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一体化组织模式研究
1
作者 丁继勇 牛超群 吕汶汛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49,共8页
重大涉水工程作为一类复杂系统工程,具有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和动力。通过分析国内外重大工程科技创新及实际案例,指出当前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碎片化现象,梳理了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典型组织模式及特点和问题;基于... 重大涉水工程作为一类复杂系统工程,具有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和动力。通过分析国内外重大工程科技创新及实际案例,指出当前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碎片化现象,梳理了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典型组织模式及特点和问题;基于有组织科研理念,借鉴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组织优点,提出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一体化组织新模式构想及其3种类型。这3种科技创新一体化模式运行的效果与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合理确定科技创新任务范围,优化科技创新总包商选择机制,合理编制科技创新一体化合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科技创新一体化项目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重大涉水工程 一体化组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驱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路径及政策研究
2
作者 韩霞 韩学影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5,共9页
科技创新在推动航空制造业发展及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论文通过中国航空制造业创新发展政策梳理和关键词聚类分析,揭示航空制造业技术创新焦点;重点围绕航空发动机、航空材料及航空绿色发展领域,从时间维度和技术维度分析科技... 科技创新在推动航空制造业发展及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论文通过中国航空制造业创新发展政策梳理和关键词聚类分析,揭示航空制造业技术创新焦点;重点围绕航空发动机、航空材料及航空绿色发展领域,从时间维度和技术维度分析科技创新驱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路径;结合发达国家支持航空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阐述中国航空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方向。研究发现,政府创新政策应在政府专项补贴强度、税收优惠政策的针对性、知识产权策略以及军民融合进程方面适当倾斜,为航空制造业研发创新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航空制造业 政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中心、空间结构与城市群产业协作
3
作者 戴宏伟 蒋燕 郑立晨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9,共15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作为科技创新的集聚地和增长极,形成了不同于经济中心城市的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本文构造了中国19大城市群的科技创新中心指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作为科技创新的集聚地和增长极,形成了不同于经济中心城市的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本文构造了中国19大城市群的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对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基于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越趋于单中心结构,越有利于城市群的产业协作。(2)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空间结构通过提高城市合作倾向和产业专业化水平,促进了城市群产业协作。(3)异质性分析表明,基于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形成的空间结构对西部地区、发展基础薄弱以及创新型城市数量较少城市群的产业协作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应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建设,并借助其创新增长极效应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中心城市 城市群 空间结构 产业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科技创新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与实践
4
作者 苏文芝 李杰 王东霞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7-50,共4页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学校和企业充分调研,共同研究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更新并将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为构建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科技创新命运共同体模式,以济源职业技...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学校和企业充分调研,共同研究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更新并将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为构建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科技创新命运共同体模式,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产教深度融合、强力服务产业,探索“361+N”盟院合作模式,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在科研(教学)团队培育、核心技术培育与孵化,科技项目合作、省市重点实验室、省市工程技术中心、科技成果转化,社会服务、横向项目、技术服务、技术研发、技术咨询、专利转让许可等方面开展体系化合作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企业行业 科技创新 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中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研究
5
作者 杨武 任禹佳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4,共10页
本文以熊彼特的创新周期为理论依据,运用合成指数法构造系统、动态的中国企业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并深入分析其波动特征。结果显示,在观测期间,中国企业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呈现出显著的持续波动,且该波动在高度、深度、振幅等多个维度上均... 本文以熊彼特的创新周期为理论依据,运用合成指数法构造系统、动态的中国企业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并深入分析其波动特征。结果显示,在观测期间,中国企业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呈现出显著的持续波动,且该波动在高度、深度、振幅等多个维度上均展现出清晰的周期性特征,这种周期性波动具有不规则性、非对称性的复杂特征;在中国企业科技创新分项指数中,各项指数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但经济产出指数的增长明显低于科研产出指数;谷峰分析与脉冲响应分析结果显示,先行指数领先一致指数4年左右,对一致指数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科技创新 景气指数 周期性波动 脉冲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驱动苏州纺织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策研究
