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2023年河南省审定青贮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威 李豪远 +4 位作者 彭星星 吴占清 许海良 李雪松 陈东旭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21-22,29,共3页
河南省青贮玉米品种选育起步较晚,种质基础较为薄弱,选育方向大多数仍以选育普通玉米为主,青贮玉米的杂优模式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河南省近些年审定的青贮玉米品种杂优模式及特征特性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通过改良Reid类群与黄改、黄旅... 河南省青贮玉米品种选育起步较晚,种质基础较为薄弱,选育方向大多数仍以选育普通玉米为主,青贮玉米的杂优模式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河南省近些年审定的青贮玉米品种杂优模式及特征特性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通过改良Reid类群与黄改、黄旅或美杂类群材料组配,选配的组合能较好地适应河南的气候条件,该结果可为当地青贮玉米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种质基础 杂优模式 河南省 2020—2023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鲜食葡萄育种的种质基础与种质创新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崇怀 孔庆山 潘兴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6-261,共6页
对我国所育成的48个鲜食葡萄品种(系)的种质基础和种质利用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玫瑰香、葡萄园皇后、莎巴珍珠、巨峰、无核白、无核紫等是作为亲本利用较多的葡萄种质;玫瑰香×莎巴珍珠、玫瑰香×京早晶、葡萄园皇后×... 对我国所育成的48个鲜食葡萄品种(系)的种质基础和种质利用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玫瑰香、葡萄园皇后、莎巴珍珠、巨峰、无核白、无核紫等是作为亲本利用较多的葡萄种质;玫瑰香×莎巴珍珠、玫瑰香×京早晶、葡萄园皇后×无核紫、沈阳玫瑰×巨峰等有性杂交组合及巨峰系四倍体品种的实生选种为葡萄种质的主要利用模式。尽管我国自行培育的很多鲜食葡萄品种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我国葡萄育种的遗传基础相对狭窄,葡萄种质利用的模式较为单一。对葡萄种质的扩增、改良和创新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葡萄 种质资源 品种 种质基础 种质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家蚕品种的变迁及现行品种种质基础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宋新华 潘学燕 +2 位作者 李慧兵 宋广林 郝碧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12-115,共4页
对国内蚕茧主产区当家蚕品种的变迁及近 1 0多年来国家审定通过的新品种分析后认为 ,大面积推广的蚕品种已完全是杂交种 ;近 1 0余年来国内新育成蚕品种的综合经济性状不断提高 ,但与日本同期蚕品种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亲本利用趋于集中... 对国内蚕茧主产区当家蚕品种的变迁及近 1 0多年来国家审定通过的新品种分析后认为 ,大面积推广的蚕品种已完全是杂交种 ;近 1 0余年来国内新育成蚕品种的综合经济性状不断提高 ,但与日本同期蚕品种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亲本利用趋于集中、品种亲缘关系相近、种质基础狭窄是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品种 种质基础 演变 中国 遗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主要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国虎 马云 +2 位作者 史天福 欧阳一沁 吴瑞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3-86,共4页
分析了宁夏主要推广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和杂种优势模式,在阐述宁夏玉米生产的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品种演进和主要用途的基础上,探讨了宁夏玉米品种引进选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在种质创新、更新选育鉴定手段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玉米 种质基础 选育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玉米种质基础、杂优群划分和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振华 张新 +1 位作者 王俊忠 温春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8,共5页
对 1 994~ 2 0 0 0年生产上主要种植的玉米杂交种的统计分析表明 ,河南省种植的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是以改良Reid群、Lancaster群、四平头群和旅大红骨群四大系统为主。其中改良Reid群利用水平逐年上升 ,Lancaster群明显下降。将河南省... 对 1 994~ 2 0 0 0年生产上主要种植的玉米杂交种的统计分析表明 ,河南省种植的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是以改良Reid群、Lancaster群、四平头群和旅大红骨群四大系统为主。其中改良Reid群利用水平逐年上升 ,Lancaster群明显下降。将河南省的玉米种质划分为五大杂优群8个亚群 :即改良Reid群、Lancaster群 (Mo1 7亚群 )、四平头群、旅大红骨群和其它群 (外杂选亚群、综合种选亚群、Suwan亚群和其它低纬度种质亚群 )。总结出 7种主体杂优利用模式 ,1 3种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优势利用模式 玉米 种质基础 杂种优势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述评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洪杰 刘志勇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8-94,共7页
