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程序及要点
被引量:
2
1
作者
熊国远
朱秀柏
张东红
《河南畜牧兽医》
2001年第12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种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种
养结合
栽培
技术
饲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初探
被引量:
9
2
作者
熊国远
朱秀柏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环保型
农业
技术
水稻
鸭
子
稻
鸭
共生
绿色
农业
生产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程序及要点
被引量:
1
3
作者
熊国远
朱秀柏
张东红
《农技服务》
2012年第8期970-970,996,共2页
总结了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程序及要点。
关键词
稻
鸭
共生
绿色
农业
生产
实施程序
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志华
李彩雄
钟运源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40-42,共3页
2010~2011年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进行稻鸭共生技术示范试验,探索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文介绍了稻鸭共生技术的基本要求、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
稻
鸭
共生
技术
示范推广
绿色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分析
5
作者
姚松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3期307-307,309,共2页
从前期准备工作、鸭生产与利用、水稻栽插与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分析了其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稻
鸭
共生
绿色
农业
生产
技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分析
6
作者
周流伟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6期97-97,共1页
稻鸭共生是一种利用动植物之间的生态循环来促进动植物共同生存、互相依赖的农业生产技术,即,按照规定密度将水稻的秧苗栽插,待到秧苗活棵后放鸭入田,鸭在活动的时候会使稻田产生耕浑水增氧效果,有利于使水稻的分蘖受到刺激从而快速生长...
稻鸭共生是一种利用动植物之间的生态循环来促进动植物共同生存、互相依赖的农业生产技术,即,按照规定密度将水稻的秧苗栽插,待到秧苗活棵后放鸭入田,鸭在活动的时候会使稻田产生耕浑水增氧效果,有利于使水稻的分蘖受到刺激从而快速生长,而且鸭吃草虫,鸭粪能够使稻田的土壤更加的肥沃,鸭和稻之间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相互之间合作双赢。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要求,同时有利于降低投资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
鸭
共生
绿色
农业
生产
技术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7
作者
何家祚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期199-199,共1页
本文介绍了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包括稻田选择与施肥、雏鸭选择与训水、搭建鸭棚和防护网、稻田管理、鸭的饲养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稻
鸭
共生
绿色
农业
生产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的几点看法
8
作者
郑传红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6期40-41,共2页
稻鸭共生技术是于本世纪初引入我国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最早在我国的安徽、江苏、浙江和云南等地区应用,逐渐在我国南方大范围推广并总结出诸多成功经验。此种技术就是在水稻秧苗移栽完并活棵之后,通常是在栽插之后的7~10d将脱温雏鸭,...
稻鸭共生技术是于本世纪初引入我国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最早在我国的安徽、江苏、浙江和云南等地区应用,逐渐在我国南方大范围推广并总结出诸多成功经验。此种技术就是在水稻秧苗移栽完并活棵之后,通常是在栽插之后的7~10d将脱温雏鸭,也就是孵化之后7~10d的雏鸭放入稻田中,在水稻抽水灌浆之期将鸭子收回的水稻种植和鸭子养殖技术。通过此共生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水稻种植过程中灭草级和杀虫剂、肥料的应用,而且有助于提升水稻产量,节省鸭子养殖所需饲料,共同培养绿色无公害的水稻产品和鸭子,降低养殖和种植成本并提高经济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
鸭
共生
技术
绿色
农业
生产
技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鸭共作技术
9
作者
张晶
王永康
《植物医生》
2016年第3期31-31,共1页
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低投人、髙产出先进的环保型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技术就是在秧苗栽插活棵后(7~10d),将脱温雏鸭(7~10d)全天24h都放人稻田,直至水稻抽穗灌浆后收回鸭子,稻鸭共生时间在70d左右。在不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情况下...
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低投人、髙产出先进的环保型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技术就是在秧苗栽插活棵后(7~10d),将脱温雏鸭(7~10d)全天24h都放人稻田,直至水稻抽穗灌浆后收回鸭子,稻鸭共生时间在70d左右。在不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情况下,生产优质稻米和优质鸭肉两种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稻鸭共作技术与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将雏鸭放人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
鸭
共作
技术
稻田养
鸭
生态
农业
体系
优质稻米
农业
技术
稻
鸭
共生
绿色
食品
环保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粒优质种 万顷番茄红--记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院长王傲雪教授
10
作者
兰欣
《黑龙江粮食》
2022年第10期7-9,共3页
籽粒偎黑土,枝繁叶下红。明朝万历年时,番茄便已传入中国,然而因为我国番茄育种起步较晚,市面上一直缺少能够与占据中国市场的外国种子相抗衡的优质品种。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院长、教授王傲雪迎难而上、研精覃思...
