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结构运行分析
1
作者
马孝民
毛小青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89年第3期12-15,共4页
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动力结构是怎样运行的? 这种结构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本文将从三方面加以分析。一、运行的直接动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科技的推动和生产需求构成了转化过程“互动性”的特征。这种科技与生产的互动可以进一步理...
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动力结构是怎样运行的? 这种结构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本文将从三方面加以分析。一、运行的直接动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科技的推动和生产需求构成了转化过程“互动性”的特征。这种科技与生产的互动可以进一步理解为需求与资源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产生和协调对加速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需求包括国家需求、社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相互作用
发挥作用
决定性作用
直接动力
科技
成果
资源供给
科学技术成果
决定作用
原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机制
2
作者
金宗谱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3-26,共4页
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机制金宗谱(一)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机制是指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规律、机理及其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它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应用各个环节的运行机理及各环节间相互转化的机理,包括相应的...
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机制金宗谱(一)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机制是指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规律、机理及其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它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应用各个环节的运行机理及各环节间相互转化的机理,包括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科学技术向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生产力
转化
市场机制
计划机制
价值规律
科技
需求
科技
人员
科技
服务机构
社会主义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3
作者
张成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33-35,共3页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不意味着掌握了科学技术就有了现实的生产力。 从若干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来看:美国占56.2%(1948~1969年),日本占60%、(70年代);西德55.66%(70年代),法国73.6%(70年代);发达国家80年代一...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不意味着掌握了科学技术就有了现实的生产力。 从若干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来看:美国占56.2%(1948~1969年),日本占60%、(70年代);西德55.66%(70年代),法国73.6%(70年代);发达国家80年代一般都在50%以上。我国,每年有数万项科研成果,而真正采用,给社会带来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现实
生产力
计划体制
科研成果
可行性研究
产业化
科学技术是
生产力
技术因素
市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思考
4
作者
邓元珍
《西部论坛》
1995年第3期29-31,共3页
关于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思考邓元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要真正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就必须使科技成果由潜在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的...
关于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思考邓元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要真正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就必须使科技成果由潜在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转化,是科学技术转移、扩散并导致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科技
成果
向现实
生产力
转化
信息市场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科技
向
生产力
转化
经济发展
科研机构
经济效益
技术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社会科学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
1
5
作者
沈学明
《学海》
1993年第1期13-17,共5页
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在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这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科学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技术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第一
生产力
新特点
正确认识
新趋势
协调发展
马克思主义
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强化科技与生产的结合:深化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6
作者
刘徐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40-45,共6页
党的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这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根据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正确决策,是我国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很深远的意义。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
关键词
依靠
科技
进步
深化改革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科技
发展
技术市场
经济发展战略
科技
成果
科学技术
技术成果
经济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促进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二点思路
7
作者
沈浩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36-39,共4页
科学转化为技术进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包括经济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一般地讲,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依靠资金和劳力的投入。...
科学转化为技术进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包括经济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一般地讲,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依靠资金和劳力的投入。如美国1964~1926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中有71%是由技术进步造成的,日本1952~196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中试环节
科技
与
生产
科技
成果
经济增长
中试基地
经费投入
技术创新
组织与管理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我国科技奖励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
1
8
作者
邹珊刚
王炎坤
朱西桂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0年第4期36-39,共4页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奖励的社会职能,国家科委、国家教委曾组织力量,进行了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对现行奖励体制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科技奖励体制改革方案。我们在参加此项调查研究过程中感到,科技奖励体制改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奖励的社会职能,国家科委、国家教委曾组织力量,进行了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对现行奖励体制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科技奖励体制改革方案。我们在参加此项调查研究过程中感到,科技奖励体制改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仅就科技奖励体制改革研究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一、奖励的社会职能概括地说,科学技术研究(以下简称科研)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创造精神文明,即创造新知识、新概念,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二是创造物质文明,即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独创性是科研成果的主要标志,也是科研人员长期追求、引以为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改革
科技
成果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
改革方案
主要标志
科技
奖励制度
科技
进步奖
科技
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9
作者
葛允江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0年第3期13-15,共3页
高校的科技活动涉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乃至创办科技产业。高校的科技活动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学科发展的“奠基”作用。所谓“奠基”,是指为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提供了主...
