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5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科学院环境工程技术中心”在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挂牌成立
1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3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环境保护 污染治理 河南 科学院环境工程技术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研究团队
2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团队带头人潘瑜春,2002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土地学会土地生态分会委员、北京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理事... 团队带头人潘瑜春,2002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土地学会土地生态分会委员、北京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理事、北京市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先后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长期从事时空数据智能分析、空间信息服务、资源环境监测评价等方面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研究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土地学会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农业信息化 空间信息服务 团队带头人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中心 福建省特色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敏玲 吴建设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中心成立于1982年,隶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08年经福建省科技厅批准组建了“福建省特色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年12月通过验收、挂牌,成为福建省第一个花卉科技创新平台。2007年组建了福...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中心成立于1982年,隶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08年经福建省科技厅批准组建了“福建省特色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年12月通过验收、挂牌,成为福建省第一个花卉科技创新平台。2007年组建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花卉育种科技创新团队”,成员16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7人,硕、博士10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农业科学院 特色花卉 福建省 高级职称 创新平台 花卉科技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加工工程研究中心专利技术介绍 被引量:1
4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4-574,共1页
1.发明专利 (1)一种降低砖茶含氟量的加工制作方法,授权编号:CN02137323.X; (2)一种蒸青珠茶的加工工艺,授权编号:ZL200410066260; (3)一种茶氨酸的提取工艺,授权编号:ZL200310109053.9; (4)一种提高γ-氨基丁酸含量的... 1.发明专利 (1)一种降低砖茶含氟量的加工制作方法,授权编号:CN02137323.X; (2)一种蒸青珠茶的加工工艺,授权编号:ZL200410066260; (3)一种茶氨酸的提取工艺,授权编号:ZL200310109053.9; (4)一种提高γ-氨基丁酸含量的茶叶加工方法,授权编号:ZL20031010905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茶叶加工 工程研究中心 专利技术 发明专利 加工制作 加工工艺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加工工程研究中心专利技术介绍 被引量:1
5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0,共1页
1.发明专利(1)一种降低砖茶含氟量的加工制作方法,授权编号:CN02137323.X;(2)一种蒸青珠茶的加工工艺,授权编号:ZL200410066260;(3)一种茶氨酸的提取工艺,授权编号:ZL200310109053.9;(4)一种提高γ-氨基丁酸含量的茶叶加工方法,授权编号... 1.发明专利(1)一种降低砖茶含氟量的加工制作方法,授权编号:CN02137323.X;(2)一种蒸青珠茶的加工工艺,授权编号:ZL200410066260;(3)一种茶氨酸的提取工艺,授权编号:ZL200310109053.9;(4)一种提高γ-氨基丁酸含量的茶叶加工方法,授权编号:ZL200310109054.3;(5)一种茶叶汁的提取方法,授权编号:ZL200310108149.3;(6)消减固定相的逆流色谱分离方法,授权编号:CN1506360;(7)一种提取葛根中多种有效成分的方法,授权编号:CN1210567;(8)一种制备四种茶黄素单体的方法,授权编号:ZL200610154852;(9)茶叶保鲜剂,授权编号:ZL200510062020.2;(10)一种制备四种茶黄素单体的方法,授权编号:ZL20061015485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茶叶加工 工程研究中心 专利技术 茶黄素单体 提取工艺 茶叶保鲜剂 加工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在行动 成立“五水共治”工程研究中心发挥多学科综合的技术研发优势
6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目前从事与“五水共治”工作相关的技术人员达6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0余人、博士30余人,专业背景包括环境工程、环境微生物、农业生态、植物营养与肥料、植物保护、畜牧兽医、土壤学等。根据浙江省“五水共治”工...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目前从事与“五水共治”工作相关的技术人员达6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0余人、博士30余人,专业背景包括环境工程、环境微生物、农业生态、植物营养与肥料、植物保护、畜牧兽医、土壤学等。根据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的总体部署,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成立了“五水共治”工程研究中心。长期以来,围绕“源头减排、过程控制、资源利用、末端治理”的治水治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工程研究中心 技术人员 多学科综合 治水 优势 研发 环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山茂园艺工程技术中心
7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5年第4期i003-i003,共1页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山茂园艺工程技术中心,是集科研、开发、营销、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型股份制企业,隶属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中心下设技术服务部、园林工程部、蔬菜良种研发部、果苗销售部、花木生产部、果苗生产部、财务...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山茂园艺工程技术中心,是集科研、开发、营销、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型股份制企业,隶属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中心下设技术服务部、园林工程部、蔬菜良种研发部、果苗销售部、花木生产部、果苗生产部、财务后勤办公室7个部门;现有职工2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8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5人:有种苗繁育基地260余亩,母本园100余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山茂园艺工程技术中心 农业科技型股份制企业 科研成果转化 技术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食用菌产业科技研究室
