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天然杉阔混交林种群生态位及竞争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陈存及 陈新芳 +2 位作者 刘金福 董建文 陈世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83,共6页
对人工 -天然杉阔混交林中 4个主要种群进行生态位研究 ,定量测定混交林中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生态位重叠 ,并分析了各种群生态位的生态学意义 ;同时采用Lotka_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混交林中主要种群。结果表明 :通过... 对人工 -天然杉阔混交林中 4个主要种群进行生态位研究 ,定量测定混交林中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生态位重叠 ,并分析了各种群生态位的生态学意义 ;同时采用Lotka_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混交林中主要种群。结果表明 :通过定量的生态位分析 ,结果与自然规律相符合。平衡时 ,杉木和米槠相对优势度分别为87 4 5 %和 12 5 5 % ,即人工 -天然杉阔混交林仍将由杉木、米槠两种种群共优组成 ,杉木种群支配整个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天然杉 混交林 种群生态位 相似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边缘地下水位变化对植物种群生态位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杨自辉 方峨天 +2 位作者 刘虎俊 李爱德 徐先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900-4906,共7页
在民勤绿洲边缘,利用空间区域不同地下水位(湖区8~12m,泉山区15~17m,坝区20~23m)和时间序列(1984~1992年)民勤沙井子地区地下水位下降(7.45~11.65m)梯度,研究地下水位下降对荒漠植物种群生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区域地下水位下... 在民勤绿洲边缘,利用空间区域不同地下水位(湖区8~12m,泉山区15~17m,坝区20~23m)和时间序列(1984~1992年)民勤沙井子地区地下水位下降(7.45~11.65m)梯度,研究地下水位下降对荒漠植物种群生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均减小,种群退化;时间序列地下水位下降,白刺种群在扩展,其它植物种群在退化。白刺种群生态位宽度在民勤绿洲边缘荒漠植物群落中最大,是该区的建群种。由于白刺种群在地下水位7.45~11.65m范围内扩展,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治理中地下水位达到该范围是一个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边缘 种群生态位 地下水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主要蛀干害虫种群生态位 被引量:24
3
作者 宗世祥 姚国龙 +2 位作者 骆有庆 许志春 王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264-3270,共7页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ang et Chen)是近几年在我国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陕西和甘肃等地大面积爆发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a)的根部和干部.在宁夏,沙棘除受到沙棘木...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ang et Chen)是近几年在我国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陕西和甘肃等地大面积爆发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a)的根部和干部.在宁夏,沙棘除受到沙棘木蠹蛾的危害,还受到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 Pallas)的严重危害,该虫主要危害沙棘的干部.作者根据种群生态位理论,从时间、空间等资源利用上,定量地描述了沙棘木蠹蛾与红缘天牛种群之间的联系和竞争共存机制,结果表明:沙棘木蠹蛾幼虫主要分布在根部和干部80~120cm的范围内,不同时期,幼虫具有从干部向根部转移危害的习性;而红缘天牛主要分布在干部40~120cm的范围内,不同时期,幼虫没有转移危害的习性.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的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均较大,发生期较长,在沙棘上的活动范围较广,而不同时期内沙棘木蠹蛾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变动较红缘天牛大,其在沙棘上的活动范围在不同时期有较大的变动,而红缘天牛则较小.空间生态位重叠较小,在沙棘上的分布趋于分离,对空间资源的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而时间生态位重叠较大,在沙棘的生长季节均能同时危害,危害期长但不具有明显的危害高峰期.两种害虫在空间生态位上的种间竞争强度较小,而在时间生态位上的种间竞争强度较大,在整个发生期内,两种害虫均能同时危害沙棘,但其位置有较大差异,在沙棘根部和干部40cm范围内,两种害虫几乎不能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沙棘木蠹蛾 红缘天牛 种群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草种群生态位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丹 丛沛桐 +1 位作者 于涛 刘兴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8-50,共3页
采用东北羊草草原野外实测数据,对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研究,优选出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最佳计算方法。研究结果可用于同类地区。
关键词 计算方法 生态宽度 羊草 种群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田主要害虫种群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香萍 李传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57-457,459,共2页
对高山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田4种主要害虫小菜蛾、桃蚜、萝卜蚜和菜粉蝶的群落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蔬菜田,主要害虫占据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不同,空间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也有所不同。针对不同蔬菜防治重点应有所不同。
关键词 高山地区 十字花科 蔬菜 害虫 种群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湖农场茶叶港草洲枯水期湿地植物与土壤关系及种群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段后浪 赵安 姚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744-3754,共11页
湿地植物与土壤关系问题一直就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湿地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的基础。基于鄱阳湖典型湿地-|恒湖农场茶叶港草洲19个样地20种植物重要值组成的样地-|物种矩阵,用等级聚类分析中的Ward法(离差平方和法)将研究区植物划分... 湿地植物与土壤关系问题一直就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湿地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的基础。基于鄱阳湖典型湿地-|恒湖农场茶叶港草洲19个样地20种植物重要值组成的样地-|物种矩阵,用等级聚类分析中的Ward法(离差平方和法)将研究区植物划分为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群落、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群落及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群落3个群落类型。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验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物种丰富度指数S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与土壤因子(土壤pH值、电导率、含水量和有机质)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研究区植物物种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物种丰富度指数S与土壤pH值分别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有机质分别达到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负相关水平,Pielou均匀度指数J与土壤因子相关性不明显。利用RDA(冗余分析)排序分析研究区植物物种分布与土壤p H值、电导率、含水量、有机质的关系,结果发现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与研究区植物物种分布关系最为密切(P=0.042,0.048),可以看成是关键控制因子。基于对研究区植物物种分布影响较大的土壤pH值及有机质环境因子,将其分别划分为10个梯度等级,分析植物种群生态位。