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发明情境中问题提出的脑机制再探 被引量:5
1
作者 童丹丹 李文福 +4 位作者 禄鹏 杨文静 杨东 张庆林 邱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53-1265,共13页
以高生态学效度的科学发明问题情境作为实验材料,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基于低频振幅(ALFF)和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的分析方法,探讨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的脑机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被试性别、年龄后,提出新颖有效性问题的比率越... 以高生态学效度的科学发明问题情境作为实验材料,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基于低频振幅(ALFF)和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的分析方法,探讨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的脑机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被试性别、年龄后,提出新颖有效性问题的比率越高,左内侧前额叶(Left media prefrontal cortex,L-mPFC)和右小脑前叶(Right cerebellum)的ALFF值越高。进一步功能连接分析发现,提出新颖有效性问题的比率与mPFC和楔叶(Cuneus)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呈显著正相关。结果强调mPFC对于科学发明情境中问题提出的重要作用,且更高比率的新颖有效性问题的提出是通过mPFC与其它脑区的协同联结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 科学发明问题提出 内侧前额叶 低频振幅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