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古希腊的科学传统 被引量:6
1
作者 炎冰 宋子良 陈福松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4-50,共7页
论古希腊的科学传统炎冰,宋子良,陈福松反思传统是文化研究的基点。从科学传统的角度诠释与求解希腊科学自身蕴含的悻论,将有助于说明希腊文明产生的机制及其对近代科学的双重影响,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全面把握东西方文化的总体关联与... 论古希腊的科学传统炎冰,宋子良,陈福松反思传统是文化研究的基点。从科学传统的角度诠释与求解希腊科学自身蕴含的悻论,将有助于说明希腊文明产生的机制及其对近代科学的双重影响,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全面把握东西方文化的总体关联与本质差异。一、希腊科学的内在矛盾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统 希腊人 古希腊科学 科学研究 亚里士多德 近代自然科学 科学主体 文化心态 科学技术 科学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方科学传统和思维方式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鲍健强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49-255,共7页
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分别代表着东西方早期科学文化发展的先进水平 ,但由于认知世界的视角不同 ,知识的兴趣中心的差异 ,导致了东西方形成了不同的哲学传统、科学传统 ,并形成了特点各异的思维方式。这种差异性对东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分别代表着东西方早期科学文化发展的先进水平 ,但由于认知世界的视角不同 ,知识的兴趣中心的差异 ,导致了东西方形成了不同的哲学传统、科学传统 ,并形成了特点各异的思维方式。这种差异性对东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甚至至今仍然产生着微妙作用。因此 ,对东西方科学传统和思维方式进行比较研究 ,不仅具有理论价值 ,同时也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科学传统 思维方式 比较研究 东方 自然哲学 传统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传统与文化重构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亚宁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25,共9页
中国科学传统与西方科学传统有着不同的体现,前者以《周易》的象数、义理统一的理论体系为出发点,是一个以整体性为基点的有机功能性理论体系;后者则以哲学“原子论”为理论基础。中国的“整体论”思想对中国科学传统的构建产生了深... 中国科学传统与西方科学传统有着不同的体现,前者以《周易》的象数、义理统一的理论体系为出发点,是一个以整体性为基点的有机功能性理论体系;后者则以哲学“原子论”为理论基础。中国的“整体论”思想对中国科学传统的构建产生了深刻影响。今天,在建设以文化观念的更新与变革为核心的文化重构这一系统工程时,克服“整体论”的某些局限性,汲取“原子论”的合理因素,确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体的人类文化互补论,不但有其理论和现实的依据,也是创建新的社会管理体制,奠定新的价值系统的客观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统 文化重构 《周易》 整体论 原子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比较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科学传统
4
作者 熊志军 李思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19-22,共4页
本文初步分析了古代中国和古希腊这两个历史上有名的东西方文明古国各自的科学传统产生的背景和特点。同是人类的佼佼者,面对着同一个自然界,两个东西方民族却有着几乎绝然不同的科学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对后世的影响作用也大... 本文初步分析了古代中国和古希腊这两个历史上有名的东西方文明古国各自的科学传统产生的背景和特点。同是人类的佼佼者,面对着同一个自然界,两个东西方民族却有着几乎绝然不同的科学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对后世的影响作用也大相径庭,现代西方科学明显地得益于古希腊(罗马)的传统,并雄居全球。原因何在,本文仅是对这一著名难题的尝试性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中国 古希腊(罗马) 科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科学理论与科学传统
5
作者 何秀煌 《现代哲学》 1987年第4期19-21,15,共4页
科学的理论及其证立在这里,我们所要讨论的是所谓经验科学的理论。经验科学的理论是一种经验理论,含有经验的成素,也含有逻辑的成素。它们是一系统一系统的命题。在科学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但有一个一个理论(命题系统),同时还有一个... 科学的理论及其证立在这里,我们所要讨论的是所谓经验科学的理论。经验科学的理论是一种经验理论,含有经验的成素,也含有逻辑的成素。它们是一系统一系统的命题。在科学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但有一个一个理论(命题系统),同时还有一个一个的理论系统(命题系统的系统),我们可以称之为一个一个的“理论群”或“理论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统 科学理论 命题系统 经验科学 理论系统 哲学反思 知识论 二十世纪 传统 逻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顾燕峰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3,247,共13页
20世纪末,在计算机、通信和数据存储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计算社会科学,一直面临着如何调适传统社会科学的解释范式与计算社会科学的预测范式之间的张力问题。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计算社会科学调适该张力提供了契机。(生成式)人工... 20世纪末,在计算机、通信和数据存储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计算社会科学,一直面临着如何调适传统社会科学的解释范式与计算社会科学的预测范式之间的张力问题。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计算社会科学调适该张力提供了契机。(生成式)人工智能降低了计算科学的壁垒,大语言模型扩展了社会科学研究的边界,促进了计算社会科学与传统社会科学的双向融合。尽管这种融合看起来仍延续着预测和解释两个范式演进,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计算社会科学不仅重塑着自身的研究范式从预测向“预测—决策”的演变,也重塑了传统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从解释向“发现—解释”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社会科学 计算社会科学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民族文化传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傅正华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1-73,共3页
民族文化传统是在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物质条件的改变而演变、沉淀下来的观念形态的总括。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精神风貌乃至行为方式,等等。它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 民族文化传统是在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物质条件的改变而演变、沉淀下来的观念形态的总括。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精神风貌乃至行为方式,等等。它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巨大的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传统 科学技术发展 思维方式 科学传统 近代科学 经验主义 新教伦理 自由主义 意大利 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认知科学对传统认知科学的元理论突破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炳全 张旭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6-123,共8页
