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孑遗植物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种群生命表和谱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刘金福 洪伟 +4 位作者 吴则焰 付达靓 何中声 代立春 陆继策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9-263,共5页
对屏南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种群依胸径大小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匀滑技术,编制水松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死亡率曲线、危险率曲线及存活曲线,分析水松种群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水松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r... 对屏南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种群依胸径大小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匀滑技术,编制水松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死亡率曲线、危险率曲线及存活曲线,分析水松种群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水松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r-Ⅲ型,幼苗稀缺是其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水松种群天然更新过程是通过水松不同龄级的株数分布波动而表现的,谱分析表明,水松种群动态不仅受基波影响,而且在第10龄级呈现较小的周期波动,其机制与水松高生长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种群生命表 谱分析 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定时间调查数据组建的白蜡窄吉丁种群生命表 被引量:9
2
作者 路纪芳 王智勇 +5 位作者 杨忠岐 魏可 杨远亮 王健 司徒春南 付甫永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94-1305,共12页
为了探明影响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自然种群变化的关键因子,本研究于2010-2011年采用当年秋季和翌年春季两个特定时间调查取样的方法,组建了天津、北京和辽宁3个地区白蜡窄吉丁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显示,这3个地... 为了探明影响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自然种群变化的关键因子,本研究于2010-2011年采用当年秋季和翌年春季两个特定时间调查取样的方法,组建了天津、北京和辽宁3个地区白蜡窄吉丁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显示,这3个地区白蜡窄吉丁的自然种群数量在今后几年均将呈增长趋势,但不同地区的增长速率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地区白蜡窄吉丁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种群趋势指数I=12.9997),其次是天津地区(I=12.4388),这两个地区的寄主植物相同,均为绒毛白蜡。增长最慢的是辽宁地区(I=3.6394),其寄主植物为水曲柳。另外,通过3个地区白蜡窄吉丁生命表和排除控制指数可以看出,天津地区白蜡窄吉丁最主要的致死因子是白蜡吉丁柄腹茧蜂Spathius agrili Yang(种群数量排除控制指数EIPC=1.5382),对种群数量变动的贡献最大;北京地区的是啄木鸟(EIPC=1.4515),而辽宁地区白蜡窄吉丁最主要的致死因子是白蜡吉丁卵跳小蜂Oobius agrili Zhang et Huang的寄生作用(EIPC=1.4701)。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寄主植物的差异是影响白蜡窄吉丁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同时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作用也比较大。因此,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培育抗性树种和人工繁育优势天敌等方法对该虫进行有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窄吉丁 自然种群生命表 种群趋势指数 致死因子 寄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元宝山冷杉种群生命表分析 被引量:51
3
作者 李先琨 向悟生 唐润琴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4,共6页
应用相邻格子法对元宝山冷杉种群进行野外调查,编制种群的静态生命表;根据试验结果编制幼苗期动态生命表。结果表明:元宝山冷杉种群结构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和波动,出现多个死亡高峰,个体胸径超过18cm后,期望寿命陡降,存活曲线趋于Deevey-... 应用相邻格子法对元宝山冷杉种群进行野外调查,编制种群的静态生命表;根据试验结果编制幼苗期动态生命表。结果表明:元宝山冷杉种群结构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和波动,出现多个死亡高峰,个体胸径超过18cm后,期望寿命陡降,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一年生幼苗死亡率高达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山冷杉 种群生命表 濒危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妃子笑荔枝上荔枝蒂蛀虫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 被引量:8
