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太平洋科学大洋钻探的地球动力学成果
被引量:
16
1
作者
宋晓晓
李春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30,共14页
西太平洋聚集了地球上大量的边缘海盆和俯冲带,在全球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大洋钻探的重点区域。文章通过归纳过去40年来科学大洋钻探在西太平洋的地球动力学成果,分析当前大洋钻探的现状,进而探讨仍然存在...
西太平洋聚集了地球上大量的边缘海盆和俯冲带,在全球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大洋钻探的重点区域。文章通过归纳过去40年来科学大洋钻探在西太平洋的地球动力学成果,分析当前大洋钻探的现状,进而探讨仍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钻探的区域。钻探成果揭示了边缘海盆的演化过程,包括日本海盆的弧后海底扩张成因,菲律宾海的弧后扩张和残留弧的形成模式及南海构造演化过程。深海沉积物的研究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分析为海盆的扩张成因提供依据,同时为了解海盆扩张过程中的地幔演化过程提供重要信息。大洋钻探成果表明,俯冲倾角大小不仅影响俯冲工厂的动力学机制,而且对俯冲板块耦合性具有控制作用。目前日本南海海槽发震带钻探项目的最大钻探深度为3056米,未来几年有望获得发震带的岩石样本。对于西太平洋的两个重要构造单元-Shatsky海隆和翁通—爪哇海台的成因机制问题,大洋钻探获取的依据仍不能单一地支持某一个假说。在南斐济海盆及赫布里斯海盆发现的大洋红层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海盆的海底扩张事件。苏拉威西海和南海发现的大洋红层直接发育在大洋玄武岩之上,可能为海盆的扩张起标定作用。虽然过去进行了大量的钻探工作,但因西太平洋边缘海盆具有很大的构造多样性和复杂性,仍然有很多科学问题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科学大洋钻探
边缘海盆
俯冲带
洋底高原
大洋
玄武岩
深海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洋钻探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
25
2
作者
钟广法
张迪
赵峦啸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44,共20页
国际科学大洋钻探计划自1970年首次在布莱克海脊钻遇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以来,迄今已在全球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大陆边缘总共53个站位钻遇了水合物,采集了大量的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为理解水合物及其宿主沉积物原...
国际科学大洋钻探计划自1970年首次在布莱克海脊钻遇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以来,迄今已在全球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大陆边缘总共53个站位钻遇了水合物,采集了大量的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为理解水合物及其宿主沉积物原位特性提供了关键信息。水合物所具有的不导电、低密度、高声波速度、高含氢量等特性,为根据测井资料识别水合物并预测其分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目前已提出的一系列根据测井资料估算水合物饱和度的方法,主要包括阿尔奇公式、密度-核磁共振测井联合、各种形式的三相声波方程以及基于不同岩石物理模型的弹性波速度模拟等方法。海底水合物具有明显的非均质分布特性,主要表现在水合物分布对宿主沉积物岩性的选择性以及在相同岩性宿主沉积物内部对成核部位的选择性上。尽管测井资料在评价水合物分布的非均质性、推断水合物生长习性方面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①大洋钻探水合物测井解释中所依赖的地层模型还是过于简单,大多数都是两组分或三组分模型;②高分辨率随钻测井资料的应用还很有限;③测井解释与岩心地质研究的结合还不够紧密。结论认为,将水合物与宿主沉积物视为一个整体,基于更为复杂的地层模型,在岩心标定的基础上,依据多种高分辨率随钻测井资料,联合反演地层的岩性组分、孔隙度和水合物饱和度,或许是未来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
科学大洋钻探
天然气水合物
宿主沉积物
原位特性
地球物理测井
岩石物理
储集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洋科学钻探的技术开发
3
作者
侯桂卿(摘译)
赵逎淼(校)
《海洋地质动态》
1988年第7期13-15,共3页
利用动力定位钻井船——"JOIDES Resolution"的大洋钻探计划,通过在一些边远和恶劣的大洋环境下进行科学钻探,正在不断地加深人们对地球的起源和演化的科学认识。本文所讨论的是关于大洋钻探的新技术开发问题,内容包括钻探船...
