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桑树大豆间作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种间作用研究
被引量:
28
1
作者
郑晓媛
赵莉
+2 位作者
许楠
张会慧
孙广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3-497,共5页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桑树-大豆间作体系中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桑树和大豆间作的共生期间,间作桑树地上部生物量、光合速率、含N量、根系干重、根长密度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RA)比单作桑树分别增加了65.9%、1...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桑树-大豆间作体系中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桑树和大豆间作的共生期间,间作桑树地上部生物量、光合速率、含N量、根系干重、根长密度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RA)比单作桑树分别增加了65.9%、11.8%、17.8%、24.8%、139.8%和116.2%,而大豆呈现相反趋势,桑树和大豆间作期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但是,间作大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脱氢酶活性分别比单作大豆高10.6%和3.5%,桑树和大豆间作存在种间促进作用。因此,桑树和大豆间作体系中种间促进作用和种间竞争作用是同时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大豆
间
作
种间促进作用
种
间
竞争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棉花间作模式中作物养分竞争吸收和积累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
28
2
作者
党小燕
刘建国
+3 位作者
帕尼古丽
王江丽
危常州
李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6-173,共8页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棉花和豆科作物、蔬菜作物间作后种间相互作用对氮磷钾等养分积累动态的影响,旨在为新疆棉花为主的间作体系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置花生、大豆、鹰嘴豆、洋葱、萝卜、线辣椒与棉花间作及相应各个作物单...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棉花和豆科作物、蔬菜作物间作后种间相互作用对氮磷钾等养分积累动态的影响,旨在为新疆棉花为主的间作体系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置花生、大豆、鹰嘴豆、洋葱、萝卜、线辣椒与棉花间作及相应各个作物单作的田间试验,分析了间作作物氮磷钾养分吸收的积累动态相对于单作作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棉花和大豆以及棉花和萝卜共生期间,棉花对养分的竞争能力(CRcc1)弱于大豆和萝卜(CRcc1<1),表现为大豆和萝卜生长及养分吸收积累处于优势地位,棉花处于不利地位;棉花和辣椒、花生、洋葱共生期间,棉花对养分的竞争能力强于辣椒(CRcc1>1),表现为棉花生长和养分吸收积累处于优势地位,辣椒、花生、洋葱处于不利地位;棉花和鹰嘴豆共生的前一阶段,棉花对的养分竞争能力弱于鹰嘴豆(CRcc1<1),但到鹰嘴豆收获前,棉花对养分的竞争能力则强于鹰嘴豆(CRcc1>1),表现为棉花生长处于优势地位,鹰嘴豆处于不利地位。棉花/花生、棉花/洋葱、棉花/辣椒和棉花/萝卜间作体系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并且对棉花产量没有不利影响,适合当地生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
作
棉花
种
间
竞争
作用
种间促进作用
养分吸收
养分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棉田间套复合体系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
11
3
作者
李小飞
韩迎春
+8 位作者
王国平
王占彪
冯璐
杨北方
范正义
雷亚平
熊世武
邢芳芳
李亚兵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2-482,共11页
棉田间套复合体系是以提高棉田整体经济效益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种植体系,不仅能有效地缓解粮棉、经棉和果棉争地矛盾,实现棉花与其他作物同步增产增收,还可以作为协调粮食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棉田...