高校的科技活动涉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乃至创办科技产业。高校的科技活动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学科发展的“奠基”作用。所谓“奠基”,是指为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提供了主体内容。高校对学科发展的“奠基”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立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用
依靠
科技
进步
政策环境
立苗
科技
队伍
高校科研
山东大学
科技
发展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结构不合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技术市场:一条脆弱的纽带──完善技术市场法律环境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1
10
作者
傅正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5-87,共3页
关键词
市场法律环境
完善技术
技术商品价格
继续开发
技术合同纠纷
更新技术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支撑体系
生产
要素市场
仲裁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技术进步对企业家的挑战
11
作者
张宗庆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4期21-25,共5页
要使科学技术在生产上得到运用,并取得成功,化为第一生产力,离不开人的中介。在这方面,企业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使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本文试图在科技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双重背景下,探讨企业家所面临的挑战...
要使科学技术在生产上得到运用,并取得成功,化为第一生产力,离不开人的中介。在这方面,企业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使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本文试图在科技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双重背景下,探讨企业家所面临的挑战,从一个侧面阐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困难所在。一、技术进步的机遇与企业家的创新活动1.技术进步的机遇技术进步的机遇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常规的技术进步机遇和激进的技术进步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商品经济
科技
进步
第一
生产力
科学技术
技术创新
社会科学
企业家
传统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学教育和管理的国际趋势
12
作者
王义道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92年第6期54-56,共3页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明了大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大学教育要贯彻这三个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面向”,就应该了解当前世界上大学教育的动向。这几年有机会参加一些大学教育和管理的国际会议,访问过一...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明了大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大学教育要贯彻这三个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面向”,就应该了解当前世界上大学教育的动向。这几年有机会参加一些大学教育和管理的国际会议,访问过一些国外大学,就管见所及,谈谈世界上大学教育和管理的一些主要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教育改革
科学技术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学校
管理模式
为社会服务
大学教育
社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信息时代与教育
13
作者
李衍达
《中国大学教学》
1995年第4期23-23,共1页
信息时代与教育李衍达(清华大学教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金融资本、技术、信息和物质资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滚动和转移,唯一不能流通和转移的是一个国家的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
信息时代与教育李衍达(清华大学教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金融资本、技术、信息和物质资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滚动和转移,唯一不能流通和转移的是一个国家的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大力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时代
科学文化素质
大系统
跨世纪人才
理论联系实际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生态设计
清洁
生产
技术
经济国际化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选派博士生赴杭乡镇挂职锻炼的实践与成效
被引量:
3
14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4-67,共4页
全面提高博士生综合素质是当今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课题,浙江大学通过选派在学博士生到乡镇担任镇长助理的实践,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博士生赴乡镇基层挂职锻炼,不但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也...
全面提高博士生综合素质是当今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课题,浙江大学通过选派在学博士生到乡镇担任镇长助理的实践,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博士生赴乡镇基层挂职锻炼,不但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架设高校和社会之间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挂职锻炼
博士生
乡镇企业
浙江大学
综合素质
乡镇领导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研究生教育
潜在的
生产力
研究生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若干问题
15
作者
许心礼
《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1989年第1期14-18,共5页
外向型经济模式的抉择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是符合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基本规律要求的。当前,由于新技术革命和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日益加快,技术更新已成为各国振兴经济的关键因素。而且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依存、...
外向型经济模式的抉择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是符合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基本规律要求的。当前,由于新技术革命和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日益加快,技术更新已成为各国振兴经济的关键因素。而且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国际分工体系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网络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外向型经济有利于建立和促进科技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扩大外贸的经济运行体制。要不要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也是发展中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新兴工业化国家都经历了“进口替代”——“出口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向型经济
沿海地区
出口导向
进口替代
产业结构
外向型战略
比较优势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政策措施
国际分工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情报交流阻碍因素片论
16
作者
蒋建华
《现代情报》
1988年第2期12-13,共2页
情报交流是促进与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社会发展历史表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取决于情报系统的效率高低及情报交流速度的快慢程度。
关键词
情报交流
情报系统
情报意识
发展历史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社会经济发展
阻碍因素
科学技术
现代社会
主要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扬愚公精神 创职教伟业
17
作者
杨建康
《职教论坛》
1999年第9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愚公精神
教职工
发展思路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经济产业结构
课程设置
镇政府
生态农业
职高
教育论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
18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0-105,共页
【正】 由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和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指导委员会所倡导的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各级领导、专家和全国广大泥沙研究工作者的关怀和支持下,今天开幕了,这个会议筹备了两年左右的时间,首先是,泥沙专业...