6
作者 王丽丽 李沛赢 +2 位作者 曹天天 赵兵 夏剑雨 《纺织报告》 2025年第2期36-38,共3页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驱动形成的先进生产力,苏州传统纺织业的升级改造有赖于新质生产力。文章基于目前苏州纺织业科技创新能力,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了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指标体系,得出科技创新是推动苏州纺织业转型升级的重要...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驱动形成的先进生产力,苏州传统纺织业的升级改造有赖于新质生产力。文章基于目前苏州纺织业科技创新能力,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了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指标体系,得出科技创新是推动苏州纺织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其中,科技创新人才和经费的投入对纺织业的升级起到了关键作用,并提出政府和企业需要进一步增加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丰富人才引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苏州纺织业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周一佳 王莹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5年第1期94-96,共3页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体育科技创新被视为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突破、实现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及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支撑。本文全面总结了体育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内涵,深入剖析了体育科技创新制约新质生产力协同发...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体育科技创新被视为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突破、实现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及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支撑。本文全面总结了体育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内涵,深入剖析了体育科技创新制约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体育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实践路径,以期促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邻近性的药学领域科技创新主导力扩散仿真研究
8
作者 贺超城 黄茜 +1 位作者 徐雨舒 吴江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80,共21页
[目的/意义]科技创新主导力与创新团队的产出绩效息息相关,在日益庞杂的科技创新合作中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科技创新主导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定性讨论方面,本文从定量角度深入探讨科技创新主导力网络的演化机制,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 [目的/意义]科技创新主导力与创新团队的产出绩效息息相关,在日益庞杂的科技创新合作中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科技创新主导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定性讨论方面,本文从定量角度深入探讨科技创新主导力网络的演化机制,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合作。[方法/过程]本文以药学领域的数据驱动,设定创新主体的搜索规则、主导规则、创新规则,以平均科技创新增益及其扩散速率为评价指标来衡量科技创新主导力的扩散效果,模拟科技创新主导力的扩散过程,并进一步探究多维邻近性与科技创新主导力扩散的动态关系。[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多维邻近性对科技创新主导力扩散具有重要影响,且不同邻近性在网络演化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全面细致地刻画了多维邻近性在科技创新主导力网络演化的不同阶段所发挥的具体作用,进而为机构/企业和创新个体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主导力 扩散机制 多维邻近性 仿真模拟 科研合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政策分析体系研究
9
作者 贺德方 曾建勋 +2 位作者 陈涛 潘云涛 杨芳娟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当前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和国内外发展形势对科学规范的科技创新政策分析提出了紧迫需求和更高要求。在梳理国内外科技创新政策分析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科技创新政策分析的内涵、功能与需求,提出从科技创新政策分析资源体系、... 当前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和国内外发展形势对科学规范的科技创新政策分析提出了紧迫需求和更高要求。在梳理国内外科技创新政策分析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科技创新政策分析的内涵、功能与需求,提出从科技创新政策分析资源体系、数据体系、方法体系、应用体系等方面架构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分析体系框架,从统筹规划政策分析任务目标、建设政策分析事实型数据集、探索政策分析方法模型、构建政策分析服务平台、创建政策分析学科、培养政策分析人才等方面推进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分析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政策 政策分析体系 事实型数据 方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未来科学研究前沿 服务国家科技创新——评《未来新兴科学研究前沿识别研究》
10
作者 曹树金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共2页
[目的/意义]科学研究前沿识别是科技战略情报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对《未来新兴科学研究前沿识别研究》一书进行评述,为科学研究前沿探测与演化、关键核心技术识别、颠覆性技术预测等科技战略情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目的/意义]科学研究前沿识别是科技战略情报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对《未来新兴科学研究前沿识别研究》一书进行评述,为科学研究前沿探测与演化、关键核心技术识别、颠覆性技术预测等科技战略情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多源数据融合、文本挖掘方法和多维指标体系创新、可视化分析工具运用、碳纳米管领域实证等角度对该书核心理念和观点进行评述。[结果/结论]该书的出版对科技情报研究以及科技管理部门研判未来研究前沿领域大势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战略情报 科学研究前沿 科技创新 新兴科学 前沿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与实证
11
作者 尹西明 魏阙 +1 位作者 陈劲 冯雪皓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4,106,共12页
