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博士后科研后备人才资助:机构、形式与特点 被引量:4
1
作者 孙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0-36,共7页
作为国家科研与创新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国非常重视对博士后阶段科研后备人才的培养与资助。资助机构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高校、校外科研机构和基金会等学术资助组织。资助形式主要有:科研项目、工作岗位、奖学金、学术奖项等... 作为国家科研与创新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国非常重视对博士后阶段科研后备人才的培养与资助。资助机构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高校、校外科研机构和基金会等学术资助组织。资助形式主要有:科研项目、工作岗位、奖学金、学术奖项等。德国对博士后的资助表现出以下特点:资助机构和形式具有多元性和互补性,资助规模和力度大,按资助对象进行分类资助,资助措施具有国际化导向,注重家庭维度和性别之间的机会公平,重视对资助项目的科学跟踪、评估和持续改善,富有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后制度 科研后备人才 国家创新体系 德国高等教育 德国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困与赋能——德国如何促进青年科研人员的职业发展
2
作者 孙进 范巧巧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5,共10页
青年科研人员承担学术传承和科研创新的重要使命,这一使命的实现以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前提。然而,与中国相似,德国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竞争激烈、晋升难度高、工作不稳定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德国多方力量协同合作,采取了一系列解困与... 青年科研人员承担学术传承和科研创新的重要使命,这一使命的实现以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前提。然而,与中国相似,德国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竞争激烈、晋升难度高、工作不稳定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德国多方力量协同合作,采取了一系列解困与赋能措施。政府采取设立新型职位、增加经费投入、设定最低合同期限等措施,以拓宽青年科研人员的晋升渠道和提高其工作稳定性。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则从职业规划、专业发展、家庭与工作的平衡、健康管理等方面促进其发展,提升其职业满意度。工会、基金会、协会等社会机构也积极为其提供资金资助和权益保障方面的帮助。这些举措起到了积极的效果,对中国构建全社会协同促进青年科研人员发展的新格局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后备人才 高校青年教师 学术职业 青年教授 德国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