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素质教育公共课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被引量:12
1
作者 顾沛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5,共4页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发展到现阶段,各高校开设科学素质教育课程相对薄弱的状况逐渐显现。在从文、史、哲、艺术等方面“切入”和“突破”以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必要适时地考虑扩大战线。南开大学近些年来开设了一系列面向全校的科...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发展到现阶段,各高校开设科学素质教育课程相对薄弱的状况逐渐显现。在从文、史、哲、艺术等方面“切入”和“突破”以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必要适时地考虑扩大战线。南开大学近些年来开设了一系列面向全校的科学素质教育公共课,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在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的同时,也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这方面的一种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新理念 科学素质教育公共课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爱因斯坦教育思想研究(上)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荣德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8-61,共4页
本文从八个方面对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梳理和阐述:(1)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2)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3)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4)讨论是学习的好形式;(5)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6)循序... 本文从八个方面对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梳理和阐述:(1)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2)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3)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4)讨论是学习的好形式;(5)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6)循序渐进、博采众长;(7)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人生的最高目的;(8)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谐的人。作者进而阐明了研究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给我们当今教育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因斯坦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教育思想研究 独立思考 狭义相对论 认识兴趣 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 科学研究 牛顿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爱因斯坦教育思想研究( 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荣德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爱因斯坦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教育思想研究 科学理性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狭义相对论 为社会服务 理想人格 最高目的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要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被引量:3
4
作者 甄朔南 《中国博物馆》 1999年第4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博物馆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蔡元培 精神教育 教育功能 科学 科学方法 要体现 科学与社会 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文化危机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成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7,159,共5页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文化危机张成岗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贯穿在科学研究和人文探索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认识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与人文精神一样,“科学的精神气质虽从未被整理过,但从科学家在习...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文化危机张成岗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贯穿在科学研究和人文探索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认识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与人文精神一样,“科学的精神气质虽从未被整理过,但从科学家在习惯中,在无数论述科学精神的著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技术 文化危机 西方文明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理性思维 文化渊源 人文文化 西方文化 哲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教育与人文精神 被引量:7
6
作者 徐玉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45,共7页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的经济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市场经济带来了物质产品的丰富,但是,物质的丰富并非必然地带来精神的富有。物欲膨胀、世风日下、人际关系淡漠,令诸多文人志士、专家学者感...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的经济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市场经济带来了物质产品的丰富,但是,物质的丰富并非必然地带来精神的富有。物欲膨胀、世风日下、人际关系淡漠,令诸多文人志士、专家学者感怀忧思。有人感叹人文精神的失落,有人呼吁重建人文精神,于是,在中国文化界,尤其在哲学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教育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爱因斯坦 认识科学 人文地理 科学知识 科学 科学结论 科学探究 实证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精神”讨论中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
7
作者 刘安海 《理论月刊》 CSSCI 1996年第5期17-19,共3页
“人文精神”讨论中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刘安海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商业文化迅速崛起,文学、艺术以及其他人文学科诸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中国文坛由原... “人文精神”讨论中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刘安海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商业文化迅速崛起,文学、艺术以及其他人文学科诸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中国文坛由原来反左和声讨“文革”罪行结成的“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科学技术 知识分子 讨论中 生存状态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经济人 场经济 精神家园 技术与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精神与人的认识 被引量:7
8
作者 肖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8-52,共5页
两种精神与人的认识肖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分别源自于人类对自然与人事的认识,是两种认识及其成果的精神升化,在科学与人文学分野的时代,它们体现着人对待世界的两种态度,或观察世界的两个角度。略为广义地... 两种精神与人的认识肖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分别源自于人类对自然与人事的认识,是两种认识及其成果的精神升化,在科学与人文学分野的时代,它们体现着人对待世界的两种态度,或观察世界的两个角度。略为广义地说,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等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相互作用 本来面目 客体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世界图景 认识活动 科学认识 客观事物 参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方法和途径 被引量:3
9
作者 洪厚情 姚建平 龚连英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3-85,共3页
中国的高等教育应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完美融合,使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素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全方位的,是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观与功能观、教育制度和课程编制等方面的根本改... 中国的高等教育应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完美融合,使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素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全方位的,是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观与功能观、教育制度和课程编制等方面的根本改变。从各个方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文与科学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融合 方法和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何以积怨日深?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三虎 《现代哲学》 1999年第4期44-49,66,共7页
