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而不适:政策学习的目标替代机制研究——基于科技创新券政策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钱蕾 周超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60,196,共18页
政策调适通过知识整合和政策学习等机制,实现政策对象清晰化、政策工具精准化和政策目标明确化,是对政府治理复杂政策及其执行问题的适应机制。但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券政策调适过程,却呈现出目标替代的非预期结果,从而导致... 政策调适通过知识整合和政策学习等机制,实现政策对象清晰化、政策工具精准化和政策目标明确化,是对政府治理复杂政策及其执行问题的适应机制。但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券政策调适过程,却呈现出目标替代的非预期结果,从而导致调而不适的政策现象。研究区别于现有研究将政策目标替代归因于科层组织中层级关系带来的利益冲突,立足于政策过程理论本身,基于政策学习理论,引入政策知识生产概念,构建政企双向学习合作知识生产路径,分析科技创新券政策过程中目标替代结果的形成机制。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方法,选择科技创新券政策这一政企互动的典型案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活动的特性,决定科技创新券政策属于高知识密度和高风险密度耦合的政策类型,政策学习指向新的政策知识生产,形成政企双向学习合作知识生产路径,政策知识生产不足,导致目标替代的消极结果。研究提出政策学习过程中的政企双向学习和知识生产,通过引入企业这一主体的政策学习过程,为政策目标替代的形成机制提供新的解释视角。此外,研究重点关注了高知识密度和高风险密度耦合的技术创新补贴政策,以期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学习 知识生产 目标替代 政策调适 科技创新券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