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同盟会“非团体联合”史实考
被引量:5
- 1
-
-
作者
郭汉民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史研究所
-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1987年第6期34-40,共7页
-
文摘
长期以来,史学界流行着一种看法,即同盟会是孙中山为首的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革命小集团联合而成的。许多近代史论著,词典和大中学教材都沿用这一说法。但是,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兹作史实考订,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仁。一、“团体联合说”由来考“团体联合说”是如何形成的呢?辛亥革命以前。
-
关键词
中国同盟会
兴中会
孙中山
华兴会
光复会
科学补习所
宋教仁
辛亥革命史
革命分子
革命团体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文学社与武昌起义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游江
-
机构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
-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1991年第10期9-12,共4页
-
文摘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它以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之势,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光辉的一页。武昌起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固然是当时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当时两湖革命党人长期艰苦工作。
-
关键词
文学社
武昌起义
中国近代史
辛亥革命运动
革命党人
组织工作
科学补习所
湖北新军
士兵
卓有成效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萍浏醴起义在湖北的巨大反响
- 3
-
-
作者
陈辉
沈继成
-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48-54,共7页
-
文摘
一九○六年十二月四日(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十九日),在湘赣边爆发了在同盟会影响下的以农民和矿工为主体、以会党为中心的萍浏醴反清起义。这次起义震动了全国,而震波对湖北的冲击所引起的反响,尤为强烈。它一方面给湖北革命党人以极大的鼓舞,推动了革命团体日知会亟谋响应,虽事功未济,而党人之壮志弥坚;另一方面,则引起了清湖厂总督张之洞的极度惊恐,先后派湖北新军约一个混成协的兵力,充当各省围剿部队的主力,对起义进行了血腥镇压。萍浏醴义师所焕发出来的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和巨大潜力,不仅推动了同盟会总部积极在南疆省份多次发动起义,更直接促进了东京同盟会员组建共进会和共进会鄂省总部的设立及文学社的组建,加强湖北的经营,从而加快了武昌首义的准备工作。
-
关键词
湖北革命党人
湖北新军
萍浏醴起义
革命团体
同盟会
武昌首义
共进会
科学补习所
革命分子
革命运动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辛亥武昌首义史》即将出版
- 4
-
-
作者
陈王
-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6期127-127,共1页
-
文摘
湖北大学历史系冯天瑜同志与已故贺觉非先生合撰的《辛亥武昌首义史》1985年内将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四十余万言的论著展示了辛亥武昌起义得以在华中腹地爆发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追溯了二十世纪初叶湖北各革命团体在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旗帜下。
-
关键词
武昌首义
武昌起义
科学补习所
湖北革命团体
冯天瑜
民族民主革命
湖北人民出版社
湖北大学
孙中山
吴禄贞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论文学社的性质
- 5
-
-
作者
孙玉华
-
出处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5期94-101,共8页
-
文摘
武昌起义是伟大的辛亥革命的开端,文学社是直接领导武昌起义的主要革命组织。为了深入、全面的研究武昌起义,就必须对文学社这个革命组织进行探讨。本文拟就文学社的组织源流,组织成分,以及它的政治纲领等作些初步考察。 (一) 文学社的源流。文学社是由湖北的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群治学社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演变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湖北革命团体,自科学补习所。
-
关键词
文学社
中部同盟会
革命团体
资产阶级政党
政治纲领
科学补习所
革命活动
湖北革命党人
武昌起义
孙中山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辛亥首义回忆录》第四辑出版
- 6
-
-
-
出处
《江汉论坛》
1961年第3期49-49,共1页
-
文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議湖北省委员会編的《辛亥首义回忆录》第四輯,已經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一輯包括文章十篇。李西屏的《武昌首义紀事》,开始于1904年科学补习所的成立,結束于1912年4月孙中山临时大总統的解职,武昌首义以前,按年月記述,首义以后,按日記述。
-
关键词
中国人民
辛亥首义
武昌首义
出版社
革命活动
回忆录
政治协商
科学补习所
孙中山
湖北省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