4
作者 谢钦铭 梁广文 +1 位作者 陆永跃 沈叔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2,共3页
通过田间笼罩、排除天敌等生物因子的作用,建立了荔枝蒂蛀虫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产卵期可持续11d.荔枝蒂蛀虫雌虫产卵量因幼虫取食寄主器官不同而不同,以妃子笑果实为食的可产卵160余粒,以嫩梢为食的仅产卵99粒,且... 通过田间笼罩、排除天敌等生物因子的作用,建立了荔枝蒂蛀虫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产卵期可持续11d.荔枝蒂蛀虫雌虫产卵量因幼虫取食寄主器官不同而不同,以妃子笑果实为食的可产卵160余粒,以嫩梢为食的仅产卵99粒,且卵孵化率较低,果期、梢期分别为80%和81%.果期幼虫死亡主要是生理性和钻蛀荔枝果皮过程死亡所致,死亡率在10%以下.蛹期不羽化率均较高,果期、梢期分别为15%和33%.在妃子笑果期和梢期,荔枝蒂蛀虫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43 68和25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蒂蛀虫 实验种群生命表 妃子笑荔枝 幼虫 产卵期 卵孵化率 嫩梢 生物因子 生理性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稻虱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方法 被引量:39
5
作者 庞雄飞 侯任环 包华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把褐稻虱种群按其生长发育顺序划分为卵(E)、1-2龄若虫(S)、3-4龄若虫(L)和成虫(A)4个阶段,把各阶段的作因子划分为相对独立的状态(staltes),在稻田调查中分别记录其单位面积的数量。通过换算,计算卵、1-2龄若虫和3... 本文把褐稻虱种群按其生长发育顺序划分为卵(E)、1-2龄若虫(S)、3-4龄若虫(L)和成虫(A)4个阶段,把各阶段的作因子划分为相对独立的状态(staltes),在稻田调查中分别记录其单位面积的数量。通过换算,计算卵、1-2龄若虫和3-5龄若虫的存活率(Sg,Ss,Sl)及各作用因子相对应的存活率(S1,S2,S3,S4,S5,S6),同时通过实验种群的产卵量(FPfP),成虫逐日产卵概率(Pn)和自然种群成虫逐日存活率(AAa)组成的下代卵量概率,∑Pfl(SAa)′组成褐稻虱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各个组分,如果包含成虫迁移后的居留率St,则根据生命表组分建立的种群趋势数字模型(Morris-Watt种群数学模型^[7,10,11])可扩充为:I=SESSSLFPFP♂St∑Pfl(SAa)协′I=S1S2S3S4S5S6FPFP♀St∑Pfl(S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系统 种群生命表 褐稻虱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斑叶螨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组建与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牛永浩 周长勇 花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6-170,共5页
【目的】了解二斑叶螨在菜豆、桃、苹果、凤仙花4种寄主植物上的种群变化规律,为二斑叶螨的测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温((25±1)℃)、光照16 h、相对湿度20%的条件下,组建二斑叶螨在菜豆、苹果、桃、凤仙花上的实验种... 【目的】了解二斑叶螨在菜豆、桃、苹果、凤仙花4种寄主植物上的种群变化规律,为二斑叶螨的测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温((25±1)℃)、光照16 h、相对湿度20%的条件下,组建二斑叶螨在菜豆、苹果、桃、凤仙花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二斑叶螨在菜豆、桃、苹果、凤仙花4种寄主上的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210 5,0.192 6,0.181 7,0.149 7;在菜豆、桃、苹果、凤仙花4种寄主植物上,随着时间的增加,二斑叶螨每雌产雌数总体上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二斑叶螨在以上4种寄主植物上平均每雌产雌数分别为1.867 4,1.436 2,2.851 2,1.034 2。【结论】二斑叶螨在这4种寄主植物上种群数量均增加,在菜豆上的适应度和嗜食性最好,在苹果上的种群繁殖速度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斑叶螨 寄主植物 实验种群生命表 内禀增长率 每雌产雌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斑叶螨在5种寄主植物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组建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蔡双虎 程立生 沙林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43-47,共5页
