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始皇的恚恨
1
作者 林剑鸣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4-77,共4页
秦始皇的恚恨林剑鸣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公元前210年(始皇三十七年),当秦始皇巡行全国的大队车骑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驻跸在山青水秀的会稽(今浙江绍兴)的时候,曾令人刻石歌功颂德。在这块被称之为“会稽刻石”的铭文中,留... 秦始皇的恚恨林剑鸣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公元前210年(始皇三十七年),当秦始皇巡行全国的大队车骑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驻跸在山青水秀的会稽(今浙江绍兴)的时候,曾令人刻石歌功颂德。在这块被称之为“会稽刻石”的铭文中,留下一段异乎寻常的文字:“饰省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秦始皇本纪 会稽 吕不韦 《史记·货殖列传》 《太平御览》 《艺文类聚》 吴太伯世家 《越绝书》 西施 关键时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始皇的统一与改革计首授爵政策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孔修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98-105,共8页
秦始皇为什么能“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在中国历史上首开封建统一的局面?历来人们议论得够多了。这里且不论客观条件,因为统一已是当时的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实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但历史仍需要一个杰出的人物来完成统一。正如... 秦始皇为什么能“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在中国历史上首开封建统一的局面?历来人们议论得够多了。这里且不论客观条件,因为统一已是当时的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实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但历史仍需要一个杰出的人物来完成统一。正如马克思引用的爱尔维修的名言所说:“每一个社会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50页)这样的人物是迟早一定要出现的。然而,统一的客观条件,并没有规定谁能够成为统一者。秦始皇之所以能“为天下一统”,除了他本人的雄才大略外,其根本原因还得从秦国本身中去找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秦始皇本纪 王翦 大屠杀 商鞅 《秦简》 秦人 战争 昭王 商君书 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始皇陵地宫探秘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占民 《文博》 1999年第2期3-13,97,共12页
座落在骊山之阿的秦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宫,千百年来各种传说、猜测不胜枚举.然而沉睡了两千余年的兵马俑被农民打井偶然发现了,接着,由省、县文物部门组成的第一支考古发掘队开赴现场.专家们在骊山脚下这片荒漠的石头... 座落在骊山之阿的秦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宫,千百年来各种传说、猜测不胜枚举.然而沉睡了两千余年的兵马俑被农民打井偶然发现了,接着,由省、县文物部门组成的第一支考古发掘队开赴现场.专家们在骊山脚下这片荒漠的石头滩上开始探寻、试掘兵马俑,之后对秦始皇陵园也展开了全面的勘探工作,历经20余年的不懈努力,初步揭示了秦始皇陵地宫的神秘面纱.地宫形制露端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贵族们活着的时候便按官爵的大小分为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待遇,死后到了“冥国世界”尊卑也不例外.就拿墓葬形式来说,秦国一般贵族为一条墓道的甲字形墓,而秦国国君墓有的为两条墓墓道的中字形,有的为4条墓道的亚字形,那么,秦始皇陵究竟延用了亚字形墓,还是创造了新的形制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陵园 地宫 星象图 人殉制度 《史记》 司马迁 《汉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水经注》 秦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秦始皇评价中一些问题的再探讨
4
作者 宋纹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4-87,74,共5页
有关秦始皇评价中一些问题的再探讨宋纹 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两千多年来,儒家的民本、仁政观念及其思维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积淀颇深。对秦始皇这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往往漠视其客观功绩;对其残酷暴政导致国亡,却极为反感。... 有关秦始皇评价中一些问题的再探讨宋纹 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两千多年来,儒家的民本、仁政观念及其思维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积淀颇深。对秦始皇这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往往漠视其客观功绩;对其残酷暴政导致国亡,却极为反感。故评价其功过一直不够公允,即重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李卓吾 《秦律》 历史人物 社会科学学会 历史地位 历史评价 华夏民族 余子俊 历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始皇与齐文化
5
作者 马玲 《理论学刊》 CSSCI 1998年第4期112-113,共2页
