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对唐前期经济繁荣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复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7年第3期68-71,共4页
唐朝自开国到玄宗开元、天宝间,这10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达到封建经济繁荣的高峰,考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财政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均田制的颁布和租庸调法的施行,对唐前期经济的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租庸调法 均田制 唐前期 经济繁荣 社会经济 《贞观政要》 官僚地主 农业生产 唐朝初期 唐王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炎与“两税法”
2
作者 鲍晓娜 《社会科学研究》 1985年第5期76-80,共5页
唐德宗朝,正值“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大动荡时期,“均田制”的崩溃,“租庸调法”的弊坏,使唐政府已失去其维持统治的经济基础。方镇势力勃兴,割据之势已成,宦官擅权,政治黑暗,历史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大转变的关头。许多政治家、军事家。
关键词 两税 杨炎 均田制 租庸调法 评价历史人物 土地所有制 唐德宗 政治家 二十年 封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观和经济观看新旧《唐书·食货志》 被引量:1
3
作者 甘民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100-109,共10页
自新旧《唐书》行世以来,旧史家对它们的研究和评价,很少涉及《食货志》。从吴缜的《新唐书纠谬》到张道的《旧唐书疑义》,讨论的多是纪传和其他方面内容,独不及食货。清代诸大家的史学著作,如《二十二史简记》、《陔余丛考》、《十六... 自新旧《唐书》行世以来,旧史家对它们的研究和评价,很少涉及《食货志》。从吴缜的《新唐书纠谬》到张道的《旧唐书疑义》,讨论的多是纪传和其他方面内容,独不及食货。清代诸大家的史学著作,如《二十二史简记》、《陔余丛考》、《十六史商榷》、《二十二史考异》等,其中有关两《唐书》的条目,对《食货志》虽有论列,从总体说,则只占极少数。在这些寥寥可数的评论中,他们也仅就史料多寡、编纂方法和文笔优劣立论。王鸣盛肯定《新唐书·食货志》(下简称《新志》),只是因为它的史料较《旧唐书·食货志》(下简称《旧志》)加详,“约有几倍之有余,似胜于旧。”其他评论,大都类此。总之,旧史家对两志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 食货志 旧志 经济观 新旧 租庸调法 社会经济 唐代 两税 旧唐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日本古今史籍看唐朝中日关系
4
作者 乌廷玉 《思想战线》 1981年第2期4-13,25,共11页
唐日关系非常密切,当时中国的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军事制度、法律、政治、教育、文学、哲学、宗教等方面,都传入日本,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问题在日本古代史笈和现代史学著作里,都有所反映。把日本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介绍给我国人... 唐日关系非常密切,当时中国的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军事制度、法律、政治、教育、文学、哲学、宗教等方面,都传入日本,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问题在日本古代史笈和现代史学著作里,都有所反映。把日本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介绍给我国人民,对于巩固中日友好关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军事制度 大化革新 天皇 日本学者 赋役制度 中央政府 租庸调法 史籍 公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其一、其二赏析
5
作者 陈维志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39-41,共3页
唐朝产生大量的边塞诗不是偶然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化措施,如消除腐败、纳谏、任人为贤等,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也采取了均田法、... 唐朝产生大量的边塞诗不是偶然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化措施,如消除腐败、纳谏、任人为贤等,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也采取了均田法、租庸调法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军事上采用府兵制,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又有利于克服割据势力的形成,以保证权力集中于皇帝之手。通过以上措施,一个强大的中央封建政权建立起来了。为了巩固其政权,唐太宗登基后,化了很大的力气来巩固边防,维护国家的统一。在他当政的二十多年里,进行了一系列的边塞战争,如贞观四年(630)灭东突厥。九年击败吐谷浑,十四年灭高昌,十九年攻高丽,取辽东等,其中除攻高丽属扩边侵略性质外,其余均属巩固国防、捍卫边疆、维护统一和确保河西走廊通道所进行的正义战争。后来,武后、玄宗也进行了一些这样的战争。初盛唐时代的许多诗人生活于这样的时代里,胸怀报国壮志,心向大漠边陲,投笔从戎,远游塞外,写出了不少关于边塞战争和军旅生活的诗篇,多半慷概激昂,富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如岑参、王维、王昌龄等人的一些诗篇。这是唐朝边塞诗大量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军行 边塞诗 盛唐时代 岑参 唐太宗李世民 租庸调法 减轻农民负担 多民族国家 武后 均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庸制刍论