8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批准于2006年2月成立,该中心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食用菌产业科技研究室和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基础上建成的.经过30余年的努力、坚守、耕... 中国农业科学院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批准于2006年2月成立,该中心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食用菌产业科技研究室和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基础上建成的.经过30余年的努力、坚守、耕耘、积累与成长.形成了自身的专业特色一食用菌的种(zhòng,菌种)和种(zhòmg,栽培),包括食用菌的种质资源、遗传与育种、菌种检测、栽培生理与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食用菌产业 农业区划 农业资源 研究室 研究所 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4年第1期53-56,共4页
我国每年因腐蚀损失约为GDP的5%,大于所有自然灾害损失之和。但通过防腐蚀材料和腐蚀控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至少可降低30%。我国首个大型油轮的防腐工程;秦山核电站循环水设备防腐工程;地下成品油管线阴极保护工程;宁波萧山输油... 我国每年因腐蚀损失约为GDP的5%,大于所有自然灾害损失之和。但通过防腐蚀材料和腐蚀控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至少可降低30%。我国首个大型油轮的防腐工程;秦山核电站循环水设备防腐工程;地下成品油管线阴极保护工程;宁波萧山输油管线防腐工程;杭州、大连、长春供热管道防腐工程;大庆石化总厂50万吨水处理改造工程;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弯头防腐加工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钢桩防腐阴极保护工程;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渤海油田、华北油田、中原油田、吉林油田、辽河油田、新疆油田等防腐技术;大庆石化、齐鲁石化、茂名石化、抚顺石化、上海高桥石化、锦州石化、大连石化、金陵石化的腐蚀监测与腐蚀控制;浙江电力、山东电力、安徽电力、湖南电力、海南电力、东北电力等防腐技术,都是由国家金属腐蚀控制技术研究中心实施完成,其防腐蚀工程、技术、产品辐射到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各类工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腐蚀控制技术 杭州湾跨海大桥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 防腐蚀材料 齐鲁石化 防腐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农林科学院草畜工程技术中心“高产奶牛性控冻精产业化应用”项目通过成果鉴定
10
《宁夏农林科技》 2014年第7期15-15,共1页
近日,宁夏农林科学院草畜工程技术中心“高产奶牛性控冻精产业化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了宁夏科技成果鉴定中心组织的成果鉴定。 该项目由宁夏农科院草畜中心联合宁夏农垦贺兰山奶业有限公司、吴忠市利通区农牧局和银川市贺兰农牧局实施... 近日,宁夏农林科学院草畜工程技术中心“高产奶牛性控冻精产业化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了宁夏科技成果鉴定中心组织的成果鉴定。 该项目由宁夏农科院草畜中心联合宁夏农垦贺兰山奶业有限公司、吴忠市利通区农牧局和银川市贺兰农牧局实施,累计应用奶牛性控冻精69780支,快速扩繁母犊34930头,新增效益5409.31万元,实现了高产奶牛冻精的产业化应用。项目开展了奶牛性控F1代、F2代与常规冻精生产后代的生长发育、产奶量、乳品质以及繁殖性能的对比研究,为客观评价性控冻精快繁高产奶牛效果和后代表现性状及其生产性能提供了依据。该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对促进宁夏奶产业提质增效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农林科学院 科技成果鉴定 工程技术中心 性控冻精 高产奶牛 产业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加工工程研究中心科技成果介绍 被引量:1
11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8-238,共1页
1.名优绿茶安全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及清洁连续化加工生产线(2009年验收)2.西部茶叶优质原料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及示范(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2010年)3.茶浓缩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 1.名优绿茶安全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及清洁连续化加工生产线(2009年验收)2.西部茶叶优质原料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及示范(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2010年)3.茶浓缩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2002年)4.卷曲型名优绿茶机械化采摘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2009年验收)5.高香冷溶速溶茶加工技术(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鲜茶汁饮料关键加工技术及其产业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科技成果 茶叶加工 工程研究中心 科技进步二等奖 加工技术 全程质量控制 安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高粱改良中心 国家高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12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高产、优质、多抗高梁杂交种 该杂交种春播生育期125-130天;夏播生育期110-115天,株高200厘米左右;纺锤形,中紧穂,穂长30-35厘米;褐壳,白粒,千粒重30克左右,角质率70%,籽粒蛋白质含量9.33%,赖氨酸占蛋白质含量的2.07%;
关键词 农业科学院 研发中心 产业技术 高粱 研究所 辽宁省 籽粒蛋白质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 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室(农业遥感中心)
13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室由原农业信总技术研究室和农业遥感中心(区划研究室)整合而成,是农经信息中心重点科研科室。主要从事农业信息化理论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0人,其中博士1名、在读博士1名、硕士5名,研究员... 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室由原农业信总技术研究室和农业遥感中心(区划研究室)整合而成,是农经信息中心重点科研科室。主要从事农业信息化理论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0人,其中博士1名、在读博士1名、硕士5名,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3名,农业信息技术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信息化技术 农业经济 遥感中心 研究室 农业信息化 硕士研究生 信息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派员参加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片区课题调度会
14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0,共1页
为落实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简称“长江中心”)主任办公会精神,加强长江中心-片区-驻点联动,加快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2020年5月11—12日,长江中心采用视频会议的方式组织召开了联合研究片区课题调度会... 为落实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简称“长江中心”)主任办公会精神,加强长江中心-片区-驻点联动,加快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2020年5月11—12日,长江中心采用视频会议的方式组织召开了联合研究片区课题调度会。长江科学院作为长江支流汉江湖北片区课题牵头单位,同片区内驻点城市(十堰、荆门、襄阳)工作组负责人及主要技术骨干参加了此次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研究中心 长江科学院 保护修复 长江支流 视频会议 技术骨干 加快推进 襄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中原大学环控防灾科技中心来长江科学院进行技术交流并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15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共1页
2017年4月6日,台湾中原大学环控防灾科技中心主任张达德等-行6人到访长江科学院进行生态护坡技术交流.技术交流会由长江科学院副院长沙志贵主持,汪在芹副院长出席本次技术交流会.
