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学教科书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四重逻辑
1
作者 朱家华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0,共6页
在教育“双减”中,探讨中学生物学教科书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有助于提升教科书育人价值。在历史逻辑上,做好教科书加法需基于其时代使命、课程标准等,找准依据;在价值逻辑上,做好教科书加法需立足其知识价值,选择强有力的知识,合理呈... 在教育“双减”中,探讨中学生物学教科书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有助于提升教科书育人价值。在历史逻辑上,做好教科书加法需基于其时代使命、课程标准等,找准依据;在价值逻辑上,做好教科书加法需立足其知识价值,选择强有力的知识,合理呈现不同的知识类型,实现教科书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统一;在现实逻辑上,要围绕教科书的内容呈现,形成做好教科书加法的方法路径;在实践逻辑上,要从如何精选知识内容、强化概念组织、提升科学思维、优化栏目设置等方面加以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 科学教育加法 科学思维 科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中科学教育加法能否促进中小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基于6省30个县(区)的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付卫东 张忠梅 +1 位作者 汪琪 胡依然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3-60,共8页
非认知能力因其对个体学业成就、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学界关注。基于我国东中西部6省30县(区)部分中小学生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解决选择性偏误,研究课后服务中科学教育活动对青少年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非认知能力因其对个体学业成就、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学界关注。基于我国东中西部6省30县(区)部分中小学生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解决选择性偏误,研究课后服务中科学教育活动对青少年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非认知能力表现普遍偏低;参与课后服务中的科学教育活动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参加课后服务中的科学教育活动能直接作用于青少年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发展,也能通过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主观幸福感间接影响青少年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发展。相关建议为:改革评价体系,青少年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培养“一体推进”;完善非认知能力培养实践体系,将科学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必备项目”;强化科学教育资源“在地化”统筹,健全非认知能力培养的家校社共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后服务 科学教育加法 非认知能力 倾向得分匹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科学教育加法的小学实验器材租借的运行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舒俊波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4-17,共4页
小学实验器材仓库中有许多长期闲置的材料,学校可以盘点实验器材,摸底学生需求,建立规范制度,出租实验器材助力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究活动。通过设置实验器材租借的筹备机制、管理机制、追踪机制等系统性的运行机制,在盘活闲置资源的同时,... 小学实验器材仓库中有许多长期闲置的材料,学校可以盘点实验器材,摸底学生需求,建立规范制度,出租实验器材助力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究活动。通过设置实验器材租借的筹备机制、管理机制、追踪机制等系统性的运行机制,在盘活闲置资源的同时,落实科学教育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加法 小学科学 闲置器材 自主性探究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科学教育加法的学校理解与实践 被引量:7
4
作者 史加祥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26期10-14,26,共6页
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是新时代给科学教育提出的新命题,也是学校科学教育发展的新契机。在对学校科学教育价值理解的基础上,意识到整体规划的重要性,对学校科学教育现实分析和课后服务现状调查显示,做科学教育加法是必要的和... 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是新时代给科学教育提出的新命题,也是学校科学教育发展的新契机。在对学校科学教育价值理解的基础上,意识到整体规划的重要性,对学校科学教育现实分析和课后服务现状调查显示,做科学教育加法是必要的和可行的。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整体设计与构建“一融四加”的学校科学教育,尝试在课后教育中融入科学教育,并从时间、内容、方法和资源四个方面做科学教育的加法,提升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育具备一定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学生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科学素养 课后服务 科学教育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教育加法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纾解之道
5
作者 张雪 王连照 《教学与管理》 2025年第27期90-95,共6页
科学教育加法是高质量科学教育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储力蓄能。当前,科学教育加法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在“加什么”层面,面临学科覆盖片面性、内容更新滞后性和跨学科整合表层化等内容选择困境;在“如何加”层... 科学教育加法是高质量科学教育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储力蓄能。当前,科学教育加法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在“加什么”层面,面临学科覆盖片面性、内容更新滞后性和跨学科整合表层化等内容选择困境;在“如何加”层面,面临单一化教学、科学实验缺失和师资能力滞后等方法实施困境;在“如何评”层面,面临评价维度单一、过程性评价缺失和创新评价失真等效果评估困境;在“如何保障”层面,面临政策执行衰减、资源投入失衡和社会协同不足等制度支撑困境。基于此,科学教育加法应以跨学科为核心,融合科学教育课程内容;以新技术为支撑,创新科学教育教学策略;以多元化为导向,构建科学教育评价体系;以制度为保障,建立社会协同支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加法 教育强国 科学素养 高质量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识性范式反思的科学本质教育研究
6
作者 杨杰 郑永和 王晶莹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6-112,共7页
科学本质教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认识论基础。基于对共识性范式的反思,我国的科学本质教育亟须重视科学本质的争议性、动态性、关联性特征,帮助学生形成真实、完整的科学图景,连贯深入地理解科学,建构完善的... 科学本质教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认识论基础。基于对共识性范式的反思,我国的科学本质教育亟须重视科学本质的争议性、动态性、关联性特征,帮助学生形成真实、完整的科学图景,连贯深入地理解科学,建构完善的科学本质认知网络。立足我国现状,借鉴国际经验,科学本质教育应协同认知诊断技术和教育神经科学方法,对大、中、小学一体化考虑,深刻揭示科学本质认识的纵向发展轨迹;利用网络分析技术,统筹规划知识、能力和科学本质,建构科学本质的横向整合模型;以学习进阶为理论基础,统领科学本质的纵向发展与横向整合,建立发展路径明确、内涵结构清晰的科学本质教育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本质教育 科学教育加法 共识性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科学教育新格局:学段一体化建构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2
7
作者 郑永和 杨宣洋 苏洵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加强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是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构建科技强国的重要举措。推进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要秉承“以终为始”的理念,以培养和造就国家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大批... 加强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是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构建科技强国的重要举措。推进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要秉承“以终为始”的理念,以培养和造就国家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大批科技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依照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设计进阶式教育体系,统筹规划原本相对独立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学段的科学教育。具体而言,面对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诸多现实困境,要完善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的保障机制;构建一体化目标图谱;设计学段内和段间教学评一体化体系;开辟科技拔尖创新人才的贯通培养渠道;聚力数字技术赋能。从这五个方面发力来推进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构建“大科学教育”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大中小学 学段一体化 科学教育加法 科技创新人才 科学大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