利用动力定位钻井船——"JOIDES Resolution"的大洋钻探计划,通过在一些边远和恶劣的大洋环境下进行科学钻探,正在不断地加深人们对地球的起源和演化的科学认识。本文所讨论的是关于大洋钻探的新技术开发问题,内容包括钻探船的推进式动力定位系统、实时重返井口的新型电视系统、大大改进的升降补偿器、新的钻柱设计方案以及研制用于地壳取心的硬岩石开孔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
钻探
计划
大洋
科学
钻探
动力定位系统
技术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整合大洋科学钻探(IODP)的水文地质计划
4
作者
水文地质项目规划小组
姚伯初
《海洋地质动态》
2003年第5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整合
大洋
科学
钻探
水文地质计划
天然气水合物
流体活动
压力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面向全球系统变化:日本在综合大洋科学钻探计划中的科学计划
5
作者
姚伯初
《海洋地质动态》
2003年第10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日本
综合
大洋
科学
钻探
钻探
船
地幔活动
全球系统变化
地壳活动
俯冲带动力学
物质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洋钻探科学研究的新焦点——深海生物圈
6
作者
房殿勇
《海洋地质动态》
2002年第4期11-12,24,共3页
关键词
有氧呼吸
海底沉积物
有机质
微生物
大洋
钻探
科学
深海生物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际大洋钻探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7
作者
胡钊彬
尉建功
+2 位作者
谢志远
张伙带
钟广法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4,共15页
国际科学大洋钻探计划对全球海平面变化问题的关注始于1980年代初,至今已在被动大陆边缘、孤立碳酸盐台地、混积台地边缘、平顶海山等不同类型海区执行了23个与海平面变化相关的专题航次,采集了大量的钻探资料,为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提...
国际科学大洋钻探计划对全球海平面变化问题的关注始于1980年代初,至今已在被动大陆边缘、孤立碳酸盐台地、混积台地边缘、平顶海山等不同类型海区执行了23个与海平面变化相关的专题航次,采集了大量的钻探资料,为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依据这些资料,重建了近100 Ma以来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历史,检验了Exxon的层序地层模型和海平面假说,明确了海平面变化的地层响应,建立了南极冰盖演化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尽管如此,科学大洋钻探海平面变化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钻探区的地域代表性还不够多,全球海平面变化信息提取时难以消除其他地质因素(如构造沉降)的影响,海平面变化记录的精度有待提高,多种因素作用下地层结构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还需进一步研究,海平面变化机制特别是冰盖动力学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及暖期海平面变化的原因还认识不清。在当今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提升未来海平面变化趋势预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
科学大洋钻探
全球海平面变化
地层响应
气候变化
南极冰盖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开展南海碳酸盐岩台地大洋钻探的建议:揭示台地演化的控制因素与淹没机制
被引量:
1
8
作者
吴时国
秦永鹏
+1 位作者
马永生
田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09-2821,共13页
南海发育大量新生代碳酸盐岩台地,它们是南海古构造、古气候和古海洋演变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石油天然气的重要储层。虽然前人对这些碳酸盐岩台地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目前仍未能建立南海现代碳酸盐岩台地的三维结构和高分辨率层...
南海发育大量新生代碳酸盐岩台地,它们是南海古构造、古气候和古海洋演变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石油天然气的重要储层。虽然前人对这些碳酸盐岩台地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目前仍未能建立南海现代碳酸盐岩台地的三维结构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关于台地发育演化的控制因素与淹没机制也存在争议。因此,亟需开展南海碳酸盐岩台地大洋钻探。南海北部西沙海域发育大量的现代碳酸盐岩台地,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靶区。本文建议选择宣德和北礁这两个典型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在台地潟湖、边缘、斜坡和深水盆地开展钻探,建立碳酸盐岩台地的高精度年代框架,精细刻画台地内部以及周边的沉积体系,明确南海新生代碳酸盐岩台地形成、生长和淹没的历史,建立台地沉积与演化模式,揭示南海碳酸盐岩台地演化的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开展南海古构造、古海洋与古气候环境重建,并与全球其他碳酸盐岩台地进行对比,分析异同点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
科学
钻探
碳酸盐岩台地
淹没机制
西沙群岛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大洋钻探委员会南海工作组成立
9
作者
姚伯初
《海洋地质动态》
1986年第11期22-23,共2页
8月20-22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大洋钻探科学委员会南海工作组会议,国家海洋局、地矿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科学院等四个系统的2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有两个主要议题:(1)提出确定南海的大洋钻探井位之原则;(2)成立中国大洋...
8月20-22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大洋钻探科学委员会南海工作组会议,国家海洋局、地矿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科学院等四个系统的2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有两个主要议题:(1)提出确定南海的大洋钻探井位之原则;(2)成立中国大洋钻探科学委员会南海工作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洋
钻探
科学
委员会
南海工作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菲律宾海板块俯冲与岛弧演化的钻探靶区研究
被引量:
1
10
作者
杜学鑫
祝文君
+6 位作者
牟明杰
尚鲁宁
李攀峰
尉佳
虞义勇
孟元库
胡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9-210,共12页
菲律宾海板块因其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澳板块交汇处的特殊位置,蕴含丰富的前沿地球科学问题,是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古海洋学以及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已经开展了25个航次、98个站位、218口深海钻探井工作。系统梳理了已有...