籽粒偎黑土,枝繁叶下红。明朝万历年时,番茄便已传入中国,然而因为我国番茄育种起步较晚,市面上一直缺少能够与占据中国市场的外国种子相抗衡的优质品种。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院长、教授王傲雪迎难而上、研精覃思,带领他的团队建立智能遗传组学育种平台,发展了分子农田技术体系,开发了番茄绿色生产技术,倾力培育出“东农”系列优质番茄新品种,开创了中国番茄育种新局面。雁飞千里靠头雁,船载千斤靠舵人。因在番茄育种研究过程中成绩卓著,王傲雪教授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黑龙江省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头雁团队带头人。几十年如一日,他的身影一直兢兢业业奋战在番茄育种的第一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育
种
东北
农业
大学
优质
种
园艺园林
绿色
生产
技术
团队带头人
番茄新品
种
优质品
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湖北省稻虾模式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
60
11
作者
陈松文
江洋
+1 位作者
汪金平
曹凑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共7页
稻虾模式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能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及生物资源,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基于湖北省区域资源特点,在湖北省稻虾模式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稻虾连作、稻虾共作模式技术特点;阐明了稻虾模...
稻虾模式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能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及生物资源,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基于湖北省区域资源特点,在湖北省稻虾模式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稻虾连作、稻虾共作模式技术特点;阐明了稻虾模式资源利用、环境要求及适宜类型和区域;明确了稻虾模式的双水双绿发展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双绿
稻虾模式
生态
农业
绿色
种
养
绿色
生产
技术
减氮
种
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程序及要点
被引量:
2
1
作者
熊国远
朱秀柏
张东红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出处
《河南畜牧兽医》
2001年第12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种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种
养结合
栽培
技术
饲养管理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834 [农业科学—畜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初探
被引量:
9
2
作者
熊国远
朱秀柏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出处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30,共3页
基金
国家外国专家局和安徽省外国专家局引智示范推广项目
关键词
环保型
农业
技术
水稻
鸭
子
稻
鸭
共生
绿色
农业
生产
技术
分类号
S-01 [农业科学]
S834 [农业科学—畜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程序及要点
被引量:
1
3
作者
熊国远
朱秀柏
张东红
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出处
《农技服务》
2012年第8期970-970,996,共2页
文摘
总结了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程序及要点。
关键词
稻
鸭
共生
绿色
农业
生产
实施程序
要点
分类号
S834 [农业科学—畜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志华
李彩雄
钟运源
机构
广东省五华县农业局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40-42,共3页
文摘
2010~2011年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进行稻鸭共生技术示范试验,探索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文介绍了稻鸭共生技术的基本要求、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
稻
鸭
共生
技术
示范推广
绿色
农业
Keywords
Rice-duck symbiosis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gveen agricultural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834 [农业科学—畜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分析
5
作者
姚松林
机构
安徽省宿松县畜牧兽医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3期307-307,309,共2页
文摘
从前期准备工作、鸭生产与利用、水稻栽插与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分析了其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稻
鸭
共生
绿色
农业
生产
技术
效果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834 [农业科学—畜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分析
6
作者
周流伟
机构
上饶市广丰区泉波镇农技推广综合站
出处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6期97-97,共1页
文摘
稻鸭共生是一种利用动植物之间的生态循环来促进动植物共同生存、互相依赖的农业生产技术,即,按照规定密度将水稻的秧苗栽插,待到秧苗活棵后放鸭入田,鸭在活动的时候会使稻田产生耕浑水增氧效果,有利于使水稻的分蘖受到刺激从而快速生长,而且鸭吃草虫,鸭粪能够使稻田的土壤更加的肥沃,鸭和稻之间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相互之间合作双赢。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要求,同时有利于降低投资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稻
鸭
共生
绿色
农业
生产
技术
效果分析
分类号
S-1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7
作者
何家祚
机构
安徽省霍山县农业委员会菜篮子工程办公室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期199-199,共1页
文摘
本文介绍了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包括稻田选择与施肥、雏鸭选择与训水、搭建鸭棚和防护网、稻田管理、鸭的饲养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稻