在室温25℃、光照时间16h、湿度80%的条件下,组建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试验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在四季豆、棉花、苹果、茄子、辣椒上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2634,0.1788,0.2098,0.2280,0.1538,次代种群数量显著增长;在稳定种群年龄分布... 在室温25℃、光照时间16h、湿度80%的条件下,组建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试验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在四季豆、棉花、苹果、茄子、辣椒上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2634,0.1788,0.2098,0.2280,0.1538,次代种群数量显著增长;在稳定种群年龄分布中,未成熟期在5种植物上分别占总量的88.3364,85.3054,84.9365,87.3782,86.8402%,成熟期相应的分别占总量的11.6636,14.6946,15.0635,12.6218,13.1598%;对致死率为99%的不良环境的反应时间都小于3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斑叶螨 寄主植物 实验种群生命表 内禀增长率 种群年龄 成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药性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邓新平 何林 +1 位作者 刘怀 彭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63-65,共3页
系统观察了朱砂叶螨抗甲氰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实验种群在26℃下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情况,并通过组建2品系的生命生殖力表,用种群生命表参数分析抗性种群与敏感种的生态适合度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抗甲氰菊酯品系(Rf)的发育历期和寿命缩短,产... 系统观察了朱砂叶螨抗甲氰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实验种群在26℃下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情况,并通过组建2品系的生命生殖力表,用种群生命表参数分析抗性种群与敏感种的生态适合度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抗甲氰菊酯品系(Rf)的发育历期和寿命缩短,产卵量下降。敏感品系平均寿命为35 31d,平均每雌产卵量为185 00粒;抗性品系分别为29 58d,134 67粒。抗甲氰菊酯品系的净生殖率(R0=139 2147)显著低于敏感品系(R0=180 6388)。抗甲氰菊酯品系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种群加倍时间(p.b.t)分别为0 2272、1 2551和3 0508,并与敏感品系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种群加倍时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朱砂叶螨 实验种群 种群生命表参数 甲氰菊酯 杀虫剂 综合治理 农业害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褐家鼠种群生命表及其在干旱区的生存能力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颜赛勋 张艺 +1 位作者 马合木提.哈力克 艾尼瓦尔.吐米尔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1-33,共3页
从2000年至今,曾于野外捕捉的褐家鼠3 837只,其中雌鼠2 685只,雄鼠1 152只,经鉴定划分为幼年组(Ⅰ)、亚成年组(Ⅱ)、成年Ⅰ组(Ⅲ)、成年Ⅱ组Ⅳ、老年组(Ⅴ)等5个年龄组,其年龄结构探讨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种群中Ⅱ龄的平均生命期望... 从2000年至今,曾于野外捕捉的褐家鼠3 837只,其中雌鼠2 685只,雄鼠1 152只,经鉴定划分为幼年组(Ⅰ)、亚成年组(Ⅱ)、成年Ⅰ组(Ⅲ)、成年Ⅱ组Ⅳ、老年组(Ⅴ)等5个年龄组,其年龄结构探讨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种群中Ⅱ龄的平均生命期望值最高1.0357,其次为Ⅲ龄0.9488。该种群中1龄个体占优势地位,种群属于增长性种群,种群内禀增长率rm为0.2789/年,年周限增长率λ为1.3217,世代时间T为2.623年,种群经一世代的净增殖率R0为2.07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家鼠 种群生命表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棉区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文超 白山.哈吉泰 +1 位作者 何江 许建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13-117,共5页
