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6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梨桃混植园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及危害桃梢规律研究
1
作者 于利国 赵胜优 +1 位作者 索相敏 马文会 《河北果树》 2025年第1期16-17,24,共3页
于2019-2023年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方法在石家庄梨桃混植园内对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与危害桃梢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5代,分别在4月中下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8月中下旬。各代... 于2019-2023年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方法在石家庄梨桃混植园内对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与危害桃梢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5代,分别在4月中下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8月中下旬。各代平均历期分别为43.0、31.8、29.0、25.2和68.6 d,诱蛾量平均169.0、114.0、213.9、383.9和363.7头。各年度危害桃梢均有4个高峰期,分别在5月中下旬、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和8月上旬至下旬,折梢数量2019-2022年各为2067、1590、1289和2287个,占总折梢比例分别为26.85%、28.91%、26.56%和17.68%。梨小食心虫在梨桃混植园内1年发生5代,其年度各世代高峰期和诱蛾量及危害桃梢长规律为田间综合防控提供帮助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梨桃混植园 种群动态折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地区花生蓟马的物种组成及种群动态
2
作者 曲春娟 刘燊 +3 位作者 姜晓静 朱悦 曲明静 李晓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5,共10页
为指导花生田蓟马的精准防控,了解和明确全国不同产区花生田蓟马的种类组成及其种群动态,采用盘拍法和色板诱集法对6个代表性地区的花生蓟马进行调查、鉴定,在此基础上对其多样性、相似性进行比较并对物种组成结构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结... 为指导花生田蓟马的精准防控,了解和明确全国不同产区花生田蓟马的种类组成及其种群动态,采用盘拍法和色板诱集法对6个代表性地区的花生蓟马进行调查、鉴定,在此基础上对其多样性、相似性进行比较并对物种组成结构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乌鲁木齐、吉林公主岭、山西汾阳、山东青岛、福建泉州、广东湛江6个地区一共采集到14234头蓟马,隶属于3科6属10种;在属级和种级组成上表现为蓟马科属、种占比最大。从整体看,花蓟马/西花蓟马、烟蓟马、普通大蓟马和玉米黄呆蓟马是花生田的主要蓟马种类。不同地区蓟马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大小依次为青岛>乌鲁木齐>泉州>公主岭>湛江>汾阳,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大小依次为湛江>汾阳>公主岭>泉州>乌鲁木齐>青岛。蓟马群落两两之间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在0.40~1.00之间,为中等不相似、中等相似和极相似,以中等相似情况居多;6个地区被明显地聚类为北方产区和南方产区两大类。北方四个地区多以花蓟马/西花蓟马和烟蓟马为优势种,分别占所采集蓟马总数的35.72%~40.35%、15.20%~56.55%;普通大蓟马是南方两个地区的优势种,占蓟马总数的31.09%~74.32%。花蓟马/西花蓟马和普通大蓟马在整个花生生育期都有发生,而烟蓟马多在早期或早中期发生。此前在花生上极少关注的玉米黄呆蓟马,在北方和华南产区都可以大量稳定发生,具有为害花生的潜在风险。此外还发现,蓟马调查方法不同对最终得到的物种数目及占比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蓟马 物种组成 优势种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眉县单片膜瓣叶蝉种群动态及色板诱捕作用研究
3
作者 耿彪 张皓 +1 位作者 李建军 秦道正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9-386,共8页
采用数叶调查法、黄板诱捕法及有关分析软件,研究陕西眉县猕猴桃园重要害虫单片膜瓣叶蝉的种群消长动态,以及黄板不同悬挂高度及方向对单片膜瓣叶蝉诱捕作用的影响,为单片膜瓣叶蝉的绿色防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陕西眉县猕猴桃单片膜瓣... 采用数叶调查法、黄板诱捕法及有关分析软件,研究陕西眉县猕猴桃园重要害虫单片膜瓣叶蝉的种群消长动态,以及黄板不同悬挂高度及方向对单片膜瓣叶蝉诱捕作用的影响,为单片膜瓣叶蝉的绿色防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陕西眉县猕猴桃单片膜瓣叶蝉若虫发生呈三峰型曲线变化,成虫发生呈双峰型曲线变化,6月成虫虫口开始快速上升,7月中旬到达第1个发生高峰,9月下旬出现第2个发生高峰;5月若虫虫口开始快速上升,发生高峰期分别出现在5月上旬,6月初和7月中旬;黄板对单片膜瓣叶蝉的诱捕效果最好,绿板其次,蓝板和白板对叶蝉的诱捕效果较差;不同月中黄板悬挂高度对单片膜瓣叶蝉的诱捕效果不同,6月和8月距地面60 cm、90 cm、120 cm和150 cm 4个悬挂高度之间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异,7月距地面90 cm处效果最好,10月距地面150 cm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片膜瓣叶蝉 种群动态 色板 诱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眼高原鳅寄生胃瘤线虫的种群动态及分布模式研究
