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婺源蓝冠噪鹛种群生存力分析
1
作者 肖畅 程彬彬 +4 位作者 石金泽 黎敏灵 刘洁 杨军 张微微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1-541,共11页
为了解蓝冠噪鹛(Pterorhinus courtoisi)的灭绝风险,预测未来种群变化趋势,采用Vortex 10.5.0模型对蓝冠噪鹛进行种群生存力分析,并模拟不同参数对蓝冠噪鹛种群数量的影响,探索制约蓝冠噪鹛种群增长的主要因子,为该物种的保护管理提供... 为了解蓝冠噪鹛(Pterorhinus courtoisi)的灭绝风险,预测未来种群变化趋势,采用Vortex 10.5.0模型对蓝冠噪鹛进行种群生存力分析,并模拟不同参数对蓝冠噪鹛种群数量的影响,探索制约蓝冠噪鹛种群增长的主要因子,为该物种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在标准状态下(考虑近交、灾难因素),蓝冠噪鹛灭绝概率为73%,内禀增长率(R)为0.1480,周期增长率(λ)为1.1595,净生殖率(R0)为1.5046,雌性和雄性的平均世代时间(T)为2.76 a。在9个参数敏感度分析中,性别比例、1岁后雄性死亡率和天敌灾害发生频率3个参数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参数。结果表明,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蓝冠噪鹛仍有灭绝风险,其保护工作仍面临较大压力。控制天敌捕食压力、提高蓝冠噪鹛雄鸟成活率,将有益于蓝冠噪鹛种群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冠噪鹛 种群生存分析 Vortex模型 婺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种群生存力分析的陕西铜川朱鹮再引入种群的可持续性及保护对策
2
作者 王华强 仝艺玮 +1 位作者 张雅帅 于晓平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3,共9页
种群生存力分析(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PVA)虽然已经在濒危物种的保护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如何采用PVA分析影响濒危物种种群长期维持的内外因子。经过数十年的保护,朱鹮(Nipponia nippon)野生种群的数... 种群生存力分析(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PVA)虽然已经在濒危物种的保护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如何采用PVA分析影响濒危物种种群长期维持的内外因子。经过数十年的保护,朱鹮(Nipponia nippon)野生种群的数量已经从7只增长到约4 400只,若干再引入计划也分别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相继实施。过去的研究表明,种群统计随机性、灾害和种群性比等因素是影响朱鹮野生种群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然而,对影响朱鹮再引入种群长期稳定维持的因素却知之甚少,这严重阻碍了在释放地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优先保护计划。本研究在野外收集了2014—2023年铜川朱鹮再引入种群的生活史监测数据,利用基于个体的Vortex模型(Version 10.0),将朱鹮移动的适应模式与环境容纳量、死亡率、扩散、性比和灾害频率相结合,预测该种群的未来生存能力。结果发现,铜川朱鹮种群在未来100年内的存活概率为99.10%,种群规模估计值为508只,种群遗传多样性估计值为0.930 4。敏感性分析表明,种群大小和灭绝概率主要取决于环境容纳量、幼鸟死亡率和扩散存活率。因此,后续的保护措施应优先考虑如何提高与栖息地质量密切相关的环境容纳量、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扩散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种群生存分析 环境容纳量 死亡率 扩散 再引入 漩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河大熊猫种群生存力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张泽钧 胡锦矗 +1 位作者 吴华 侯万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990-998,共9页
唐家河大熊猫是一个包括 3个亚种群的异质种群。借助于漩涡模型 ( vortex8.2 1 ) ,对唐家河大熊猫未来 1 0 0 a内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 ,并分析了不同因子对该种群命运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考虑近亲繁殖、灾害等因素的情况下 ,该种群 ... 唐家河大熊猫是一个包括 3个亚种群的异质种群。借助于漩涡模型 ( vortex8.2 1 ) ,对唐家河大熊猫未来 1 0 0 a内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 ,并分析了不同因子对该种群命运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考虑近亲繁殖、灾害等因素的情况下 ,该种群 1 0 0 a内在总体上保持稳定 ,并略有增长 ,但种群基因杂合率下降 ,累积绝灭率增加 ,尤以落衣沟亚种群为最。提高环境容纳量、补充外来个体等措施能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该种群的长期存活 ,而近亲繁殖、灾害等因素则大大加速了种群的灭绝步伐。另外 ,成功的迁移扩散有利于异质种群的稳定与发展 ,否则对数量稀少的大熊猫种群有害无益。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与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种群生存分析 异质种群 种群 唐家河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种群生存力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彭少麟 汪殿蓓 李勤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175-2185,共11页
