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研究中科研人员对电子知情同意的认知与态度
1
作者 谭心 吴影 +2 位作者 钟瑜琼 刘星 王晓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0-300,共11页
目的:在临床研究中,获得研究参与者的知情同意既是医学科研人员的伦理义务也是法律的要求,电子知情同意(electronic informed consent,eIC)在全球范围的临床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的趋势。然而,对中国医学科研人员对eIC的认知、态度情况仍... 目的:在临床研究中,获得研究参与者的知情同意既是医学科研人员的伦理义务也是法律的要求,电子知情同意(electronic informed consent,eIC)在全球范围的临床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的趋势。然而,对中国医学科研人员对eIC的认知、态度情况仍缺乏充分研究。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医学科研人员对临床研究中使用eIC的知识水平、态度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星平台,于2022年6月至8月对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学科研人员进行调查。分别使用自行设计的eIC知识问卷和态度量表调查医学科研人员对eIC的知识和态度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探索医学科研人员对eIC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采用斯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研究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的相关性。基于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医学科研人员的不同人口学特征与eIC态度得分的关联,人口学特征和在智能手机或电脑的使用过程中感到困难的频率、人口学特征和进行eIC时首选设备的交互作用对eIC态度得分的影响。采用分层分析,进一步分析对eIC态度得分有显著影响的交互项。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99份。医学科研人员对eIC知识问卷的答对率为(94.88±15.50)%。74.9%的被调查者听说过eIC,84.5%的被调查者更愿意使用移动设备而非电脑获得eIC。被调查者的整体态度中位数得分为3.41(3.18,3.76),总体态度积极。81.7%的被调查者认为eIC比纸质知情同意更方便,79.7%的被调查者认可其更高效,51.1%的被调查者认为eIC可以完全取代纸质知情同意,但60.7%的被调查者对eIC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表达了担忧,89.7%的被调查者认为eIC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医学科研人员的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之间呈较弱的正相关(r=0.171,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使用智能手机或电脑时感到困难的频率以及使用eIC时的首选设备会导致被调查者的eIC态度得分出现显著差异(均P<0.05)。在控制混杂因素之后,广义线性模型结果提示使用智能手机或电脑时偶尔感到困难的被调查者的eIC态度得分显著低于从不感到困难者的eIC态度得分(β=-0.040,95%CI-0.071-0.009,P=0.012)。选择PC端(如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作为首选设备时,被调查者的eIC态度得分显著低于选择移动端(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作为首选设备者的态度得分(β=-0.066,95%CI-0.108-0.023,P=0.002)。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年龄与首选设备对eIC的态度得分具有交互作用(P=0.011),其余各变量与首选设备无交互作用(均P>0.05)。分层分析显示,年龄与进行eIC时的首选设备的交互作用仅在45岁及以上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在45岁及以上的被调查者中,选择PC端作为首选设备的态度得分显著低于选择移动端作为首选设备的态度得分(P<0.001)。未发现各变量与被调查者在智能手机或电脑的使用过程中感到困难的频率有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医学科研人员的eIC相关知识和态度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存在担忧。未来推动中国临床研究中eIC的发展应考虑其应用的伦理基础,尤其考虑年长用户、移动端用户等人群的需求,并提高医学科研人员的电子设备和eIC使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知情同意 医学科研人员 临床研究 知识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数据汇交中科研人员的行为意愿
2
作者 史雅莉 李晓璇 严诗琴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1-150,共10页
文章以科研人员为调研对象,研究其科学数据汇交行为意愿,为政府相关部门及科学数据管理机构开展科学数据汇交工作提供参考。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科研人员展开调研,通过半结构化访谈采集样本数据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 文章以科研人员为调研对象,研究其科学数据汇交行为意愿,为政府相关部门及科学数据管理机构开展科学数据汇交工作提供参考。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科研人员展开调研,通过半结构化访谈采集样本数据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确定影响科学数据汇交过程中科研人员行为意愿的范畴体系。研究发现,影响科研人员科学数据汇交行为意愿的因素可划分为:由科研情境和描述性规范维度组成的外部因素,由自我效能和行为认知维度组成的内部因素。据此,提出科学数据汇交中科研人员行为意愿的提升策略:完善科学数据汇交政策体系,增设科学数据汇交结果反馈机制,加强科学数据汇交成果产权确权;宣传培育科研人员数据汇交意识,提升科研人员对汇交数据成果的价值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数据汇交行为 行为意愿 科研人员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科研人员科研诚信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邵晶晶 李蕾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6-534,共9页