关键词 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科学和技术 科学的社会研究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现代主义 人文学者 研究与开发 人文学科 索卡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 被引量:60
11
作者 吴德星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共4页
新型精英人才是我国宏大人才队伍中的核心人才、骨干人才,是各条战线上的领军人才,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必须是精英教育。精英教育就是要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新型精英人才是我国宏大人才队伍中的核心人才、骨干人才,是各条战线上的领军人才,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必须是精英教育。精英教育就是要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奠定未来成为学术精英、管理精英和科技精英的潜质和基础。在研究型大学实施精英教育则必须走"科教融合"的道路,这就需要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教师准确把握"科教融合"的内涵和实现路径。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局限性,通过培养和弘扬人文精神,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大学教育必须积极推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精英教育 科教融合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及其价值观教育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佩云 《求实》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2期201-202,共2页
关键词 价值观教育 社会转型期 价值冲突 主导价值观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集体主义 人生观 社会主义 思想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文化哲学的理论源流 被引量:2
13
作者 邹广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1-46,共6页
文化哲学是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的重要思潮。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发展浪潮,20世纪人类对理性的反思与检讨,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三方面构成了文化哲学兴起的主要背景参照。而文化哲学在其发展演化中,肇端于新康德主义、经... 文化哲学是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的重要思潮。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发展浪潮,20世纪人类对理性的反思与检讨,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三方面构成了文化哲学兴起的主要背景参照。而文化哲学在其发展演化中,肇端于新康德主义、经狄尔泰、胡塞尔和卡西尔的推波助澜,进而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其中主要有结构主义的文化哲学、现象学的文化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和科学主义的文化哲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科学理性精神 卡西尔 胡塞尔 人类文化 新康德主义 结构主义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我国教育创新 被引量:3
14
作者 易培强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年第2期29-33,共5页
“人的全面发展”的命题 ,准确的提法是“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其主要涵义是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和个性得到自由发展。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要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积极推进教育公平 ;加强通识教育 ;... “人的全面发展”的命题 ,准确的提法是“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其主要涵义是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和个性得到自由发展。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要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积极推进教育公平 ;加强通识教育 ;大力培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注重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自由个性 教育公平 通识教育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社会反主体性的三维批判
15
作者 戴茂堂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6-41,共6页
现代社会反主体性的三维批判戴茂堂社会和主体本是内在关联的。马克思说:"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①而"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②可是,历史发展却表明,社会和主... 现代社会反主体性的三维批判戴茂堂社会和主体本是内在关联的。马克思说:"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①而"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②可是,历史发展却表明,社会和主体的一体化和同一性并没有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社会 主体性 社会发展 发展模式 资本主义 技术异化 技术批判 社会建制 马克思恩格斯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邹广文《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
16
作者 孟宪忠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11,共1页
读邹广文《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邹广文博士近年来一直辛勤致力于文化哲学问题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他在1991年出版的《文化·历史·人》一书,着重从文化哲学基本理论的层面梳理了一系列问题,并提... 读邹广文《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邹广文博士近年来一直辛勤致力于文化哲学问题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他在1991年出版的《文化·历史·人》一书,着重从文化哲学基本理论的层面梳理了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最近出版的《文化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当代视野 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哲学研究 社会发展研究 文化哲学的视角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整体性视野 哲学思考 现实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科技伦理观的建构对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意义
17
作者 张秉福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267-267,共1页
关键词 现代科技伦理 大学生素质 科技伦理观 全面发展 主客二分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技术 相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与人性化的共存——兼谈社会学在其中的角色 被引量:1
18
作者 姬中宪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66-72,共7页
数字化与人性化,分别代表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在未来信息社会中继续共存的表现形式: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既相互挤压、排斥,又在根本上相一致和促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必将共存于未来的信息社会;这种共存局面也对社会学及整... 数字化与人性化,分别代表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在未来信息社会中继续共存的表现形式: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既相互挤压、排斥,又在根本上相一致和促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必将共存于未来的信息社会;这种共存局面也对社会学及整个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 数字化社会 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 社会学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 科学与人文精神 未来社会 未来信息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知识就是力量”的双重否证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茂堂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6年第6期21-25,共5页
对“知识就是力量”的双重否证戴茂堂《“知识就是力量”吗》争鸣之八“知识就是力量”曾经是一个几百年来响遍欧洲、响遍世界的口号,然而处于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什1却必须将它否弃、埋葬。有鉴于这一口号仍就那般地风风火火,我们甚... 对“知识就是力量”的双重否证戴茂堂《“知识就是力量”吗》争鸣之八“知识就是力量”曾经是一个几百年来响遍欧洲、响遍世界的口号,然而处于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什1却必须将它否弃、埋葬。有鉴于这一口号仍就那般地风风火火,我们甚至主张必须将它深深地埋葬、彻底地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就是力量 社会发展模式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技术社会 科学主义 现代社会 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 技术异化 人与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长福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科技教育活动 科技意识 努力提高 科技素质 科技知识 组织学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 电化教学 科学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