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评价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华 史佳林 +3 位作者 李瑾 孙国兴 刘会想 尹川 《农业展望》 2021年第12期142-149,共8页
都市地区同时具有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信息、科技、资金等社会资源丰富性的特征,其农业依靠科技创新来营造新业态、打造新模式和培育新动能的需求强烈。针对都市地区所呈现出来的这种特征,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采用实地调... 都市地区同时具有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信息、科技、资金等社会资源丰富性的特征,其农业依靠科技创新来营造新业态、打造新模式和培育新动能的需求强烈。针对都市地区所呈现出来的这种特征,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采用实地调研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天津市112家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并及采用研讨法邀请专家召开专家座谈会,对天津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农业创新已经有力地促进了现代都市型农业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实力得到增强,创新环境得到优化,创新机制不断激活,创新活动提质增效。然而,天津农业科技全新还存在高端人才缺乏、企业地位有待提高、产学研衔接不够紧密以及创新创业环境尚需优化等问题,建议培养科技人才、完善扶持体系、组建科技联盟、确定比较优势,不断激发天津都市农业发展的创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地区 现代农业 科技创新体系评价 优化路径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趋势与指标设计 被引量:15
2
作者 齐书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9-172,共14页
新时代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评价趋势,应倡导“回到激发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活力的评价初心”“回应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关切”,以及“重建地方高校对区域发展社会贡献指标的评价导向”等。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 新时代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评价趋势,应倡导“回到激发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活力的评价初心”“回应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关切”,以及“重建地方高校对区域发展社会贡献指标的评价导向”等。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与科技支撑的重要职责,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三类,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知识源和人才源,地位日渐突出,并且根据其不同的属性和使命,在科技创新目标与评价重点等方面的侧重点应各有不同。为探究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邀请来自教育部、科技部、以及高校科技创新管理评价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调研和问卷咨询,在此基础上,坚持创新导向、质量导向和贡献导向,建立分层分类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并从科技创新队伍、科技创新支撑条件、科技创新成果、社会贡献与影响、人才培养等5个维度,构建了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三级评估指标。提出不同类型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类评价的要点,即地方研究型高校应着重测评“科技引领力”“科研贡献力”“科技创新成果”指标;地方应用型高校应侧重“经济贡献力”“人才培养”指标;地方技能型高校则应偏重“人才培养”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地方高校 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和比较研究——基于31个省市自治区创新主体作用的实证 被引量:12
3
作者 苏明 《区域经济评论》 2013年第4期32-38,共7页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发展能力和经济未来增长动力的重要方面。根据中国国情,结合国内外先进评价方法,可以把科技创新能力分成四个主体方面,从而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评价体系的区域排...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发展能力和经济未来增长动力的重要方面。根据中国国情,结合国内外先进评价方法,可以把科技创新能力分成四个主体方面,从而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评价体系的区域排名进行测算,具体考察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具有同样发展模式的省市自治区进行归类,可以分析目前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提升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主成分分析方法 创新型国家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其交互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邹新月 王旺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7,共14页
基于中国2011—2018年291个地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政府、企业、科研院校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分析数字金融与科技创新之间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的时空演变,并使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对数字金融与科技创新之间的交互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 基于中国2011—2018年291个地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政府、企业、科研院校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分析数字金融与科技创新之间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的时空演变,并使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对数字金融与科技创新之间的交互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数字金融与科技创新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二者的耦合协调状况逐渐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地区从耦合失调阶段进入耦合协调阶段,但是目前数字金融的发展态势显著超前于科技创新。未来应摒弃重视数字金融发展速度、忽视发展质量的观念,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提升数字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进而推动数字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评价体系 耦合协调 时空演变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