对十多年来国外植物 PVA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 :具体分析了影响植物种群生存力的各种随机性因子及确定性因子 ;总结了植物 PVA研究的方法步骤及采用的模拟模型 ;探讨了植物 PVA的难点、PVA对管理措施的评价效果 ;并提出对今后植物 PVA... 对十多年来国外植物 PVA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 :具体分析了影响植物种群生存力的各种随机性因子及确定性因子 ;总结了植物 PVA研究的方法步骤及采用的模拟模型 ;探讨了植物 PVA的难点、PVA对管理措施的评价效果 ;并提出对今后植物 PVA的研究展望。认为 PVA是研究濒危植物种群灭绝及评价管理或保护措施的有力工具 ;发展描述复杂种间关系的多物种的 PVA模型以及包含多个影响因子的 PVA应用模型是未来植物 PVA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种群生存分析 研究进展 pva模型 最小可存活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区獐种群生存力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缪泸君 李言阔 +3 位作者 叶晶 李佳 谢光勇 袁芳凯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3-140,共8页
鄱阳湖区的獐种群是一个孤立的种群,近年来其数量急剧减少。本研究应用种群生存力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利用漩涡模型预测了鄱阳湖区獐种群在未来100 a内的种群变动趋势,并分析了不同场景下獐种群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鄱阳湖区獐种群在未来... 鄱阳湖区的獐种群是一个孤立的种群,近年来其数量急剧减少。本研究应用种群生存力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利用漩涡模型预测了鄱阳湖区獐种群在未来100 a内的种群变动趋势,并分析了不同场景下獐种群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鄱阳湖区獐种群在未来100 a灭绝的概率是0.37。如果鄱阳湖区獐的栖息地进一步被破坏,獐种群的灭绝概率将大幅度增加;高概率的幼仔死亡率会使獐种群在未来100 a出现灭绝的概率为100%;灾害对种群的影响也很大,在洪灾和狩猎的双重作用下,洪灾发生频率增加将使獐种群灭绝概率增大。通过本次对鄱阳湖区獐的种群生存力分析,发现幼仔的死亡率和栖息地的破碎化是鄱阳湖区獐种群的重要制约因素,建议在獐栖息地之间设立生态走廊,加大对偷猎的打击力度,将有利于该地区獐种群的长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生存分析 漩涡模型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非遗传信息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小尾寒羊种群生存力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珏 秦孜娟 +3 位作者 李培培 李成渤 王桂芝 王建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77-482,共6页
结合小尾寒羊的非遗传信息和微卫星多态信息,运用漩涡模型(VORTEX 9.72)模拟了该品种的种群生存力。结果表明,在无交配限制、无密度制约、无近亲交配衰退、无灾害等理想条件下,小尾寒羊种群数量在未来的前30年间迅速增长,后70年间稳定... 结合小尾寒羊的非遗传信息和微卫星多态信息,运用漩涡模型(VORTEX 9.72)模拟了该品种的种群生存力。结果表明,在无交配限制、无密度制约、无近亲交配衰退、无灾害等理想条件下,小尾寒羊种群数量在未来的前30年间迅速增长,后70年间稳定的维持在接近800万只,但种群的基因杂合度略有下降,近交衰退略增加。在模拟情况下,小尾寒羊种群的灭绝概率为0,基因杂合度较理想状态下下降了1.5%。灵敏度分析认为,过度宰杀是影响小尾寒羊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当过度宰杀的频率增倍或减半时,灵敏度指数分别为0.077和-0.234;其次是繁殖母羊的比例和羔羊的死淘率,当繁殖母羊比例增加、羔羊死淘率减少时,灵敏度指数升高;近交衰退和环境波动对种群动态的影响较小,但它们对小尾寒羊种群增长具有减缓作用。因此,适当提高繁殖母羊的比例以及减少过度宰杀等措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山东省小尾寒羊种群的稳定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种群生存分析 漩涡模型 灵敏度分析 过度宰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放麋鹿种群灭绝风险与生存力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维德 于清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8-112,共5页
