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种濒危植物的种群生态学特征及致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85
1
作者 张文辉 祖元刚 刘国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512-1520,共9页
从保护生态学的观点出发 ,对 1 0个濒危植物的地理分布、生境条件、种群数量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种群的生命表、生殖力表、有性生殖、无性繁殖等种群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述了濒危植物以光合、蒸腾、呼吸为主的生理... 从保护生态学的观点出发 ,对 1 0个濒危植物的地理分布、生境条件、种群数量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种群的生命表、生殖力表、有性生殖、无性繁殖等种群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述了濒危植物以光合、蒸腾、呼吸为主的生理生态学规律 ;预测种群数量动态的 Leslie矩阵、刻画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模型、刻画种群生长和数量增长的 Logistic方程和多元回归模型所反映出的生态学特征。分析了濒危植物种群动态、发展趋势以及在内外因素作用下的生态学特征和过程。针对濒危植物保护研究存在的问题 ,从生态学角度对我国未来濒危植物保护研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种群生态学特征 致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透视 被引量:14
2
作者 何成新 李先琨 +1 位作者 唐润琴 苏宗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4-272,共9页
克隆植物种群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克隆植物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正在广泛深入地开展。探讨了克隆植物种群研究的最新进展 ,介绍了有关理论、方法和取得的成果 。
关键词 克隆植物 种群生态学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类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微 陶建平 +1 位作者 宋利霞 冉春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2-417,共6页
综述了竹类种群生理生态学、种群动态、繁殖特性、无性系种群特征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概括了群落水平上竹类种群对森林更新的影响。并从竹类种群克隆多样性与微进化、生长适应机理、开花机制,以及竹类种群与林窗更新等四个方面展望未... 综述了竹类种群生理生态学、种群动态、繁殖特性、无性系种群特征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概括了群落水平上竹类种群对森林更新的影响。并从竹类种群克隆多样性与微进化、生长适应机理、开花机制,以及竹类种群与林窗更新等四个方面展望未来竹类种群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和主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类植物 种群生态学 无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南极帽贝的种群生态学研究——空间分布图式 被引量:9
4
作者 蒋南青 沈静 +2 位作者 徐汝梅 黄凤鹏 吴宝铃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11-517,共7页
1994年 1 2月— 1 995年 3月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进行了定点南极帽贝种群空间分布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所在底质、样方大小如何 ,所有调查种群均呈聚集分布。对 6个小尺度样方样本进行种群水平下空间结构分析得知 :分布的基... 1994年 1 2月— 1 995年 3月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进行了定点南极帽贝种群空间分布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所在底质、样方大小如何 ,所有调查种群均呈聚集分布。对 6个小尺度样方样本进行种群水平下空间结构分析得知 :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疏松的个体群 (colony) ,个体群的分布是聚集的且可能是由环境异质性所引起的 ;个体在个体群内的分布是随机的。帽贝在岩石滩的个体群较大 (面积为 0 0 4— 0 1 6m2 ) ,在卵石滩较小 ( 0 0 1—0 0 4m2 ) ,在垂直岩面亦较小 ( 0 0 1m2 )。随时间变化 ( 1 994年 1 2月— 1 995年 3月 ) ,帽贝的聚集度 (m )随种群密度的下降而有所降低。在排除密度因子以后 ,聚集指标m /m的数值大多稳定在 3 61— 4 7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幔贝 空间分布图式 个体群 种群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生理生态学和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孙备 李建东 +3 位作者 王国骄 徐亮 薛静 韦岩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7-692,共6页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是栽培大豆(G.max)的近源祖先种,为栽培大豆的遗传育种和种质改良提供了巨大的基因库。生态学研究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基础,对野生大豆生理生态学的研究表明野生大豆属短日照、喜温、喜湿的植...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是栽培大豆(G.max)的近源祖先种,为栽培大豆的遗传育种和种质改良提供了巨大的基因库。生态学研究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基础,对野生大豆生理生态学的研究表明野生大豆属短日照、喜温、喜湿的植物,对土壤要求比较宽,具有一定的耐盐性;而野生大豆种群生态学的研究以种群遗传特征为主,已从种群分布、种子雨和种子库、种群动态、遗传分化以及种群的演化等方面开展了研究。但现在关于野生大豆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种群动态的研究以及野生大豆群落生态学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开展野生大豆生态学尤其是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对野生大豆资源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生理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河鲈寄生虫种群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贾舒安 朱梦莹 +4 位作者 王娜 郝翠兰 焦丽 秦莉 岳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5-552,共8页