【正】 由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和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指导委员会所倡导的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各级领导、专家和全国广大泥沙研究工作者的关怀和支持下,今天开幕了,这个会议筹备了两年左右的时间,首先是,泥沙专业委员会应广大泥沙研究工作者加强泥沙基本理论的要求,经长时间酝酿,建立了“泥沙基本理论研究指导委员会”,由我们的老前辈严恺教授任主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理论研究
学术讨论会
泥沙
专业委员会
指导委员会
水利学会
中国科学院学部
洪水位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老同志
全文增补中
题名
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结构运行分析
1
作者
马孝民
毛小青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科研处
出处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89年第3期12-15,共4页
文摘
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动力结构是怎样运行的? 这种结构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本文将从三方面加以分析。一、运行的直接动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科技的推动和生产需求构成了转化过程“互动性”的特征。这种科技与生产的互动可以进一步理解为需求与资源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产生和协调对加速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需求包括国家需求、社会需求、
关键词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相互作用
发挥作用
决定性作用
直接动力
科技
成果
资源供给
科学技术成果
决定作用
原动力
分类号
G30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机制
2
作者
金宗谱
出处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3-26,共4页
文摘
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机制金宗谱(一)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机制是指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规律、机理及其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它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应用各个环节的运行机理及各环节间相互转化的机理,包括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科学技术向生产力...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生产力
转化
市场机制
计划机制
价值规律
科技
需求
科技
人员
科技
服务机构
社会主义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分类号
G301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3
作者
张成海
出处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33-35,共3页
文摘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不意味着掌握了科学技术就有了现实的生产力。 从若干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来看:美国占56.2%(1948~1969年),日本占60%、(70年代);西德55.66%(70年代),法国73.6%(70年代);发达国家80年代一般都在50%以上。我国,每年有数万项科研成果,而真正采用,给社会带来经济、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现实
生产力
计划体制
科研成果
可行性研究
产业化
科学技术是
生产力
技术因素
市场机制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思考
4
作者
邓元珍
出处
《西部论坛》
1995年第3期29-31,共3页
文摘
关于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思考邓元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要真正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就必须使科技成果由潜在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转化,是科学技术转移、扩散并导致产...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科技
成果
向现实
生产力
转化
信息市场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科技
向
生产力
转化
经济发展
科研机构
经济效益
技术商品
分类号
G322.0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社会科学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
1
5
作者
沈学明
出处
《学海》
1993年第1期13-17,共5页
文摘
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在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这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科学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技术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第一
生产力
新特点
正确认识
新趋势
协调发展
马克思主义
相结合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强化科技与生产的结合:深化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6
作者
刘徐心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40-45,共6页
文摘
党的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这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根据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正确决策,是我国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很深远的意义。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
关键词
依靠
科技
进步
深化改革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科技
发展
技术市场
经济发展战略
科技
成果
科学技术
技术成果
经济体制改革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促进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二点思路
7
作者
沈浩
出处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36-39,共4页
文摘
科学转化为技术进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包括经济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一般地讲,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依靠资金和劳力的投入。如美国1964~1926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中有71%是由技术进步造成的,日本1952~1966年。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中试环节
科技
与
生产
科技
成果
经济增长
中试基地
经费投入
技术创新
组织与管理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我国科技奖励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
1
8
作者
邹珊刚
王炎坤
朱西桂
机构
华中理工大学科技管理研究室
出处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0年第4期36-39,共4页
文摘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奖励的社会职能,国家科委、国家教委曾组织力量,进行了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对现行奖励体制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科技奖励体制改革方案。我们在参加此项调查研究过程中感到,科技奖励体制改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仅就科技奖励体制改革研究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一、奖励的社会职能概括地说,科学技术研究(以下简称科研)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创造精神文明,即创造新知识、新概念,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二是创造物质文明,即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独创性是科研成果的主要标志,也是科研人员长期追求、引以为豪。
关键词
体制改革
科技
成果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
改革方案
主要标志
科技
奖励制度
科技
进步奖
科技
人员
分类号
G30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9
作者
葛允江
机构
山东大学科研处
出处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0年第3期13-15,共3页
文摘
高校的科技活动涉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乃至创办科技产业。高校的科技活动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学科发展的“奠基”作用。所谓“奠基”,是指为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提供了主体内容。高校对学科发展的“奠基”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立苗”。
关键词
作用
依靠
科技
进步
政策环境
立苗
科技
队伍
高校科研
山东大学
科技
发展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结构不合理
分类号
G30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技术市场:一条脆弱的纽带──完善技术市场法律环境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1
10
作者
傅正华
机构
江汉石油学院社科部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5-87,共3页
关键词
市场法律环境
完善技术
技术商品价格
继续开发
技术合同纠纷
更新技术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支撑体系
生产
要素市场
仲裁机构
分类号
F723 [经济管理—市场营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技术进步对企业家的挑战
11
作者
张宗庆
机构
东南大学社会科学系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4期21-25,共5页
文摘
要使科学技术在生产上得到运用,并取得成功,化为第一生产力,离不开人的中介。在这方面,企业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使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本文试图在科技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双重背景下,探讨企业家所面临的挑战,从一个侧面阐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困难所在。一、技术进步的机遇与企业家的创新活动1.技术进步的机遇技术进步的机遇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常规的技术进步机遇和激进的技术进步机遇。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商品经济
科技
进步
第一
生产力
科学技术
技术创新
社会科学
企业家
传统意义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教育和管理的国际趋势
12
作者
王义道
机构
北京大学
出处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92年第6期54-56,共3页
文摘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明了大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大学教育要贯彻这三个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面向”,就应该了解当前世界上大学教育的动向。这几年有机会参加一些大学教育和管理的国际会议,访问过一些国外大学,就管见所及,谈谈世界上大学教育和管理的一些主要趋向。
关键词
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教育改革
科学技术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学校
管理模式
为社会服务
大学教育
社会经济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信息时代与教育
13
作者
李衍达
机构
清华大学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1995年第4期23-23,共1页
文摘
信息时代与教育李衍达(清华大学教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金融资本、技术、信息和物质资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滚动和转移,唯一不能流通和转移的是一个国家的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大力加强...
