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9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科技与企业发展新动能——基于新质生产力培育视角 被引量:4
1
作者 史永东 于仕洋 +1 位作者 王淏淼 陈火亮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3,共10页
金融科技是支持企业发展新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使用文本分析法构建企业发展新动能指标,探讨金融科技对企业发展新动能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有利于企业发展新动能。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高科技企业、非... 金融科技是支持企业发展新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使用文本分析法构建企业发展新动能指标,探讨金融科技对企业发展新动能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有利于企业发展新动能。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高科技企业、非劳动密集型企业、规模较大企业、非国有企业、行业竞争程度高的企业中,金融科技对其发展新动能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从而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本文为金融科技促进企业发展新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动能 生产力 金融科技 融资约束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能提升实体企业新质生产力吗?——基于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自然实验
2
作者 周雷 应皓恬 王程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0,共16页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为检验数字金融提升实体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效果提供了自然实验条件。论文通过收集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成都、南京六个试点地区2186家样本实体企业2019—2023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为检验数字金融提升实体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效果提供了自然实验条件。论文通过收集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成都、南京六个试点地区2186家样本实体企业2019—2023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发现:数字金融相关的试点项目能提升实体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北京、苏州、上海、南京的试点项目对提升实体企业新质生产力内涵指数的效果较为明显;而成都、杭州的试点项目主要提高了实体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主要通过资源配置和普惠金融机制来提升实体企业新质生产力,但是数字金融通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提升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尚未充分显现。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推动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深度融合,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圈,构建“金融元宇宙”等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数字金融守正创新,服务实体企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生产力 实体企业 金融科技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宏中微”三重逻辑与现实路径
3
作者 刘欣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2-157,共6页
科技金融在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分析科技金融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特征。在宏观层面,科技金融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产业升级与市场需求响应。中观因素上,... 科技金融在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分析科技金融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特征。在宏观层面,科技金融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产业升级与市场需求响应。中观因素上,科技金融增强了行业竞争力和产业链协同能力,企业可通过创新驱动与资源优化提升新质生产力。微观层面则强调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企业通过强化供应链金融、提升管理能力及跨界合作,拓展创新边界,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该研究,旨在为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企业生产力 宏中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如何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
4
作者 姚凤阁 于佳怡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6,共10页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塑造发展经济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是积极稳妥发展科技金融的接入口。在此背景下,本文以201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测算,采取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塑造发展经济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是积极稳妥发展科技金融的接入口。在此背景下,本文以201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测算,采取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科技与金融结合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机制检验发现,科技金融通过政府创新补贴与信息约束程度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分析还表明,企业性质、企业生命周期、企业所在地市场化程度以及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等内外部环境差异会导致科技金融政策出现异质性的影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生产力 政府创补贴 信息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竞争、企业协同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基于驱动效应与实现路径的思考
5
作者 黄宏斌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10,共9页
创新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在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全球供应链和创新链的断裂出现了企业创新要素的跨国流动壁垒与空间溢出损失,使企业深陷成本激增与风险加剧等多重困境,企业自主创新受到严重冲击。因此,如何聚拢... 创新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在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全球供应链和创新链的断裂出现了企业创新要素的跨国流动壁垒与空间溢出损失,使企业深陷成本激增与风险加剧等多重困境,企业自主创新受到严重冲击。因此,如何聚拢创新资源,通过协同创新抵御科技竞争挑战并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首先,梳理了科技竞争演化进程以及在科技竞争背景下我国企业如何重构创新模式;其次,论述了科技竞争对企业协同创新的驱动机制,厘清科技竞争冲击下协同创新的核心动因;再次,探索了科技竞争影响下企业如何基于协同创新核心动因并借助固有的关系联结寻找到最佳适配协同主体;最后,阐述了科技竞争驱动我国企业协同创新后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果。文章为我国企业立足协同创新有效应对科技竞争挑战,进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战略借鉴,并为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迁提供了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 科技竞争 生产力 资源互补 成本分摊 风险共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对民营经济新质生产力跃升的影响研究——来自A股上市民营企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6
作者 柴用栋 王泽宇 齐培潇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民营经济新质生产力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离不开科技金融的强有力支撑。对此,基于可获取的完整年度数据对沪深A股上市的1525家民营企业,涵盖1.1万个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科技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与提升... 民营经济新质生产力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离不开科技金融的强有力支撑。对此,基于可获取的完整年度数据对沪深A股上市的1525家民营企业,涵盖1.1万个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科技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与提升信息透明度的复合路径,显著推动民营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其作用强度超越传统金融工具,凸显科技金融作为新型要素配置工具的制度优势;②区域梯度、产业属性与企业技术能力存在非均衡特征,东部地区依托数字基础设施与要素市场优势,科技金融的边际效应显著高于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技术密集型企业凭借专利转化能力对金融资源的创新响应弹性远超劳动密集型和资产密集型企业;高技术企业通过动态适配研发与融资机制,其政策红利吸收效率显著优于非高技术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民营经济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能否通过数字化转型催生新质生产力?——基于科技创新视角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潘宏亮 胡国富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2,共12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创新理论,其与数字化转型的有机结合是当前历史阶段面临的重大理论挑战。通过对2013—202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 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创新理论,其与数字化转型的有机结合是当前历史阶段面临的重大理论挑战。通过对2013—202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并且高管的数字化背景在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之间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边际作用在国有企业和中东部地区企业中更加显著。研究结果不仅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催生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企业探索具体的实现路径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生产力 科技 高管数字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与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周蕾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155,176,共6页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和支柱,特征包括技术先进性、系统集成性、灵活高效性、可持续性发展、创新驱动性、国际竞争力等。科技金融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为数字化转型视角的推动、金融科技创新视角的推动、金融科技...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和支柱,特征包括技术先进性、系统集成性、灵活高效性、可持续性发展、创新驱动性、国际竞争力等。科技金融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为数字化转型视角的推动、金融科技创新视角的推动、金融科技生态系统视角的推动等。策略包括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智能化决策支持、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的整合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全流程、持续创新与开放合作、注重提升国际竞争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生产力 路径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国内大市场优势与科技型新创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