目的通过调研科研人员科研诚信认知情况、对科研诚信的行为态度、科研诚信发生的原因等,找出关键影响因素和风险点,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科研诚信建设管理思路。方法采用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科研人员进行科研诚信政策... 目的通过调研科研人员科研诚信认知情况、对科研诚信的行为态度、科研诚信发生的原因等,找出关键影响因素和风险点,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科研诚信建设管理思路。方法采用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科研人员进行科研诚信政策认知、科研失信行为做法态度及失信原因等调查。结果共回收问卷1385份,有效问卷1253份,男性246人,女性1007人,年龄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37.98±8.97)岁。科研诚信相关政策平均知晓率为39.44%。科研人员认为科研失信行为风险点前三位为论文投稿、委托第三方服务、科研经费使用的问题。根据不同调查对象涉及的科研工作不同,将违反科研行为规范态度调查内容根据基本资料中人员属性设定应答人群,共分为四组。科研诚信政策认知情况与第一组和第三组中的科研失信行为态度呈负相关关系;发表SCI论文情况、科研诚信政策认知情况与第二组科研失信行为态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年龄、发表SCI论文情况与第四组中的科研失信行为态度有关,其中与发表SCI论文情况呈负相关,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科研诚信学习培训及政策知晓率不高,应进一步提高科研诚信政策认知度;科研活动关键环节仍存在风险和问题,需加强科研活动全流程的诚信管理;应树立科研人员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完善科研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员 科研诚信 科研活动 科研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医护科研人员知识服务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晓雯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109,共9页
随着ChatGPT的兴起,如何将人工智能更好地运用于医护科研人员知识服务体系中,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医护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以Wilson信息行为模型和信息搜寻行为的情境为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因子分析法设... 随着ChatGPT的兴起,如何将人工智能更好地运用于医护科研人员知识服务体系中,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医护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以Wilson信息行为模型和信息搜寻行为的情境为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因子分析法设计用户画像标签体系,构建医护科研人员用户画像。研究发现:医护科研人员可细分为科研成熟型、科研进阶型、科研起步型和科研潜在型四类群体;图书馆员可通过积极采纳AI服务理念进行用户特征的个性化与动态化识别,使用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实现医学资源自动化管理,以AI教学平台提升医护科研人员对新工具的掌握效率等途径,实现人工智能视域下医护科研人员知识服务效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护科研人员 知识服务体系 用户画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人员职业生涯成长轨迹的性别差异研究——以图情档学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获批者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谭春辉 李明磊 +2 位作者 王仪雯 毕慧婷 王学东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34,共10页
[目的/意义]性别差异问题在科研人员队伍中普遍存在,对科研人员职业生涯成长轨迹中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对于制定人才培养和成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研究以2018—2022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的负责... [目的/意义]性别差异问题在科研人员队伍中普遍存在,对科研人员职业生涯成长轨迹中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对于制定人才培养和成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研究以2018—2022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的负责人为研究对象,对379名科研人员的履历信息进行编码处理,采用生存分析法研究了科研人员职业生涯成长轨迹中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图情档学科科研人员获得国家社科一般项目支持的群体中高级职称的占比男性较高于女性,其他无显著差异。Kaplan-Meier分析表明,科研人员职业生涯成长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科研人员的成长速度在总体上要快于女性。Cox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在各个阶段对男性和女性的生存风险均有降低作用,会延缓科研人员的成长;机构流动经历会增加男性科研人员在副高阶段的生存风险,会加快其职称晋升速度;国外留学访学经历会增加女性科研人员在正高阶段的生存风险从而加快在该阶段的成长。研究结果为改善科研人员的性别差异提供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员 成长轨迹 性别差异 履历分析 生存分析 Cox比例风险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科研人员对科技伦理治理的态度及影响因素: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6
作者 卢阳旭 肖为群 赵延东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68,共10页
企业是科技伦理治理的重要主体,而企业科研人员对科技伦理治理的态度会影响企业伦理治理能力和成效。基于对一项全国企业科研人员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科研人员日常工作中碰到科技伦理议题的情况比较普遍。但总体而言,与其他科研人... 企业是科技伦理治理的重要主体,而企业科研人员对科技伦理治理的态度会影响企业伦理治理能力和成效。基于对一项全国企业科研人员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科研人员日常工作中碰到科技伦理议题的情况比较普遍。但总体而言,与其他科研人员相比,企业科研人员对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持更“消极”的态度;科技伦理失范行为风险感知、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设置情况,以及科技伦理“大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科研人员对科技伦理治理的态度。并对研究发现的理论和政策含义及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科研人员 科技伦理 治理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人员的社会资本与职业倦怠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延东 赵智渊 石长慧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9,157,共13页
