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决策咨询:“高校—高校智库—政府”三螺旋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岳洪江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0-44,共5页
试图超越"政研学"合作理论和知识生产扩散模式,构建"高校—高校智库—政府"三螺旋模式理论解释和分析高校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系统。高校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决策咨询是由高校、高校智库和政府三主体构成的三螺... 试图超越"政研学"合作理论和知识生产扩散模式,构建"高校—高校智库—政府"三螺旋模式理论解释和分析高校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系统。高校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决策咨询是由高校、高校智库和政府三主体构成的三螺旋模式有机系统,三螺旋模式具有组织独立与共融、能量与物质循环、演化的优化与提升特征和依存协同、合作竞争、互惠共赢等效应。当前还存在较多影响"高校—高校智库—政府"三螺旋模式发挥效能的因素和障碍,需要在新型治理机制、充分竞争市场体系、高校智库的研究能力和质量水平等方面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社会科学成果转化 决策咨询 “高校—高校智库—政府”三螺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岳洪江 董敏凯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6-184,共9页
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是由多要素构成及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文章以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系统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系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和影响关系;运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分析法,... 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是由多要素构成及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文章以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系统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系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和影响关系;运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分析法,进而识别系统中各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通过分析得出: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系统影响因素分布于6个层次,社科成果转化法治化、社科成果转化政策系统性、社科成果转化收益特性、社科成果转化政策配套、社科成果转化的评估激励居于结构模型的第3、4、5、6层级,这些因素是影响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系统的基础因素,是影响因素改进和管理的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成果转化 影响因素 解释结构模型 驱动力 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科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条件与途径
3
作者 张铁山 祈雪瑞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9年第S1期42-43,共2页
社会科学成果是指人们对某种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观察、分析、调查、实验,通过理性思维所获得的具有学术意义和应用意义的结论。它是一种知识化的潜在生产力。要想使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就必须具备一系列的转化条件和一定的转化途径... 社会科学成果是指人们对某种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观察、分析、调查、实验,通过理性思维所获得的具有学术意义和应用意义的结论。它是一种知识化的潜在生产力。要想使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就必须具备一系列的转化条件和一定的转化途径。首先,要分清学科内部结构与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成果转化 社会科学工作者 潜在的生产力 转化为生产力 劳动者 知识经济时代 产业结构 现实生产力 生产过程 技术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促进畜牧业和渔业发展
4
作者 邱景会 李桂伟 张澜澜 《黑龙江水产》 2011年第4期45-46,共2页
科学技术是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从古至今,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与科学技术分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便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88年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更是提出了"科学技术是... 科学技术是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从古至今,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与科学技术分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便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88年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更是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渔业发展 畜牧业 科学技术发展 社会转型 马克思主义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者文化素质与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5
作者 韩邦国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3年第4期36-40,共5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当今时代,大量的科学技术已经由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整个...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当今时代,大量的科学技术已经由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在科学技术向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作为生产主体的劳动者及其文化素质状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对于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速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劳动者素质 文化素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生产力转化 劳动生产率 政治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价值的“库存”模型和孵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冠军 邢润川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9-114,共6页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科学价值如同物质性产品的价值一样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同时它又不同于物质性产品的价值而表现出自身的特征。科学价值以"库"的形式存在着,表现为"科学价值库",而其实质上是历代科学...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科学价值如同物质性产品的价值一样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同时它又不同于物质性产品的价值而表现出自身的特征。科学价值以"库"的形式存在着,表现为"科学价值库",而其实质上是历代科学人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不断累加的总和。科学价值的"库存"模型是对科学价值库中的价值累加效应的数学建构;而科学价值的"孵化"机制则是科学价值库中的价值由隐性到显性转化过程的程式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价值 劳动价值论 知识经济 经济价值 科学成果转化 价值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林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创新之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徐刚标 李美娥 +1 位作者 汪晓萍 薛萍 《经济林研究》 2003年第2期71-73,共3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广是把科学技术这一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林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不畅的原因,从对林业科学技术成果推广的认识、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网络体系创新方面进行了探讨;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广是把科学技术这一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林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不畅的原因,从对林业科学技术成果推广的认识、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网络体系创新方面进行了探讨;根据林业生产特点,提出林业科学技术要因地制宜,按地域类型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林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 体系创新 因地制宜 地域类型 林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科技成果工程化 加速关键技术向生产转移
8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国家肉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用人机制 设施建设 科学成果转化 技术创新 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生物学有关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被引量:1
9
作者 肖亮 李玉玲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6-68,共3页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年设立,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关键词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获得者 生物学 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科学技术发展 科学技术创新 高技术产业化 社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经济背景下产学研合作创新对策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建设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合作创新 对策 产学研结合 体制改革 科学成果转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企合一”与其他校企关系的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春艳 张莹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54-55,共2页
工程作为具有创造性和综合性的活动,担负着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之造福于人类的重要使命。高等工程教育是培养高级工程人才(即工程专业人才)的教育,深刻地说明了工程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关键词 校企关系 校企合一 高等工程教育 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人类社会发展 工程人才 专业人才 创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提高蚕茧质量为着力点推进蚕业标准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洪根法 《中国蚕业》 2006年第2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农业标准化 蚕茧质量 蚕业 科学管理水平 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蚕桑生产 传统产业 经济收入 现代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企业技术开发目前存在的问题
13
作者 房晓庆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16,共3页
技术开发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上的进一步发展,是把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长期以来,技术开发工作在企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技术开发作为科技成果向适度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过渡的桥梁作用没有得以发挥,技术... 技术开发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上的进一步发展,是把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长期以来,技术开发工作在企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技术开发作为科技成果向适度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过渡的桥梁作用没有得以发挥,技术开发在企业技术进步中的先行地位没有真正体现。根据统计资料,我们不妨对近年美国、日本、前苏联和我国的企业技术开发机构、人员和经费这三方面进行比较。这三方面基本上概括地反映了企业技术开发的能力、水平和在整个技术开发系统中所处的地位,通过对比分析可以阐明我国企业技术开发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技术开发机构 我国企业 企业科技人员 新产品试制基金 前苏联 技术开发费 技术开发系统 产品销售收入 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建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