9
作者 王玮 魏泰邦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56,共11页
新质生产力具有颠覆性创新驱动、发展质量高等特征,可通过链接技术创新网络,畅通资源要素流通路径,进而为科技型新创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攀升注入动能。基于此,本文采用2010—2023年中国1052家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公司数据,量化检... 新质生产力具有颠覆性创新驱动、发展质量高等特征,可通过链接技术创新网络,畅通资源要素流通路径,进而为科技型新创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攀升注入动能。基于此,本文采用2010—2023年中国1052家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公司数据,量化检验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型新创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作用效应。研究显示: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型新创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具有正向驱动效应;国内大市场优势在新质生产力提升科技型新创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强化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型新创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驱动作用;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型新创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正向赋能效应因政府创新补助、内部管控成本不同而存在差异。据此,为了加速推动科技型新创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本文提出对策建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活新质生产力“最强动量”;建立全国性技术交易市场,用好国内大市场优势“关键变量”;加强算力网络宏观布局,释放数字基础设施“最大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国内大市场优势 科技企业 全球价值链位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上市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数编制暨发展报告(2011-2022年)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子尧 申程程 +1 位作者 张雪兰 王剑 《金融经济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8,共16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新质生产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需要以新质生产力指数与发展评价为基础。基于2011—2022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新质生产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需要以新质生产力指数与发展评价为基础。基于2011—2022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对象、优化组合等四个维度编制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数,并从整体、个体、行业等层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状况予以分析评价。研究发现,2011—2022年中国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数按时间脉络可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成长期三个阶段,总体平稳进步,2022年略有回调。相较于小规模企业、国有企业、非初创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而言,大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初创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迅速。从区域视角来看,不同省份之间的新质生产力指数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从产业视角来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数最高,资本密集型产业次之,劳动密集型产业最低;高新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数最高,高新技术制造业次之,非高新技术产业最低。因此,有必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劳动要素协同融合,优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此稳步推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生产力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要素优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涌现机制及其适配组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康健 曹执令 谢诗蕾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23,共11页
专精特新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微观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践典范,数据要素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涌现机制的研究成为当下亟需探讨的命题。首先,从... 专精特新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微观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践典范,数据要素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涌现机制的研究成为当下亟需探讨的命题。首先,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概念模型;其次,从有效驱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协同推进技术革命性突破、持续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3个维度解析数据要素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涌现机制;再次,以专精特新企业中的翘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解析数据要素、冗余资源和动态能力在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涌现中的组态效应,概括出四类能够催生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适配组态,即“协同-突破型”、“感知-重构型”、“挖潜-牵引型”和“内驱-开拓型”,并使用典型案例进行验证性分析;最后,结合理论推演和组态分析结果提出实践启示。研究结论为新质生产力理论体系完善提供探索性分析思路,为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专精特企业 生产力 涌现机制 适配组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逻辑、实践困境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为宏 刘慧 彭德雷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9,共9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强化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已经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必答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但...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强化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已经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必答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但仍面临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意识尚未普遍建立、具有转化价值的高质量专利储备不足、政策体系的协同性与执行力度有待提升、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衔接机制不够畅通等问题。故亟须体系化协调各级政策的落实,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发展;营造“政产学研用”生态系统,加强实现产业化源头供给;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化改革,形成新质生产力合力;建立人才、服务、耐心资本一体化机制,打造全链条的支撑体系。通过系统化、协同化的改革举措,真正释放高校科技创新活力,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原始创 科技成果转化 政策协同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探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瑞华 余婧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问题,也是通过企业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变革而衍生的新型生产关系问题。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业...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问题,也是通过企业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变革而衍生的新型生产关系问题。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参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深化关键性体制机制改革,以建设现代新型企业为抓手,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发挥核心功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企业 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 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资产与企业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6
14
作者 盛明泉 杨柳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6,共11页
数据资产作为组织内部的一种新型虚拟资产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战略资源,其多元化应用价值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基于2013—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数据资产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数据资产作为组织内部的一种新型虚拟资产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战略资源,其多元化应用价值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基于2013—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数据资产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资产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这种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检验后具有稳健性。机制检验表明,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和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是数据资产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两条重要途径。进一步研究表明,数据资产对处于高度市场竞争的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对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中国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资产 科技 人力资本结构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改革方向与制度安排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文 叶蕾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8,共12页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不仅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更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的主阵地。