利用野放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检测数据建立了随机指数增长模型与生死过程模型,并对种群的未来状态、灭绝风险及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分析。随机指数增长模型模拟表明,随机因素对种群动态有很大影响。随着方差的增大,灭绝概率逐渐... 利用野放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检测数据建立了随机指数增长模型与生死过程模型,并对种群的未来状态、灭绝风险及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分析。随机指数增长模型模拟表明,随机因素对种群动态有很大影响。随着方差的增大,灭绝概率逐渐增加。且在方差一定的情况下,继续放养小数量的麋鹿对种群灭绝概率影响不大。基于生死过程建立的随机模型计算出野放麋鹿种群在出生率为16.13%、死亡率为7.13%的情况下的种群数量翻倍时间为10年。同时就不同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分别模拟计算了95%把握下的种群数量倍增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模型 生死过程 野放麋鹿 种群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宝兴县大熊猫种群生存力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江华明 胡锦矗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1-165,共5页
宝兴县境内现有的164只大熊猫可被视为一异质种群,分为亚种群A(东河:115只)、亚种群B(西河以西:40只)及亚种群C(三岔河以下:9只)。应用漩涡模型(VORTEX8.42)对影响该异质种群未来动态的因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亲繁殖对该异质... 宝兴县境内现有的164只大熊猫可被视为一异质种群,分为亚种群A(东河:115只)、亚种群B(西河以西:40只)及亚种群C(三岔河以下:9只)。应用漩涡模型(VORTEX8.42)对影响该异质种群未来动态的因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亲繁殖对该异质种群和各亚种群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近亲繁殖程度的加深,种群衰退的速度也越快;种群的未来发展对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环境容纳量大幅度减少时,对种群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模拟的两种灾害因子(竹子开花和森林大火)对该种群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同一灾害因子,单次影响越大,种群下降越快,而发生频率较高、单次影响较小的灾害因子(如森林火灾)较发生频率低、单次影响大的灾害因子(如竹子开花)对种群的动态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种群生存分析 宝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群生存力分析在濒危动物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海洋 丁长青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3-319,共7页
种群生存力分析(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PVA)是濒危物种保护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自PVA提出之后,主要应用于预测濒危物种的灭绝概率。随着PVA软件的产生,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甚至出现滥用和误用之例,使其准确性受到质疑。目前... 种群生存力分析(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PVA)是濒危物种保护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自PVA提出之后,主要应用于预测濒危物种的灭绝概率。随着PVA软件的产生,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甚至出现滥用和误用之例,使其准确性受到质疑。目前,PVA主要应用于濒危物种的保护与管理。本文从保护管理对策的制定与评估、再引入计划的评估和自然保护区设计与管理有效性评估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对PVA使用时的数据收集,以及模型的选择、建立和应用等需要注意的问题加以总结;从遗传数据的使用、基于个体的种群模型的发展、近交衰退和降低入侵物种的威胁等方面对PVA的应用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生存分析 濒危物种 保护管理对策 再引入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自然保护区阿鲁盆地野牦牛种群生存力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博辉 郎侠 +3 位作者 程胜利 刘建斌 郭健 孙晓萍 《中国草食动物》 2007年第4期38-40,共3页
采用VORTEX7.3软件对野牦牛的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野牦牛集合种群在100年内的种群动态变化接近于根据野外工作得到的种群动态,种群在100年内的灭绝概率为零。在10年内野牦牛的种群数量呈急剧下降趋势,在20~50年内野牦... 采用VORTEX7.3软件对野牦牛的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野牦牛集合种群在100年内的种群动态变化接近于根据野外工作得到的种群动态,种群在100年内的灭绝概率为零。在10年内野牦牛的种群数量呈急剧下降趋势,在20~50年内野牦牛的种群数量下降趋势逐渐缓和,50年后野牦牛种群数量呈稳定下降状态,在95年时野牦牛种群数量最小为50头。在60年内野牦牛的灭绝概率为0,在60~70年内野牦牛的灭绝概率有升高的趋势,在70~90年内野牦牛的灭绝概率急剧升高,在95年时野牦牛的灭绝概率达28%。野牦牛已处在濒危状态,急需保护。野牦牛死亡率的变化对它们种群生存力的影响要大于环境变化;逐步使野牦牛生境良性发展有利于野牦牛种群的良性发展;通过野牦牛种群间进行个体交换有利于保持它们的进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牦牛 种群生存分析 VORTEX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喉羚种群生存力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郎侠 杨博辉 +3 位作者 程胜利 刘建斌 郭健 孙晓萍 《中国草食动物》 2007年第6期42-44,共3页