发现研究区优势种灰化薹草、虉草生态位宽度较大,蚊母草(Veronica peregrina)、荇菜(Nymphoides peltata)等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重叠值整体保持在较低水平,说明物种在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两个环境梯度上生态位分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典型湿地 枯水期 植物物种与土壤关系 植物种群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冷杉林火烧迹地灌木群落种群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安 周晓雷 +3 位作者 史瑞锦 周旭姣 杨富强 贺万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目的]揭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冷杉林不同年限火烧迹地灌木群落种群生态位特征。[方法]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采用Levins和Shannon 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Pianka和Schoener生态位重叠指数计算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程度,并划分群... [目的]揭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冷杉林不同年限火烧迹地灌木群落种群生态位特征。[方法]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采用Levins和Shannon 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Pianka和Schoener生态位重叠指数计算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程度,并划分群落特化种和泛化种。[结果]火烧迹地和未过火林地灌木物种Levins和Shannon 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结果基本一致,同一物种在火烧迹地和未过火林地的生态位宽度存在差异。5 a火烧迹地有3个特化种;15 a火烧迹地有2个特化种和1个泛化种;未过火林地有1个特化种。种间生态位重叠严重的种对数占比为15 a火烧迹地>5 a火烧迹地>未过火林地;生态位重叠一般的种对数占比为5 a火烧迹地>15 a火烧迹地>未过火林地;生态位重叠较小的种对数占比为未过火林地>15 a火烧迹地>5 a火烧迹地。[结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冷杉林经过重度火干扰后,不同年限火烧迹地灌木群落种间生态位重叠程度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未过火林地林下灌木层种间生态位重叠程度则保持一个相对较低的状态,火烧迹地灌木群落正处于正向演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生态位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云-冷杉林火烧迹地 灌木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山丘陵地区茶园秋季杂草种群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虎琴 孙国俊 +1 位作者 王哲明 李粉华 《中国茶叶》 2016年第5期32-34,共3页
生态位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反映了物种对环境资源的需求.近年来生态位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生物的研究.杂草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维持适当数量的杂草对保护农田生物多... 生态位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反映了物种对环境资源的需求.近年来生态位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生物的研究.杂草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维持适当数量的杂草对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杂草往往与作物竞争水、肥、光等自然资源,影响作物生长与产量.生态位宽度可以作为杂草对农田环境资源利用多样性的一种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生态位 杂草 丘陵地区 农田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秋季 茶园 茅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提山突脉青冈天然林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盖新敏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24,77,共5页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计测突脉青冈天然林主要乔木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组成突脉青冈天然林的种群大多数为宽生态位,种群之间关系较复杂,对资源具有一定的共享性;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计测突脉青冈天然林主要乔木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组成突脉青冈天然林的种群大多数为宽生态位,种群之间关系较复杂,对资源具有一定的共享性;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反映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脉青冈 天然林 种群生态位 生态相似比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生态重叠值 植物 定量分析方法 生态宽度 乔木树种 生态特征 共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穴居性陆氏石山苣苔群落物种组成与生态位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昊天 徐双双 +3 位作者 杨世勇 符龙飞 韦毅刚 温放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40-1249,共10页
根据对陆氏石山苣苔模式产地的实地调查与取样,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模式产地草本植物群落中重要值排名前20的物种优势度、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以及环境土壤肥力值。结果表明:(1)陆氏石山苣苔在其模式产地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根据对陆氏石山苣苔模式产地的实地调查与取样,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模式产地草本植物群落中重要值排名前20的物种优势度、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以及环境土壤肥力值。结果表明:(1)陆氏石山苣苔在其模式产地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度,且在Levins、Hurblert生态位宽度指数测度下均排位第二,表明对原生环境中资源的利用程度高,但Pianka生态位重叠显示当产生竞争关系时陆氏石山苣苔总是处于竞争劣势,竞争能力薄弱。(2)岩溶洞穴环境中不同空间上的环境资源存在明显差异,导致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与种间关系的复杂性,需依据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的需求进行区别研究。(3)陆氏石山苣苔模式产地的资源环境因素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这构成了一种保护机制,从而缓解了陆氏石山苣苔因其自身竞争力薄弱产生的生存压力,建议后期工作中应优先加强对其环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氏石山苣苔 岩溶洞穴 种群生态位 土壤肥力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变迁、组织转型和国有企业的持续成长——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生态学视角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群慧 白景坤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22,共11页
本文基于组织生态学视角,构建制度变迁、组织转型和国有企业持续成长的关系模型,从观念、制度、结构和战略四个方面剖析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组织转型成长的路径。研究发现,制度变迁是推动国有企业组织转型和持续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但三... 本文基于组织生态学视角,构建制度变迁、组织转型和国有企业持续成长的关系模型,从观念、制度、结构和战略四个方面剖析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组织转型成长的路径。研究发现,制度变迁是推动国有企业组织转型和持续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但三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国有企业生态位变化的调节。在制度变迁影响国有企业组织转型的过程中,当国有企业已经被放到市场中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时,如果生态位未能及时调整,组织转型将呈现脱耦特征,国有企业也将因安于现状而失去持续成长的动力。本文研究的政策意义:新时期国有企业组织转型的重点是战略转型,应从宏观层面打破行政性垄断,清理和修订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过渡性保护措施,增强组织转型的持续压力,从而保证国有企业持续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国企改革 种群生态位 组织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