研究利用一项关于全国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数据,分析我国科研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以及社会资本对于职业倦怠的缓解机制。研究发现科研人员的社会网络规模、社会网络密度和社会网络差异性等社会资本特征对缓解其职业倦怠水平有... 研究利用一项关于全国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数据,分析我国科研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以及社会资本对于职业倦怠的缓解机制。研究发现科研人员的社会网络规模、社会网络密度和社会网络差异性等社会资本特征对缓解其职业倦怠水平有一定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紧密的强关系网络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人际氛围,并在负面事件来临时提供社会支持,从而降低科研人员职业倦怠水平;而松散且广泛的社会网络可以促进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和资源获取,提高学术绩效,也可起到缓解职业倦怠的作用。本文将社会资本视角引入职业倦怠研究,拓展了对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理论认识,同时也为缓解科研人员职业倦怠,提升科研人员创新效率提供了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员 社会资本 职业倦怠 社会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中科研人员角色定位实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盼军 戚湧 李星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43,共12页
在高校科研体制创新改革的背景下,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推动高校科研创新的重要引擎。“三法”的全面修订将高校科研人员的角色重新定位为:知识生产者、成果权利人、成果转化者和利益分享者这四个角色。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 在高校科研体制创新改革的背景下,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推动高校科研创新的重要引擎。“三法”的全面修订将高校科研人员的角色重新定位为:知识生产者、成果权利人、成果转化者和利益分享者这四个角色。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高校科研人员的角色关系模型并予以检验。研究表明,知识生产者和成果权利人、利益分享者和成果转化者角色之间相互影响,知识生产者对成果转化者、利益分享者对成果权利人的角色有正向显著影响,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职务科技成果 赋权改革 科研人员 角色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学领域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现状调查与促进建议 被引量:1
9
作者 邵华胜 郑念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3-1120,共8页
地质学领域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对地质学科发展、科普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地质学领域科研人员认可科普的作用和意义,愿意积极参与科普活动。然而,保障力度不够、传播渠道不畅、科普内容不深... 地质学领域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对地质学科发展、科普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地质学领域科研人员认可科普的作用和意义,愿意积极参与科普活动。然而,保障力度不够、传播渠道不畅、科普内容不深入、科普能力不均衡问题相对突出。增强地质科研单位科普责任意识,强化相关科协和学会的职能,加强晋升激励、奖酬激励及考核激励体系建设,加大地质科普技能培训和经验交流,引导地质科研人员提升科普能力,是促进地质学领域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科研人员 科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场孤独感与科研人员工匠精神:过犹不及还是每况愈下?
10
作者 王才 王珺 李承鑫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97,共12页
当前,学术界对职场孤独感的探讨主要关注其(潜在)消极后果,对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职场孤独感的研究还非常有限,对其缺乏全面、深入与准确的认识,特别是在其正向结果层面。本文以资源保存理论为研究基础,利用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 当前,学术界对职场孤独感的探讨主要关注其(潜在)消极后果,对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职场孤独感的研究还非常有限,对其缺乏全面、深入与准确的认识,特别是在其正向结果层面。本文以资源保存理论为研究基础,利用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研发部门在内的374份科研人员调研数据开展实证研究,探讨职场孤独感对科研人员工匠精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职场孤独感对科研人员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生涯韧性均有倒U型影响,职业生涯韧性在职场孤独感和科研人员工匠精神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关系型心理契约不仅正向调节职业生涯韧性和科研人员工匠精神之间关系,而且还正向调节职业生涯韧性在职场孤独感影响科研人员工匠精神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揭示了职场孤独感影响科研人员工匠精神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识别出职场孤独感的正向激励作用,具有较高的创新意义,并对从资源保存理论视角来理解职场孤独感如何正向影响工匠精神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场孤独感 职业生涯韧性 工匠精神 关系型心理契约 科研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研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军城 石宏 +1 位作者 李梦蝶 王清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2-926,共5页