4
作者 夏深圳 张丽 +6 位作者 杨圆圆 石彩霞 王瑾璞 岳城 王鑫 郭威 郝翠兰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4,共6页
为了解新疆吐鲁番市大草湖中细眼高原鳅(Triplophysa microphthalm)寄生胃瘤线虫(Eustrongylide sp.)的感染情况,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形态学鉴定结合ITS序列的分子鉴定,于2024年4月剖检大草湖细眼高原鳅190尾,分析其胃瘤线虫的感染率、感... 为了解新疆吐鲁番市大草湖中细眼高原鳅(Triplophysa microphthalm)寄生胃瘤线虫(Eustrongylide sp.)的感染情况,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形态学鉴定结合ITS序列的分子鉴定,于2024年4月剖检大草湖细眼高原鳅190尾,分析其胃瘤线虫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和种群分布模式等。结果显示,细眼高原鳅肠系膜中胃瘤线虫感染率为45.79%,平均感染强度(8.18±0.95),平均感染丰度为(3.75±0.53),细眼高原鳅中的胃瘤线虫方均比(S2/X)>1。胃瘤线虫在不同体长段细眼高原鳅中的感染率、平均感染强度和平均丰度随着体长的增加而增长,胃瘤线虫种群在细眼高原鳅中主要呈聚集分布。此次研究首次在细眼高原鳅上采集到了胃瘤线虫,为胃瘤线虫的中间宿主的相关研究做出了补充,并对胃瘤线虫分布特点进行研究,旨在为细眼高原鳅和其他珍稀飞禽的病害防治提供理论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情况 种群动态 细眼高原鳅 胃瘤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建群种种群动态与邻体效应研究
5
作者 许也娜 余洋 +4 位作者 郭盛才 郑毅 彭威雄 曹洪麟 练琚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1-331,共11页
探究建群种的种群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加深对森林碳循环和源汇转换的了解,并为森林保护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以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 hm2固定监测样地的建群种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荷木(Schima superba)和黄杞(... 探究建群种的种群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加深对森林碳循环和源汇转换的了解,并为森林保护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以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 hm2固定监测样地的建群种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荷木(Schima superba)和黄杞(Engelhardia roxburghiana)为研究对象,利用重要值、死亡率、补员率、径级结构等分析其种群动态特点,进而根据种群动态特征,通过邻体效应分析其存活与邻体密度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锥栗种群和黄杞种群动态稳定,在样地群落中保持优势地位,死亡率与补员率较低;荷木种群在2010—2015年间大量个体死亡,在样地群落中优势地位急剧下降。锥栗中树个体的存活与同种邻体密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现出明显的种内竞争或负密度制约现象;荷木在种群动态稳定时期,大树个体存活与同种邻体密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符合生境过滤假说;荷木在种群个体大量死亡时期,大树个体存活与同种邻体密度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消失,而与异种邻体密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周围的异种个体聚集的地方荷木存活的可能性大,符合异群保护假说;黄杞个体的存活动态与邻体密度关系大多不显著,表明黄杞的存活几乎不受邻体影响。建群种对邻体的响应具有种间差异,同一物种在不同生活史阶段也有不同策略,佐证了环境过滤与生态位分化共同作用于该群落,维持了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建群种 种群动态 邻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沙区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对红砂种群动态的影响
6
作者 柴长春 赵赫然 +4 位作者 李雪娇 张珊 吴明兴 卢军义 何芳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017-7025,共9页
