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工科直博生科研能力增值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38所“双一流”高校直博生调查的实证分析
1
作者 杨洋 朱琼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8,共10页
随着直博生在我国博士生群体中的占比日益增加,如何提升其科研能力成为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重点。基于38所“双一流”高校2528名理工科直博生的调查数据,采用OLS回归、Shapley值分解和分位数回归等计量方法全面探究理工科直博生科研能力增... 随着直博生在我国博士生群体中的占比日益增加,如何提升其科研能力成为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重点。基于38所“双一流”高校2528名理工科直博生的调查数据,采用OLS回归、Shapley值分解和分位数回归等计量方法全面探究理工科直博生科研能力增值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理工科直博生科研能力增值会受到个体投入和院校培养环境的共同影响。其中,课程教学、资助制度和同辈交流在提升直博生科研能力上的贡献最大;(2)从学科看,理科直博生科研能力发展受学术动机和同辈交流的影响更大,而工科直博生对导师单独指导的依赖性相对更高;从性别看,科研项目参与、导师单独指导和科研投入时间的影响在男、女生中存在明显差异;从学业阶段看,课程教学质量的影响随学业进程推进而增强,资助公平性、资助激励性及同辈交流的影响随学业进程的推进而减弱;(3)导师指导方式对不同增值程度直博生的影响不一,呈现出显著的“马太效应”。研究为高校提升直博生培养质量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科直博生 科研能力增值 个体投入 科研训练环境 资助制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师指导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读博机会的影响研究——兼论科研论文发表与科研能力增值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郭丛斌 王天骄 杨莉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20,共11页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博士入学机会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导师指导作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其读博机会具有何种影响则是其中一个亟待回答的现实问题。基于2021年5—7月联合开展的“中国博士毕业生调查”,采用二元Logit回...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博士入学机会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导师指导作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其读博机会具有何种影响则是其中一个亟待回答的现实问题。基于2021年5—7月联合开展的“中国博士毕业生调查”,采用二元Logit回归、组间回归系数差异检验以及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导师指导频率、多导师制以及指导质量均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读博概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效应在不同导师选择模式和不同学科间存在显著差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更多的科研论文发表和更高的科研能力增值是可能的影响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师指导 读博机会 科研论文发表 科研能力增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训练环境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增值的影响——基于学科差异的视角 被引量:17
3
作者 谢鑫 陈洪捷 沈文钦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学术训练环境是致力于促进博士生科研素质发展的培养环境,培养单位在创设学术训练环境时需考虑学科文化差异。对2021年“全国博士毕业生离校反馈调查”的12078份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第一,在各类学术训练环境中,学术交流和课题研究对... 学术训练环境是致力于促进博士生科研素质发展的培养环境,培养单位在创设学术训练环境时需考虑学科文化差异。对2021年“全国博士毕业生离校反馈调查”的12078份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第一,在各类学术训练环境中,学术交流和课题研究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增值的促进作用最为突出,而学位论文和论文发表要求的压力感对其有阻碍作用。第二,课题研究对理工科博士生科研能力增值的促进作用更强;课程教学、学术氛围对人文社科博士生科研能力增值的促进作用更强,而学位论文压力对它的阻碍作用更强。结合学术训练环境现状和重要性的学科差异可知,在理工科中,应优先提升课题参与和导师指导的质量,在人文社科中,则应加大对博士生学位论文研究的支持力度、淡化论文发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 学术训练环境 科研能力增值 学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发表经历能提升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吗——基于学科差异视角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蔡芬 谢鑫 张强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5-117,共13页
论文发表能否作为博士生科研训练的有效抓手尚存争议,已有研究往往忽略学科差异。基于学科分类理论和对941份学术型博士生问卷数据的分析发现,在不区分学科类型时,博士生的论文发表经历对其科研能力增值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但在区分... 论文发表能否作为博士生科研训练的有效抓手尚存争议,已有研究往往忽略学科差异。基于学科分类理论和对941份学术型博士生问卷数据的分析发现,在不区分学科类型时,博士生的论文发表经历对其科研能力增值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但在区分学科的“软-硬”和“纯-应用”属性后,论文发表经历仅能正向预测理科、工科和医科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增值,而无法预测人文社科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增值。在工科和医科博士生中,论文发表经历与科研能力增值的关联性最强,他们的论文发表经历较多,注重论文发表的评价环境会削弱论文发表经历对其科研能力增值的正向预测作用。进一步讨论后可知,软学科与硬学科在优先权竞争压力、知识边界和广度、研究方法和形式上存在差异,前者的科研产出效率整体上低于后者,这使得人文社科博士生更难从强调短小精干和时效性的期刊论文写作中获得有效的科研训练。在硬学科内部,基础科学研究致力于探索未知事物的本质、追求原创性突破,通常不确定性和失败风险较高、难度大且周期长,这使得理科博士生比工科和医科博士生更难适应论文发表的数量要求。因此,在不同学科博士生的科研训练方式选择上,建议人文社科强化学位论文研究而淡化发表要求,基础科学聚焦发表质量,应用科学兼重发表数量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 论文发表 科研能力增值 学科分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