鸭
共生
绿色
农业
生产
技术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834 [农业科学—畜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的几点看法
8
作者
郑传红
机构
绥阳县旺草镇农业服务中心
出处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6期40-41,共2页
文摘
稻鸭共生技术是于本世纪初引入我国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最早在我国的安徽、江苏、浙江和云南等地区应用,逐渐在我国南方大范围推广并总结出诸多成功经验。此种技术就是在水稻秧苗移栽完并活棵之后,通常是在栽插之后的7~10d将脱温雏鸭,也就是孵化之后7~10d的雏鸭放入稻田中,在水稻抽水灌浆之期将鸭子收回的水稻种植和鸭子养殖技术。通过此共生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水稻种植过程中灭草级和杀虫剂、肥料的应用,而且有助于提升水稻产量,节省鸭子养殖所需饲料,共同培养绿色无公害的水稻产品和鸭子,降低养殖和种植成本并提高经济收入。
关键词
稻
鸭
共生
技术
绿色
农业
生产
技术
效果
分类号
S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鸭共作技术
9
作者
张晶
王永康
机构
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出处
《植物医生》
2016年第3期31-31,共1页
文摘
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低投人、髙产出先进的环保型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技术就是在秧苗栽插活棵后(7~10d),将脱温雏鸭(7~10d)全天24h都放人稻田,直至水稻抽穗灌浆后收回鸭子,稻鸭共生时间在70d左右。在不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情况下,生产优质稻米和优质鸭肉两种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稻鸭共作技术与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将雏鸭放人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
关键词
稻
鸭
共作
技术
稻田养
鸭
生态
农业
体系
优质稻米
农业
技术
稻
鸭
共生
绿色
食品
环保型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粒优质种 万顷番茄红--记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院长王傲雪教授
10
作者
兰欣
机构
不详
出处
《黑龙江粮食》
2022年第10期7-9,共3页
文摘
籽粒偎黑土,枝繁叶下红。明朝万历年时,番茄便已传入中国,然而因为我国番茄育种起步较晚,市面上一直缺少能够与占据中国市场的外国种子相抗衡的优质品种。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院长、教授王傲雪迎难而上、研精覃思,带领他的团队建立智能遗传组学育种平台,发展了分子农田技术体系,开发了番茄绿色生产技术,倾力培育出“东农”系列优质番茄新品种,开创了中国番茄育种新局面。雁飞千里靠头雁,船载千斤靠舵人。因在番茄育种研究过程中成绩卓著,王傲雪教授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黑龙江省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头雁团队带头人。几十年如一日,他的身影一直兢兢业业奋战在番茄育种的第一线。
关键词
番茄育
种
东北
农业
大学
优质
种
园艺园林
绿色
生产
技术
团队带头人
番茄新品
种
优质品
种
分类号
K826.3 [历史地理—历史学]
S641.2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湖北省稻虾模式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
60
11
作者
陈松文
江洋
汪金平
曹凑贵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双水双绿研究院
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7YFD03014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662019QD049)。
文摘
稻虾模式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能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及生物资源,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基于湖北省区域资源特点,在湖北省稻虾模式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稻虾连作、稻虾共作模式技术特点;阐明了稻虾模式资源利用、环境要求及适宜类型和区域;明确了稻虾模式的双水双绿发展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双水双绿
稻虾模式
生态
农业
绿色
种
养
绿色
生产
技术
减氮
种
稻
Keywords
Shuangshui Shuanglü
integrated rice-crayfish farm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green planting and green breeding
green production techniques
rice cultivation with nitrogen reduction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966.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程序及要点
熊国远
朱秀柏
张东红
《河南畜牧兽医》
200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初探
熊国远
朱秀柏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程序及要点
熊国远
朱秀柏
张东红
《农技服务》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刘志华
李彩雄
钟运源
《福建农业科技》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分析
姚松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分析
周流伟
《农村科学实验》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何家祚
《现代农业科技》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对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及效果的几点看法
郑传红
《农村科学实验》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稻鸭共作技术
张晶
王永康
《植物医生》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一粒优质种 万顷番茄红--记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院长王傲雪教授
兰欣
《黑龙江粮食》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湖北省稻虾模式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陈松文
江洋
汪金平
曹凑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