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科技公共传播:知识普及、科学理解、公众参与
被引量:27
- 1
-
-
作者
翟杰全
-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29-32,40,共5页
-
文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一些事件所导致的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科学与公众关系的全面反思,学者们也提出了包括"民主模型"在内的一些新的公众理解科学模型。本文作者在对公众参与科学事务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需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为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科技公共传播)建立一个包括知识普及、科学理解、公众参与在内的整合性模型。
-
关键词
科技公共传播
知识普及
理解科学
公众参与
-
Keywords
PCST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Public Understand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
分类号
N49
[自然科学总论]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科技公共传播的当代图景和内在特性
被引量:5
- 2
-
-
作者
翟杰全
-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39-142,149,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当代传播机制创新及传播体系构建研究"(13BKS101)
-
文摘
当代科技公共传播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特征,也凸显了科技公共传播实践的碎片化特性。相对于科学技术的知识体系而言,任何具体的科技公共传播实践活动所能传播的内容都是碎片化的;相对于科技公共传播体系而言,任何具体的科技公共传播实践活动也都是其碎片化的组成部分。基于对当代科技公共传播发展和科技公共传播实践特性的分析,描述了科技公共传播的当代图景,分析了科技公共传播实践的碎片化特性。提出科技公共传播实践的"六要素构成模型",认为当代科技公共传播需要强化体系建设。
-
关键词
科技公共传播
发展图景
碎片化特性
六要素模型
体系化建设
-
Keywords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agmentation characteristic
six elements model
PCST system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科技公共传播的传播主体及其参与动机
被引量:7
- 3
-
-
作者
翟杰全
-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3-16,共4页
-
文摘
科技公共传播是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种科技传播类型。随着科学技术的专业化发展以及科技与社会关系的复杂化,科技公共传播出现了参与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发展成为科学家、公众、媒体、政府、工业部门等多个主体积极参与的一个社会领域。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导致科技公共传播参与动机的多样化,促进了传播关系的复杂化。文章对科技公共传播的参与主体及其参与动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关键词
科技公共传播
传播主体
参与动机
-
Keywords
public science communication
subject
motive
-
分类号
G20
[文化科学—传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