关键词 技术交流会 长江科学院 科技中心 防灾 环控 大学 中原 台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技术中心成功研制新型声表面波电流传感器
16
作者 《声学技术》编辑部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9-319,共1页
经过近三年的科研攻关,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技术中心王文课题组将快速响应的声表面波技术与高磁敏磁致伸缩薄膜技术相结合,成功研制出高灵敏、快速响应和低迟滞误差的新型电流传感器。2018年6月底,该技术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基础前瞻... 经过近三年的科研攻关,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技术中心王文课题组将快速响应的声表面波技术与高磁敏磁致伸缩薄膜技术相结合,成功研制出高灵敏、快速响应和低迟滞误差的新型电流传感器。2018年6月底,该技术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基础前瞻性研究重点项目"面向电网应用的新型传感及储能电池关键技术研究"的关键产出成果,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声表面波技术 电流传感器 技术中心 超声 国家电网公司 快速响应 薄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技术中心王文研究员应邀参加“2017洪堡学者论坛”
17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7-377,共1页
2017年5月12至15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技术中心王文研究员应邀参加了由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并由中国颗粒学会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承办的"2017洪堡学者论坛",担任大会程序委员会委员,并做大会报告"Advances in surfa... 2017年5月12至15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技术中心王文研究员应邀参加了由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并由中国颗粒学会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承办的"2017洪堡学者论坛",担任大会程序委员会委员,并做大会报告"Advances in surface acoustic wave sensors"。本次论坛邀请了国内百余名知名洪堡学者及数位国外知名学者,共同探讨材料物理化学及相关的前沿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技术中心 研究员 学者 论坛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超声 SURF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色谱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18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色谱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是我国唯一从事研制,生产高效气相色谱桂.离效液相色谱柱,液相色谱填料以及相关产品的高科技企业。
关键词 研究开发中心 中国科学院 色谱技术 兰州 液相色谱柱 高科技企业 气相色谱 相关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色谱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19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色谱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是我国唯一从事研制,生产高效气相色谱柱,高效液相色谱柱,液相色谱填料以及相关产品的高科技企业。中心致力于我国色谱柱产业核心技术体系的发展,独创出国际依靠的液相沉渍,原位一体化合...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色谱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是我国唯一从事研制,生产高效气相色谱柱,高效液相色谱柱,液相色谱填料以及相关产品的高科技企业。中心致力于我国色谱柱产业核心技术体系的发展,独创出国际依靠的液相沉渍,原位一体化合成制备高效PLOT色谱柱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开发中心 中国科学院 色谱技术 兰州 高效液相色谱柱 气相色谱柱 高科技企业 相关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色谱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20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色谱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是我国唯一从事研制、生产高效气相色谱柱、高效液相色谱柱、液相色谱填料以及相关产品的高科技企业。中心致力于我国色谱柱产为核心技术体系的发展,独创出国际领先的液相沉渍、原位一体化合...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色谱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是我国唯一从事研制、生产高效气相色谱柱、高效液相色谱柱、液相色谱填料以及相关产品的高科技企业。中心致力于我国色谱柱产为核心技术体系的发展,独创出国际领先的液相沉渍、原位一体化合成制备高效PLOT色谱柱技术;拥有先进的超净-静态制备高效WCOT色谱柱技术;在国内率先完成了球形硅胶色谱填料制备研究开发工作;研制开发出多种液相手性分析填料以及国内急需的专用色谱柱;创造出多项“中国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开发中心 中国科学院 色谱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柱 兰州 气相色谱柱 色谱填料 合成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