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无神论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爱莲 彭恩胜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5,共5页
要发挥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必须确立科学的领导机制、强化先进文化的导引机制、实施长效的宣传教育机制、构筑行为诱导归化的激励机制等,使建立在科学无神论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 要发挥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必须确立科学的领导机制、强化先进文化的导引机制、实施长效的宣传教育机制、构筑行为诱导归化的激励机制等,使建立在科学无神论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成为全民族团结凝聚和发展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无神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无神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爱莲 刘心一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年第1期32-35,共4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原生理论的科学无神论与衍生理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在产生基础、终极价值目标、价值诉求及文化价值体系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或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是,两者在诞生与研究的领域、宣传教育的目的、包涵的具体... 作为马克思主义原生理论的科学无神论与衍生理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在产生基础、终极价值目标、价值诉求及文化价值体系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或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是,两者在诞生与研究的领域、宣传教育的目的、包涵的具体内容及发挥的作用意义等方面,又存在着具体差异。同时,科学无神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在一定条件下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解读并把握好二者的辩证关系,以充分发挥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无神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辩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科学无神论思想践行的基本理念与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嫣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27,共8页
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无神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和思想武器。改革开放以来,受多元思想文化和各种有神论思想的影响,科学无神论面临着冲击和挑战,出现了部分人不信、不用、不学的现象,其原因则与科学无神论在主流话语... 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无神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和思想武器。改革开放以来,受多元思想文化和各种有神论思想的影响,科学无神论面临着冲击和挑战,出现了部分人不信、不用、不学的现象,其原因则与科学无神论在主流话语中失语,在对现实问题的解释中失声,在宣传教育中失位有关。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强化科学无神论的教育和宣传是题中应有之义。践行科学无神论思想,要把正视文化多元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相统一,把坚持科学无神论与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相统一,把坚持全社会普遍教育和突出重点人群教育相统一。同时,还应加强预警、监督、协作和激励等四大机制建设。这样,科学无神论思想才能不断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真学、真信、真用的锐利思想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无神论 马克思主义信仰 意识形态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有神论至科学无神论的演进——基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层面的剖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雒新艳 徐全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9,共4页
立足西方哲学视域,从世界观和价值观层面入手剖析相关概念。有神论主张世界二分,认为外在于世界的逻辑的、永恒的、人格化的精神实体乃世界本原;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限无限之矛盾,给予个体终极生命关怀,却导致价值目标外化。无神论... 立足西方哲学视域,从世界观和价值观层面入手剖析相关概念。有神论主张世界二分,认为外在于世界的逻辑的、永恒的、人格化的精神实体乃世界本原;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限无限之矛盾,给予个体终极生命关怀,却导致价值目标外化。无神论超越有神论,在世界之中寻找构成它的统一基石,由此分化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流派:前者以自然的、生物的要素为基石,后者以个人意识或其逻辑外化为基石。两者均采取静止的、非历史的或者纯逻辑的推演方法,注定无法将自然与人真正融为一体,最终未能在合理的世界观之上建构起相应的价值观信仰。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彻底超越以往一切理论,把实践引入历史,并借助辩证法将自然、人与社会有机统一:一方面,世界一体化为一个主体与客体互化的有机过程,规律不断生成为客观且能被人认识的"在";另一方面,这些规律在历史活动中经过逻辑提升必然成为具有永恒意义的价值原则,即共产主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观 价值观 神论 无神论 科学无神论 共产主义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寇宝银 刘爱莲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0-125,共6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着重大意义。应对规范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和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及国家文化安全的重大时代课题,文章从四个方面探析了科学无神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 科学无神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恩格斯科学无神论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祥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6-11,共6页
恩格斯科学无神论是19世纪上半叶产生的科学形态的宗教观,其生成和确立过程交织着恩格斯对以往宗教信仰和各种宗教理论的检视性反思。恩格斯科学无神论阐明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的派生本质即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 恩格斯科学无神论是19世纪上半叶产生的科学形态的宗教观,其生成和确立过程交织着恩格斯对以往宗教信仰和各种宗教理论的检视性反思。恩格斯科学无神论阐明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的派生本质即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确立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对立关系,在科学和无神论的一致性上对宗教神秘主义和"唯灵论"进行批判;厘清共产主义与宗教原则区别,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无神论的论证。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完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理论贡献,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进行科学化的表述;从不同角度阐明了宗教的演化规律,首次对宗教发展进行细致划分,将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研究引向深入;在宗教与社会主义关系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恩格斯科学无神论对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科学无神论 启示 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无神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契合意义和实现路径