关键词
信息时代
科学文化素质
大系统
跨世纪人才
理论联系实际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生态设计
清洁
生产
技术
经济国际化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选派博士生赴杭乡镇挂职锻炼的实践与成效
被引量:
3
14
机构
浙江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出处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4-67,共4页
文摘
全面提高博士生综合素质是当今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课题,浙江大学通过选派在学博士生到乡镇担任镇长助理的实践,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博士生赴乡镇基层挂职锻炼,不但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架设高校和社会之间的桥梁。
关键词
挂职锻炼
博士生
乡镇企业
浙江大学
综合素质
乡镇领导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研究生教育
潜在的
生产力
研究生工作
分类号
G643.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若干问题
15
作者
许心礼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
出处
《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1989年第1期14-18,共5页
文摘
外向型经济模式的抉择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是符合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基本规律要求的。当前,由于新技术革命和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日益加快,技术更新已成为各国振兴经济的关键因素。而且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国际分工体系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网络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外向型经济有利于建立和促进科技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扩大外贸的经济运行体制。要不要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也是发展中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新兴工业化国家都经历了“进口替代”——“出口导向”
关键词
外向型经济
沿海地区
出口导向
进口替代
产业结构
外向型战略
比较优势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政策措施
国际分工体系
分类号
F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情报交流阻碍因素片论
16
作者
蒋建华
机构
上海市司法学校
出处
《现代情报》
1988年第2期12-13,共2页
文摘
情报交流是促进与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社会发展历史表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取决于情报系统的效率高低及情报交流速度的快慢程度。
关键词
情报交流
情报系统
情报意识
发展历史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社会经济发展
阻碍因素
科学技术
现代社会
主要表现
分类号
G35 [文化科学—情报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扬愚公精神 创职教伟业
17
作者
杨建康
机构
河南济源市第四职高
出处
《职教论坛》
1999年第9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愚公精神
教职工
发展思路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经济产业结构
课程设置
镇政府
生态农业
职高
教育论述
分类号
G7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
18
出处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0-105,共页
文摘
【正】 由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和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指导委员会所倡导的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各级领导、专家和全国广大泥沙研究工作者的关怀和支持下,今天开幕了,这个会议筹备了两年左右的时间,首先是,泥沙专业委员会应广大泥沙研究工作者加强泥沙基本理论的要求,经长时间酝酿,建立了“泥沙基本理论研究指导委员会”,由我们的老前辈严恺教授任主任。
关键词
基本理论研究
学术讨论会
泥沙
专业委员会
指导委员会
水利学会
中国科学院学部
洪水位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老同志
分类号
TV14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结构运行分析
马孝民
毛小青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机制
金宗谱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张成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关于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思考
邓元珍
《西部论坛》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试论社会科学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沈学明
《学海》
199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强化科技与生产的结合:深化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刘徐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促进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二点思路
沈浩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关于我国科技奖励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邹珊刚
王炎坤
朱西桂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葛允江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技术市场:一条脆弱的纽带──完善技术市场法律环境的几点思考
傅正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试论技术进步对企业家的挑战
张宗庆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大学教育和管理的国际趋势
王义道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信息时代与教育
李衍达
《中国大学教学》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选派博士生赴杭乡镇挂职锻炼的实践与成效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略论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若干问题
许心礼
《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情报交流阻碍因素片论
蒋建华
《现代情报》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扬愚公精神 创职教伟业
杨建康
《职教论坛》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
0
全文增补中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