采用VORTEX7.3软件对鹅喉羚的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鹅喉羚集合种群在100年内的种群动态变化接近于根据野外工作得到的种群动态。种群在100年内的灭绝概率为零,在25年种群数量最大440,25~65年间鹅喉羚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 采用VORTEX7.3软件对鹅喉羚的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鹅喉羚集合种群在100年内的种群动态变化接近于根据野外工作得到的种群动态。种群在100年内的灭绝概率为零,在25年种群数量最大440,25~65年间鹅喉羚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65年时鹅喉羚的灭绝概率最大32%,种群数量约减少20%,之后种群数量处于稳定下降趋势。已经处于濒危状态,需要保护。鹅喉羚死亡率的变化对它们种群生存力的影响要大于环境变化;逐步使鹅喉羚生境良性发展有利于鹅喉羚种群的良性发展;通过鹅喉羚种群间进行个体交换有利于保持它们的进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喉羚 种群生存分析 VORTEX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群生存力分析及其在自然保护区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桂小杰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7,共5页
 论述了种群生存力分析(PVA)的定义、原理及其在自然保护区设计中的应用,讨论了种群分析法与分析模型在自然保护区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应用旋涡模型(VortexModel)对关键种黄腹角雉种群生存力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以模拟结果为例,重点探讨了...  论述了种群生存力分析(PVA)的定义、原理及其在自然保护区设计中的应用,讨论了种群分析法与分析模型在自然保护区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应用旋涡模型(VortexModel)对关键种黄腹角雉种群生存力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以模拟结果为例,重点探讨了在自然保护区设计中如何确定面积大小能满足关键种的保护需要以及如何进行功能分区等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生物学 种群生存分析 自然保护区 黄腹角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群生存力分析理论及其在害虫种群控制中的应用
13
作者 辛明 赵紫华 +3 位作者 贺达汉 杭佳 王颖 马小平 《农业科学研究》 2011年第2期47-51,共5页
种群生存力分析(population viable analysis,PVA)是保护生物学中物种保护与维持的重要理论之一,其中包括最小可存活种群(minimum viable population,MVP)与最小适生面积(minimum areas of suitable habitat,MASH).介绍MVP与MASH的几种... 种群生存力分析(population viable analysis,PVA)是保护生物学中物种保护与维持的重要理论之一,其中包括最小可存活种群(minimum viable population,MVP)与最小适生面积(minimum areas of suitable habitat,MASH).介绍MVP与MASH的几种常用的计算模型及其在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与发展,包括MVP的理论模型、模拟模型与复合种群模型以及MASH的面积-密度模型与面积-种群变异模型.根据PVA的理论讨论其在农田害虫种群控制中的作用,预测农田害虫的发生及持续程度与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从PVA理论上揭示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潜力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生存分析 最小可存活种群 最小适生面积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内伶仃岛猕猴种群动态及种群生存力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楚原梦冉 昝启杰 +3 位作者 杨琼 张鹏 徐华林 徐润林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9-266,共8页
2014—2016年采用定点法对广东内伶仃岛的猕猴种群数量及分布进行了调查,并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和相关文献,分析了猕猴近30年间在内伶仃岛的分布格局变化。结果显示,得益于保护区所采取的保护措施,目前内伶仃岛约有猕猴24群,种群数量在1 00... 2014—2016年采用定点法对广东内伶仃岛的猕猴种群数量及分布进行了调查,并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和相关文献,分析了猕猴近30年间在内伶仃岛的分布格局变化。结果显示,得益于保护区所采取的保护措施,目前内伶仃岛约有猕猴24群,种群数量在1 000只左右,根据种群连续3年的数据,参照种群现状、配偶体制、迁移扩散、环境容纳量、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利用旋涡模型(VORTEX 10),对猴群未来100年内的数量动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理想情况下,猕猴种群100年间灭绝概率为0%,内禀增长率r=0. 024,周期增长率λ=1. 047,净生殖率R0=1. 552,雌体的平均世代时间T=7. 55,雄体的平均世代时间T=6. 74。此外,通过对因子敏感度分析发现,影响猕猴种群增长的因子主要是近交衰退、环境容纳量及个体死亡率。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保护和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种群数量 岛屿环境 种群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斑嘴环企鹅种群生存力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芳远 黄康宁 +1 位作者 刘群秀 田秀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0-365,共6页