作为认知科学的一个新取向,具身认知科学对传统认知科学有很大的突破。其中在元理论上,突破第一代认知科学作为思想基础的身心二元论,取而代之的是身心一体论和身心辨证统一论;突破人是机器的基本论断,提出人是人,与动物和机器不同,具... 作为认知科学的一个新取向,具身认知科学对传统认知科学有很大的突破。其中在元理论上,突破第一代认知科学作为思想基础的身心二元论,取而代之的是身心一体论和身心辨证统一论;突破人是机器的基本论断,提出人是人,与动物和机器不同,具有机器和动物所不具有的意向性和具身性,能够提问,能够沉思他们存在的意义,能够批判地反省其生命的意义,以使其行为方式发生变革;突破语言学哲学尤其是其重要理论形态逻辑实证主义,以心智哲学为指导思想。正是元理论突破,使得具身认知科学建构了与传统认知科学不同的体系,在理论、方法论、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传统认知科学 元理论 离身性 具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科学与西方现代科学范式的融合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红兵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8-171,共4页
从近代科学范式向复杂性科学范式转型以及复杂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相似点两方面,探讨了当代中西方科学走向融合的趋势。
关键词 科学范式 中国传统科学 复杂性科学 西方现代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传统科学范式与复杂性科学的相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红兵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8-21,共4页
科学范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范式,不同的科学范式具有不同的认识思维方式、自然观和文化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建立起天地人三才并立的总体框架,在自然观上是一种生成论自然观;其建立的“阴阳五行模型”是一种超越于具... 科学范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范式,不同的科学范式具有不同的认识思维方式、自然观和文化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建立起天地人三才并立的总体框架,在自然观上是一种生成论自然观;其建立的“阴阳五行模型”是一种超越于具体科学而又贯穿于各学科当中的统一的模型体系;在认识思维方式上走的是一条由整体到局部的认识思维路线。中国传统科学与复杂性科学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共同的特征,两者都是有机整体论、生成论,具有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当代复杂性科学在研究范围上也表现出与中国传统科学重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科学 复杂性科学 生成论 阴阳五行模型 文化价值取向 研究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仕与中国传统科学关系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刚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仕人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主要群体,他们的使命主要是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尽职尽责。在古代漫长的岁月中,一些仕人与古代科学技术关系密切。知名的科学家中,大部分是官吏或做过官吏,而且有不少是位秩甚高的大官,这一现象举世无二... 仕人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主要群体,他们的使命主要是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尽职尽责。在古代漫长的岁月中,一些仕人与古代科学技术关系密切。知名的科学家中,大部分是官吏或做过官吏,而且有不少是位秩甚高的大官,这一现象举世无二,惟中国所独有。纵观史实,仕人对传统科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仕人 传统科学 关系 初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统科学哲学的当代困境——兼谈另一种科学哲学
12
作者 王海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3,共4页
传统科学哲学在当代遭遇到理论与现实两方面的挑战。传统科学哲学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并重视这些挑战,使传统科学哲学在当代陷入困境之中。这一困境是由传统科学哲学受到科学表象思维带来的视域限制,不能洞察科学的产生根源以及科学认识... 传统科学哲学在当代遭遇到理论与现实两方面的挑战。传统科学哲学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并重视这些挑战,使传统科学哲学在当代陷入困境之中。这一困境是由传统科学哲学受到科学表象思维带来的视域限制,不能洞察科学的产生根源以及科学认识性质的变迁而造成的。另一种科学哲学突破了这一视域,在思维与学科定位上显现出与传统科学哲学不同的特征,是走出当代困境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科学哲学 当代困境 表象思维 另一种科学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科学中“取象比类”的实质和意义 被引量:34
13
作者 王前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7年第4期297-303,共7页
中国传统科学的“取象比类”方法,长期以来被许多人看成类比推理,因而被认为具有某种或然性。该文指出,“取象比类”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抽象思维过程,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科学范畴感性成分与理性成分相互渗透的特点,在直观体验活... 中国传统科学的“取象比类”方法,长期以来被许多人看成类比推理,因而被认为具有某种或然性。该文指出,“取象比类”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抽象思维过程,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科学范畴感性成分与理性成分相互渗透的特点,在直观体验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科学 取象比类 抽象思维 科学技术发展
全文增补中
寻找传统文化哲学与传统生命科学的契合点──浅谈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中医学之间相关性研究的意义及设想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文彦 《医学与哲学》 1995年第3期120-122,共3页
本文旨在宏观地审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中医学理论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从而使人们深刻地领悟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中医学理论的真正温床。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帮助我们开拓新视角,扩展中医学理论和历史研究... 本文旨在宏观地审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中医学理论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从而使人们深刻地领悟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中医学理论的真正温床。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帮助我们开拓新视角,扩展中医学理论和历史研究的宽幅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丰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体现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开发出一门交叉性学科奠定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哲学 传统生命科学 中医学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易学与科学、传统科学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察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兴明 刘德龙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69,共6页