通过对新疆北部棉区二、三代棉铃虫 [H 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 ]各发育阶段的存亡数量及其致死因子的系统观察和研究 ,组建了新疆北部棉区二、三代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新疆北部棉区二代棉铃虫消亡率为 97.5 %,种群趋势指数( I... 通过对新疆北部棉区二、三代棉铃虫 [H 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 ]各发育阶段的存亡数量及其致死因子的系统观察和研究 ,组建了新疆北部棉区二、三代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新疆北部棉区二代棉铃虫消亡率为 97.5 %,种群趋势指数( I) =3.35 3。三代棉铃虫消亡率为 94.2 7%,二、三代棉铃虫卵期和低龄幼虫 ( 1~ 3龄 )消亡率为 79.6 1%和 78.8%。 4~ 6龄消亡率分别为 18.71%和 14 .5 9%。对照 Price( 1975 )所概括植食性昆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两种基本类型 ,新疆北部棉区二、三代棉铃虫均属 A型。新疆北部棉区棉铃虫消亡因子可归纳为捕食、寄生、自然损失、生理死亡、人工打顶五个因子 ,天敌捕食和寄生是主要消亡因子。各发育阶段消亡率差异总体较小 ,天敌捕食是卵期和低龄幼虫 ( 3龄以前 )消亡的主导因子 ,而天敌寄生则是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自然种群生命表 防治指标 存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亚洲玉米螟实验种群生命表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欣诺 王丽艳 +6 位作者 张海燕 王鹏南 陈茜 孙红 刘爽 郭婷婷 杨克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1869-1872,共4页
为更有效地防治玉米螟,了解玉米螟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尤为重要。在实验室中设置5个恒温(35℃、30℃、25℃、20℃、15℃)环境,相对湿度为75%,研究不同温度对亚洲玉米螟各虫态生长发育的影响,组建玉米螟实验种群生... 为更有效地防治玉米螟,了解玉米螟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尤为重要。在实验室中设置5个恒温(35℃、30℃、25℃、20℃、15℃)环境,相对湿度为75%,研究不同温度对亚洲玉米螟各虫态生长发育的影响,组建玉米螟实验种群生命表。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螟卵的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和羽化率在25℃下均为最高.繁殖力也在25℃下达到最大值:在15-30℃温度范围下玉米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温度过高会抑制其生长速度;净生殖力(R0)和内禀增长率(rm)分别在36.80~60.14和0.07-0.10之间,且25℃下的这两项指标最高:根据生命表显示.玉米螟种群趋势指数与繁殖天数呈抛物线趋势,在25℃时种群趋势指数达到最大。据此可知.25℃为最适宜玉米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种群生命表:不同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评价胡瓜钝绥螨控制毛竹害螨的能力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艳璇 林坚贞 +2 位作者 季洁 张智强 斋藤裕 《昆虫天敌》 CSCD 2003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报道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cucumerisOudemans在 2 5℃条件下以毛竹 4种害螨南京裂爪螨chizotetranychusnanjingensisMa&Yuan、竹裂爪螨S .bambusaeReck、竹缺爪螨AponychuscorpuzaeRimando、竹刺瘿螨AculusbambusaeKuang为猎物... 本文报道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cucumerisOudemans在 2 5℃条件下以毛竹 4种害螨南京裂爪螨chizotetranychusnanjingensisMa&Yuan、竹裂爪螨S .bambusaeReck、竹缺爪螨AponychuscorpuzaeRimando、竹刺瘿螨AculusbambusaeKuang为猎物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①胡瓜钝绥螨能取食上述 4种害螨 ,其世代存活率依次为 90 4%、77 5 5 %、 87 93%、 81 63% ;②每雌总产卵量依次为 38 1 2粒、 45 77粒、 35 5 9粒、 30 76;③胡瓜钝绥螨以南京裂爪螨为猎物其净增殖率R0 =1 6 74低于南京裂爪螨 (R0 =2 0 84) ,但是内禀增长率rm=0 1 5 4是猎物的 1 73倍 (rm=0 0 89) ,世代周期T =1 8 31和种群倍增时间t=4 5 0 88均低于南京裂爪螨 (T =33 35 ,t=7 70 4 ) ,因此在林间当南京裂爪螨离巢、破巢或大量迁移时能有效地控制其种群增长 ;④胡瓜钝绥螨以竹裂爪螨为猎物其净增殖率R0 =2 5 81 ,内禀增长率rm=0 1 5 2 ,周限增长率λ =1 1 64均低于竹裂爪螨 (R0 =39 2 8、rm=0 1 92、λ =1 2 1 2 ) ,而世代周期T =2 1 35种群倍增时间t=4 5 5 2均高于竹裂爪螨 (T =1 9 0 8,t=3 60 3)因此必须在竹裂爪螨处于低密度时释放胡瓜犯绥螨才能有效地控制其种群密度的增长 ;⑤胡瓜钝绥螨以竹裂爪螨为猎物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瓜钝绥螨 毛竹害螨 实验种群生命表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741杨林中靶标害虫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军侠 高宝嘉 +1 位作者 张芳 姜文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108,共7页