对1981~1990年河北省玉米杂交种的应用和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相当狭窄,塘四平头、获嘉白马牙和美国血缘种质的播种面积占主要玉米杂交种的83.8%.黄早四、Mo17、自33... 对1981~1990年河北省玉米杂交种的应用和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相当狭窄,塘四平头、获嘉白马牙和美国血缘种质的播种面积占主要玉米杂交种的83.8%.黄早四、Mo17、自330和获白四大自交系1万hm2以上,占杂交种面积的50%左右。选系的方式以二环系为主。河北省生产用玉米杂交种主要来自周围相邻省份。1990年河北省自育杂交种播种面积只占16.9%,自选自交系为12.0%.单交种更加普及,三交和双交种则大大减少。期间,全省玉米籽粒产量的育种进展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杂交种 种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启柏 宋建成 +2 位作者 王守义 李常保 郭风法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3-57,共5页
对 198 5年~ 1999年山东省主要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遗传组成进行了综合分析。山东省的玉米杂交种和亲本自交系的利用趋向集中 ,其中鲁玉 2号、丹玉 13号、掖单 13号、烟单 14号、掖单 4号、掖单 12号、沈单 7号等 7个杂交种利用占 6 7.3... 对 198 5年~ 1999年山东省主要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遗传组成进行了综合分析。山东省的玉米杂交种和亲本自交系的利用趋向集中 ,其中鲁玉 2号、丹玉 13号、掖单 13号、烟单 14号、掖单 4号、掖单 12号、沈单 7号等 7个杂交种利用占 6 7.32 % ,黄早 4、M0 17、10 7、4 78、E2 8、340、8112等 7个自交系利用占 72 .0 4 %。亲本自交系的来源也趋向集中 ,主要是塘四平头系统、Reid系统 ,玉米种质基础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杂交种 种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玉米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启柏 李杰文 +1 位作者 郭风法 李圣福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10期18-21,共4页
对山东省1983~2006年主要种植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中应用的种质主要有Reid、塘四平头、旅大红骨、温热、M017、自330和其它群共7个杂种优势群,Reid×塘四平头杂优模式占主导地位。山东省... 对山东省1983~2006年主要种植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中应用的种质主要有Reid、塘四平头、旅大红骨、温热、M017、自330和其它群共7个杂种优势群,Reid×塘四平头杂优模式占主导地位。山东省玉米仍存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因此,需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不断引进外来种质,拓宽种质资源,同时不断更新观念,明确今后的育种目标,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创造新的种质,不断提高玉米育种水平,以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育种 种质基础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罗淑平 李发民 沈锡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S2期46-51,共6页
对1984年~1993年陕西省种植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玉米杂交种的生产已基本达到单交种化;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种比较集中,省外系和国外系组成的杂交种面积较大;玉米杂交种亲本系利用更趋集中... 对1984年~1993年陕西省种植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玉米杂交种的生产已基本达到单交种化;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种比较集中,省外系和国外系组成的杂交种面积较大;玉米杂交种亲本系利用更趋集中,种质基础狭窄;玉米自交系主要采用以窄基为主的选育方式;种质杂交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瑞德黄马牙、兰卡斯特分别和中国的唐山四平头、旅大红骨的杂交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自交系 种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治先 赵宝和 +1 位作者 韩静 刘朋 《山东农业科学》 2003年第5期23-25,共3页
本文分析了美国1048份玉米优良自交系基础材料的组配类型、种质类型、玉米种质的主要杂种优势群等,发现美国玉米自交系基础材料的组配类型是以单交种和回交材料为主,综合种和群体为辅。采用系谱法选育二环系仍是目前选育玉米自交系的主... 本文分析了美国1048份玉米优良自交系基础材料的组配类型、种质类型、玉米种质的主要杂种优势群等,发现美国玉米自交系基础材料的组配类型是以单交种和回交材料为主,综合种和群体为辅。采用系谱法选育二环系仍是目前选育玉米自交系的主要方法。美国玉米种质分为Reid和非Reid两大杂种优势群,B73是Reid群的核心种质类群,C103(或Mo17)是非Reid群的核心种质类群。多数育种家已经注重了拓宽新选自交系的种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玉米 自交系 种质基础 组配类型 系谱法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宛秋 康继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1985~1994年四川省玉米杂交种区试和主要玉米杂交种的利用资料分析表明,四川省玉米杂交种已完全应用单交种,高峰年种植面积在66.7万公顷以上的杂交种1个,即中单二号;6.7万公顷以上的杂交种14个,占杂交种种植面... 