7
作者 曹钰 刘爱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3-147,共5页
科学无神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契合对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科学无神论的当代形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构建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从而完成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使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 科学无神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契合对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科学无神论的当代形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构建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从而完成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使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实中,这二者并不能被自觉地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这种契合的实现有一定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无神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契合意义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约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作用的因素探析
8
作者 林宇晖 刘爱莲 《湖湘论坛》 2011年第3期36-39,共4页
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是无神论发展的最高形态,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城乡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社会制度设计的不健全和不合理、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非协调性、宣传教育工作的断层性和低效性、党政领导干部... 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是无神论发展的最高形态,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城乡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社会制度设计的不健全和不合理、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非协调性、宣传教育工作的断层性和低效性、党政领导干部行为的失范性、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性和消解性等方面,影响了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为此,必须深入剖析这些因素,为发挥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提供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无神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揭开心灵世界的秘密——《科学无神论研究》评介
9
作者 周亚权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4期110-111,共2页
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士菊教授所著的《科学无神论研究》一书,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是一部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主、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所作的比较全面研究的著作。
关键词 科学无神论研究》 李士菊 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科学无神论作用的基本原则——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视角看
10
作者 胡雪海 刘心一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0-13,共4页
发挥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加强科学无神论宣传,其逻辑前提是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即在"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指导下,坚持一元主导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统一、积极引领与尊重群众主观能动... 发挥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加强科学无神论宣传,其逻辑前提是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即在"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指导下,坚持一元主导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统一、积极引领与尊重群众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普遍教育与突出重点人群的统一、物质利益导向和关注精神需要的统一、理论建设的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等5个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无神论 核心价值体系 以人为本 基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无神论的伟大奠基者
11
作者 吕鸿儒 辛世俊 《中州学刊》 1983年第1期13-17,61,共6页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是科学无神论的伟大奠基者。他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吸取新的科学成就和批判地继承以往无神论思想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宗教的根源、实质、社会作用和它必然消亡的历史规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无神论成为具有完...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是科学无神论的伟大奠基者。他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吸取新的科学成就和批判地继承以往无神论思想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宗教的根源、实质、社会作用和它必然消亡的历史规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无神论成为具有完整科学性、鲜明阶级性和彻底实践性的理论。在马克思逝世一百年后的今天,重新学习他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宗教问题,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异化 大奠 科学无神论 马克思 宗教消亡 劳动异化 费尔巴哈 信教群众 宗教的异化 宗教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宗教唯心论到科学无神论——学习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体会
12
作者 黄嘉德 《文史哲》 1955年第1期59-62,共4页
(一)我的思想意识由宗教唯心论到辩证唯物论的转变过程解放以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学习,尤其是一年多来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帮助我批判资产阶级的天命宇宙观,建立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宇宙观。我由一个信仰宗教的不可知论者... (一)我的思想意识由宗教唯心论到辩证唯物论的转变过程解放以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学习,尤其是一年多来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帮助我批判资产阶级的天命宇宙观,建立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宇宙观。我由一个信仰宗教的不可知论者变成科学无神论者;在我的思想改造过程中,这个收获的意义是十分深刻而重大的。