根据上海动物园斑嘴环企鹅(Spheniscus demersus)种群的谱系及相关数据,编制生命表,基于VERTEX10.2.5对该种群未来100年的动态进行模拟,进而为种群发展提出管理建议。结果显示在理想条件下,无近交、无灾害、无密度制约,种群呈持续增长状... 根据上海动物园斑嘴环企鹅(Spheniscus demersus)种群的谱系及相关数据,编制生命表,基于VERTEX10.2.5对该种群未来100年的动态进行模拟,进而为种群发展提出管理建议。结果显示在理想条件下,无近交、无灾害、无密度制约,种群呈持续增长状态,灭绝概率为0,种群数量将达到138只。而在实际情况下进行模拟,则不容乐观。种群衰退,100年后灭绝概率为95.8%,因此针对该种群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管理措施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嘴环企鹅 生命表 种群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斑羚种群生存力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唐书培 李春华 +2 位作者 刘威 乌力吉 鲍伟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8-124,共7页
【目的】基于种群生存力分析,为孤立种群中华斑羚的物种保护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隔离分布的中华斑羚种群连续10年的观察数据,参照种群大小、婚配制度、环境容纳量、遗传多样性、灾害发生的频率等种群参数,... 【目的】基于种群生存力分析,为孤立种群中华斑羚的物种保护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隔离分布的中华斑羚种群连续10年的观察数据,参照种群大小、婚配制度、环境容纳量、遗传多样性、灾害发生的频率等种群参数,并结合斑羚其他种群的研究结果,利用漩涡模型(Vortex 10.2.7.0)进行种群生存力模拟分析。【结果】该种群未来100年的存活率将下降到0.33。新生幼崽性比、新生雌性幼崽死亡率、成年雌性死亡率是影响斑羚种群增长的重要限制因子。如能补充外源个体,即每3年补充1只雌性和1只雄性,该地区斑羚数量能稳定增长,无灭绝风险。【结论】该地区斑羚种群的生存动态不容乐观,补充外源个体是促进种群增长最有效的方法。严寒冬季补充饲料和营养盐,改善个体生存和繁殖条件,也是维持种群稳定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斑羚 种群生存分析 漩涡模型 敏感度分析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脉东段华南虎重引入的种群生存力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田书荣 王明旭 +4 位作者 姜广顺 李立 康祖杰 黄太福 桂小杰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6,共12页
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为中国特有虎亚种,近40年在野外未见踪迹,亟待实施野外放归和野生种群重建生态工程。应用种群生存力分析漩涡模型,对拟重建的华南虎野生种群动态进行分析,对影响未来种群动态的主要因子,包括初始种群... 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为中国特有虎亚种,近40年在野外未见踪迹,亟待实施野外放归和野生种群重建生态工程。应用种群生存力分析漩涡模型,对拟重建的华南虎野生种群动态进行分析,对影响未来种群动态的主要因子,包括初始种群、最小存活种群和环境容纳量参数等,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无个体补充的情形下,壶瓶山—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南虎野外放归备选地环境容纳量为22只,未来100年内,野生华南虎种群存活概率为0.85,内禀增长率为0.1871,周限增长率为1.2058,净生殖率为3.2273,雌性世代更替时间为6.26年,雄性世代更替时间为7.40年,最小存活种群数量为12只。研究结果表明,栖息地质量和有效栖息地空间是该区域影响华南虎野生种群动态的关键因子。修复栖息地,提高猎物密度,增强生态承载力,是确保华南虎野外放归并重建野生种群的重要技术策略。研究结果为制定华南虎野外放归行动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重引入 种群生存分析 最小存活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洞庭湖麋鹿种群生存力分析
18
作者 李丛蕾 田书荣 +4 位作者 宋玉成 张鸿 高大立 杨道德 桂小杰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0-292,共13页
