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道西非科特迪瓦—加纳转换边缘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剑平 潘校华 +2 位作者 马君 田作基 万仑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50,共8页
科特迪瓦—加纳转换边缘是世界上典型的转换型边缘,沿边缘不同区段形成了伸展型边缘(阿比让—三尖角区段和阿克拉—贝宁区段)和转换型边缘(三尖角—阿克拉区段),表现为不同的边缘形态、结构、构造特征,沿罗曼彻转换断层形成了隆升很高... 科特迪瓦—加纳转换边缘是世界上典型的转换型边缘,沿边缘不同区段形成了伸展型边缘(阿比让—三尖角区段和阿克拉—贝宁区段)和转换型边缘(三尖角—阿克拉区段),表现为不同的边缘形态、结构、构造特征,沿罗曼彻转换断层形成了隆升很高的科特迪瓦—加纳边缘脊。转换边缘经历了前转换、同转换和后转换阶段等,不同构造阶段控制了不同构造样式和沉积特征。阿比让盆地和贝宁盆地边缘的陆架较窄、斜坡很宽、盆地范围较广,发育比较明显的沉积中心,沉积了前转换阶段、同转换阶段海相、非海相和浊流沉积,烃源岩成熟度高,而加纳台地区边缘陆架较宽、斜坡陡峻,没有发育明显的沉积中心,沉积负载较小,古生代泥盆系烃源岩也只部分成熟。据沉积分布、构造特征及烃源岩成熟度等方面综合分析,阿比让盆地和贝宁盆地的半深水—深水区为最佳勘探前景地区,加纳台地区应当重视古生代—早白垩世早期的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型边缘 转换边缘 油气地质特征 勘探方向 科特迪瓦—加纳转换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走滑转换带对油气分布差异性控制作用: 以西非科特迪瓦盆地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饶勇 程涛 +3 位作者 赵红岩 李全 吕彩丽 刘正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9,共12页
科特迪瓦盆地位于西非赤道段,发育大型走滑转换带,为典型的转换型被动陆缘盆地,是当前油气勘探热点区域,勘探潜力巨大,但油气平面分布、纵向富集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基于前人研究,利用井、震资料并结合近年来新发现油气藏数据,重点从... 科特迪瓦盆地位于西非赤道段,发育大型走滑转换带,为典型的转换型被动陆缘盆地,是当前油气勘探热点区域,勘探潜力巨大,但油气平面分布、纵向富集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基于前人研究,利用井、震资料并结合近年来新发现油气藏数据,重点从构造和沉积2个方面阐述了走滑转换带对油气分布差异性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洋陆转换和被动陆缘3个主要的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形成了总体上“西窄东宽”的斧型构造格局特征,西部为陡窄转换边缘,东部为宽缓离散边缘,中部为过渡边缘,宏观上控制了油气“西少东多”的分布规律。走滑转换作用应力主要响应区为中部过渡边缘,中部隆起马尾带发育大量的构造圈闭,具有南北双向供烃特征,控制了北部凸起阿尔比构造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走滑转换作用形成的古地貌对转换早期上阿尔比-森诺曼和转换晚期土伦阶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均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内斜坡洼陷(盆地)往往是最为有利的富砂处,同时也是最有利的地层-岩性圈闭发育区,油气分布与沉积体系展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转换控储,分布控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特迪瓦盆地 转换型被动陆缘盆地 走滑转换 转换边缘 离散边缘 过渡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非科特迪瓦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程建 段铁军 +1 位作者 倪春华 袁东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1-295,共5页
科特迪瓦盆地是西非几内亚湾北段一个东西向的具拉分性质的复杂盆地,盆地具有转换大陆边缘与被动大陆边缘叠置的性质。盆地经历了3期构造演化阶段:阿普特期以前为前裂谷期;阿普特期—塞诺曼期早期为裂谷期;塞诺曼期至今为后裂谷期。盆地... 科特迪瓦盆地是西非几内亚湾北段一个东西向的具拉分性质的复杂盆地,盆地具有转换大陆边缘与被动大陆边缘叠置的性质。盆地经历了3期构造演化阶段:阿普特期以前为前裂谷期;阿普特期—塞诺曼期早期为裂谷期;塞诺曼期至今为后裂谷期。盆地3期演化相应地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沉积体系。科特迪瓦盆地已发现的油气聚集区带集中分布在北缘雅克维尔槽地南侧的东西向正向构造带上。油气成藏模式主要是"裂谷层序型成藏模式"和"被动大陆边缘层序型成藏模式"。圈闭类型以构造型、构造—不整合型和地层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 油气成藏规律 科特迪瓦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