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园艺作物光合性状种质差异及遗传表现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
作者 姜武 姜卫兵 李志国 《经济林研究》 2007年第4期102-108,共7页
归纳了近年来有关园艺作物光合作用种质差异的研究成果,即木本园艺作物的光合速率低于草本作物,常绿树种低于落叶树种,彩叶植物低于绿叶植物;总结了光合性状的遗传表现及与之相关的光合色素、光合功能期等影响因素;并就当前园艺作物光... 归纳了近年来有关园艺作物光合作用种质差异的研究成果,即木本园艺作物的光合速率低于草本作物,常绿树种低于落叶树种,彩叶植物低于绿叶植物;总结了光合性状的遗传表现及与之相关的光合色素、光合功能期等影响因素;并就当前园艺作物光合遗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还就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作物 光合作用 种质差异 遗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质差异对油茶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探讨
2
作者 高雅莉 田茂秀 李科霖 《南方农业》 2023年第6期252-254,共3页
油茶种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并且可供选择的油茶品种众多。为了选育出更好的油茶品种,以不同油茶种质果实为材料,分析各类油茶性状指标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岑软3号和岑软2号的单果质量、果径、果高均小于其他油茶品种,但鲜果出鲜籽... 油茶种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并且可供选择的油茶品种众多。为了选育出更好的油茶品种,以不同油茶种质果实为材料,分析各类油茶性状指标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岑软3号和岑软2号的单果质量、果径、果高均小于其他油茶品种,但鲜果出鲜籽率和种仁含油率均高于其他品种。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发现,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出鲜籽率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为提高油茶果的产量,应选择果实大小适宜、果皮较薄和种仁较饱满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种质差异 性状指标 相关性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区域小油桐种质差异与ISSR分子标记分析
3
作者 于咏 《南方农业》 2016年第15期114-115,共2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技术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对于小油桐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对于小油桐的种质差异进行了生物研究,与ISSR分子标记相结合,进而引出小油桐种质差异与地域的关系,研究小油桐种质差异是否与地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技术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对于小油桐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对于小油桐的种质差异进行了生物研究,与ISSR分子标记相结合,进而引出小油桐种质差异与地域的关系,研究小油桐种质差异是否与地域有关。就不同地域的小油桐进行了研究,观察导致小油桐发生种质差异的原因,分别从不同的地区引进小油桐,结果显示:小油桐的种质差异与地理位置没有必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油桐 区域种质差异 I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在35份桑种质资源植株叶片中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1
4
作者 尚亚君 钱娇 +5 位作者 倪红梅 方荣俊 潘刚 赵卫国 张林 刘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5-782,共8页
黄烷酮-3-羟化酶(F3H)是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之一,其催化黄烷酮合成的二氢黄酮醇又可经不同代谢途径合成花青素等多种黄酮类物质。以鲁桑(Morus multicaulis)品种育711号植株的幼叶cD NA为模板,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 黄烷酮-3-羟化酶(F3H)是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之一,其催化黄烷酮合成的二氢黄酮醇又可经不同代谢途径合成花青素等多种黄酮类物质。以鲁桑(Morus multicaulis)品种育711号植株的幼叶cD NA为模板,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桑树F3H基因cD NA的全长序列,将该基因命名为MmF 3H(GenB ank登录号:KU301748)。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1 095 bp,编码一个含有365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40.15 kD,等电点为4.93。该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川桑(Morus notabilis)F3H的序列相似度高达98%,与其它5种植物F3H也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度(79%~82%),说明F3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系统进化树也显示来自鲁桑的F3H序列与来自川桑的F3H序列聚在一枝,亲缘关系最近。qRT-PCR检测MmF 3H基因在35份桑种质资源植株幼叶中的表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相对表达量较高的达到0.784 5,而较低的仅为0.012 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35份桑种质资源植株桑叶片中的总黄酮和总花青素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总黄酮含量的差异与MmF 3H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具有一定相关性,推测MmF 3H催化生成的产物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的上游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黄烷酮-3-羟化酶 基因克隆 表达水平 黄酮类化合物 花青素 种质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童期百合营养生长阶段转变的重要通路筛选
5
作者 郭振峰 徐蕴晨 +5 位作者 梅宏建 康婕 杨中振 杨燕 夏宜平 吴昀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6,共11页
百合(Lilium spp.)是最具代表性的球根花卉之一,但绝大多数百合存在童期长问题,已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种质与不同规格百合鳞茎童期转换情况,并以短童期新铁炮百合(Lilium×formolongi)实生苗为材料,取童期... 百合(Lilium spp.)是最具代表性的球根花卉之一,但绝大多数百合存在童期长问题,已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种质与不同规格百合鳞茎童期转换情况,并以短童期新铁炮百合(Lilium×formolongi)实生苗为材料,取童期(0~4月)、转换期(4~6月)和成年期(6~24月)植株的茎顶端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 SAM)进行二代转录组测序,并对转录组数据进行组装和注释,结果共筛选到15 172个差异表达基因,同时挖掘出新铁炮百合从童期向成年期阶段转变的关键候选调控通路,如碳水化合物代谢及胚后发育调控等。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方法对6个差异表达基因在童期向成年期阶段转变过程中的表达模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选基因在不同发育期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决定系数达0.913 0,证明转录组测序数据具有可靠性。本研究在利用特异性优质资源的基础上,以实生苗生长过程为基础开展的转录组测序可为后续共表达网络的构建和核心基因挖掘奠定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铁炮百合 短童期 营养生长阶段转变 通路筛选 差异种质 胚后发育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氮素的分根处理对木薯幼苗生长发育和氮效率的影响
6
作者 戴云鹏 潘晋龙 +4 位作者 吴宇垚 韩昊祥 张怀方 陈新 曾长英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6期614-621,共8页
为了解氮源分根处理对木薯(Manihot esculenta)氮利用的影响,通过土培盆栽试验,以单侧加氮(-N/+N)与两侧加氮(+N/+N)的方式对2个木薯品种(‘华南16号’和‘华南205号’)根系进行分根处理,1个月后,比较‘华南16号’和‘华南205号’在不... 为了解氮源分根处理对木薯(Manihot esculenta)氮利用的影响,通过土培盆栽试验,以单侧加氮(-N/+N)与两侧加氮(+N/+N)的方式对2个木薯品种(‘华南16号’和‘华南205号’)根系进行分根处理,1个月后,比较‘华南16号’和‘华南205号’在不同氮源(NO_(3)^(-)、NH_(4)^(+))下农艺性状(生物量、株高、根长等)及氮生理指标(氮含量、氮积累量、氮生理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总施氮量减少1/2(-N/+N),并不会影响冠根比及全株干物质的积累,反而会促进木薯株高的增长,同时地上部氮累积量、地下部截留氮的能力及根的氮利用效率显著增加。-N/NH_(4)^(+)处理后,有氮侧的根系发育受到抑制;与之相比,-N/NO_(3)^(-)分根处理后,有氮一侧的根形态更好,同时还提升植株地上部氮积累量、根系氮利用效率。在同氮源异质分根条件下,‘华南205号’的株高、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氮积累量、根形态均优于‘华南16号’;-N/NO_(3)^(-)分根处理后,‘华南205号’地上部和地下部氮利用效率高于‘华南16号’,而在-N/NH_(4)^(+)分根处理后‘华南16号’的氮利用效率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2种氮形态的减氮分根处理均能提高2个木薯品种的氮利用效率,硝态氮异质分根处理更有利于苗期‘华南16号’、‘华南205号’的生长,后者的氮效率更高生长更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均质 异质 不同氮源 种质差异 氮效率 表型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