在临洮南的一次中强破坏性地震其极震区位于卓尼、康乐交界的洮河连麓盆地附近的柳林、宗石一带,其名称应修改为卓尼—康乐地震,震级约51/2~6级,震中烈度可达Ⅷ度,极震区长轴方向大致与该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西段的锅麻滩断裂段东端相吻合。根据野外实地调查,锅麻滩断裂在极震区附近存在新活动的地质地貌现象,出露的断层剖面揭示出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向北倾的正断特征,宏观地貌上沿断裂保留有断层陡坎、冲沟左旋位错等地貌标志。结合该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本次卓尼—康乐地震发生在锅麻滩断裂段与漳县—黄香沟断裂段之间的左阶拉分区,是受区域应力影响引起断裂带在交汇部位与端点处应力集中所致。综合分析认为,锅麻滩断裂带东端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尼—康乐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构造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