本文从“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国家创新体系能级提升-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探讨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仿照自然生态规律,利用数据能量作为驱动创新体系能级提升的关键要素,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 本文从“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国家创新体系能级提升-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探讨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仿照自然生态规律,利用数据能量作为驱动创新体系能级提升的关键要素,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在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优化科技政策制定机制和提升科技治理精准施策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揭示数字科技创新生态中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的生态学特征。基于研究发现,提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用好数据要素、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等路径,推进数字科技创新和数实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数据要素 国家创新体系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李万辉 钱莉萍 王良熙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25年第1期30-43,共14页
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升视角,重构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两个子系统评价体系,探讨我国省域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区域差异及异质性特征。采用CRITIC-TOPSIS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及莫... 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升视角,重构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两个子系统评价体系,探讨我国省域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区域差异及异质性特征。采用CRITIC-TOPSIS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及莫兰指数等方法,测算2012—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区域差异来源。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影响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揭示各因素在短期和长期的直接、间接及总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发展呈波动式增长,空间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基尼系数总体呈“U”型上升;成果转化、产业结构优化、政府干预及经济发展对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果为理解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及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与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智慧校园建设的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探索——以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分校为例
13
作者 谢冰 刘峡壁 +1 位作者 郑丹娜 常鑫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4期18-21,共4页
基础教育是国家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小学更是“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的关键学段。本文提出融入智慧校园建设的小学段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围绕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参与智慧校园建设,开展与智... 基础教育是国家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小学更是“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的关键学段。本文提出融入智慧校园建设的小学段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围绕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参与智慧校园建设,开展与智慧校园建设相关的系列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的创新实践有明确的应用场景。这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既能助力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形成良好的科技报国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校园 科技教育 科技创新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军工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提升方案研究
14
作者 袁天元 孙亮 《航天工业管理》 2025年第2期48-51,共4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原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二十大把科技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因...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原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二十大把科技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因此,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愿景要求,大型军工企业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蓬勃活力,为建设科技强国献策献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管理 科技强国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内生动力 大型军工企业 创新 创新提升 提升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韧性与科技创新的协调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王守文 郭蕊 王树斌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24,共17页
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能源市场动荡,凸显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国家能源韧性的重要性。立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资源禀赋—产业发展”二维评价矩阵,采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和Catboost算法,多维度探讨2011—2022... 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能源市场动荡,凸显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国家能源韧性的重要性。立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资源禀赋—产业发展”二维评价矩阵,采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和Catboost算法,多维度探讨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不含西藏及港澳台地区)能源韧性与科技创新的协调关系及其时空演化规律,同时借助SHAP解释框架揭示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两者均呈稳步增长态势,但在发展进程中存在不平衡现象和不充分特征;(2)两者的协调度在时序上呈跨越式进步,但各区域空间分异规律明显,逐渐形成“产业主导型区域领先、创新发展型区域和综合发展型区域凹陷、资源主导型区域追赶”的区际梯次格局;(3)各区域的影响因素存在不同的阈值特征和促进机制,科技创新水平差异是造成协调度差异的根本原因。基于此,提出势能治理跨越“科技鸿沟”、资源协同践行“能源革命”和因地制宜推进协调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韧性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 机器学习 SH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技创新的产业政策设计与国际竞合逻辑
