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植物种群间联结性探讨生态种组与功能群划分——以尖峰岭热带低地雨林乔木层数据为例 被引量:50
1
作者 李意德 许涵 +5 位作者 陈德祥 骆土寿 莫锦华 罗文 陈焕强 蒋忠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16,共8页
以海南岛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低地雨林(青皮林)不同海拔的23个样方调查数据为例,研究32个主要乔木层物种的种间联结性,探讨物种的生态种组和功能群的划分。结果表明:主要种群间具有总体上的正联结性,但在496个种对中,具有较明显正联... 以海南岛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低地雨林(青皮林)不同海拔的23个样方调查数据为例,研究32个主要乔木层物种的种间联结性,探讨物种的生态种组和功能群的划分。结果表明:主要种群间具有总体上的正联结性,但在496个种对中,具有较明显正联结性的种对数约占总种对数的10%,绝大多数种对表现为弱联结性或无联结性,说明所调查的热带森林主要种群具有相对独立分布的特性。通过物种间联结系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将32个主要物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和10个功能群,并提出各功能群物种的辨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低地雨林 种群联结 生态种组 功能群 海南岛尖峰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植物狭果秤锤树群落木本植物种间联结性及群落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周赛霞 彭焱松 +4 位作者 丁剑敏 高浦新 李国梁 万萌 吕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2-448,共7页
在珍稀植物狭果秤锤树集中分布地设置0.5 hm^2的固定样地,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野外调查,在2×2联列表基础上,运用x2和W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的种间联结性分析和M.Godron群落稳定性测定方法,对狭果秤锤树群落中频度... 在珍稀植物狭果秤锤树集中分布地设置0.5 hm^2的固定样地,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野外调查,在2×2联列表基础上,运用x2和W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的种间联结性分析和M.Godron群落稳定性测定方法,对狭果秤锤树群落中频度较高的24个木本植物优势种,276个种对间的联结性及群落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以评价狭果秤锤树这一稀有种群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联结性分析表明,群落总体联结性VR(方差比率)>1,检验统计量W≤x_(0.05(50))~2,显示群落木本种群间表现出净的正关联,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联结性测定指标显示,狭果秤锤树与大多种群关联不显著,表现出相对独立性和随机性,关系松散。群落稳定性比值为35/65,远离20/80,表明群落总体不稳定。狭果秤锤树群落尚未达到稳定阶段,急需加强保护。在物种就地保护和回归实践中,可选择和保护与之正联结的物种,建立适宜的生存环境以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果秤锤树 2×2联列表 种群联结性 群落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植物对开蕨与其伴生物种的联结性及群落稳定性 被引量:65
3
作者 黄祥童 王绍先 +5 位作者 黄炳军 尹航 崔凯峰 赵伟 范宇光 顾德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90,共11页
基于2×2联列表,采用X2和W检验,联结系数(AC)、点相关系数(PPC)、Ochiai指数(OI)、共同出现百分率(PC)的种间联结性分析和M.Godron群落稳定性测定方法,以长白山极其狭小地区分布的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对开蕨(Phyllitis scolopendri... 基于2×2联列表,采用X2和W检验,联结系数(AC)、点相关系数(PPC)、Ochiai指数(OI)、共同出现百分率(PC)的种间联结性分析和M.Godron群落稳定性测定方法,以长白山极其狭小地区分布的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对开蕨(Phyllitis scolopendrium)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在海拔729、1008m群落内,对开蕨与其伴生种联结性及群落稳定性。调查显示:吉林省临江区域自然分布的对开蕨种群为小片状聚集分布,数量较少,局部大尺度上分布频度极低,为偶见种。与对开蕨伴生的植物共有70种,其中乔木16种,灌木16种,草本植物38种。联结性分析表明:群落总体联结性VR(方差比率)>1,检验统计量W<X20.05(N),显示群落种群间均表现出正关联,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联结性测度指标显示对开蕨种群与乔木、灌木联结性低于与草本的联结性;其中对开蕨与乔木联结种对均不显著(X2<3.841);与灌木正联结种对以凤城卫矛(Euonymus maximowiczianus)达到显著正联结(X2>3.841),其它联结均不显著;对开蕨与草本植物三叉耳蕨(Polystichum tripteron)达到极显著正联结(X2>6.635),与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为显著正联结,与野芝麻(Lamium barbatum)为显著负联结(3.841<X2<6.635),反映出对开蕨与大多数植物种群关联不显著或显著关联的种群极少,种间联结关系较为松散趋向于相互独立,有很大的随机性。