无论是基于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在“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建立秦帝国的过程中,都吸纳了齐文化的博大内涵,沐浴了齐文化的和风细雨。然而,令人痛惜的是,秦始皇立国不久即醉心于对... 无论是基于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在“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建立秦帝国的过程中,都吸纳了齐文化的博大内涵,沐浴了齐文化的和风细雨。然而,令人痛惜的是,秦始皇立国不久即醉心于对长生不老术的追求,不惜人力物力几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文化 《史记·秦始皇本纪 五德终始 秦帝国 知识分子 博士制度 齐国 理论根据 最高统治者 邹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始皇棺椁葬具考
6
作者 刘占成 《文博》 1999年第3期26-30,共5页
近读张占民先生《秦始皇陵地宫探秘》一文,很受启发,文中对秦始皇棺椁葬具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和论述,对《史记·秦始皇本纪》“下铜而致椁”和《水经注》“销椁取铜”的记载进行了新的释解。笔者认为对秦始皇棺椁葬具问题还是有商榷... 近读张占民先生《秦始皇陵地宫探秘》一文,很受启发,文中对秦始皇棺椁葬具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和论述,对《史记·秦始皇本纪》“下铜而致椁”和《水经注》“销椁取铜”的记载进行了新的释解。笔者认为对秦始皇棺椁葬具问题还是有商榷和论证的必要,草成此文,求教于方家。 棺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在考古发掘中也得到了实证。商周时期的国君或奴隶主贵族的墓中,都发现有棺有椁,且随葬品丰富。商王的陵墓从形制到规格上都大得多,称为“亚字形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秦始皇本纪 铜车马 秦始皇 葬具 秦始皇 铜棺 先秦时期 地宫 《水经注》 秦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时期齐鲁文化的风格与儒学的西渐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子今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8-52,共5页
齐鲁文化在先秦时期具有明显的优势,秦汉时期在仍然保持地域文化鲜明个性的同时,为大一统的文化共同体的建设作出了显著的历史贡献。所谓“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反映了齐鲁地区在政治文化领域的领先地位。其他如经学、史学... 齐鲁文化在先秦时期具有明显的优势,秦汉时期在仍然保持地域文化鲜明个性的同时,为大一统的文化共同体的建设作出了显著的历史贡献。所谓“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反映了齐鲁地区在政治文化领域的领先地位。其他如经学、史学、文学、医学、农学、算学、书学、乐学、历学等,都有齐鲁人的创造充盈了当时学术文化的宝库。齐鲁文化扩展其影响的最突出的表现,是儒学的向西流布。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齐鲁文化对于汉文明总体面貌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鲁文化 秦汉时期 儒学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司马迁 儒林列传 《史记·货殖列传》 汉武帝时代 公孙弘 文化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岳麓书院新藏秦简丛考 被引量:7
8
作者 曹旅宁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3-102,共10页
二十世纪初叶,王国维先生提出"二重证据法",以地下之新材料,论证古籍中的历史,成为史学发展之里程碑。近年来新出文献大量涌现,法史资料在其中占据相当的比重。诸如青铜铭文、秦汉简牍、大漠残卷、乃至于宫廷档案等,无不扩展... 二十世纪初叶,王国维先生提出"二重证据法",以地下之新材料,论证古籍中的历史,成为史学发展之里程碑。近年来新出文献大量涌现,法史资料在其中占据相当的比重。诸如青铜铭文、秦汉简牍、大漠残卷、乃至于宫廷档案等,无不扩展学界视野、修正陈论旧说,甚至改写着中华法系的历史。本期笔谈所约之论文,其资料或为首次披露、或为重新钩稽,冀能对法史研究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虎地秦简 岳麓书院 秦始皇本纪 新资料 古法 未成年人 子书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王子婴身世蠡测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金铣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子婴 孝文王 秦二世 秦始皇本纪 秦王 赵高 李斯列传 公子 身世 曹无伤 扶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秦之“吏师”制度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良才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8-73,共6页
吏师制度是以政府官吏承担教师职责的制度。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开始实行这一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继续奉行法教路线,遂将其推行于全国。秦国实行吏师制,其原因是思想传统和政治需要,而内容主要表现为社会教化和学吏教育两种形式... 吏师制度是以政府官吏承担教师职责的制度。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开始实行这一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继续奉行法教路线,遂将其推行于全国。秦国实行吏师制,其原因是思想传统和政治需要,而内容主要表现为社会教化和学吏教育两种形式。从教育制度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以吏为师”与东方诸国私学昌盛的历史局面相比,是复古的,倒退的,逆历史潮流的。但是,从秦国教育制度的发展过程来看则是进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虎地秦墓竹简》 以吏为师 商鞅变法 《史记·秦始皇本纪 教育制度 法官法 社会教化 《吕氏春秋》 法律答问 东方诸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宋时代的钱塘江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逸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5期15-20,共6页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古时有浙江、浙河、浙水、浏江等名称。