【目的】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的寄生虫组成及感染情况与寄生特性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于2009年4月~2010年1月分四次对额尔齐斯河171条河鲈进行剖检,进行了对... 【目的】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的寄生虫组成及感染情况与寄生特性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于2009年4月~2010年1月分四次对额尔齐斯河171条河鲈进行剖检,进行了对其寄生虫感染的种群生态学研究。【结果】共发现寄生虫8种,分别为鲈锚钩吸虫(Ancyrocephalus percae Eegens)、复殖吸虫幼虫未定种(Trematoda larva)、复口吸虫未定种(Diplostomulum sp.)、三枝钩绦虫幼虫(Triaenophorus Rudolphi larva sp.)、湖沼驼形线虫(CamallanusLacustris)、泡吻棘头虫未定种(Pomphorhynchus laevis sp.)、椭圆尾鲺(Argulus ellipticaudatus)、锚头鳋未定种(Lerraea cyprinacea sp.)。【结论】其中复口吸虫(Diplostomulum sp.)、三枝钩绦虫幼虫(Triaenophorus Rudolphisp.)的年感染率分别为32.75%和10.53%,为河鲈寄生虫群落的核心种。复口吸虫在体长小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不感染,在体长大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呈现聚集分布。三枝钩绦虫在体长小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呈现随机分布,在体长大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呈现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 河鲈 寄生虫 季节动态 种群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玛河细鳞鱼种群生态学特征及资源保护 被引量:15
7
作者 董崇智 夏重志 +4 位作者 姜作发 赵春刚 王忠学 刘玉仙 张士臣 《水产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77-81,共5页
本文报道黑龙江水系名贵经济鱼类细鳞鱼种群生态学。1995年对大兴安岭山林地区水域呼玛河的细鳞鱼捕捞群体体长体重组成,年龄与生长、生殖力、肥满度、成熟系数及摄食等主要生态学特征进行研究,并提出资源繁殖保护措施。
关键词 呼玛河 细鳞鱼 种群生态学 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羔红点鲑种群生态学特征及资源保护 被引量:6
8
作者 夏重志 董崇智 +1 位作者 姜作发 赵春刚 《水产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48-53,共6页
本文根据1994—1995年对黑龙江、图们江、缓芬河和鸭绿江的支流的生态学调查资料,报道了花羔红点鲑的地理分布,性状变异,年龄,食性.繁殖等生态学特征;分析了群体结构;研究了个体年龄生长;讨论了花羔红点鲑资源保护和利用问题。
关键词 花羔红点鲑 种群生态学 资源保护 地理分布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网络知识优势的种群生态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唐承林 顾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33-136,共4页
知识网络由多条知识链构成,与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群关系类似,网络中的各条知识链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关系。首先分析了知识网络的种群生态学特征,然后以Logistic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知识网络的种群生态学模型。模型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知... 知识网络由多条知识链构成,与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群关系类似,网络中的各条知识链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关系。首先分析了知识网络的种群生态学特征,然后以Logistic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知识网络的种群生态学模型。模型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知识链加入共同知识网络会增加网络的整体知识存量,并促进知识优势的形成。最后结合丰田公司知识网络实践,分析指出网络内各知识链是通过协同共生实现网络整体知识优势参与市场竞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网络 种群生态学 知识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种群生态学模型的产业集群演进规律研究——以时滞为参数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坤 马彧崧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7,共5页
笔者基于生态学视角,对一类描述产业集群的动态发展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在集群企业间的影响系数和环境对企业自身的密度限制项中加入了时滞,对应集群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互利关系和上、下游关系得到了新的泛函微分方程模型。并... 笔者基于生态学视角,对一类描述产业集群的动态发展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在集群企业间的影响系数和环境对企业自身的密度限制项中加入了时滞,对应集群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互利关系和上、下游关系得到了新的泛函微分方程模型。并以时滞为参数,研究了系统正平衡点的稳定性和系统的Hopf分支的存在性条件,探讨了产业集群的演进规律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种群生态学模型 稳定性 演进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芬河马苏大麻哈鱼陆封型种群生态学特征及资源保护 被引量:10