为探究干旱沙区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对红砂种群动态影响,以典型干旱沙区——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已发育生物土壤结皮并有红砂种群成功定居的区域为研究场所,采用野外定位监测与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表以藻类结皮(ACS)、地衣结皮(LCS)、地... 为探究干旱沙区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对红砂种群动态影响,以典型干旱沙区——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已发育生物土壤结皮并有红砂种群成功定居的区域为研究场所,采用野外定位监测与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表以藻类结皮(ACS)、地衣结皮(LCS)、地衣-藓类结皮(LMCS)、藓类结皮(MCS)为主微区域的红砂种群种群动态特征及4者间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生物土壤结皮不断演替,红砂幼苗、幼株、成株及总株密度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幼苗、幼株和总株密度峰值出现在LCS,成株密度峰值出现在LCS和LMCS;(2)在ACS向MCS演替过程中,红砂种群龄级结构一直表现为稳定型,但Ⅰ、Ⅴ和Ⅵ级植株数量百分比均发现了变化,特别是LMCS向MCS演替,三者急剧减小甚至为0;(3)红砂株龄7a以下时,植株保苗率随生物土壤结皮演替而持续减低,7a以上植株在ACS上已稳定,9a以上植株在其他3类样地上趋于稳定;(4)研究区红砂种子向东、南方向扩散距离远大于西、北方向,东、南方向有效传播距离随生物土壤结皮演替而缩短,0.5—8 m的种子定居量大小依次为:LMS>MCS>LMCS>ACS。基于以上研究得出,干旱沙区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对红砂保苗率、种子扩散过程等均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研究区及类似区域开展红砂人工种群建植时,必须结合地表生物土壤结皮发育特征来选择最适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 干旱沙区 生物土壤结皮 演替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灵川县松材线虫病疫点乡镇松墨天牛种群动态研究
7
作者 文盛兰 常明山 +1 位作者 赵鹏飞 罗辑 《广西植保》 2025年第2期18-21,共4页
为掌握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松材线虫病疫点乡镇松墨天牛的种群动态规律,2018—2020年在灵川县疫点乡镇通过设置诱捕器监测林间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情况。结果表明,2018—2020年大圩镇松墨天牛种群数量显著多于灵川镇和公平乡,灵川镇和公平乡... 为掌握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松材线虫病疫点乡镇松墨天牛的种群动态规律,2018—2020年在灵川县疫点乡镇通过设置诱捕器监测林间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情况。结果表明,2018—2020年大圩镇松墨天牛种群数量显著多于灵川镇和公平乡,灵川镇和公平乡数量接近;灵川县5—7月为松墨天牛成虫羽化高峰期,且全年只有1个羽化高峰期;灵川县疫点乡镇松墨天牛数量与灵川县2018—2020年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成显著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弱。明确松墨天牛种群动态规律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防治,也有利于开展疫木除治等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APF-I型引诱剂 灵川县 种群动态 松材线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宽阔水拟小鲵种群动态与生境特征初步调查
8
作者 姚小刚 兰洪波 +4 位作者 张强 曾燕玲 李光容 肖息 田晓光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3期56-61,共6页
宽阔水拟小鲵(Pseudohynobius kuankuoshuiensis)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两栖动物,其生态学基础资料极其匮乏。为掌握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宽阔水拟小鲵种群现状及生境特征,于2018—2020年采取样线法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共记录到... 宽阔水拟小鲵(Pseudohynobius kuankuoshuiensis)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两栖动物,其生态学基础资料极其匮乏。为掌握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宽阔水拟小鲵种群现状及生境特征,于2018—2020年采取样线法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共记录到宽阔水拟小鲵191只,其种群动态处于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状态,宽阔水拟小鲵常栖息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方竹林、灌丛、小溪和临时性水坑或溪流中,海拔在1401~1576 m。最佳水体pH值6.4~7.6,水温12.7~14.2℃,气温10.7~16.6℃,空气湿度80.20%~89.90%。宽阔水拟小鲵种群大小与人为干扰程度呈负相关,而与向好的生境变化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阔水拟小鲵 种群动态 生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李园食心虫种类及其种群动态
9
作者 赵晓珍 陈唐 +5 位作者 王勇 程黔川 何春丽 张敏 王红 马玉华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48-56,共9页