群落稳定性测定得出:海拔1008m的01群落和海拔729m的02群落,其总体的累计种类倒数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值分别为35/65、34/66,均远离20/80;各群落内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比值也远离稳定点坐标,显示出群落总体均不稳定;两个群落内部各层次的稳定性排序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结论提示:现存对开蕨群落极不稳定,亟待加强保护。在物种保护和回归实践中可通过保护和选择与之正联结较强的物种来保护和建立对开蕨生存环境以求对开蕨分布群落的稳定,最终达到实效保护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开蕨 伴生物种 种群联结性 群落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退化的喀斯特天坑草地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以云南沾益退化天坑为例 被引量:33
4
作者 简小枚 税伟 +4 位作者 王亚楠 王前锋 陈毅萍 江聪 项子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4704-4714,共11页
喀斯特天坑是21世纪初命名的宏大地表负地形,其隐域生境为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几年来,随着天坑价值的深入挖掘,天坑独特生境特征及其植物群落逐渐得到重视,但现有研究较多关注原生天坑及轻度退化天坑,对退化程度较高... 喀斯特天坑是21世纪初命名的宏大地表负地形,其隐域生境为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几年来,随着天坑价值的深入挖掘,天坑独特生境特征及其植物群落逐渐得到重视,但现有研究较多关注原生天坑及轻度退化天坑,对退化程度较高且可进入性较强的退化天坑的研究仍相对薄弱。云南大竹菁天坑属于典型的重度退化天坑,可进入性较强,坑底以草地植物群落为主,将其作为退化天坑的代表性区域开展天坑内外植物群落的特征差异及植物群落的稳定程度研究,有利于补充系列天坑现有的理论知识体系,亦能为广大喀斯特区域的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采用野外采样及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定性及定量的角度研究大竹菁退化天坑植被群落特征以及植物群落的稳定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退化天坑内草地群落现有14科35属35种,坑外14科30属30种,坑内外物种组成相对多样,两者优势种差异较大,仅一种共优种;2)退化天坑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坑内外植物群落多样性总体偏低,坑外植物多样性高于坑内植物多样性,但差异不显著,而坑外均匀度却显著高于坑内均匀度;3)坑内外植物群落处于极不相似水平,结构分异明显,群落之间具有较大的生境差异性;4)坑内植物群落种间总体呈正联结性,种间联结较松散,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处于正向演替阶段,而坑外呈负关联性,群落较不稳定;5)采用稳定性分析进一步阐释得出,坑内植物群落离稳定状态仍有一定差距,说明受到人为干扰的重度退化天坑生境仍较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退化天坑 物种多样 种群联结性 群落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沙冬青群落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董雪 辛智鸣 +2 位作者 李新乐 黄雅茹 郝玉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27-1634,共8页
基于对乌兰布和沙漠地区植被调查数据,采用物种多样性和种群联结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珍稀植物沙冬青群落生存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以揭示群落稳定性及更新演替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区沙冬青群落的种类组成比较丰富,与沙冬青伴生的植物... 基于对乌兰布和沙漠地区植被调查数据,采用物种多样性和种群联结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珍稀植物沙冬青群落生存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以揭示群落稳定性及更新演替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区沙冬青群落的种类组成比较丰富,与沙冬青伴生的植物共有25种,其中灌木12种,草本植物13种。(2)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水平较草本层高,但无论是灌木层还是草本层,固定沙丘生境的沙冬青群落物种多样性均较大,物种均较为丰富;物种均匀度减小是群落草本层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3)种间总体联结性测定结果显示,沙冬青群落中灌木层种间有轻微正关联;总体竞争性较弱,表明沙冬青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4)从种间联结来看,大多数种对为正联结,或联结性较小且均不显著,说明沙冬青作为该群落的建群种,它的分布和存在似乎不受其他物种的影响或所受影响很小,有独立分布特征;但即使联结性不强的物种也可能有较高的相伴出现机率。研究认为,可通过保护和选择与之正联结较强的物种来保护和建立沙冬青生存环境,以维持沙冬青分布群落的稳定性,最终达到实效保护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物种多样 种群联结性 群落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