16
作者 潘墨涛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3,共14页
近年来中国科技进步步伐加快,先进产业的市场化也不断推进,政府与市场关系在中国科技创新产业领域发挥的作用成为研究焦点。从发展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出发,以中国近年来“换道超车”的典范——电动车(EV)产业为例,探讨相关产业政策与市场... 近年来中国科技进步步伐加快,先进产业的市场化也不断推进,政府与市场关系在中国科技创新产业领域发挥的作用成为研究焦点。从发展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出发,以中国近年来“换道超车”的典范——电动车(EV)产业为例,探讨相关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的作用,可以突出中国式的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在科技创新产业方面的意义。进而,从当前中国政府对金融的引导、人力资本客观现状出发,探讨中国科技创新的产业政策设计与国际市场竞合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政策 国际竞合 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项目组织间合作网络研究
17
作者 冷雪忠 黎江平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0,共11页
多元合作是应对科技创新项目复杂性的重要举措,揭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项目组织间合作网络的动态特征,对优化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动态网络分析方法,对2003—2022年间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 多元合作是应对科技创新项目复杂性的重要举措,揭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项目组织间合作网络的动态特征,对优化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动态网络分析方法,对2003—2022年间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项目的组织间合作网络进行演化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项目组织间合作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组织多样性持续丰富,但网络密度未显著提升,整体呈现松散关联式的网络格局;网络具备显著的“研学”引领特征,企业主体地位尚未形成,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清华大学是合作网络中的主导型组织节点,发挥链接多元组织的桥接作用;组织间合作呈现“政府-科研机构”到“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再到“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演进路径;组织间合作网络巨片呈现局域集聚式的团体网络格局,在局部稳定性提升的同时面临整体结构韧性不足的风险。基于上述结果,文章从培育生态环境保护领军型企业、科技创新举国体制优势、市场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科技创新项目 合作网络 网络巨片 结构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地方立法的实践探索与完善路径--以358部科技创新地方法规为分析样本
18
作者 王群 杨雪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9,共10页
通过考察358部科技创新地方法规发现,中国科技创新地方立法呈现地域分布广且立法体系差异明显、立法时间跨度大且覆盖面广、立法体例结构相似但有创新立法内容的探索等特征。2023年新修订《立法法》地方立法条款进一步拓展了法制统一内... 通过考察358部科技创新地方法规发现,中国科技创新地方立法呈现地域分布广且立法体系差异明显、立法时间跨度大且覆盖面广、立法体例结构相似但有创新立法内容的探索等特征。2023年新修订《立法法》地方立法条款进一步拓展了法制统一内涵,提出地方创制性立法、区域协同立法等新要求。依此来看,中国科技创新地方立法仍存在更新迭代缓慢,能动性不强;内容相对保守,立法创新度不够;立法主体单一,协同立法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未来,科技创新地方立法应进一步推动地方能动立法,完善立法监督机制;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积极开展创新立法;强化区域协同立法,实现地方优势互补,推动资源共建共享,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法治根基,以良法善治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地方立法 新质生产力 创制性立法 区域协同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纺织科技创新的合作模式与网络特征研究
19
作者 邵鹏 原宁宁 +1 位作者 姚伶俐 梁杰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为促进纺织业开展高质量科技创新合作,文章基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纺织科技创新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机构合作网络和地区合作网络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与高校开... 为促进纺织业开展高质量科技创新合作,文章基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纺织科技创新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机构合作网络和地区合作网络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是常见的合作类型,但尚未形成以企业牵头为主导的纺织创新合作模式;纺织科技创新的机构合作网络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在网络中占据核心位置;纺织科技创新的地区合作网络呈现连接紧密的特点,但纺织科技创新的地区合作分布不均衡。由此,从企业牵头、双链融合、跨地区协同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可为中国纺织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产业 科技创新 社会网络分析 创新网络 科技进步奖 合作模式 网络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知识产权治理现代化推进科技创新的实践路径探析
20
作者 邓恒 姚芳遥 陈柏强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8,共9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加快实现中国式知识产权治理现代化以推进科技创新至关重要。文章在明确中国式知识产权治理现代化之内涵要义的基础上,把握中国式知识产权治理现代化与科技创新之耦合关...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加快实现中国式知识产权治理现代化以推进科技创新至关重要。文章在明确中国式知识产权治理现代化之内涵要义的基础上,把握中国式知识产权治理现代化与科技创新之耦合关系,通过分析二者耦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明确了各自定位与耦合机制,并借此提出应当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发挥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协同知识产权保护与转化、加强知识产权治理国际话语权,进而为中国式知识产权治理现代化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科技创新形成体系化路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知识产权治理现代化 科技创新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