目的分析当前高校科研人员压力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为降低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研究对象,用“高校科研人员工作压力和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累积比数logistic回归、随机森... 目的分析当前高校科研人员压力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为降低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研究对象,用“高校科研人员工作压力和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累积比数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分析高校科研人员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多个压力处于中度、中高压力档次,有35.15%的高校科研人员感到中度压力,49.05%的感到较大或很大压力,总体处于高工作压力水平;部分处于极限压力边缘。累积比数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分析显示工作环境压力、科研压力、工作负荷压力、工作保障压力、收入压力、年龄、管理政策压力、承担课题级别是高校科研人员工作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高校科研人员工作压力处于高压力水平,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广泛关注;应从政策制定、绩效考核、岗位晋升、科研任务等方面制定与本单位相适宜的标准,将其工作压力控制在适度水平才能有效提升绩效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研人员 工作压力 累积比数logistic回归 随机森林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生物医学实验室科研人员暴露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燕 黄剑 +5 位作者 刘红 唐梅 张芙蓉 吴菁 沈宁 薛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1,共7页
目的:检测江苏省生物医学实验室科研人员体内环境污染物残留状况,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苏省南京、苏州、盐城、淮安4个地区高校内分别选取100例生物医学实验室科研人员和100例非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 目的:检测江苏省生物医学实验室科研人员体内环境污染物残留状况,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苏省南京、苏州、盐城、淮安4个地区高校内分别选取100例生物医学实验室科研人员和100例非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不同人群接触环境污染物的现状,并进一步收集研究对象的晨尿样本,其中科研人员和非科研人员分别收集到了95例和94例样本。采用β-葡萄糖醛酸苷酶水解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尿液中邻苯二甲酸盐[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双酚A和苯并芘的含量。结果:江苏省内生物医学实验室科研人员尿液中DEHP、双酚A、苯并芘的残留量[(1359.0±251.0)μg/g、(284.4±134.0)μg/g、(109.0±43.2)ng/g)]显著高于对照组人员[(489.7±103.1)μg/g、(177.3±86.4)μg/g、(80.2±31.5)ng/g,P<0.001]。其中苯并芘在南京和苏州地区实验室人员体内含量较高[(132.4±37.1)ng/g、(139.3±32.8)ng/g],DEHP在各地区实验室人员体内没有明显差异,而盐城地区实验室人员体内的双酚A含量最高[(386.1±202.1)μg/g]。结论:江苏省各地区生物医学实验室科研人员体内积累的环境污染物普遍高于非实验室人员,这可能与日常实验室工作相关,因此实验室科研人员更应注重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实验室 科研人员 环境污染物 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人员在新疆东准噶尔一带发现多处找矿线索
13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3-653,共1页
据8月7日报道,自然资源部“深部矿产资源探测与评价创新团队”矿产探测部王召林正高级工程师负责的“新疆准噶尔东北缘成矿带北塔山—大红柳峡一带铜金钴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三级项目在新疆东准噶尔一带矿业权空白区新发现铜金多金属矿... 据8月7日报道,自然资源部“深部矿产资源探测与评价创新团队”矿产探测部王召林正高级工程师负责的“新疆准噶尔东北缘成矿带北塔山—大红柳峡一带铜金钴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三级项目在新疆东准噶尔一带矿业权空白区新发现铜金多金属矿点8处、铬铁矿点1处、赤(磁)铁矿点1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员 自然资源部 空白区 矿业权 北塔山 深部矿产资源 三级项目 创新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科研人员开发出太阳能“盐湖提锂”新技术
14
作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9-179,共1页
南京大学教授朱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骏等通过模仿盐土植物的蒸腾过程,成功从盐湖卤水中高效、环保地提取到高纯度锂盐,有望助力我国高原盐湖锂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相关成果。据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大学特任... 南京大学教授朱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骏等通过模仿盐土植物的蒸腾过程,成功从盐湖卤水中高效、环保地提取到高纯度锂盐,有望助力我国高原盐湖锂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相关成果。据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大学特任副研究员宋琰介绍,作为电动汽车电池等储能材料中的关键矿物,锂主要以盐湖卤水和固体矿石两种形态存在。我国高原地区分布着众多盐湖,锂资源丰富,但湖水的“镁锂比”这一关键指标偏高,导致镁与锂分离难度大,生产出的锂盐成本高、质量低。高原地区生态脆弱,也对相关产业提出严格的环保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学术期刊 科研人员 盐湖卤水 南京大学教授 盐土植物 生态脆弱 储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2种新矿物——“氟碳钙钕矿”“菊兴铜矿”
15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8-578,共1页
