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科技向生产力转化机制的全景分析
- 1
-
-
作者
张子诚
-
机构
河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18,共9页
-
文摘
本文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主要涵义是指在现代生产力的形成过程中,科学技术起着第一位的作用。它决定着现代生产力质的方面。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其中的科技含量所决定。但科学技术本身是符号形态的精神产品,需要经过一系列中间环节才能转变成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在简要描述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机制的图景后,进一步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技术经济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试图从总体上认识和确定完善科技向生产力转化机制的努力方向。
-
关键词
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技术需求
技术供给
技术进步
全景
转化过程
消费品
传导中介
设备更新改造
政府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关于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思考
- 2
-
-
作者
邓元珍
-
出处
《西部论坛》
1995年第3期29-31,共3页
-
文摘
关于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思考邓元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要真正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就必须使科技成果由潜在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转化,是科学技术转移、扩散并导致产...
-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科技成果
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信息市场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经济发展
科研机构
经济效益
技术商品
-
分类号
G322.0
[文化科学]
-
-
题名科技进步作用于经济的一般过程及其主要标志
- 3
-
-
作者
遇华仁
-
机构
黑龙江矿业学院
-
出处
《技术经济》
1997年第2期38-39,共2页
-
文摘
现代科技进步理论认为,科技进步是指能够使一定数量生产要素的组合,生产出更多产出的所有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过程。其内容可概括为:①提高装备和产品的技术水平;②改革工艺;③提高劳动者素质;④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等。 根据这一定义分析科技进步及其作用于经济的一般过程,可图示如下:
-
关键词
科技进步作用
一般过程
劳动生产率
提高质量
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生产要素
使用价
决策水平
提高劳动者素质
改革工艺
-
分类号
F06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科技报道要切入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
- 4
-
-
作者
陈凤贤
-
出处
《学海》
1996年第4期69-70,共2页
-
文摘
科技报道要切入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陈凤贤自从中央提出“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以后,我国新时期科技工作的这一特点更加鲜明。许许多多的科技工作者已经走出“象牙塔”,投身到火热的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往日宁静的科研院所,已成为科技...
-
关键词
科技报道
科技与经济
科学技术
江苏省
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第一生产力
科技与经济结合
科研成果商品化
葛洲坝工程
《新华日报》
-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科学技术的促进
- 5
-
-
作者
吴素香
-
机构
中山医科大学社会科学部
-
出处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9-72,共4页
-
文摘
●社会需求是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而市场经济是这种需求的启动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市场经济是科技生产力转化进程的加速器 ●创造性是科技进步的源泉,市场经济是激发创造性的催化剂 ●市场经济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应抑制消极影响。
-
关键词
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创造性
市场经济条件
转化进程
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科技成果
知识形态
科技生产力
-
分类号
F124.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产教结合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 6
-
-
作者
翟兰生
-
机构
北京国际技术合作中心
-
出处
《技术经济》
1995年第9期7-9,共3页
-
文摘
“要生产一流的产品必先造就一流的人才”这是许多企业家,教育家们的共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强大的经济必然以发达的教育相伴随,教育与产业相结合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产教结合
岗位培训
经济效益
教学方法
技术经济分析
技术改造
学员
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双轨制
-
分类号
G40-05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