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3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强国视域下人工智能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1
作者 彭术连 肖国芳 王硕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60,共10页
人工智能正深度重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底层逻辑,其赋能本质体现为三重战略转向:驱动教育范式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型,重构教育场景与育人方式,实现教育体系与国家战略的深度耦合。在人工智能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双向驱动进程中,必须... 人工智能正深度重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底层逻辑,其赋能本质体现为三重战略转向:驱动教育范式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型,重构教育场景与育人方式,实现教育体系与国家战略的深度耦合。在人工智能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双向驱动进程中,必须高度警觉潜在的创造力驯化、情感计算困境、技术治理缺位、创新生态失衡等风险。扎实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需要筑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根基,擘画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制度矩阵,探索人智共生的人才培养新生态,创构人工智能教育的伦理治理范式,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评价机制,形塑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从而为科技强国战略下拔尖人才培养提供自主可控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强国 人工智能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教育助力化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一评《化学化工课程思政素材选编》
2
作者 余林 黄克彬 蒋先杰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在科技浪潮奔涌的今天,化工领域的创新突破往往被视为纯粹的技术问题,但翻开叶俊伟主编的《化学化工课程思政素材选编》,读者会惊觉:那些推动中国化工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力量,从来不只是实验室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更是一代代科学家以... 在科技浪潮奔涌的今天,化工领域的创新突破往往被视为纯粹的技术问题,但翻开叶俊伟主编的《化学化工课程思政素材选编》,读者会惊觉:那些推动中国化工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力量,从来不只是实验室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更是一代代科学家以家国情怀为底色、以科学精神为筋骨、以工匠精神为笔触绘就的精神图谱。这部著作通过百余位化工先驱的鲜活案例,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编织成一张立体的育人网络,揭示了科技创新背后深沉的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人才培养 化工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M的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罗红艳 吉冰冰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95,共8页
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德尔菲法确定了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18项重要影响因素,应用ISM模型建构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九层三阶解释结构模型,并解析了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学生认知、奖励制度等表层依赖... 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德尔菲法确定了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18项重要影响因素,应用ISM模型建构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九层三阶解释结构模型,并解析了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学生认知、奖励制度等表层依赖因素对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其效果发挥直接作用,高校重视与人才培养目标等作为中间联动因素的关键环节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中介作用,国家战略急需等根源推动因素通过中间联动因素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本源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要凸显鲜明外部逻辑、突出关键因素作用、健全多元作用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M模型 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自主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思考和实践举措——基于国家科技奖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王露岚 彭树涛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0,共7页
科技革命带来了医学创新发展新需求,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国家科技奖代表了一定时期内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其权威性高、荣誉性强。本文通过整理2016—2020年医学领域国家科技奖获奖情况,从获奖数量、获奖地区、获奖主体、学... 科技革命带来了医学创新发展新需求,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国家科技奖代表了一定时期内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其权威性高、荣誉性强。本文通过整理2016—2020年医学领域国家科技奖获奖情况,从获奖数量、获奖地区、获奖主体、学科分布和交叉融合等方面对获奖成果进行分析,从而把握我国医学科技创新的现状与问题,以期为健康中国建设培养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科技 医学创新人才培养 医学科技创新 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经费支出结构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协整检验——基于1995—2008年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泽双 李婧 熊义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0-136,共7页
为探索我国R&D经费支出结构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运用协整方法对样本期内的数据(1995-2008年)进行协整检验。首先对R&D经费支出结构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构变动进行分析,然后对样本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 为探索我国R&D经费支出结构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运用协整方法对样本期内的数据(1995-2008年)进行协整检验。首先对R&D经费支出结构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构变动进行分析,然后对样本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结果表明:R&D经费支出结构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经费支出结构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构 协整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中心、空间结构与城市群产业协作 被引量:1
6
作者 戴宏伟 蒋燕 郑立晨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9,共15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作为科技创新的集聚地和增长极,形成了不同于经济中心城市的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本文构造了中国19大城市群的科技创新中心指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作为科技创新的集聚地和增长极,形成了不同于经济中心城市的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本文构造了中国19大城市群的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对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基于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越趋于单中心结构,越有利于城市群的产业协作。(2)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空间结构通过提高城市合作倾向和产业专业化水平,促进了城市群产业协作。(3)异质性分析表明,基于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形成的空间结构对西部地区、发展基础薄弱以及创新型城市数量较少城市群的产业协作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应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建设,并借助其创新增长极效应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中心城市 城市群 空间结构 产业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来自结构方程模型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小红 郭威 +2 位作者 李思经 梁峰 杨大飞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9-168,共10页