菲律宾海板块因其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澳板块交汇处的特殊位置,蕴含丰富的前沿地球科学问题,是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古海洋学以及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已经开展了25个航次、98个站位、218口深海钻探井工作。系统梳理了已有的DSDP-ODP-IODP大洋科学钻探航次目标与初步结果,认为绝大部分钻探航次以“弧前增生楔结构和孕震机理”及“岛弧岩浆作用和大陆边缘陆壳增生机制”为主要科学目标,且集中在以日本南海海槽、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岛弧区域为主的活动大陆边缘,少量钻孔分布在板块内部的海底高原和海脊地区,深海盆区仅有零星钻孔分布。而上述地区同样是制约西太平洋构造沉积演化研究的关键区域,诸如花东海盆的年代属性、俯冲带和岛弧形成过程、菲律宾海板块演化以及风尘沉积等关键科学问题需要在此寻找答案。基于已有研究与实测资料,在九州-帕劳海脊三联点区建设性地提出了5个大洋科学钻探站位,并进行了初步钻探预测,旨在阐述俯冲启动机制和岛弧早期演化、厘定三联点岩浆作用和古环境重建等3个科学目标。菲律宾海钻探井位建议与实施,不仅对解决菲律宾海构造演化与沉积效应的关键科学问题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对支撑未来我国自有大洋钻探船深海科学钻探需求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
科学
钻探
九州-帕劳海脊
钻探
选址
花东海盆
菲律宾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太平洋科学大洋钻探的地球动力学成果
被引量:
16
1
作者
宋晓晓
李春峰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海洋地质与资源研究所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30,共14页
基金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000721100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028007
91428309)~~
文摘
西太平洋聚集了地球上大量的边缘海盆和俯冲带,在全球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大洋钻探的重点区域。文章通过归纳过去40年来科学大洋钻探在西太平洋的地球动力学成果,分析当前大洋钻探的现状,进而探讨仍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钻探的区域。钻探成果揭示了边缘海盆的演化过程,包括日本海盆的弧后海底扩张成因,菲律宾海的弧后扩张和残留弧的形成模式及南海构造演化过程。深海沉积物的研究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分析为海盆的扩张成因提供依据,同时为了解海盆扩张过程中的地幔演化过程提供重要信息。大洋钻探成果表明,俯冲倾角大小不仅影响俯冲工厂的动力学机制,而且对俯冲板块耦合性具有控制作用。目前日本南海海槽发震带钻探项目的最大钻探深度为3056米,未来几年有望获得发震带的岩石样本。对于西太平洋的两个重要构造单元-Shatsky海隆和翁通—爪哇海台的成因机制问题,大洋钻探获取的依据仍不能单一地支持某一个假说。在南斐济海盆及赫布里斯海盆发现的大洋红层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海盆的海底扩张事件。苏拉威西海和南海发现的大洋红层直接发育在大洋玄武岩之上,可能为海盆的扩张起标定作用。虽然过去进行了大量的钻探工作,但因西太平洋边缘海盆具有很大的构造多样性和复杂性,仍然有很多科学问题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
关键词
西太平洋
科学大洋钻探
边缘海盆
俯冲带
洋底高原
大洋
玄武岩
深海沉积
Keywords
the western Pacific
IODP
marginal basin
subduction zone
oceanic basalt
deep-sea sediment
分类号
P738.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洋钻探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
25
2
作者
钟广法
张迪
赵峦啸
机构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44,共2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海深海平原浊流沉积及其构造意义”(编号:41676029)
“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带的重力流沉积”(编号:41876049)。
文摘
国际科学大洋钻探计划自1970年首次在布莱克海脊钻遇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以来,迄今已在全球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大陆边缘总共53个站位钻遇了水合物,采集了大量的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为理解水合物及其宿主沉积物原位特性提供了关键信息。水合物所具有的不导电、低密度、高声波速度、高含氢量等特性,为根据测井资料识别水合物并预测其分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目前已提出的一系列根据测井资料估算水合物饱和度的方法,主要包括阿尔奇公式、密度-核磁共振测井联合、各种形式的三相声波方程以及基于不同岩石物理模型的弹性波速度模拟等方法。海底水合物具有明显的非均质分布特性,主要表现在水合物分布对宿主沉积物岩性的选择性以及在相同岩性宿主沉积物内部对成核部位的选择性上。尽管测井资料在评价水合物分布的非均质性、推断水合物生长习性方面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①大洋钻探水合物测井解释中所依赖的地层模型还是过于简单,大多数都是两组分或三组分模型;②高分辨率随钻测井资料的应用还很有限;③测井解释与岩心地质研究的结合还不够紧密。结论认为,将水合物与宿主沉积物视为一个整体,基于更为复杂的地层模型,在岩心标定的基础上,依据多种高分辨率随钻测井资料,联合反演地层的岩性组分、孔隙度和水合物饱和度,或许是未来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
国际
科学大洋钻探
天然气水合物
宿主沉积物
原位特性
地球物理测井
岩石物理
储集层评价
Keywords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Ocean Drilling Program
Gas hydrate
Host sediment
In-situ property