8月16日,记者从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由我国科研人员发现、命名并申报的新矿物“氟碳钙钕矿”和“菊兴铜矿”分别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批准通过。氟碳钙钕矿发现于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矿是世界最大... 8月16日,记者从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由我国科研人员发现、命名并申报的新矿物“氟碳钙钕矿”和“菊兴铜矿”分别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批准通过。氟碳钙钕矿发现于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矿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也是我国矿物资源的宝库,迄今已发现210余种矿物,在我国新矿物发现地中占据首要位置。此次发现的氟碳钙钕矿是在该矿床发现的第21种新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调查局 矿物资源 内蒙古白云鄂博 科研人员 稀土矿床 矿物命名 矿床发现 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太阳能驱动“盐湖提锂”新技术
16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119,共1页
近日,由南京大学教授朱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骏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模仿自然界中盐土植物的蒸腾过程,成功研发出一种高效且环保的太阳能“盐湖提锂”新技术。该技术有望推动我国高原盐湖锂产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 近日,由南京大学教授朱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骏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模仿自然界中盐土植物的蒸腾过程,成功研发出一种高效且环保的太阳能“盐湖提锂”新技术。该技术有望推动我国高原盐湖锂产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学术期刊 科研人员 南京大学教授 科研团队 太阳能驱动 盐土植物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人员发现有望在火星存活的植物
17
作者 梁乐 《湖南农业》 2024年第9期54-54,共1页
2024年7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的科研团队于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期间,在沙漠极端环境中发现一种有望在火星存活的植物——齿肋赤藓。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创... 2024年7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的科研团队于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期间,在沙漠极端环境中发现一种有望在火星存活的植物——齿肋赤藓。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学术期刊 中国科学院 科研人员 科研团队 地理研究所 封面文章 极端环境 综合科学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科研资源分配不均等程度初探——对科研人员经费集中情况的分析 被引量:39
18
作者 何光喜 赵延东 杨起全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66,共9页
本文利用一项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对我国科研人员主持的科研项目经费数的集中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科研经费分配的集中程度较高:基尼系数达到0.867,近90%的经费集中在20%的科研人员手中。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以论文、专利为标志... 本文利用一项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对我国科研人员主持的科研项目经费数的集中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科研经费分配的集中程度较高:基尼系数达到0.867,近90%的经费集中在20%的科研人员手中。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以论文、专利为标志的科研产出的集中相对于经费而言是累退的;科研经费集中于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科研人员手中的情况也比较突出。这些发现表明我国科研项目经费的分配,的确存在不合理和过度集中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员 科研经费 不均等 集中程度 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人员申报社会力量科技奖励的意愿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徐顽强 熊小刚 李月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0-87,共8页
科研人员申报社会力量科技奖励的意愿会受到个人特征和奖项特征的影响。通过网络电子邮件调查法收集了536份有效调查问卷,对问卷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分析后发现,科研人员的个人特征中年龄和文化程度对科研人员申报社会力量设奖的意愿... 科研人员申报社会力量科技奖励的意愿会受到个人特征和奖项特征的影响。通过网络电子邮件调查法收集了536份有效调查问卷,对问卷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分析后发现,科研人员的个人特征中年龄和文化程度对科研人员申报社会力量设奖的意愿有显著影响,而奖项特征中的设奖主体、奖励力度、奖项知名度和奖后效应对科研人员申报社会力量设奖的意愿也有显著影响。因此,社会力量科技奖励要通过规范设奖主体、加大奖励力度、提高奖项知名度和提升奖后效应等措施来增加对科研人员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员 科技奖励 社会力量设奖 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科研人员对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的认知及需求调查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兹恒 苗美娟 梁宵萌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31,共9页
文章利用问卷形式调研我国科研人员对学术图书馆出版服务的认知及需求情况。调查发现:我国科研人员对图书馆出版服务的认识不足,但需求明显;学科及内部因素是影响科研人员选择图书馆出版的重要因素;科研人员对出版类型和出版服务需求多... 文章利用问卷形式调研我国科研人员对学术图书馆出版服务的认知及需求情况。调查发现:我国科研人员对图书馆出版服务的认识不足,但需求明显;学科及内部因素是影响科研人员选择图书馆出版的重要因素;科研人员对出版类型和出版服务需求多样,各有侧重;科研人员在服务收费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文章认为学术图书馆参与出版服务有其必要性、重要性和有利条件,学术图书馆应将自身定位为辅助传统学术出版,着眼于学术作品的公开传播、共享及永久保存,主动提供学术出版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出版服务 科研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