通过在转基因741杨林中,对靶标害虫舞毒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比较研究,证明转基因741杨林中舞毒蛾世代存活率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种群趋势指数降低了82%~92%,表明转基因杨可以减少靶标害虫的自然种群数量。经存活曲线分析得知舞毒蛾种群... 通过在转基因741杨林中,对靶标害虫舞毒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比较研究,证明转基因741杨林中舞毒蛾世代存活率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种群趋势指数降低了82%~92%,表明转基因杨可以减少靶标害虫的自然种群数量。经存活曲线分析得知舞毒蛾种群的个体死亡主要发生在幼龄幼虫期,特别是对1,2龄幼虫的致死能力更为明显。经过对转基因741杨林中舞毒蛾各死亡因子的致死力比较分析可知:由毒蛋白直接引起的食物和环境共同作用、病菌致死以及间接引起的化蛹死亡率升高的最为明显,转基因741杨林中舞毒蛾各龄期幼虫寄生性天敌的寄生率较之未转基因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741 舞毒蛾 种群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突圆蚧自然种群生命表的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初奖 童应华 +1 位作者 陈顺立 张飞萍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7-270,共4页
利用Berryman法组建松突圆蚧自然种群生命表,采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进行关键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死亡是该虫种群的关键死亡因子,一龄若虫为关键死亡阶段;其他因子控制作用指数大小依次是未知死亡、捕食、昆虫寄生和病原寄生,说明... 利用Berryman法组建松突圆蚧自然种群生命表,采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进行关键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死亡是该虫种群的关键死亡因子,一龄若虫为关键死亡阶段;其他因子控制作用指数大小依次是未知死亡、捕食、昆虫寄生和病原寄生,说明天敌控制作用中,捕食是最重要的控制因子,然而,当地寄生性与捕食性天敌较少,不足以对松突圆蚧自然种群构成有效控制;松突圆蚧种群趋势指数I=4.12>1,种群呈发展趋势;其存活曲线属于Price(1975)A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种群生命表 重要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陆永跃 梁广文 曾玲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39,共4页
通过调查研究 ,明确了留头蕉茎是香蕉假茎象甲 (Odoiporuslongicollis)重要虫源地 ;各季节自然条件下雌虫产卵量以春秋季较大 ,冬夏季较小 .组建了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夏季自然种群生命表 ,并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分析了各种因子对假... 通过调查研究 ,明确了留头蕉茎是香蕉假茎象甲 (Odoiporuslongicollis)重要虫源地 ;各季节自然条件下雌虫产卵量以春秋季较大 ,冬夏季较小 .组建了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夏季自然种群生命表 ,并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分析了各种因子对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的作用 .结果表明 ,夏季假茎象甲自然种群趋势指数成长蕉株上平均为1 9974 ,留头蕉茎上平均为 1 5 2 37.“捕食及其他”因子对该虫种群控制作用最大 ,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成长蕉株上为 1 84 4 3,留头蕉茎上为 2 6 4 4 6 ;“自然死亡”作用次之 ,“疾病”因子作用最小 .“捕食及其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品种 雌虫产卵量 存活率 香蕉假茎象甲 自然种群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剑纹灰翅夜蛾实验种群生命表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东林 许慧卿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64-168,共5页
 通过室内饲养淡剑纹灰翅夜蛾[Spodopteradepravata(Bulter)],探索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淡剑纹灰翅夜蛾室内第一代发生时间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第二代发生时间为8月中旬至9月中旬;第一代幼虫期、蛹期分别为18 66d和7 27d,第二代...  