基于协同创新视角构建“教育投入—实践投入—人才产出”的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采用微观调查数据,检验各潜变量和结构变量的结构关系,获得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关键路径。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对社会教育影响程度... 基于协同创新视角构建“教育投入—实践投入—人才产出”的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采用微观调查数据,检验各潜变量和结构变量的结构关系,获得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关键路径。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对社会教育影响程度大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实践投入具有显著影响,对实践创新的影响程度大于对理论创新的影响程度。实践创新对人才产出具有直接正向显著影响,其他要素以实践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影响人才产出效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为“学校教育—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关键路径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核心要义、现实困境与实践指向
8
作者 顾金玲 许锋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3-8,共6页
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它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强国必先强教,面对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我国要建立起以国家科技发展和战略需求为牵引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新质生产力要求高等教育要实现多元主体的深度合作... 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它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强国必先强教,面对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我国要建立起以国家科技发展和战略需求为牵引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新质生产力要求高等教育要实现多元主体的深度合作,将分散的教育、科技、人才集聚在一起,调动政府、企业、高校等创新主体的广泛参与,促进产、学、研、用的充分合作,进一步破解产业发展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歧、科技创新导向与人才培养方式的争持、科教融合旨趣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博弈。新质生产力赋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从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等途径进行优化,赋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式和过程,这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体系升级 制度优化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因子素质结构模型构建及其对我国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启示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小平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60,共7页
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是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使命和内在要求。现有文献研究没有揭示出创新型科技人才素质结构的"实然状态",因而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并不十分清晰,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素质评价缺少实... 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是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使命和内在要求。现有文献研究没有揭示出创新型科技人才素质结构的"实然状态",因而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并不十分清晰,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素质评价缺少实证研究作为支撑依据。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以"创新型科技人才"为效标参照的五因子素质结构模型。该模型经验证性因素分析和检验具有建构效度和信度,对我国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具有启示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因子素质结构 创新科技人才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吉林省农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和梦琳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3期185-187,共3页
随着全球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基于此,该文以新质生产力为研究背景,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吉林省农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吉林省农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 随着全球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基于此,该文以新质生产力为研究背景,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吉林省农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吉林省农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吉林省农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背景下高教人才培养改革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立国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0,共8页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对世界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与高等教育内在关系的规律性把握,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使命与要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逻辑从内涵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从高教自身看待质量转向从科技人才战略和...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对世界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与高等教育内在关系的规律性把握,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使命与要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逻辑从内涵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从高教自身看待质量转向从科技人才战略和经济社会需求认识高等教育培养质量,加快人才培养改革,服务和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改革路径是实现人才培养层次结构的上移,提高研究生培养规模与质量;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与优势学科建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构建与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高等教育布局结构 研究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结构模型研究
12
作者 钟秋菊 张一春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65-72,共8页
为响应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需求,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至关重要。已有研究主要关注高等教育领域师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然而,针对小学生这一科技创新后备力量,对其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关于其科技创新能力内涵界定和结构探析... 为响应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需求,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至关重要。已有研究主要关注高等教育领域师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然而,针对小学生这一科技创新后备力量,对其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关于其科技创新能力内涵界定和结构探析的研究更是缺乏。为此,构建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结构模型具有重要价值。首先,基于理论分析提出结构模型的核心维度;接着运用关键事件法提炼结构模型的具体要素;然后采用德尔菲法检验并修正了结构模型。最终,构建了包含5个核心维度(科技创新品质、科技创新学习能力、科技创新思维能力、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和16个具体要素的结构模型。该结构模型有助于揭示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结构,指导科技创新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为早期发现和培养潜在的科技创新人才提供支持,服务科技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结构模型 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强国 科技创新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科技创新能力与零售产业效率 被引量:1
13
作者 辛燕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75,共4页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可提升零售产业效率。本文选取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能力影响零售产业效率。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能直接促进零售产业效率提高,且该结论具有较强稳健性...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可提升零售产业效率。本文选取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能力影响零售产业效率。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能直接促进零售产业效率提高,且该结论具有较强稳健性;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能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间接促进零售产业效率提升。鉴于此,文章认为政府应加快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进程,高度重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营造良好人力资本升级配套环境,着力推动零售产业效率提升。本研究为廓清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传导效应和零售产业效率的动力机制提供了一定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 科技创新能力 零售产业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网络结构嵌入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基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证据
