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程序及要点 被引量:2
1
作者 熊国远 朱秀柏 张东红 《河南畜牧兽医》 2001年第12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种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养结合 栽培技术 饲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初探 被引量:9
2
作者 熊国远 朱秀柏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环保型农业技术 水稻 共生 绿色农业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程序及要点 被引量:1
3
作者 熊国远 朱秀柏 张东红 《农技服务》 2012年第8期970-970,996,共2页
总结了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程序及要点。
关键词 共生绿色农业生产 实施程序 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志华 李彩雄 钟运源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40-42,共3页
2010~2011年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进行稻鸭共生技术示范试验,探索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文介绍了稻鸭共生技术的基本要求、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 共生技术 示范推广 绿色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分析
5
作者 姚松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3期307-307,309,共2页
从前期准备工作、鸭生产与利用、水稻栽插与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分析了其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共生 绿色农业 生产技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分析
6
作者 周流伟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6期97-97,共1页
稻鸭共生是一种利用动植物之间的生态循环来促进动植物共同生存、互相依赖的农业生产技术,即,按照规定密度将水稻的秧苗栽插,待到秧苗活棵后放鸭入田,鸭在活动的时候会使稻田产生耕浑水增氧效果,有利于使水稻的分蘖受到刺激从而快速生长... 稻鸭共生是一种利用动植物之间的生态循环来促进动植物共同生存、互相依赖的农业生产技术,即,按照规定密度将水稻的秧苗栽插,待到秧苗活棵后放鸭入田,鸭在活动的时候会使稻田产生耕浑水增氧效果,有利于使水稻的分蘖受到刺激从而快速生长,而且鸭吃草虫,鸭粪能够使稻田的土壤更加的肥沃,鸭和稻之间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相互之间合作双赢。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要求,同时有利于降低投资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绿色农业 生产技术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7
作者 何家祚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期199-199,共1页
本文介绍了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包括稻田选择与施肥、雏鸭选择与训水、搭建鸭棚和防护网、稻田管理、鸭的饲养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共生 绿色农业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的几点看法
8
作者 郑传红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6期40-41,共2页
稻鸭共生技术是于本世纪初引入我国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最早在我国的安徽、江苏、浙江和云南等地区应用,逐渐在我国南方大范围推广并总结出诸多成功经验。此种技术就是在水稻秧苗移栽完并活棵之后,通常是在栽插之后的7~10d将脱温雏鸭,... 稻鸭共生技术是于本世纪初引入我国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最早在我国的安徽、江苏、浙江和云南等地区应用,逐渐在我国南方大范围推广并总结出诸多成功经验。此种技术就是在水稻秧苗移栽完并活棵之后,通常是在栽插之后的7~10d将脱温雏鸭,也就是孵化之后7~10d的雏鸭放入稻田中,在水稻抽水灌浆之期将鸭子收回的水稻种植和鸭子养殖技术。通过此共生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水稻种植过程中灭草级和杀虫剂、肥料的应用,而且有助于提升水稻产量,节省鸭子养殖所需饲料,共同培养绿色无公害的水稻产品和鸭子,降低养殖和种植成本并提高经济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技术 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作技术
9
作者 张晶 王永康 《植物医生》 2016年第3期31-31,共1页
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低投人、髙产出先进的环保型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技术就是在秧苗栽插活棵后(7~10d),将脱温雏鸭(7~10d)全天24h都放人稻田,直至水稻抽穗灌浆后收回鸭子,稻鸭共生时间在70d左右。在不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情况下... 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低投人、髙产出先进的环保型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技术就是在秧苗栽插活棵后(7~10d),将脱温雏鸭(7~10d)全天24h都放人稻田,直至水稻抽穗灌浆后收回鸭子,稻鸭共生时间在70d左右。在不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情况下,生产优质稻米和优质鸭肉两种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稻鸭共作技术与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将雏鸭放人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作技术 稻田养 生态农业体系 优质稻米 农业技术 共生 绿色食品 环保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粒优质种 万顷番茄红--记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院长王傲雪教授
10
作者 兰欣 《黑龙江粮食》 2022年第10期7-9,共3页
籽粒偎黑土,枝繁叶下红。明朝万历年时,番茄便已传入中国,然而因为我国番茄育种起步较晚,市面上一直缺少能够与占据中国市场的外国种子相抗衡的优质品种。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院长、教授王傲雪迎难而上、研精覃思... 籽粒偎黑土,枝繁叶下红。明朝万历年时,番茄便已传入中国,然而因为我国番茄育种起步较晚,市面上一直缺少能够与占据中国市场的外国种子相抗衡的优质品种。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院长、教授王傲雪迎难而上、研精覃思,带领他的团队建立智能遗传组学育种平台,发展了分子农田技术体系,开发了番茄绿色生产技术,倾力培育出“东农”系列优质番茄新品种,开创了中国番茄育种新局面。雁飞千里靠头雁,船载千斤靠舵人。因在番茄育种研究过程中成绩卓著,王傲雪教授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黑龙江省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头雁团队带头人。几十年如一日,他的身影一直兢兢业业奋战在番茄育种的第一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育 东北农业大学 优质 园艺园林 绿色生产技术 团队带头人 番茄新品 优质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稻虾模式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60
11
作者 陈松文 江洋 +1 位作者 汪金平 曹凑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共7页
稻虾模式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能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及生物资源,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基于湖北省区域资源特点,在湖北省稻虾模式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稻虾连作、稻虾共作模式技术特点;阐明了稻虾模... 稻虾模式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能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及生物资源,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基于湖北省区域资源特点,在湖北省稻虾模式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稻虾连作、稻虾共作模式技术特点;阐明了稻虾模式资源利用、环境要求及适宜类型和区域;明确了稻虾模式的双水双绿发展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双绿 稻虾模式 生态农业 绿色 绿色生产技术 减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