通过室内饲养淡剑纹灰翅夜蛾[Spodopteradepravata(Bulter)],探索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淡剑纹灰翅夜蛾室内第一代发生时间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第二代发生时间为8月中旬至9月中旬;第一代幼虫期、蛹期分别为18 66d和7 27d,第二代幼虫期、蛹期分别比第一代延长7 66%和41 68%,两代幼虫期和蛹期都呈极显著差异;第一代世代存活率为53 21%、单雌平均产卵量276 28粒、世代净增长率为74 3836、内禀增长率为0 1391、周限增长率为1 1492,第二代比第一代分别降低了21 01%、17 39%、33 40%、24 16%和3 30%;第一代世代平均周期为31 2227d,种群加倍时间为4 9831,第二代比第一代分别增加了19 52%和31 85%;淡剑纹灰翅夜蛾取食黑麦草的世代存活率和繁殖力都很高,不同世代种群增长参数差异明显;淡剑纹灰翅夜蛾卵期及1龄、2龄幼虫死亡率较高,是防治的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剑纹灰翅夜蛾 实验种群生命表 草坪害虫 发育速率 种群存活率 种群生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松木蠹象自然种群生命表初报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菊华 杨春花 +3 位作者 罗正方 王莹 李永和 谢开立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0-112,共3页
通过林间定期周年跟踪观察研究,编制出了华山松木蠢象自然种群生命表,并对影响华山松木蠢象自然种群的关键阶段进行了分析,计算出华山松木蠢象自然种群趋势指数,初步对华山松木蠢象种群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林学 昆虫学 华山松木蠢象 自然种群生命表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参数分析毛竹害螨暴发成灾的成因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艳璇 季洁 +2 位作者 林坚贞 斋藤裕 张智强 《竹子研究汇刊》 2003年第3期23-29,共7页
研究分析南京裂爪螨、竹裂爪螨、竹缺爪螨在 2 0℃、2 5℃、32℃温度条件下实验种群生命表 ,结果表明 :温度是影响这三种害螨总产卵量、世代存活率、生殖力以及种群增长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三种害螨的共同天敌竹盲走螨在 2 5℃条件下... 研究分析南京裂爪螨、竹裂爪螨、竹缺爪螨在 2 0℃、2 5℃、32℃温度条件下实验种群生命表 ,结果表明 :温度是影响这三种害螨总产卵量、世代存活率、生殖力以及种群增长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三种害螨的共同天敌竹盲走螨在 2 5℃条件下分别以这三种害螨为猎物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并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1竹盲走螨以南京裂爪螨为猎物其净增殖率 (R0 =2 2 .35 ) ,内禀增长率 (rm=0 .15 5 ) ,周限增长率 (λ=1.16 8)均高于南京裂爪螨 (R0 =2 0 .84 ,rm=0 .0 89,λ=1.0 94 ) ,而种群倍增时间 (t=4 .4 6 6 )低于南京裂爪螨 (t=7.70 4 ) ,因此在林间能有效地控制南京裂爪螨种群的增长 ;2竹盲走螨以竹裂爪螨为猎物 ,其净增殖率 (R0 =2 8.35 )、内禀增长率 (rm=0 .15 2 )、周限增长率 (λ=1.16 4)均低于竹裂爪螨 (R0 =39.2 8,rm=0 .192 ,λ=1.2 12 ) ,而种群倍增时间 (t=4 .5 6 5 9)高于竹裂爪螨 (t=3.6 0 37) ,因此在林间猎物处于高密度时不能完全有效地控制竹裂爪螨种群的增长 ;3竹盲走螨以竹缺爪螨为猎物 ,其净生殖率 (R0 =2 1.89)与竹缺爪螨 (R0 =2 1.89)相近 ,而内禀增长率(rm=0 .14 8) ,周限增长率 (λ=1.16 0 )低于竹缺爪螨 (rm=0 .185 ,λ=1.2 0 3) ,种群倍增时间 (t=4 .6 75 3)高于竹缺爪螨 (t=3.75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种群生命表 参数分析 毛竹害螨 灾害成因 产卵量 世代存活率 生殖力 种群增长指数 净增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天牛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大庄 阎浚杰 +2 位作者 阎晔辉 纪殿荣 王志刚 《河北林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140-142,共3页
毛白杨幼林地桑天牛主要死亡因子为:卵寄生蜂寄生、啄木鸟啄食和林木折断或枯死后影响其生长发育等。经过一代自然种群生命表初步研究,结果其种群趋势指效为3.84.
关键词 毛白杨 幼林地 桑天牛 自然种群生命表 卵寄生蜂 啄木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缺爪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飞萍 蔡秋锦 钟景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在 2 5℃温度条件下 ,用黄金间碧竹 (Bambusavulgariscv .vittata)叶饲养竹缺爪螨 (AponychuscorpuzaeRimando) ,应用生存分析理论和多维矩阵模型组建竹缺爪螨种群生命表 ,计算得种群主要参数为 :内禀增长率rm =0 0 811,净增殖率R0 =5 ... 在 2 5℃温度条件下 ,用黄金间碧竹 (Bambusavulgariscv .vittata)叶饲养竹缺爪螨 (AponychuscorpuzaeRimando) ,应用生存分析理论和多维矩阵模型组建竹缺爪螨种群生命表 ,计算得种群主要参数为 :内禀增长率rm =0 0 811,净增殖率R0 =5 836 8,平均世代长度T =2 1 75 32d ,周限增长率λ =1 0 845 d ;并分析了种群在不同年龄的生命状态 ,各发育期重叠情况以及稳定的年龄—阶段分布 ;最后讨论了应用这 2种方法组建螨类生命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缺爪螨 黄金间碧竹 生存分析 多维矩阵模型 种群生命表 竹类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