棉田间套复合体系是以提高棉田整体经济效益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种植体系,不仅能有效地缓解粮棉、经棉和果棉争地矛盾,实现棉花与其他作物同步增产增收,还可以作为协调粮食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棉田间套复合体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应用。本文系统总结了棉田间套复合体系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如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系统生产力和经济收益、提高光热利用效率、改善棉花品质、控制病虫草害等。并从地上光热资源和地下根系生态位互补、种间促进作用增加资源有效性、化感作用减轻病虫害最终促进邻居植物生长方面解析其潜在的生态学机制。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间
(套)作
生产力优势
生态位互补
种间促进作用
化感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桑树大豆间作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种间作用研究
被引量:
28
1
作者
郑晓媛
赵莉
许楠
张会慧
孙广玉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3-49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1746
31070307)
+4 种基金
黑龙江省重点项目(GB07B306)
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
东北林业大学学术名师支持计划项目资助
国家林业局项目(2010-29
2011-32)
文摘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桑树-大豆间作体系中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桑树和大豆间作的共生期间,间作桑树地上部生物量、光合速率、含N量、根系干重、根长密度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RA)比单作桑树分别增加了65.9%、11.8%、17.8%、24.8%、139.8%和116.2%,而大豆呈现相反趋势,桑树和大豆间作期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但是,间作大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脱氢酶活性分别比单作大豆高10.6%和3.5%,桑树和大豆间作存在种间促进作用。因此,桑树和大豆间作体系中种间促进作用和种间竞争作用是同时存在的。
关键词
桑树
大豆
间
作
种间促进作用
种
间
竞争
作用
Keywords
Mulberry (Morus alba L.), Soybean (Glycine max L.), Intercropping, lnterspecific facilitation,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分类号
S72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棉花间作模式中作物养分竞争吸收和积累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
28
2
作者
党小燕
刘建国
帕尼古丽
王江丽
危常州
李隆
机构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6-173,共8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003043-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DA4B03)资助
文摘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棉花和豆科作物、蔬菜作物间作后种间相互作用对氮磷钾等养分积累动态的影响,旨在为新疆棉花为主的间作体系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置花生、大豆、鹰嘴豆、洋葱、萝卜、线辣椒与棉花间作及相应各个作物单作的田间试验,分析了间作作物氮磷钾养分吸收的积累动态相对于单作作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棉花和大豆以及棉花和萝卜共生期间,棉花对养分的竞争能力(CRcc1)弱于大豆和萝卜(CRcc1<1),表现为大豆和萝卜生长及养分吸收积累处于优势地位,棉花处于不利地位;棉花和辣椒、花生、洋葱共生期间,棉花对养分的竞争能力强于辣椒(CRcc1>1),表现为棉花生长和养分吸收积累处于优势地位,辣椒、花生、洋葱处于不利地位;棉花和鹰嘴豆共生的前一阶段,棉花对的养分竞争能力弱于鹰嘴豆(CRcc1<1),但到鹰嘴豆收获前,棉花对养分的竞争能力则强于鹰嘴豆(CRcc1>1),表现为棉花生长处于优势地位,鹰嘴豆处于不利地位。棉花/花生、棉花/洋葱、棉花/辣椒和棉花/萝卜间作体系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并且对棉花产量没有不利影响,适合当地生产应用。
关键词
间
作
棉花
种
间
竞争
作用
种间促进作用
养分吸收
养分竞争
Keywords
intercropping
cotton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interspecific facilitation
nutrients uptake
competitive ratio
分类号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44.2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棉田间套复合体系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
11
3
作者
李小飞
韩迎春
王国平
王占彪
冯璐
杨北方
范正义
雷亚平
熊世武
邢芳芳
李亚兵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2-482,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01127,3170138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1906、2018YFD0300507)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产业体系(CARS-15-11)。
文摘
棉田间套复合体系是以提高棉田整体经济效益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种植体系,不仅能有效地缓解粮棉、经棉和果棉争地矛盾,实现棉花与其他作物同步增产增收,还可以作为协调粮食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棉田间套复合体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应用。本文系统总结了棉田间套复合体系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如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系统生产力和经济收益、提高光热利用效率、改善棉花品质、控制病虫草害等。并从地上光热资源和地下根系生态位互补、种间促进作用增加资源有效性、化感作用减轻病虫害最终促进邻居植物生长方面解析其潜在的生态学机制。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棉花
间
(套)作
生产力优势
生态位互补
种间促进作用
化感
作用
Keywords
cotton-based intercropping
productivity advantage
niche complementarity
interspecific facilitation
allelopathy
分类号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4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桑树大豆间作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种间作用研究
郑晓媛
赵莉
许楠
张会慧
孙广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棉花间作模式中作物养分竞争吸收和积累动态的研究
党小燕
刘建国
帕尼古丽
王江丽
危常州
李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棉田间套复合体系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李小飞
韩迎春
王国平
王占彪
冯璐
杨北方
范正义
雷亚平
熊世武
邢芳芳
李亚兵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