Geophysical well logging
Rock physics
Reservoir evaluation
分类号
P631.8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洋科学钻探的技术开发
3
作者
侯桂卿(摘译)
赵逎淼(校)
机构
不详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88年第7期13-15,共3页
文摘
利用动力定位钻井船——"JOIDES Resolution"的大洋钻探计划,通过在一些边远和恶劣的大洋环境下进行科学钻探,正在不断地加深人们对地球的起源和演化的科学认识。本文所讨论的是关于大洋钻探的新技术开发问题,内容包括钻探船的推进式动力定位系统、实时重返井口的新型电视系统、大大改进的升降补偿器、新的钻柱设计方案以及研制用于地壳取心的硬岩石开孔装置。
关键词
大洋
钻探
计划
大洋
科学
钻探
动力定位系统
技术开发
分类号
P756.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整合大洋科学钻探(IODP)的水文地质计划
4
作者
水文地质项目规划小组
姚伯初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2003年第5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整合
大洋
科学
钻探
水文地质计划
天然气水合物
流体活动
压力
温度
分类号
P73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向全球系统变化:日本在综合大洋科学钻探计划中的科学计划
5
作者
姚伯初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2003年第10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日本
综合
大洋
科学
钻探
钻探
船
地幔活动
全球系统变化
地壳活动
俯冲带动力学
物质循环
分类号
P71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洋钻探科学研究的新焦点——深海生物圈
6
作者
房殿勇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2002年第4期11-12,24,共3页
关键词
有氧呼吸
海底沉积物
有机质
微生物
大洋
钻探
科学
深海生物圈
分类号
Q178.53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际大洋钻探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7
作者
胡钊彬
尉建功
谢志远
张伙带
钟广法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三亚南海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4,共15页
基金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201)“大洋钻探科学研究:南海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与首钻选址”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际大洋钻探计划合作研究(2059078020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际大洋钻探南海航次后科学研究(2018YFE0202400)”。
文摘
国际科学大洋钻探计划对全球海平面变化问题的关注始于1980年代初,至今已在被动大陆边缘、孤立碳酸盐台地、混积台地边缘、平顶海山等不同类型海区执行了23个与海平面变化相关的专题航次,采集了大量的钻探资料,为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依据这些资料,重建了近100 Ma以来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历史,检验了Exxon的层序地层模型和海平面假说,明确了海平面变化的地层响应,建立了南极冰盖演化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尽管如此,科学大洋钻探海平面变化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钻探区的地域代表性还不够多,全球海平面变化信息提取时难以消除其他地质因素(如构造沉降)的影响,海平面变化记录的精度有待提高,多种因素作用下地层结构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还需进一步研究,海平面变化机制特别是冰盖动力学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及暖期海平面变化的原因还认识不清。在当今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提升未来海平面变化趋势预测的可靠性。
关键词
国际
科学大洋钻探
全球海平面变化
地层响应
气候变化
南极冰盖演化
Keywords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ocean drilling
global sea-level change
stratigraphic response
climate change
Antarctic ice sheet evolution
分类号
P737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开展南海碳酸盐岩台地大洋钻探的建议:揭示台地演化的控制因素与淹没机制
被引量:
1
8
作者
吴时国
秦永鹏
马永生
田雷
机构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南省海底资源与探测实验室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09-2821,共13页
基金
NSFC-广东联合基金项目(编号U1701245)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1QN280)
+1 种基金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项目(编号FWSQHT-20210323-0007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编号kt2021-02-02)联合资助的成果。
文摘