种群生存力分析是通过对种群统计随机性、环境随机性、自然灾害、生境的空间结构以及各种管理措施等因素分析、估计濒危物种种群大小和灭绝风险的方法。洞庭湖麋鹿是一个完全自然野化的野生种群,受洪灾制约,面临着岛屿化和近交衰退的威... 种群生存力分析是通过对种群统计随机性、环境随机性、自然灾害、生境的空间结构以及各种管理措施等因素分析、估计濒危物种种群大小和灭绝风险的方法。洞庭湖麋鹿是一个完全自然野化的野生种群,受洪灾制约,面临着岛屿化和近交衰退的威胁,因此,通过种群监测和生存力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行动计划十分必要。本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湖南洞庭湖分布有3个麋鹿亚群,种群数量为210头左右。根据种群2006—2020年监测数据,参照种群现状、配偶体制、自然灾害、环境容纳量和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利用VORTEX模型(10.5.5.0)对麋鹿种群100年内的数量动态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理想状态和环境容纳量为1000头的情形下,种群在100年间灭绝概率为0,内禀增长率r为0.0991±0.0800,周限增长率λ为1.1041±1.1900,净增长率R0为2.0062,雌性平均世代更替时间T为7.03年,雄性平均世代更替时间T为8.65年;随着时间推移,近交系数增加8.08%,种群基因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下降6.57%和8.30%;敏感度分析发现,洪水灾害是影响洞庭湖麋鹿种群增长的主要因子,并导致生育率下降和幼鹿死亡率增加,种群灭绝概率与灾害频次及影响程度呈正相关。在对洞庭湖麋鹿种群生存力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管理策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种群生存分析 再引入 栖息地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量山大寨子黑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 jingdongensis)种群生存力 被引量:16
19
作者 范朋飞 蒋学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20-626,共7页
据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对云南中部无量山大寨子黑长臂猿种群(5个群体)进行了观察,获得了群体大小、配偶体制、繁殖间隔、环境容纳量、死亡率、灾害的发生频率等种群参数,并结合近缘种的一些相关数据,利用旋涡模型(Vortex 914),对无量... 据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对云南中部无量山大寨子黑长臂猿种群(5个群体)进行了观察,获得了群体大小、配偶体制、繁殖间隔、环境容纳量、死亡率、灾害的发生频率等种群参数,并结合近缘种的一些相关数据,利用旋涡模型(Vortex 914),对无量山大寨子地区黑长臂猿亚种群的动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大寨子亚种群是一个具有很强的潜在繁殖力的种群,如果没有偷猎,亚种群在100a之内不会灭绝,并且能迅速达到环境容纳量。但是每年如果有1只成年雄性和1只成年雌性被猎杀,该种群将会在第78年灭绝,且灭绝概率为100%。不同程度的死亡率对种群影响不大,但高死亡率显著延缓了种群到达环境容纳量的时间。环境容纳量对种群遗传多样性损失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没有猎杀的情况下,种群的长期存活需要一个较大的环境容纳量。因此,在黑长臂猿受到严格保护、且栖息地主要在保护区内的今天,严密监控火灾的发生,限制牲畜进入林区等人为干扰的影响,保护好黑长臂猿栖息地是首要工作之一。但如果能使其栖息地周围的森林植被得到恢复,增加其栖息范围,将有利于该地区黑长臂猿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量山 黑长臂猿 旋涡模型 种群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特有植物黔中杜鹃种群结构及其动态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姜顺邦 袁丛军 +4 位作者 余德会 戴晓勇 杨冰 李鹤 龙海燕 《浙江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1-9,共9页
为揭示贵州特有植物黔中杜鹃Rhododendron feddei种群结构及其动态特征,选取天然种群集中分布地段,采用相邻格子法设置典型群落样地,分析了黔中杜鹃自然种群的地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黔中杜鹃种群结构整体呈现出不规则金字塔形;种... 为揭示贵州特有植物黔中杜鹃Rhododendron feddei种群结构及其动态特征,选取天然种群集中分布地段,采用相邻格子法设置典型群落样地,分析了黔中杜鹃自然种群的地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黔中杜鹃种群结构整体呈现出不规则金字塔形;种群的中幼龄个体数充足,占种群总数量的69.23%;严重缺乏幼龄个体数,仅为种群总数量的11.54%;中老龄个体数量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Ⅱ型。(2)黔中杜鹃种群数量随着龄级结构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种群个体存活数lx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减小,个体期望寿命(ex)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3)死亡率(qx)和亏损率(Kx)曲线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最后急剧增长的趋势;生存率和累计死亡率曲线呈互补状态,在Ⅳ径级时种群生存率和累计死亡率持平;死亡密度曲线总体呈现出先缓慢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而危险率曲线总体表现为先缓慢上升后有一个较小的下降趋势,之后急剧上升再急剧下降,波动性比较大。(4)该种群一旦过了一定的生理年龄,正常更新难以维持,种群就会开始逐渐走向衰退,甚至濒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杜鹃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动态指数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