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中东部近50a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庄红娟
何太蓉
刘存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670-674,共5页
选取了交界带中东部1961—2006年的5个代表站点逐日气温资料,采用趋势系数、滑动平均等方法对年及各季气温变化特征进行诊断分析,并用Mann-Kendall对年平均气温时间序列可能的突变点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近50 a交界带中东部气温呈不显...
选取了交界带中东部1961—2006年的5个代表站点逐日气温资料,采用趋势系数、滑动平均等方法对年及各季气温变化特征进行诊断分析,并用Mann-Kendall对年平均气温时间序列可能的突变点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近50 a交界带中东部气温呈不显著上升趋势(0.086℃/10a),其中长葛的气温倾向率为0.18℃/10a,是年平均气温倾向率的2倍.春、秋、冬3个季节的平均气温50年来呈上升趋势,冬季上升幅度较大,气温变化率为0.31℃/10a,明显高于春、秋2季的0.1℃/10 a和0.14℃/10 a,夏季的平均温度呈下降趋势,气温变化率为-0.22℃/10a.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对年平均气温进行检验的结果显示,气温在1963年和1997年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黄淮平原
交界带
气温变化率
趋势系数
气温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2—2020年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植被物候特征遥感监测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雅婷
朱长明
+2 位作者
张涛
张新
石智宇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5-234,共10页
针对植被物候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存在非线性、区域差异性以及秦岭南北气候典型差异性,选取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为研究区,利用2002—2020年MOD09Q1遥感数据,通过自适应动态阈值法提取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物候特征关键参数,详细刻画区域...
针对植被物候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存在非线性、区域差异性以及秦岭南北气候典型差异性,选取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为研究区,利用2002—2020年MOD09Q1遥感数据,通过自适应动态阈值法提取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物候特征关键参数,详细刻画区域植被物候时空变化过程,分析时空分异特征,并结合气温数据探究区域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①秦淮交界带植被物候特征空间分异明显,森林植被物候始期和末期均晚于农田植被,森林植被物候始期为第67—116天,末期为第280—340天;农田植被物候始期位于第49—92天,末期为第195—328天;森林植被生长期长度为215~262 d,农田植被为147~261 d;且森林植被物候受到海拔影响,海拔越高物候始期越晚、物候末期越早。②2002—2020年秦淮交界带植被物候始期和物候末期时间总体呈现提前的变化趋势、生长期长度变短;森林和农田的物候始期变化趋势分别为:-0.14 d·a^(-1)和0.1 d·a^(-1),末期变化趋势分别为-0.78 d·a^(-1)和-1.43 d·a^(-1)。③秦淮交界带地区物候变化特征与区域气温(3月与9月气温)显著相关,根据现有站点观测数据分析表明气温上升导致了区域的物候期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秦岭—黄淮平原
交界带
时空变化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中东部近50a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庄红娟
何太蓉
刘存东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670-674,共5页
基金
重庆市软科学计划项目(CSTC2008CE9095)
重庆市教委科技资助项目(KJ080803)
文摘
选取了交界带中东部1961—2006年的5个代表站点逐日气温资料,采用趋势系数、滑动平均等方法对年及各季气温变化特征进行诊断分析,并用Mann-Kendall对年平均气温时间序列可能的突变点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近50 a交界带中东部气温呈不显著上升趋势(0.086℃/10a),其中长葛的气温倾向率为0.18℃/10a,是年平均气温倾向率的2倍.春、秋、冬3个季节的平均气温50年来呈上升趋势,冬季上升幅度较大,气温变化率为0.31℃/10a,明显高于春、秋2季的0.1℃/10 a和0.14℃/10 a,夏季的平均温度呈下降趋势,气温变化率为-0.22℃/10a.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对年平均气温进行检验的结果显示,气温在1963年和1997年发生突变.
关键词
秦岭—黄淮平原
交界带
气温变化率
趋势系数
气温突变
Keywords
transitional region between Qinling Mountains and Huanghuai Plain
variable rate of temperature
tendency ratio
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分类号
S161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2—2020年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植被物候特征遥感监测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雅婷
朱长明
张涛
张新
石智宇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沙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5-234,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北斗智能精准定位技术集成及区域服务业创新示范”(编号:2021YFB1407004)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计划项目“大别山地区生态修复支撑调查”(编号:DD20208074)
+1 种基金
农业产业数字化地图项目(编号:21C00346)
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校级项目“2000—2020年秦淮交错带植被物候变化分析”(编号:2021XKT0084)共同资助。
文摘
针对植被物候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存在非线性、区域差异性以及秦岭南北气候典型差异性,选取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为研究区,利用2002—2020年MOD09Q1遥感数据,通过自适应动态阈值法提取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物候特征关键参数,详细刻画区域植被物候时空变化过程,分析时空分异特征,并结合气温数据探究区域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①秦淮交界带植被物候特征空间分异明显,森林植被物候始期和末期均晚于农田植被,森林植被物候始期为第67—116天,末期为第280—340天;农田植被物候始期位于第49—92天,末期为第195—328天;森林植被生长期长度为215~262 d,农田植被为147~261 d;且森林植被物候受到海拔影响,海拔越高物候始期越晚、物候末期越早。②2002—2020年秦淮交界带植被物候始期和物候末期时间总体呈现提前的变化趋势、生长期长度变短;森林和农田的物候始期变化趋势分别为:-0.14 d·a^(-1)和0.1 d·a^(-1),末期变化趋势分别为-0.78 d·a^(-1)和-1.43 d·a^(-1)。③秦淮交界带地区物候变化特征与区域气温(3月与9月气温)显著相关,根据现有站点观测数据分析表明气温上升导致了区域的物候期提前。
关键词
植被物候
秦岭—黄淮平原
交界带
时空变化
遥感
Keywords
vegetation phenology
Qinling Mountains-Huanghuai Plain
ecotone
spatio-temporal change
remote sensing
分类号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X1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中东部近50a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庄红娟
何太蓉
刘存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02—2020年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植被物候特征遥感监测分析
王雅婷
朱长明
张涛
张新
石智宇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