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SM的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罗红艳 吉冰冰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95,共8页
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德尔菲法确定了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18项重要影响因素,应用ISM模型建构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九层三阶解释结构模型,并解析了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学生认知、奖励制度等表层依赖... 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德尔菲法确定了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18项重要影响因素,应用ISM模型建构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九层三阶解释结构模型,并解析了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学生认知、奖励制度等表层依赖因素对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其效果发挥直接作用,高校重视与人才培养目标等作为中间联动因素的关键环节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中介作用,国家战略急需等根源推动因素通过中间联动因素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本源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要凸显鲜明外部逻辑、突出关键因素作用、健全多元作用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M模型 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自主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经费支出结构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协整检验——基于1995—2008年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泽双 李婧 熊义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0-136,共7页
为探索我国R&D经费支出结构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运用协整方法对样本期内的数据(1995-2008年)进行协整检验。首先对R&D经费支出结构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构变动进行分析,然后对样本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 为探索我国R&D经费支出结构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运用协整方法对样本期内的数据(1995-2008年)进行协整检验。首先对R&D经费支出结构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构变动进行分析,然后对样本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结果表明:R&D经费支出结构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经费支出结构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构 协整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院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区域探索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洪荣 高青 徐昌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8-40,共3页
北京市东城区在"学院制"改革框架下,开展了跨学段、跨学校,校内外协同推进中小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区域探索。成立"东城区青少年科学技术学院",盘活科教资源。建设四级资源课程平台,即"蓝天工程"课程平... 北京市东城区在"学院制"改革框架下,开展了跨学段、跨学校,校内外协同推进中小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区域探索。成立"东城区青少年科学技术学院",盘活科教资源。建设四级资源课程平台,即"蓝天工程"课程平台、学区校内外优质资源校课程平台、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课程平台、国内外精品游学基地课程平台,打通培养通道。以多种模式整合师资,创新生成区域科技教师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院制” “青少年科技学院”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资源平台 “蓝天工程” 区域教育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美国经验与启示——以美国科技高中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晨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美国之所以能够一直位于世界科学中心前列的核心基础与美国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重心的下移不无关系,因此将表现最为突出的七所美国科技特色高中学校作为本文的案例,着重分析此类学校是如何将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以及课程内容来实现对科技... 美国之所以能够一直位于世界科学中心前列的核心基础与美国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重心的下移不无关系,因此将表现最为突出的七所美国科技特色高中学校作为本文的案例,着重分析此类学校是如何将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以及课程内容来实现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研究了解到美国学校“共同基础的低平”和“选择领域的精深”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既支持学生广度学习外又鼓励其在感兴趣或是自身撞长的领域里进行深度学习,充分注重学生对研究、研讨、设计、采用问题的解决及对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创新,并且鼓励学生对科技创新关键能力的探索。此外,课程教学决策的情景化、专业化以及适当的评价系统对系统性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极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人才 被引量:82
5
作者 周英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13,共3页
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国家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和高等院校的一项核心任务。为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河南理工大学积极建构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工程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以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工程科... 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国家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和高等院校的一项核心任务。为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河南理工大学积极建构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工程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以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工程科技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样态与挑战 被引量:6
6
作者 郑永和 张登博 +1 位作者 苏洵 王一岩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1,共8页
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是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是数字化转型学科化发展的典型表征,也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旨在遵循科学教育学科逻辑,聚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命,结合科学教育探究性、实践性、... 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是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是数字化转型学科化发展的典型表征,也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旨在遵循科学教育学科逻辑,聚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命,结合科学教育探究性、实践性、跨学科的特点,利用数字技术推动科学教育资源和工具的转型升级,助力科学教学、学习、评价样态的整体革新,以此为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在实践层面主要体现为:优化数字化科学教育资源,创新科学教育实践场域;研发数字化科学教育工具,提升科学教育服务能力;优化数字化科学学习方式,促进学习质量显著提升;探索数字化科学教学模式,推动科学教学实践创新;开展数字化科学教育评价,助力科学教育评价转型。未来需要在理论体系创新、资源体系建设、教育工具研发、教师数字化教学胜任力提升等方面加以重视,以推动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教育数字化转型 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场域中的钱学森精神--记上海交通大学时期的钱学森 被引量:6
7
作者 汪长明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1年第8期135-140,共6页
上海交通大学时期的钱学森,在人生志向上立志报国,踏上了航空航天之路;在思想觉悟上追求进步,铸就了爱党爱国之魂;在科学方法上求真务实,奠定了严谨治学之基;在知识结构上文理相通,孕育了全面成才之道。考察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时期的... 上海交通大学时期的钱学森,在人生志向上立志报国,踏上了航空航天之路;在思想觉悟上追求进步,铸就了爱党爱国之魂;在科学方法上求真务实,奠定了严谨治学之基;在知识结构上文理相通,孕育了全面成才之道。考察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时期的求学经历发现,在交大精神的感召下,钱学森走上了从事航空航天研究之路。交通大学时期是以"爱国、奉献、求真、创新"为标志的钱学森精神形成的重要阶段。作为世纪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及人才培养机制对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当代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学森 钱学森精神 交通大学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