1985~1994年四川省玉米杂交种区试和主要玉米杂交种的利用资料分析表明,四川省玉米杂交种已完全应用单交种,高峰年种植面积在66.7万公顷以上的杂交种1个,即中单二号;6.7万公顷以上的杂交种14个,占杂交种种植面积的70.9%。组成这些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有19个,选系方式以二环系为主,选系来源以美国玉米带种质为主。由于育成了一批新系和新杂交种,产量育种水平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玉米 种质基础 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杨华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13-116,共4页
分析1980~1993年广西主要玉米杂交种的应用和良种区试资料,14年间累计种植面积在6700hm2以上的杂交种有20个,生产上应用的以群体改良种和顶交种为主。组成这些杂交种的主要亲本系有10个,年均种植面积占81.... 分析1980~1993年广西主要玉米杂交种的应用和良种区试资料,14年间累计种植面积在6700hm2以上的杂交种有20个,生产上应用的以群体改良种和顶交种为主。组成这些杂交种的主要亲本系有10个,年均种植面积占81.5%。本自治区选系方式以自选的二环系为主,亲本系来源以热带系为主。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狭窄,是籽粒产量育种水平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玉米 杂交种 亲本系 种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五期间辽宁省玉米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洋 王金君 王延波 《辽宁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33-36,共4页
对辽宁省十二五期间审定主要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主要种质可分为外杂选、改良瑞德、旅黄改、旅改、黄改、兰卡斯特、PN等系统类群,多数为外杂选系统、瑞德系统、旅黄改系统。在众多杂优模式中... 对辽宁省十二五期间审定主要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主要种质可分为外杂选、改良瑞德、旅黄改、旅改、黄改、兰卡斯特、PN等系统类群,多数为外杂选系统、瑞德系统、旅黄改系统。在众多杂优模式中以国外血缘×旅黄改模式应用最为广泛,说明国外种质的改良创新和国内种质群体间的相互改良研究得到重视。辽宁省玉米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手段单一,应不断创新杂种优势群核心种质,构建玉米杂种优势新类群及其利用模式,不断提高辽宁省玉米育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基础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史新海 李延峰 《山东农业科学》 1994年第1期8-10,共3页
本文对山东省1983、1992年主要推广玉米杂交种的分析表明:目前山东省年种植百万亩以上的杂交种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92.10%,占主导地位。1983年种植超过百万亩的有8个品种,1992年有9个品种,它们分由8和11... 本文对山东省1983、1992年主要推广玉米杂交种的分析表明:目前山东省年种植百万亩以上的杂交种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92.10%,占主导地位。1983年种植超过百万亩的有8个品种,1992年有9个品种,它们分由8和11个自交系组配而成、其中由国内系×国内系组配的杂交种面积由1983年的59.32%上升到1992年的79.63%,由黄早4、Mo17、E28、107和8112五大骨干自交系组成的杂交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79%,由此看出,山东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比较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自交系 种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宁家林 于兵 +3 位作者 高洪敏 苏娟 杨坡 吕春波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20-22,共3页
通过对1974~1998年辽宁省审(认)定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分析表明:辽宁省玉米杂交种亲本来源主要有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群、Lancaster群、综合种亚群。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主要为: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群、改良Reid群×lancaster... 通过对1974~1998年辽宁省审(认)定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分析表明:辽宁省玉米杂交种亲本来源主要有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群、Lancaster群、综合种亚群。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主要为: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群、改良Reid群×lancaster群、lancaster群×旅大红骨群。基于这一分析,提出适应本省的更高一级的杂交模式配对构建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优模式 杂交种 种质基础 杂种优势群 利用 配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玉米种质基础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志华 李会霞 +1 位作者 田岗 刘鑫 《中国种业》 2013年第1期14-16,共3页