6
作者 邢铁 《思想战线》 1986年第3期87-94,77,共9页
租庸调的庸,是唐史上的一个常被提及却没有认真研究过的问题。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来看,代役庸制是徭役制的补充形式;从中国古代徭役制度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庸制是代役制阶段上的实物兼货币代役制形式,本质上仍属于徭役制的范畴。我们... 租庸调的庸,是唐史上的一个常被提及却没有认真研究过的问题。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来看,代役庸制是徭役制的补充形式;从中国古代徭役制度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庸制是代役制阶段上的实物兼货币代役制形式,本质上仍属于徭役制的范畴。我们只有依庸制的这一特性,从徭役制度史的角度去考察,才有可能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本文专就唐代的庸制略陈浅见,作为研究问题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租庸调 均田制 唐前期 赋役制度 徭役制度 两税 租庸调法 司马光 唐会要 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朝赋税制度的继承和改革
7
作者 黄毅根 《经济经纬》 1985年第1期75-77,67,共4页
唐朝在我国历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当时国力强盛,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和世界上很多国家交往频繁,人们能在比较安定的环境里休养生息,同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与它对赋税制度的续承和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 唐朝在我国历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当时国力强盛,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和世界上很多国家交往频繁,人们能在比较安定的环境里休养生息,同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与它对赋税制度的续承和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实行的赋税制度基本上有五种。其中,唐朝就占有两种,前期推行了租庸调法,后期创制了两税法。前者是对隋朝赋税制度的续承,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税制度 两税 唐朝 封建社会 改革 积极作用 租庸调法 租庸调 均田制 旧唐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诗中的反诛求及其社会意义
8
作者 邓魁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10-18,共9页
反诛求是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诛求,就是指官府运用杀戮、纠责的手段向人民索取繁重的租税,进行超经济剥削。杜诗自从晚唐以来一直享有诗史之誉,它所反映的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深度和广度,是我国古代其他诗人难与比... 反诛求是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诛求,就是指官府运用杀戮、纠责的手段向人民索取繁重的租税,进行超经济剥削。杜诗自从晚唐以来一直享有诗史之誉,它所反映的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深度和广度,是我国古代其他诗人难与比并的。而反诛求正是使杜诗具有高度思想性的重要因素,也是今天在文学史上给杜甫以高度评价的一个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杜诗 租庸调法 统治阶级 均田制 唐王朝 社会意义 租税 赋税 天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刘禹锡的《天论》
9
作者 袁德金 王义库 卞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5期47-51,共5页
刘禹锡(公元七七二——八四二年),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天论》继承发挥了荀子《天论》中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向唯心论、有神论宣战的檄文。一刘禹锡生活于唐代中叶。当时,唐王朝正处在由强... 刘禹锡(公元七七二——八四二年),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天论》继承发挥了荀子《天论》中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向唯心论、有神论宣战的檄文。一刘禹锡生活于唐代中叶。当时,唐王朝正处在由强盛到衰落的转折之中。“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丑剧愈演愈烈。中央政权与地方势力矛盾尖锐,形成了严重的藩镇割据局面。朝廷内宦官专权,政治非常黑暗。由于大地主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均田制”已破坏,“租庸调法”也无法实行,不得不实行“两税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神论思想 刘禹锡 唯物主义 宗教 公元 柳宗元 地方势力 天论 唐王朝 租庸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