社会的物质生活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过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所统治,社会上泛滥着各式各样的唯心论,其中以宗教信仰形式出现的唯心论尤其成为剥削阶级对广大人民进行精神奴役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信徒 科学无神论 基督教 宗教迷信 宗教信仰 信仰形式 无神论 信仰宗教 天命 天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的无神论思想遗产与苏联的无神论教育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东海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6-11,29,共7页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无神论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有着丰富而精辟的无神论思想遗产,多年来苏联在无神论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列宁的遗产以及苏联在这方面供我们借鉴的经验教训,不仅是当前社...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无神论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有着丰富而精辟的无神论思想遗产,多年来苏联在无神论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列宁的遗产以及苏联在这方面供我们借鉴的经验教训,不仅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而且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的实践问题。本文力图在这方面加以探讨,不妥之处,请识者教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神论 无神论教育 思想遗产 宗教观念 马克思主义者 科学无神论 列宁 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苏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理论形态的无神论和有神论的区别
14
作者 丁宝兰 《学术研究》 1981年第1期66-71,共6页
在无神论史的研究中,要确定某些学说属于无神论或有神论,也就是说,要准确无误地区别作为理论体系的无神论和有神论,往往不是简单易行的事。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无神论在发展中尚未达到彻底的科学无神论的水平,它们在不... 在无神论史的研究中,要确定某些学说属于无神论或有神论,也就是说,要准确无误地区别作为理论体系的无神论和有神论,往往不是简单易行的事。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无神论在发展中尚未达到彻底的科学无神论的水平,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总是不彻底的,科学根据不充分的。其中,有不少学说,既有无神论的观点,也有有神论的观点;此外,宗教神学在同唯物论和无神论斗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无神论 神论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者 理论形态 哲学基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 理论体系 唯物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中的无神论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家华 《思想战线》 1979年第3期51-56,17,共7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评价民间文学。列宁曾经指出:“从社会政治的角度来整理这些材料,用这些材料是很可以写出非常出色的关于人民的理想和愿望的著作的。”(《列宁论文学与艺术》卷二,957页) 丰富多彩的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不仅给我们...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评价民间文学。列宁曾经指出:“从社会政治的角度来整理这些材料,用这些材料是很可以写出非常出色的关于人民的理想和愿望的著作的。”(《列宁论文学与艺术》卷二,957页) 丰富多彩的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文学上的审美价值,而且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各民族人民世界观的形成、发展的科学价值。在人类的思想发展史上,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斗争,曾经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军对战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斗争,必然要反映到人民的口头创作中来。由于云南的少数民族直至解放前夕,还分别保留着原始氏族公社、奴隶制和封建制的不同社会形态,使我们能够透过他们的民间文学作品,看到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无神论与有神论斗争的一些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间文学 无神论思想 唯物主义 科学无神论 云南 少数民族 劳动人民 口头创作 文学作品 宗教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科学宗教观的形成及其与以前宗教观的根本区别
16
作者 罗彦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94-103,110,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摆脱了局限性,并对唯心论和各种反科学观点、偏见不做丝毫让步的唯一革命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的无神论宗教观则是这一科学世界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切无神论学说的思想精华。马克思把自己亲手创立的辩...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摆脱了局限性,并对唯心论和各种反科学观点、偏见不做丝毫让步的唯一革命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的无神论宗教观则是这一科学世界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切无神论学说的思想精华。马克思把自己亲手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地运用到宗教这个领域,科学地阐明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斗争 科学宗教观 科学无神论 无神论思想 基督教 神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无神论 科学 上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马克思主义水火不容的歪理邪说
17
作者 商志晓 《理论学刊》 CSSCI 1999年第6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法轮功” 李洪志 歪理邪说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法轮大法 白色物质 历史观 科学无神论 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宗教理论
18
作者 贾海英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3-15,共3页
科学宗教观的创立,是马克思承前启后的一大功绩,这方面独到的理论创新成为马克思全部理论活动的出发点,在他一生中,马克思理论重心是新哲学的创造,宗教理论只是马克思理论活动的中介或过渡带,马克思正是从宗教批判到政治批判,导致对社... 科学宗教观的创立,是马克思承前启后的一大功绩,这方面独到的理论创新成为马克思全部理论活动的出发点,在他一生中,马克思理论重心是新哲学的创造,宗教理论只是马克思理论活动的中介或过渡带,马克思正是从宗教批判到政治批判,导致对社会关系的批判,最终才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任务。马克思关于宗教的论述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从宗教的产生、本质、作用和消亡等,他都作了精辟论述,启迪了一代人观念的更新,打开了走向新世界观的通道,从这里人们看到了现实社会的“原本”画面。因此,研究马克思的宗教理论,对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一、马克思宗教理论的历史背景及理论渊源马克思开始创立其学说的时代是19世纪40年代,当时,在德国的理论界中引起极大兴趣的首先是宗教,其次是政治。所以,马克思也离不开历史聚焦的这两个有实践意义的领域。青年马克思由于受青年黑格尔派宗教—哲学自由主义影响、犹太教家庭的熏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理论 自然宗教 科学宗教观 基督教 犹太教 现实社会 马克思理论 宗教本质 宗教意识 科学无神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第二届中亚研究(欧洲地区)讨论会及部分论文简介
19
作者 王帼艳 《宁夏社会科学》 1987年第5期41-44,共4页
1987年4月7日至10日,在英国伦敦举行了(欧洲地区)第二届中亚研究学术讨论会。会议的宗旨是为了推动对于中亚问题(包括苏联的中亚地区和哈萨克地区、南西伯利亚、蒙古、新疆、西藏、阿富汗和伊朗北部等地区)的研究。英国、苏联、美国、... 1987年4月7日至10日,在英国伦敦举行了(欧洲地区)第二届中亚研究学术讨论会。会议的宗旨是为了推动对于中亚问题(包括苏联的中亚地区和哈萨克地区、南西伯利亚、蒙古、新疆、西藏、阿富汗和伊朗北部等地区)的研究。英国、苏联、美国、德国、中国、法国、波兰、荷兰、丹麦、比利时、瑞士、以色列、匈牙利、挪威等十四个国家的128位学者向大会提交了论文。包括著名的英国剑桥耶稣大学伊莉亚·格施维奇博士(llya Gershev-itch)、伦敦大学亚非研究院雅浦教授(M·E·Ya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伊斯兰教 中亚地区 科学无神论 摩尼教 哈萨克 社会科学 穆斯林 苏非主义 西藏 宗教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