"易为大道之源、众学之本",大易之生、大易之和、大易之象、大易之美、大易之复,构成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基因总图谱。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在总图谱的框架下展现自己的特色:生生不已的宇宙生成论、中和圜道的宇宙化生模... "易为大道之源、众学之本",大易之生、大易之和、大易之象、大易之美、大易之复,构成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基因总图谱。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在总图谱的框架下展现自己的特色:生生不已的宇宙生成论、中和圜道的宇宙化生模式、象数理一体不二的易象思维模式。由此而有天文学、数学、传统医学的逐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传统科学文化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斡尔族传统科学技术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毅松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29,共6页
达斡尔族传统科学技术初探毅松达斡尔族的传统科学技术是历史上达斡尔人在改造自然中,所积累的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生产经验的总结。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每一步对于自然现象、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深化,每一件生产工具的发明、改进,每... 达斡尔族传统科学技术初探毅松达斡尔族的传统科学技术是历史上达斡尔人在改造自然中,所积累的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生产经验的总结。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每一步对于自然现象、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深化,每一件生产工具的发明、改进,每一种生产资料的启用、加工,每一项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科学 技术形成 技艺 初探 历史 创造 事物本质 生产资料 生产力 发展
全文增补中
弘扬中华民族科学思想——评《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论》
17
作者 丽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133-134,共2页
郭金彬的新著《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论》最近由知识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作者研究中国科学思想史的一部力作,她与《中国科学百年风云——中国近现代科学思想史论》“相互表里”,二书“实堪称是绝好的一对姐妹篇”。这二部书都有著名数学家... 郭金彬的新著《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论》最近由知识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作者研究中国科学思想史的一部力作,她与《中国科学百年风云——中国近现代科学思想史论》“相互表里”,二书“实堪称是绝好的一对姐妹篇”。这二部书都有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题签,著名科学史家杜石然先生作序。出版后,得到学术界广泛好评。 《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论》共39.5万字,全书分三个部分。其上编为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科学思想,下编为传统科学思想个例研究,还有一个附录: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料概述。作者不仅论述了中国传统学科产生和发展的思想依据、思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科学 思想史论 传统科学思想 近现代科学 华民族 中国科学 学科体系 科学思想史研究 生物地球化学找矿 科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历史总结和理论省思——读《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嬗变》
18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7年第1期123-124,共2页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历史总结和理论省思——读《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嬗变》朱在以分析的、原子论的科学方法为核心的西方科学主义思潮主宰着现代社会的情况下,如何深刻地认识和科学地总结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成就,从而为我们今天努力...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历史总结和理论省思——读《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嬗变》朱在以分析的、原子论的科学方法为核心的西方科学主义思潮主宰着现代社会的情况下,如何深刻地认识和科学地总结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成就,从而为我们今天努力追求的现代化事业提供借鉴,这无疑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方法 中国传统 历史总结 科学方法论 逻辑分析方法 中国传统科学 中国古代 和理论 明清之际 阴阳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象、联想与体用关连——中国传统科学文明的思维特点
19
作者 闵龙昌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49-53,58,共6页
日本学者山田庆儿指出,在古代,科学还处于襁褓时期,它所使用的是各民族的自然语言,因而是人类学家所说的“属于各种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的特有的科学,称之为民族的科学。”它是在世界统一的现代科学技术文明诞生之前所形成的、隶属于各民... 日本学者山田庆儿指出,在古代,科学还处于襁褓时期,它所使用的是各民族的自然语言,因而是人类学家所说的“属于各种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的特有的科学,称之为民族的科学。”它是在世界统一的现代科学技术文明诞生之前所形成的、隶属于各民族的独特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独特的科学文明。 自然的民族的语言是民族科学的外在形式,而这种形式,反过来对于民族的思维方式,从而对于民族的科学观念,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从语言的分析入手,也是了解古代科学思维特点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文明 思维特点 中国传统文明 热力学分析 动力学分析 中国传统科学 意象联想 体用 中国传统思维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科学预设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醒民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4,共20页
科学需要言明的或未言明的预设,在科学中确实也存在这样的预设。本文论述了数种类型的科学预设:科学世界观、科学信念、科学传统、科学方法、科学基旨和指导原则等。最后围绕"科学预设为真吗?"和科学中的形而上学问题加以探讨。
关键词 科学预设 科学世界观 科学信念 科学传统 科学方法 科学基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