南海发育大量新生代碳酸盐岩台地,它们是南海古构造、古气候和古海洋演变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石油天然气的重要储层。虽然前人对这些碳酸盐岩台地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目前仍未能建立南海现代碳酸盐岩台地的三维结构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关于台地发育演化的控制因素与淹没机制也存在争议。因此,亟需开展南海碳酸盐岩台地大洋钻探。南海北部西沙海域发育大量的现代碳酸盐岩台地,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靶区。本文建议选择宣德和北礁这两个典型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在台地潟湖、边缘、斜坡和深水盆地开展钻探,建立碳酸盐岩台地的高精度年代框架,精细刻画台地内部以及周边的沉积体系,明确南海新生代碳酸盐岩台地形成、生长和淹没的历史,建立台地沉积与演化模式,揭示南海碳酸盐岩台地演化的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开展南海古构造、古海洋与古气候环境重建,并与全球其他碳酸盐岩台地进行对比,分析异同点及其原因。
关键词
大洋
科学
钻探
碳酸盐岩台地
淹没机制
西沙群岛
南海
Keywords
ocean drilling
carbonate platform
drowning mechanism
Xisha archipelago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P756.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3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大洋钻探委员会南海工作组成立
9
作者
姚伯初
机构
不详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86年第11期22-23,共2页
文摘
8月20-22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大洋钻探科学委员会南海工作组会议,国家海洋局、地矿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科学院等四个系统的2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有两个主要议题:(1)提出确定南海的大洋钻探井位之原则;(2)成立中国大洋钻探科学委员会南海工作组。
关键词
中国
大洋
钻探
科学
委员会
南海工作组
分类号
P756.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菲律宾海板块俯冲与岛弧演化的钻探靶区研究
被引量:
1
10
作者
杜学鑫
祝文君
牟明杰
尚鲁宁
李攀峰
尉佳
虞义勇
孟元库
胡刚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寿光市海洋渔业发展中心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9-210,共12页
基金
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21COSIMZ003)
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236,DD20221720)。
文摘
菲律宾海板块因其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澳板块交汇处的特殊位置,蕴含丰富的前沿地球科学问题,是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古海洋学以及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已经开展了25个航次、98个站位、218口深海钻探井工作。系统梳理了已有的DSDP-ODP-IODP大洋科学钻探航次目标与初步结果,认为绝大部分钻探航次以“弧前增生楔结构和孕震机理”及“岛弧岩浆作用和大陆边缘陆壳增生机制”为主要科学目标,且集中在以日本南海海槽、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岛弧区域为主的活动大陆边缘,少量钻孔分布在板块内部的海底高原和海脊地区,深海盆区仅有零星钻孔分布。而上述地区同样是制约西太平洋构造沉积演化研究的关键区域,诸如花东海盆的年代属性、俯冲带和岛弧形成过程、菲律宾海板块演化以及风尘沉积等关键科学问题需要在此寻找答案。基于已有研究与实测资料,在九州-帕劳海脊三联点区建设性地提出了5个大洋科学钻探站位,并进行了初步钻探预测,旨在阐述俯冲启动机制和岛弧早期演化、厘定三联点岩浆作用和古环境重建等3个科学目标。菲律宾海钻探井位建议与实施,不仅对解决菲律宾海构造演化与沉积效应的关键科学问题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对支撑未来我国自有大洋钻探船深海科学钻探需求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洋
科学
钻探
九州-帕劳海脊
钻探
选址
花东海盆
菲律宾海
Keywords
ocean drilling
Kyushu-Palau Ridge
drilling sites
Huatung basin
Philippine Sea
分类号
P736.2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太平洋科学大洋钻探的地球动力学成果
宋晓晓
李春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洋钻探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研究进展
钟广法
张迪
赵峦啸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洋科学钻探的技术开发
侯桂卿(摘译)
赵逎淼(校)
《海洋地质动态》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整合大洋科学钻探(IODP)的水文地质计划
水文地质项目规划小组
姚伯初
《海洋地质动态》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面向全球系统变化:日本在综合大洋科学钻探计划中的科学计划
姚伯初
《海洋地质动态》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大洋钻探科学研究的新焦点——深海生物圈
房殿勇
《海洋地质动态》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国际大洋钻探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
胡钊彬
尉建功
谢志远
张伙带
钟广法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开展南海碳酸盐岩台地大洋钻探的建议:揭示台地演化的控制因素与淹没机制
吴时国
秦永鹏
马永生
田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中国大洋钻探委员会南海工作组成立
姚伯初
《海洋地质动态》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菲律宾海板块俯冲与岛弧演化的钻探靶区研究
杜学鑫
祝文君
牟明杰
尚鲁宁
李攀峰
尉佳
虞义勇
孟元库
胡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