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专题图形库系统的科尔沁沙地动态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赵永平 徐斌 +1 位作者 黄芳 王一谋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2-38,共7页
以科尔沁典型沙区土地类型专题图形库为基础,对科尔沁地区30多年来沙地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该区由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50~70年代是沙漠化迅速发展时期;70~90年代是沙漠化发展加剧阶段;若减弱人类干扰或在... 以科尔沁典型沙区土地类型专题图形库为基础,对科尔沁地区30多年来沙地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该区由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50~70年代是沙漠化迅速发展时期;70~90年代是沙漠化发展加剧阶段;若减弱人类干扰或在人类帮助下,生态仍具可恢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题图形库 科尔泌沙地 动态研究 沙漠地 沙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沙质草地开垦和封育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4
2
作者 苏永中 赵哈林 文海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8,126,共5页
分析了退化沙质草地开垦耕种2年和围封恢复5年后土壤理化性状的特征和变化。结果表明:(1)开垦后2年的耕作,使0~15cm耕作层<0.1mm细颗粒组分下降了23.8%,其中0~2.5cm表层和2.5~7.5cm亚表层0.1~0.05mm的细沙损失了38.1%和27.0%,土... 分析了退化沙质草地开垦耕种2年和围封恢复5年后土壤理化性状的特征和变化。结果表明:(1)开垦后2年的耕作,使0~15cm耕作层<0.1mm细颗粒组分下降了23.8%,其中0~2.5cm表层和2.5~7.5cm亚表层0.1~0.05mm的细沙损失了38.1%和27.0%,土壤的粗粒化程度已接近于流沙;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分别下降了38.4%,28.0%和18.4%,下降幅度随土层深度而减小。(2)围封恢复5年后,粒级分布的变化仅发生在0~2.5cm的表层土壤,极细沙(0.1~0.05mm)、粉粒(0.05~0.002mm)和粘粒(<0.002mm)含量分别提高了43.1%,11.1%和32.5%;土壤有机碳和氮磷养分的显著提高发生在0~2.5cm表层和2.5~7.5cm亚表层,7.5cm土层以下没有变化。(3)草地开垦引发了强烈的风蚀作用,使富含营养的细微颗粒吹蚀,导致有机碳和氮磷养分的损失;采取围封措施后,植被的恢复对土壤养分产生明显的截存和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沙质草地 开垦 封育 土壤理化性状 科尔泌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