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史陈列展览初探
1
作者 程艳妮 《文博》 2015年第2期75-79,共5页
分析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咸阳博物馆的秦史陈列展览在内容和形式设计方面的特点,归纳总结秦史陈列设计在历史内容诠释、文物与史结合、形式设计等方面可采纳的方法,认识到内容与形式... 分析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咸阳博物馆的秦史陈列展览在内容和形式设计方面的特点,归纳总结秦史陈列设计在历史内容诠释、文物与史结合、形式设计等方面可采纳的方法,认识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准确的学术定位、贴近群众是精品展览应遵循的设计准则,以期对今后的秦史陈列展览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史 陈列展览 陈列内容 陈列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秦史若干问题的辨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灼耀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99-101,共3页
秦始皇帝以其卓越的才能,顺应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灭六国,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君主专制大帝国.秦朝厉行法治,出现了一个整齐划一的新局面,把我国的封建社会推上更高的阶段,这无疑地是有其重大的历史意义的.但如果因为当时地主阶级是处在上... 秦始皇帝以其卓越的才能,顺应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灭六国,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君主专制大帝国.秦朝厉行法治,出现了一个整齐划一的新局面,把我国的封建社会推上更高的阶段,这无疑地是有其重大的历史意义的.但如果因为当时地主阶级是处在上升阶段,就说秦朝只有法治,而彻底“反儒”;只有革新精神,而忽视其保守、落后的一面,我认为这是不确切的.本文拟从当时儒学的地位和统治阶级的保守、落后倾向来论述这些问题.(一)关于儒学的地位问题.秦自商鞅变法以来,直到秦朝统一中国,以至它的覆亡,都是法家思想占支配地位,不过,儒家思想并没有一概被摈弃.从儒家所处的政治地位来说,在吕不韦执政时期,儒家同其他各家各派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史 若干问题 儒家 秦王 隶书 公元前 文字 法治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名义说
3
作者 王子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7,共13页
“南山”是以关中平原为文化基地的周秦文明的资源由来和地理屏障。由“南山”到“秦岭”的名号变易,使得这一东西横亘的山脉因秦史、秦文化的作用获得显赫名义。“楚山”“秦山”之称,正是楚人先祖和秦人先祖都曾经在“秦岭”南北进行... “南山”是以关中平原为文化基地的周秦文明的资源由来和地理屏障。由“南山”到“秦岭”的名号变易,使得这一东西横亘的山脉因秦史、秦文化的作用获得显赫名义。“楚山”“秦山”之称,正是楚人先祖和秦人先祖都曾经在“秦岭”南北进行早期经营,选择良好生存空间和发展根据地的历史反映。而“秦山”“秦岭”名号的确定,显现秦人于历史文化地理格局中最终占据优胜地位。“秦岭”“巴山”同样表现出与族名的关联。而蜀道克服这两座山脉实现南北交通,曾经有多个族群共同开发的道路工程史。“秦岭”名称大致在汉代已经通行于世,与“黄河”同样成为汉文化的地理标志。对于“秦岭”名号的历史文化意义,可以比照“秦人”称谓长时段广泛使用的事实予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山 秦岭 蜀道 秦史 秦文化 秦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年代之前所获秦式封泥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晓陆 刘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76-83,共8页
本世纪90年代后期,西安市北郊秦封泥的大发现建立了“秦式”封泥的客观标准。依此标准,人们可以从清代到80年代在全国各处获得的古封泥中,见到百余品种的秦式封泥。
关键词 秦史 秦汉考古学 秦式封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简牍所载农田形制与管理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孔祥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依据秦墓竹简中所保存的农史资料,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战国、汉代简牍,对秦简牍所涉及的农田形制和农田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期望能为农史研究界合理利用这批资料提供帮助。
关键词 农史 简牍 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时间寓言试解读:神秘的“四十六日”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子今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史记》记述,白起在长平围攻赵军主力,"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终于败降;宋义救赵,在即将与秦章邯、王离军决战前,"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向刘邦投降。秦史中三个重要事件都出现... 《史记》记述,白起在长平围攻赵军主力,"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终于败降;宋义救赵,在即将与秦章邯、王离军决战前,"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向刘邦投降。秦史中三个重要事件都出现了"四十六日"的历史记录,似乎并非巧合。考察宋义"四十六日"事及子婴"四十六日"事,可以发现颇多疑点。联系以秦地为背景的传说中也有"四十六日"情节,可以推知《史记》"四十六日"的记载应有某种文化象征意义。在当时人的意识中,"四十六日"是显示"天道"确定的规律性季候转换的时段,是盛衰转换的过程,也是生死转换的过程。司马迁"四十六日"的记述,似暗示"究天人之际"的史学追求作为潜意识的某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秦史 四十六日 文化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嬴秦人生活方式的探索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更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93,共14页
早期嬴秦人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状态的课题,应当在秦史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传统上,人们认为早期秦人以游牧、狩猎为其经济生活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早期嬴秦人的经济形态是农牧兼营。考之古籍文献,可知嬴秦人在立国之前实际... 早期嬴秦人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状态的课题,应当在秦史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传统上,人们认为早期秦人以游牧、狩猎为其经济生活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早期嬴秦人的经济形态是农牧兼营。考之古籍文献,可知嬴秦人在立国之前实际上是一支专门的从事商贸活动的部族。他们专以商贸为主的生活方式,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其祖先伯益。明乎此,或许有助于对史学意义和考古学的秦文化多样性、开放性和功利性等鲜明的特质的理解与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赢秦 早期秦史 古代商业 伯益 中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漆园经济发展原因之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学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07-110,共4页