对山西省玉米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划分和杂种优势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出山西省玉米种质基础狭窄,杂种优势群利用不够广泛,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利用较单一。因此,需加强山西省与国内外各地的交流合作,不断改良和创新引进外来种质,拓... 对山西省玉米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划分和杂种优势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出山西省玉米种质基础狭窄,杂种优势群利用不够广泛,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利用较单一。因此,需加强山西省与国内外各地的交流合作,不断改良和创新引进外来种质,拓宽种质资源,同时不断更新观念,明确今后的育种目标,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创造新的种质,不断提高玉米育种水平,以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基础 杂种优势群 杂种优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峰市玉米杂交种的应用现状及种质基础浅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孟繁盛 付金宁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年第5期87-89,共3页
  赤峰市的玉米生产同全国的玉米生产一样,伴随着6次玉米单交种的更新换代得到了快速发展,玉米的播种面积由1949年的1.6万hm2发展到2006年的36.0万hm2,增长了22.5倍.……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综合种 种质基础 选系 系群 旅大红骨系 玉米面积 赤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主要甘薯品种种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国红 程功鹏 《作物品种资源》 1999年第3期23-24,共2页
通过对河南省主要甘薯品种遗传基础、种质构成及其利用与演变趋势分析,发现多数育成品种的亲本均可追溯到国外品种南瑞苕和胜利百号,且杂交类型比较单一。主要是国外品种×国外品种及国外品种×国内品种。国内种质的应用以及... 通过对河南省主要甘薯品种遗传基础、种质构成及其利用与演变趋势分析,发现多数育成品种的亲本均可追溯到国外品种南瑞苕和胜利百号,且杂交类型比较单一。主要是国外品种×国外品种及国外品种×国内品种。国内种质的应用以及国内农家种之间杂交类型的应用有所发展。今后应选用国内优良、骨干种质以育成突破性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种质基础 杂交类型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玉系列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
19
作者 刘旭 刘中杰 +1 位作者 刘俊 李卉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3期45-46,70,共3页
在整理了自60年代以来"丹玉"系列玉米杂交种及其种质的基础上,通过对优良玉米自交系自330、E28和丹340等为代表的丹玉自交系进行简要评述,总结出它们具有配合力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突出特点。丹玉系... 在整理了自60年代以来"丹玉"系列玉米杂交种及其种质的基础上,通过对优良玉米自交系自330、E28和丹340等为代表的丹玉自交系进行简要评述,总结出它们具有配合力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突出特点。丹玉系列玉米自交系是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最重要的骨干材料之一,因而被全国各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玉 杂交种 种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生态区主要夏玉米自交系种质基础及一般配合力效应的比较研究
20
作者 谢振江 张锦芬 张树林 《河北农业科学》 2000年第4期5-11,共7页
通过对冀东生态区两个时期选育应用的主要夏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及配合力效应的比较,应用6×10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0年代末90年代初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玉米自交系单株叶面积、叶向值、叶片保绿度、光... 通过对冀东生态区两个时期选育应用的主要夏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及配合力效应的比较,应用6×10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0年代末90年代初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玉米自交系单株叶面积、叶向值、叶片保绿度、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等光合及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显著提高。部分经济性状,如生物产量、单株产量、穗重、穗长等一般配合力也十分显著。除此之外,虽然有些自交系性状如收获指数、雄穗长度的一般配合力有所下降或不明显,但综合起来这些改良和配合力的变化,除了对杂交种的光合生理,农艺、经济等性状有积极作用,还对提高杂交种产量、增强抗逆性、降低成本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认为,冀东生态区的夏玉米有种,应当在重视产量、抗病性、抗倒性等传统性状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光合生理性状的改善和配合力的提高,尤其是秃尖度配合力效应值增加,更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此外,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和选育方法要有创新,要和光合生理等性状改良综合起来,才是冀东夏玉米育种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效应值 遗传改良 秃尖度 冀东生态区 育种 种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