11
作者 董崇智 赵春刚 +1 位作者 王维坤 高庆军 《水产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38-43,共6页
本文报道黑龙江水系名贵经济鱼类马苏大麻哈鱼陆封型种群生态学。通过57尾标本,对其捕捞群体体长体重组成、年龄与生长、第二性征、性比、肥满度、成熟系娄及摄食等主要生态学特征进行研究,并提出繁殖保护措施。
关键词 绥芬河 马苏大麻哈鱼 陆封型 种群生态学 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类无性系种群生态学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29
12
作者 董文渊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5-241,共7页
从竹类无性系种群增长及结构动态、无性系生长格局、形态可塑性、生理整合作用和生态对策等方面 ,对竹类无性系种群生态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提出以生态高效整合理论及技术为核心的竹类无性系种群生态学研究方向 ,在 2
关键词 竹类 无性系 种群生态学 研究现状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氏栲种群生态学研究 Ⅶ.格氏栲种群分布格局的强度与纹理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金福 洪伟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59-63,共5页
前人都是采用样方方法对格氏栲种群数量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而格局分布有可能受样方大小的影响,且分析过程中没有涉及聚块间密度差的问题,因而无法掌握种群的聚块大小差别及聚块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本研究采用无样方距离法,测定不... 前人都是采用样方方法对格氏栲种群数量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而格局分布有可能受样方大小的影响,且分析过程中没有涉及聚块间密度差的问题,因而无法掌握种群的聚块大小差别及聚块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本研究采用无样方距离法,测定不同生境的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分析格氏栲种群格局的强度和纹理.强度以聚块和间隙的密度差来定义,纹理则是体现聚块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与诸聚块间的分离程度.测定结果表明,格氏栲种群格局强度从高到低排列次序为:木姜子>蚊母树>冬青>茜草树>格氏栲>米槠>虎皮楠>木荷;格局纹理从粗到细的顺序是:木荷=木姜子>茜草树>格氏栲=冬青>米槠>蚊母树>虎皮楠.这一测定结果与作者采用聚集度指标测定相同样地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的结果基本相符.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 种群生态学 种群分布 空间格局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苏里江黑斑狗鱼种群生态学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春刚 董崇智 《水产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61-65,共5页
本文报道乌苏里江名贵冷水鱼类黑斑狗鱼种群生态学。通过 15 8尾样品测定 ,对其形态学特征、捕捞群体的体长体重组成、年龄与生长、生殖力、性比、初始性成熟、成熟系数、肥满度、摄食等生态学特征进行研究 。
关键词 乌苏里江 黑斑狗鱼 种群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毛茛种群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63-271,共9页
本文根据6年定位研究结果,讨论了东北山溪激流中整株越冬的草本植物─—水毛茛的有关种群生态方面的问题;诸如水毛茛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种群年龄区段结构和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动等;并利用观测数据编制了水毛茛种群的静态生命表,... 本文根据6年定位研究结果,讨论了东北山溪激流中整株越冬的草本植物─—水毛茛的有关种群生态方面的问题;诸如水毛茛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种群年龄区段结构和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动等;并利用观测数据编制了水毛茛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种群的存活曲线和死亡动态曲线,根据种群生殖力表计算了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利用逻辑斯蒂标准曲线对植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进行拟合。最后对年龄区段的划分及其在生命表中的作用、种群数量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迁入与迁出对水毛茛种群大小的影响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毛茛 种群生态学 越冬 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贼鸥种群生态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自磐 Hans-Ulrich Peter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3-92,共10页
对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两地的贼鸥种群进行包括营巢行为、觅食习性、种群变化、繁殖生态 ,以及贼鸥栖息地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等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两地贼鸥种群存在明显的生态学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贼鸥的生态习性与栖息地自然环境... 对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两地的贼鸥种群进行包括营巢行为、觅食习性、种群变化、繁殖生态 ,以及贼鸥栖息地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等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两地贼鸥种群存在明显的生态学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贼鸥的生态习性与栖息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结构的密切相关性 ,更体现了该种海鸟对南极不同生存环境极强的适应能力。人类活动以及贼鸥对人类废弃食物的依赖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动物食物结构 ,并对贼鸥生态习性乃至种群数量变化均产生一定影响。两地贼鸥种群通过改变觅食对策和调整产卵、孵化时间和延长育雏期等 ,达到对不同地理纬度和气候条件的适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贼鸥 长城站 中山站 种群生态学 营巢行为 觅食习性 繁殖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进化、种群生态学及商业集群 被引量:2