浙江之名,见于早期古籍《山海经》。《史记·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并作“浙江”。《庄子》作“湔J江”。《汉书·地理志》、《水经》作“渐江水”。郦注作...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古时有浙江、浙河、浙水、浏江等名称。浙江之名,见于早期古籍《山海经》。《史记·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并作“浙江”。《庄子》作“湔J江”。《汉书·地理志》、《水经》作“渐江水”。郦注作“浙江”。涮、浙声近,古字通,或以为渐即浙字(杨守敬《水经注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 秦始皇本纪 两宋 《水经注疏》 浙江省 《山海经》 《庄子》 《水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土地改革运动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元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4期104-108,共5页
秦土地改革运动论李元中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如何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史学界对此至今争论不休。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现在我们试以秦国的土地制度作为考察这一问题的窗口,因为秦的土地制度发育得最典型,最能代表历史的大趋势... 秦土地改革运动论李元中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如何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史学界对此至今争论不休。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现在我们试以秦国的土地制度作为考察这一问题的窗口,因为秦的土地制度发育得最典型,最能代表历史的大趋势。特别是近年来秦简的出土,已有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土地改革运动 军功地主 土地私有化 土地所有制 土地国有化 《史记·秦始皇本纪 商鞅 土地国有制 奴隶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秦汉唐文化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制之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士光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52-53,共2页
我国历史悠久,早在距今4000年前后,也即刚迈进阶级社会门槛之时,就出现了具有政治统治功能的都城。③自此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政治斗争的起伏,在中华大地上先后出现了一大批都城,其数量当在200处上下。其中不少迄今仍是全国或地... 我国历史悠久,早在距今4000年前后,也即刚迈进阶级社会门槛之时,就出现了具有政治统治功能的都城。③自此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政治斗争的起伏,在中华大地上先后出现了一大批都城,其数量当在200处上下。其中不少迄今仍是全国或地方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追溯我国古都之发展史,可以看出,自公元前11世纪中至公元10世纪初,即由西周初,历秦、西汉到唐末这一历史日才期,是我国古代都城规制由创立而逐渐臻于规范成熟的重要阶段。而这一发展历程的顺利完成,虽建基于社会经济发展之上,另一方面也受惠于周秦汉唐文化的直接哺育。一个最具说服力的事实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文化 古代都城 中轴线 周秦 发展历程 西汉到唐末 秦都咸阳 《史记·秦始皇本纪 西汉长安 社会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鞅变法史事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晁福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0-75,共6页
商鞅变法史事考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里的一个重大事件。学者们对变法的内容和意义多有研讨,然而对其史事则所论甚稀。商鞅变法的不少史事,尚在若明若暗间。本文拟对《史记·商君列... 商鞅变法史事考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里的一个重大事件。学者们对变法的内容和意义多有研讨,然而对其史事则所论甚稀。商鞅变法的不少史事,尚在若明若暗间。本文拟对《史记·商君列传》所载主要史事试作考析,进而探讨商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鞅变法 《秦本纪 《战国策》 大良造 韩非子 十三年 史事 《史记》 《史记·秦始皇本纪 命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徐福东渡”之我见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凤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7-101,共5页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在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之后的第三年(即公元前219年)“……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仙,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徐市发童男女,入海求仙人”.在此事过去了九...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在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之后的第三年(即公元前219年)“……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仙,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徐市发童男女,入海求仙人”.在此事过去了九年之后,即到了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徐市回到了中国的大陆,在琅岈郡向秦始皇作了汇报,谎称他入海数年求神仙之药之所以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为大鲛鱼所苦,致不得至”.