国有企业是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的“链长”,在推进新质生产...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不仅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更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的主阵地。国有企业是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的“链长”,在推进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功能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三个集中”战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因此,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健全科技人才创新激励和容错机制;以数据要素加快赋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差异化发展路径强化国有企业整体创新耦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生产力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原始创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视域下长三角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成颂 殷文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共14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包含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协同治理的意蕴。该研究从金融角度出发,将金融科技、绿色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纳入统一框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选取2011—2022年长三角地区41市的...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包含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协同治理的意蕴。该研究从金融角度出发,将金融科技、绿色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纳入统一框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选取2011—2022年长三角地区41市的样本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及其协同如何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不仅各自显著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其协同作用更显著地提升了这一增益效果,展现出“1+1>2”的协同效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不同的绿色发展水平下,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及其协同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在高绿色发展水平地区,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及其协同对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显著,而在低绿色发展水平地区,虽然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的独立作用显著,但协同效应尚未显现。(3)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对协同效应的发挥起到正向调节作用。(4)金融科技、绿色金融及其协同对新质生产力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文章为理解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的协同效应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并为推动长三角地区新质生产力及高质量发展与政策制定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绿色金融 生产力 协同效应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科技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孟添 陆岷峰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7,共5页
在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科技金融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本文通过梳理与整合相关领域的文献,构建数字技术、科技金融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理论逻辑框架,剖析当前科技金融面临的融资难点、供需双侧失衡及核心... 在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科技金融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本文通过梳理与整合相关领域的文献,构建数字技术、科技金融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理论逻辑框架,剖析当前科技金融面临的融资难点、供需双侧失衡及核心制约因素等主要挑战,提出数字技术赋能科技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八条路径:一是以智能决策系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二是深化技术工具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三是建立基于数字技术的协同创新机制;四是构建多元化服务模式;五是构建科技金融数字生态系统;六是对区域科技资源进行优化与协同创新;七是强化产学研协同推动创新闭环;八是推动绿色科技与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本文呼吁进一步深化数字技术与科技金融的融合,以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潜能,助力产业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科技金融 生产力 产业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下国有企业“五位一体”财会监督创新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俊 刘海霞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58-163,共6页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动能,具备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对国有企业财会监督数智化系统构建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将新质生产力融合应用于国有企业“五位一体”财会监督创新体系构建,能够以新技术驱动监督信息平...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动能,具备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对国有企业财会监督数智化系统构建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将新质生产力融合应用于国有企业“五位一体”财会监督创新体系构建,能够以新技术驱动监督信息平台建设,提升财会监督效率;以新要素建设全级次穿透监测体系,增强财会监督精准性;以新效能织密财会监督管理网络,实现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在此基础上,文章遵循开放易用、需求导向、科学规范、降本增效四大原则,构建涵盖信息整合、业务运作、内外协同、终端交互与风险预警为一体的国有企业“五位一体”财会监督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出以新质生产力为赋能,促进国有企业“五位一体”财会监督创新体系的实施路径,包括构建横纵协同监管机制、优化财会监督运行流程与推进数字监管平台建设,助力国有企业财会监督管理业务高效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财会监督 生产力 监督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高技术产业集聚与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海青 李卓艺 +1 位作者 梁志康 刘一蓉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63,共13页
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下,科技金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基于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科技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金融能显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且政府科技拨款、企业研发投入对发展... 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下,科技金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基于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科技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金融能显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且政府科技拨款、企业研发投入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作用较金融科技贷款更显著。科技金融可以通过提高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进而提高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由于产业集聚不经济的存在,科技金融、高技术产业集聚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科技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总体效应存在基于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单一门槛效应,当集聚水平超过门槛值时,科技金融对新质生产力无显著促进作用。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适当转移金融监管着力点、提高金融集聚水平可以强化科技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深化了对新质生产力驱动因素与科技金融综合效应的理解,并为探究与中国省级层面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科技金融政策及产业结构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生产力 高技术产业集聚 金融监管 金融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与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动态能力和供应链整合的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蕾 贾乐怡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共19页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系统性的数字赋能过程,能够对企业的生产力要素、动态能力和供应链整合产生赋能作用。采用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新质生产力以及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系统性的数字赋能过程,能够对企业的生产力要素、动态能力和供应链整合产生赋能作用。采用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新质生产力以及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对象水平,显著增强了企业的适应能力、吸收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动态能力(这些能力的增强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了企业的供应链外部、内部和整体整合水平(这些整合水平的提高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即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赋能生产力三要素、动态能力、供应链整合来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制造业、非高技术行业、中西部地区、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创新能力较强地区更强。因此,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重视生产力要素、动态能力和供应链整合的数字化提升,以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数字化转型 企业生产力 生产力三要素 供应链整合 动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