17
作者 尹德洪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7,共5页
商业集群并不是僵化的"中间性组织",而是生命有机体,商业集群的形成是商业企业之间不断竞争的结果,商业集群的发展与生物进化之间必然存在很多相似性。文章基于商业集群的特点,应用生物进化理论及种群生态学相关理论对商业集... 商业集群并不是僵化的"中间性组织",而是生命有机体,商业集群的形成是商业企业之间不断竞争的结果,商业集群的发展与生物进化之间必然存在很多相似性。文章基于商业集群的特点,应用生物进化理论及种群生态学相关理论对商业集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作与竞争机制在商业集群保持生态均衡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集群内商业企业之间存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一方面,商业集群内的商业企业之间通过共享资源,实现集群内商业企业之间的互利共生与优势互补,进而提高整个商业集群系统循环的效率与质量,降低交易费用,相互合作的商业企业之间也可通过相互学习获得技术溢出效应,在共同利益与各自利益基础上,实现运营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商业集群内企业之间通过竞争,实现稀缺性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整个商业集群系统的效率,防止商业集群内商业企业之间发生因合作而导致的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串谋"现象。这种商业集群内各商业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使得商业集群就像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一样,通过自然选择,最终实现优胜劣汰,效益好的商业企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亏损的商业企业则面临破产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进化 种群生态学 商业集群 生态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底栖海藻种群生态学研究概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祖立 崔雪森 +1 位作者 唐峰华 熊敏思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8年第1期36-44,共9页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扰日益剧增和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全球范围内大型底栖海藻场生境加速丧失和破碎化。为了解大型底栖海藻的生物学特性和种群生态学状况,本文从种群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大型底栖海藻与环境相互关系,并结合大型底栖海藻的...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扰日益剧增和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全球范围内大型底栖海藻场生境加速丧失和破碎化。为了解大型底栖海藻的生物学特性和种群生态学状况,本文从种群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大型底栖海藻与环境相互关系,并结合大型底栖海藻的自然分布、种群生长繁殖等方面综述国内外大型底栖海藻种群生态学的研究进展,特别是环境因子对海藻影响的研究,为今后海藻场修复及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海藻 环境因子 种群生态学 藻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种群生态学的农业科技园区研究
19
作者 刘金川 杨会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4732-14733,共2页
基于种群生态学理论,对河北三河农业科技园区的成长和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该科技园区正趋于正向的增长模式,且符合集群的成长曲线规律。
关键词 种群生态学 农业科技园区 成长曲线 产业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耳石微化学分析的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轩中亚 姜涛 +3 位作者 刘洪波 陈修报 胡玉海 杨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共14页
研究鱼类的种群生态学,破解其数量特征、生境利用、种群结构和动态变化等种群属性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天然渔业资源的基础。耳石微化学分析是破解鱼类的种群生态学难题的新颖而有力的手段,不仅可以反演鱼类生活史过程中所经历的环境条件,... 研究鱼类的种群生态学,破解其数量特征、生境利用、种群结构和动态变化等种群属性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天然渔业资源的基础。耳石微化学分析是破解鱼类的种群生态学难题的新颖而有力的手段,不仅可以反演鱼类生活史过程中所经历的环境条件,还可溯源资源群起源的产卵场等关键生境,在鱼类资源种群空间结构形成机制研究及动态评估中具有优势。本文在分析耳石元素组成及其沉积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耳石微化学分析在鱼类种群生态学(如反演鱼类生活史、评估种群结构、把握关联性和破解混合群体的构成与来源等)中的应用进展,也客观评述了耳石微化学分析在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局限性与解决途径,并对今后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及需要关注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微化学分析 鱼类种群生态学 生活史 生境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