这样他又再一次地向秦始皇提出请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福东渡 日本列岛 弥生文化 绳文文化 中国大陆 徐福故里 朝鲜半岛 人类学者 公元前 《史记·秦始皇本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王编钟的复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维四 蒋朗蟾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8-52,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举世闻名的陕西蓁始皇陵封土西北出土的秦代错金错银乐府钮钟、秦佣一号坑出土的无枚甬钟、宝鸡县太公庙出土的秦式公钟等复原研究和铸造成编的过程.并对其过程中的历史考证、理论原则以及在总体设计时的“定名”、“定型”... 本文介绍了举世闻名的陕西蓁始皇陵封土西北出土的秦代错金错银乐府钮钟、秦佣一号坑出土的无枚甬钟、宝鸡县太公庙出土的秦式公钟等复原研究和铸造成编的过程.并对其过程中的历史考证、理论原则以及在总体设计时的“定名”、“定型”、“定量”、‘定音”、“定位”等原则,作了系统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复原研究 编钟 秦王 艺术性 曾侯乙 春秋战国时代 《史记·秦始皇本纪 造型与纹饰 错金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代“隐宫”制度探微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晓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0-56,共7页
秦代“隐宫”制度探微周晓瑜“隐宫”制度是涉及秦代政治、军事、法律和建筑、手工业生产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制度。但是,司马迁在《史记》的《秦始皇本记》和《蒙恬列传》中虽曾二度提到“隐宫”,却没有详细记载,此后的注家异说纷经,... 秦代“隐宫”制度探微周晓瑜“隐宫”制度是涉及秦代政治、军事、法律和建筑、手工业生产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制度。但是,司马迁在《史记》的《秦始皇本记》和《蒙恬列传》中虽曾二度提到“隐宫”,却没有详细记载,此后的注家异说纷经,莫衷一是,造成此项制度几乎被淹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虎地秦墓竹简》 《史记》 阿房宫 法律答问 泷川资言 《史记·秦始皇本纪 陶文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秦都咸阳 肉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韬》成书年代及作者新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显庆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40-142,共3页
《六韬》成书年代及作者新论吴显庆《六韬》是一本有着深刻的军事、政治和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的重要古籍。确定其成书年代和作者,对于把握它在中国古代军事、政治、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排定西汉以前诸子百家思想的... 《六韬》成书年代及作者新论吴显庆《六韬》是一本有着深刻的军事、政治和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的重要古籍。确定其成书年代和作者,对于把握它在中国古代军事、政治、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排定西汉以前诸子百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分析各派思想的互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韬》 成书年代 《吕氏春秋》 《史记·秦始皇本纪 《孙子兵法》 太公 战国后期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成书时间 专制统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士性研究三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建春 《浙江学刊》 CSSCI 1994年第4期113-119,共7页
王士性研究三题徐建春1993年10月,台湾《历史月刊》发表了一篇不署名的文章,题为《浙江一学者认为王士性是同徐霞客一样》,文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王立性还以地理环境为主要指标,将浙江东部地区划分为泽国文化、山谷文化和... 王士性研究三题徐建春1993年10月,台湾《历史月刊》发表了一篇不署名的文章,题为《浙江一学者认为王士性是同徐霞客一样》,文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王立性还以地理环境为主要指标,将浙江东部地区划分为泽国文化、山谷文化和海滨文化。这样的划分在当时世界上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性 行政区划 地名学 徐霞客 自然区划 《史记·秦始皇本纪 《禹贡》 《广志绎》 地理著作 地理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刚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27-28,共2页
唐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袁刚宰相是封建官僚体系中至关重要的职务。“宰相之职,住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新唐书·百官一》)唐朝的宰相制度颇具特色,和秦汉三公宰相个人开府,自署椽史不同,唐代实行辅政机构宰相... 唐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袁刚宰相是封建官僚体系中至关重要的职务。“宰相之职,住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新唐书·百官一》)唐朝的宰相制度颇具特色,和秦汉三公宰相个人开府,自署椽史不同,唐代实行辅政机构宰相制,朝廷中枢权力分属中书省、门下省、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事堂 决策体制 门下省 中书省 办公会议 宰相制度 新唐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旧唐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