14
作者 邓灿辉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5-151,共7页
选取2013—2023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业科技论文合著数据,实证分析合作网络嵌入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维度的结构嵌入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具有异质性影响。其中,聚类系数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效率无显著影响... 选取2013—2023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业科技论文合著数据,实证分析合作网络嵌入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维度的结构嵌入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具有异质性影响。其中,聚类系数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效率无显著影响,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呈倒“U”型关系,结构洞正向作用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效率。据此,提出应基于网络位置差异分类提升创新效率、重视以国家自身为中心的个体网络建设、依据发展阶段动态调整个体网络结构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网络嵌入 农业科技创新 创新效率 网络结构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运资本结构、区域科技资源配置与技术创新策略选择
15
作者 杨婕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3,共5页
基于2013—2021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财务数据,探讨营运资本结构、区域科技资源配置与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关系。研究表明:区域科技资源配置与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和策略性创新均显著正相关;高金融性营运资本结构与企业实质性技... 基于2013—2021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财务数据,探讨营运资本结构、区域科技资源配置与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关系。研究表明:区域科技资源配置与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和策略性创新均显著正相关;高金融性营运资本结构与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显著负相关、与策略性技术创新显著正相关,高经营性营运资本结构与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显著正相关、与策略性技术创新显著负相关;营运资本结构对区域科技资源配置与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关系起到显著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技资源配置 实质性技术创新 策略性技术创新 营运资本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数据结构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42
16
作者 刘晓静 王晓英 +2 位作者 张玉安 黄建强 刘志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4-187,共4页
为了解决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对实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实践。通过算法演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实施案例实验教学,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 为了解决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对实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实践。通过算法演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实施案例实验教学,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和科研项目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优化实验考核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实验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做"合一,从而加强了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结构 创新人才培养 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与创新 被引量:12
17
作者 金潇明 周劲松 +1 位作者 文益民 彭跃湘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55-58,共4页
在分析湖南装备制造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指出装备制造业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特征包括专业素质、职业品质和认知能力三个方面。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结合行业和区... 在分析湖南装备制造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指出装备制造业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特征包括专业素质、职业品质和认知能力三个方面。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结合行业和区域现实研究了“二力培养,三层循环,四个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高技能 创新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专业硕士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琴 吴大中 吴昕芸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5-87,共3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专业硕士的培养如何适应科技创新创业的要求,围绕这个问题,结合培养实践展开研究。首先要培养专业硕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使他们的头脑中牢固树立科技创新创业的理念。在导师团队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专业硕士的培养如何适应科技创新创业的要求,围绕这个问题,结合培养实践展开研究。首先要培养专业硕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使他们的头脑中牢固树立科技创新创业的理念。在导师团队的指导下,通过科技平台的创新实践,培育专业硕士科技创新创业潜能,努力提升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创新教育中培养创业人才,在承担国家振兴重任的同时,进一步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硕士 科技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工科院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新理念与新路径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艾华 吴伟 陈勇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4-128,共5页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是高校参与国家科技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方面。以麻省理工学院、伍斯特工学院、爵硕大学为代表的美国工科院校,在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形成了特征各异的培养理念与培养路径。在培养创新型工...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是高校参与国家科技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方面。以麻省理工学院、伍斯特工学院、爵硕大学为代表的美国工科院校,在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形成了特征各异的培养理念与培养路径。在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方面,中国高等工程教育需要博采众长,重点实施体验式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科技人才 美国工科院校 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科技奖励政策导向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童文胜 危怀安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82-186,共5页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1999年以来,国家科技奖励政策导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加注重原创性和创新性的基础研究,但从国家科技奖励结构的演变来看,体现原创性和创新性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所占比例仍然很小...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1999年以来,国家科技奖励政策导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加注重原创性和创新性的基础研究,但从国家科技奖励结构的演变来看,体现原创性和创新性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所占比例仍然很小,这样将对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由于创新型人才具有一些独特的个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调整国家科技奖励结构,突出创新研究,以创造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科技奖励 奖励规范 奖励结构 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