秦漆园经济的发展深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广泛的漆林分布、丰厚的生漆资源为秦漆园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彰显了秦漆园经济的发展特色;宏观调控政策为秦漆园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为秦漆园经济持续深入经营拓宽了产销... 秦漆园经济的发展深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广泛的漆林分布、丰厚的生漆资源为秦漆园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彰显了秦漆园经济的发展特色;宏观调控政策为秦漆园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为秦漆园经济持续深入经营拓宽了产销出路和发展空间;社会需求则是直接影响秦漆园经济发展的命脉,是有效刺激秦漆园经济快速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史 漆园经济 经济史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那”的称谓源于“秦”还是“楚”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剑鸣 《人文杂志》 1981年第6期79-80,96,共3页
我们伟大祖国的称谓——中国,在世界上许多语言中都称为“支那”(如chinacina等等)。“支那”这一称谓的来源,早就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经过不少人的研究,在多年前就己得出结论,认为:“支那”的称谓乃是“秦”的音译,即“支那”的称谓... 我们伟大祖国的称谓——中国,在世界上许多语言中都称为“支那”(如chinacina等等)。“支那”这一称谓的来源,早就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经过不少人的研究,在多年前就己得出结论,认为:“支那”的称谓乃是“秦”的音译,即“支那”的称谓来源于“秦”(见《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二册《支那名号考》)。这种看法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证据确凿,长期以来就为中外学者所公认。但是,一九七九年第四期《历史研究》曾发表一篇题为《论“支那”一词的起源与荆的历史和文化》的论文,第一次提出:“支那”一词的起源不是“秦”而是“楚”,从而这一似乎早己解决的问题又被重新提起。这里,不准备重复“支那”一词源于“秦”的种种理由,因为早有许多著作对此作过详细的论证,笔者是同意这种看法的,在拙作《秦史稿》中也曾做了一点补充。所以,这里准备着重研究的是所谓“支那”一词源于“楚”(即“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那” 楚王 词的起源 楚人 楚国 秦史 历史和文化 词源 楚世家 商周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举而笑之”不是对待历史的郑重态度——读《史记·六国年表》序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久松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70-75,共6页
(一) 西汉高、惠,文、景时期和武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正宗学术界,在如何对待秦王朝历史的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是西汉经济从恢复走向繁荣,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加强,在思想学术领域的一种折光反映。
关键词 六国 秦王朝 司马迁 《史记》 义愤 秦史 兴灭 帝业 治史 失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里耶秦简中令史的职掌与升迁 被引量:2
11
作者 汤志彪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37,共8页
"里耶秦简"揭示出秦代地方"令史"具有"校雠、解释文书"、"监督官府买卖"、"监督物品的出贷和授予"、"巡守‘庙’及堤坝"、"举报官吏的不当和违法行为"、"... "里耶秦简"揭示出秦代地方"令史"具有"校雠、解释文书"、"监督官府买卖"、"监督物品的出贷和授予"、"巡守‘庙’及堤坝"、"举报官吏的不当和违法行为"、"户籍管理与人口的入籍"等职责,这是前人未曾注意的。此外,"里耶秦简"还记载了秦代地方"令史"的升迁情况,是不可多得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耶秦简 令史 职责 升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桓齮路奔燕”出处问题
12
作者 龚维英 《人文杂志》 1982年第2期48-48,共1页
林剑鸣同志《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出版)第340页说,公元前233年(秦始皇十四年)的秦、赵大战中,“秦将桓齮由于失败,畏罪逃奔燕”。作者自注,系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赵世家》”。经查证《史记》这两... 林剑鸣同志《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出版)第340页说,公元前233年(秦始皇十四年)的秦、赵大战中,“秦将桓齮由于失败,畏罪逃奔燕”。作者自注,系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赵世家》”。经查证《史记》这两篇均未言及秦将桓齮败逃燕国事;先秦、两汉典籍亦无此种记载。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出版)第171页云:“(公元233年)赵派大将军李牧向桓齮反攻,大破秦军于肥,把桓齮打跑了。”杨氏于此加注:“(《史记》)《李牧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战国史 秦史 杨氏 打跑 《史记·秦始皇本纪》 赵世家 败逃 大将军 战国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国封建制社会变革问题初探
13
作者 余天炽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60-65,82,共7页
秦史在我国的封建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异常深远,这是不待明言的事实。但是,由于史料缺乏,秦史中好些问题至今尚不得要领,史学界的意见亦很不一致。比如,关于秦国封建制社会变革的问题就是如此。史学界同志比较多的意见认为,秦孝公时... 秦史在我国的封建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异常深远,这是不待明言的事实。但是,由于史料缺乏,秦史中好些问题至今尚不得要领,史学界的意见亦很不一致。比如,关于秦国封建制社会变革的问题就是如此。史学界同志比较多的意见认为,秦孝公时的商鞅变法是秦国封建制社会变革完成的标志。但是,秦国这一社会制度的变革究竟始于何时?它与中原的晋、鲁、齐的这一变革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意见就莫衷一是了。本文就是试图从历史的考察中去探索这些问题,投石问路,恳请史学界同志赐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制 社会变革 国君 奴隶制 问题初探 宗法分封制 新兴地主阶级 六卿 公室 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