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南地区天然气成因与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庄新兵 邹华耀 +2 位作者 李楠 魏刚 孙和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0-688,共9页
为了评价和认识秦南地区有重大勘探突破的陡坡带和该区的勘探潜力,利用该地区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等分析资料、伴生原油的油源对比以及油气运移模拟,定量刻画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秦南地区天然气成因和油气勘探潜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研... 为了评价和认识秦南地区有重大勘探突破的陡坡带和该区的勘探潜力,利用该地区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等分析资料、伴生原油的油源对比以及油气运移模拟,定量刻画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秦南地区天然气成因和油气勘探潜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凸起带天然气为新近系溶解气且以干气为主,陡坡带天然气为古近系凝析气且为湿气;陡坡带天然气主要为油型气,碳同位素发生倒转。与之伴生原油的生物标记物表明,油气为沙三段(E2s3)和沙一段(E3s1)烃源岩共同贡献的结果。油气运移数值模拟表明:油气仅为断阶带'活跃'源岩所贡献;非烃类天然气为无机CO2幔源气;秦南凹陷为'小而肥'的富生烃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为好烃源岩,东下段(E3dL)烃源岩为中-好烃源岩;该地区油气主要为沙河街组烃源岩所贡献。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与烃源岩评价表明,秦南地区为陡坡带和西斜坡,石臼坨凸起缓坡带和辽西低凸起南末端为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幔源气 烃源岩 优势运移路径 勘探潜力 秦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秦南地区断裂体系形成与演化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胡志伟 王德英 +5 位作者 牛成民 杨海风 徐春强 柳屿博 任健 康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8-627,共10页
探讨渤海海域西北部辽西-秦南地区断裂体系形成与演化特征及其对凹陷的控制作用,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基于大连片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将断裂剖面特征与平面组合分析相结合,对主干控洼断裂进行精细刻画,并探讨了走滑和伸展2种构造作用... 探讨渤海海域西北部辽西-秦南地区断裂体系形成与演化特征及其对凹陷的控制作用,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基于大连片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将断裂剖面特征与平面组合分析相结合,对主干控洼断裂进行精细刻画,并探讨了走滑和伸展2种构造作用差异叠合下的洼陷结构特征。研究表明:辽西-秦南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由走滑和伸展2种构造应力体制多期复合叠加形成,区内主要发育伸展型和伸展-走滑复合型2类成因6种构造样式。研究区新生代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弱伸展-弱走滑初始裂陷期、强伸展-弱走滑裂陷Ⅰ幕、强伸展-中走滑裂陷Ⅱ幕和弱伸展-弱走滑拗陷期4个阶段。研究区发育继承型、衰退型和萎缩型3类洼陷,其中继承型洼陷成藏物质发育,勘探潜力较大,应为重点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秦南地区 走滑构造 伸展构造 断裂体系 形成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