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肖斯塔科维奇协奏曲的范式突破 |
杨怡文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浅析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 |
翟驰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3
|
从巴赫到肖斯塔科维奇:《降D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继承与创新 |
吕亚飞
|
《艺术评鉴》
|
2024 |
0 |
|
4
|
肖斯塔科维奇钢琴作品中的复调风格演奏研究——以《24首前奏曲和赋格曲》为例 |
王美淋
|
《黄河之声》
|
2024 |
0 |
|
5
|
肖斯塔科维奇《第四交响曲》的复调技法分析 |
林久平
|
《黄河之声》
|
2024 |
0 |
|
6
|
肖斯塔科维奇声乐套曲《讽刺(过去的图画)》创作分析 |
李昕芸
|
《乐器》
|
2024 |
0 |
|
7
|
以米兰科维奇周期为约束的层序地层划分研究 |
袁学旭
郭英海
沈玉林
邵玉宝
|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8
|
赋格结构原则的创新——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赋格分析 |
赵德义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9
|
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调性思维分析 |
梁红旗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
2008 |
7
|
|
10
|
音乐是最好的证词──从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的音乐形象说到《见证》的真伪 |
钱仁平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1999 |
6
|
|
11
|
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四首前奏曲(Op34)解析 |
丁嫚莉
权辉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09 |
2
|
|
12
|
不同演奏版本中弹性节奏的比较——以肖斯塔科维奇《第一钢琴协奏曲》的五种演奏版本为例 |
杨凌云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02 |
3
|
|
13
|
跌宕人生对肖斯塔科维奇音乐创作风格的影响 |
高杰英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4
|
肖斯塔科维奇《24首序曲与赋格》对当代赋格曲写作的启示 |
邹建平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95 |
5
|
|
15
|
萧斯塔科维奇生前身后 |
宫宏宇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6
|
古典形式下的复调思维——以肖斯塔科维奇《A大调弦乐四重奏》为例 |
戴磊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19 |
2
|
|
17
|
肖斯塔科维奇后期创作中的核心集合及其对音高结构的辐射控制 |
钱仁平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18
|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钢琴协奏曲》的体裁与结构特点 |
杨凌云
|
《艺术探索》
|
2001 |
2
|
|
19
|
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指挥研究 |
周进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20
|
肖斯塔科维奇晚期弦乐四重奏“结构聚合”现象研究 |
王晶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