【目的】探明空心李园食心虫主要种类及种群发生动态,并分析温度、降雨对食心虫发生的影响,为准确有效防控空心李食心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食心虫性诱剂诱捕法,对贵州省沿河县空心李园食心虫的主要发生种类及其成虫在田间的种... 【目的】探明空心李园食心虫主要种类及种群发生动态,并分析温度、降雨对食心虫发生的影响,为准确有效防控空心李食心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食心虫性诱剂诱捕法,对贵州省沿河县空心李园食心虫的主要发生种类及其成虫在田间的种群消长动态进行调查,并分析月平均温度和降雨量对成虫发生的影响。【结果】沿河空心李园能诱集到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桃蛀螟,其中,以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诱集到成虫数量最多,占比最高时分别达59.27%、54.57%,梨小迷向素的应用可降低梨小食心虫成虫诱集量。梨小食心虫在6—8月为发生盛期,主要出现3个高峰期,存在世代重叠。李小食心虫在6—8月为发生盛期,主要出现3个高峰期。桃小食心虫和桃蛀螟诱集数量较少,成虫发生高峰期集中在7—8月。食心虫发生盛期的平均温度在22.2~30.3℃,适宜温度下降雨有利于成虫的发生。【结论】贵州省沿河县空心李园食心虫以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为主,发生高峰期集中在6—8月,夏季降雨量大有利于成虫的发生。建议4月中旬梨小食心虫出现前,在空心李园应用梨小迷向素降低梨小食心虫成虫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李 食心虫 性诱剂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盘锦地区稻飞虱天敌螯蜂种群动态研究
10
作者 马晓慧 邢亚楠 +3 位作者 郭莉 刘郁 车喜庆 桑海旭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螯蜂科昆虫是稻飞虱的重要天敌,兼具捕食与寄生习性,其在发挥稻田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的自然调控功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连续4年在我国粳稻重要产区辽宁省盘锦市进行稻田螯蜂科昆虫调查研究,以明确我国北方稻飞虱天敌螯蜂的种类及... 【目的】螯蜂科昆虫是稻飞虱的重要天敌,兼具捕食与寄生习性,其在发挥稻田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的自然调控功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连续4年在我国粳稻重要产区辽宁省盘锦市进行稻田螯蜂科昆虫调查研究,以明确我国北方稻飞虱天敌螯蜂的种类及田间发生情况。【方法】以寄主稻飞虱体背出现“背囊”(下称“背囊”寄主,螯蜂卵期至幼虫期)、蜂茧(螯蜂幼虫期至蛹期)、螯蜂雌成虫三个虫态为考查指标,开展盘锦地区稻飞虱天敌螯蜂种类调查,研究了常规稻田和养蟹稻田中不同虫态螯蜂的种群动态,分析了常规稻田中螯蜂与寄主稻飞虱种群动态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盘锦地区稻飞虱天敌螯蜂共有2种,分别为黑腹单节螯蜂[Haplogonatopus oratorius(Westwood)]和稻虱红单节螯蜂[Haplogonatopus apicalis R.C.L.Perkins],优势种为黑腹单节螯蜂;8月15日盘锦地区养蟹稻田中,稻飞虱天敌螯蜂种群数量达到峰值(9.80±0.20头/点)。考查螯蜂的不同虫态,雌成虫的数量峰值(4.40±0.60头/点)、“背囊”寄主的数量峰值(6.40±0.51头/点)、蜂茧的数量峰值(3.20±1.24头/点)均出现在养蟹稻田,高峰期分别为7月30日、8月15日和9月15日。【结论】盘锦地区养蟹稻田中稻飞虱天敌螯蜂种群数量高于常规稻田,常规稻田中螯蜂与寄主稻飞虱种群动态无明显相关性。养蟹稻田几乎不施用杀虫剂,促使稻飞虱螯蜂科天敌种群密度增加,有利于其发挥稻田生态系统自然控害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螯蜂 优势种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园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及卵消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利国 赵胜优 +1 位作者 索相敏 马文会 《河北果树》 2024年第4期9-10,13,共3页
2019-2023年采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监测成虫周年发生动态、田间定果、定期调查卵数量消长。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石家庄梨园1年发生5代,成虫始见于3月下旬至4月初,终见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历期191~215 d。各年度均出现5个高峰,分... 2019-2023年采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监测成虫周年发生动态、田间定果、定期调查卵数量消长。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石家庄梨园1年发生5代,成虫始见于3月下旬至4月初,终见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历期191~215 d。各年度均出现5个高峰,分别在4月20日、6月9日、6月29日至7月9日、7月29日至8月8日和8月29日至9月7日。各世代平均诱蛾量分别为2212.90、481.00、792.10、1796.40、2374.86头,历期平均各为46.6、31.0、23.0、29.0、77.0 d。卵始见于6月下旬或7月上旬,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末期在9月中下旬梨果采收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种群动态 消长规律 梨果着卵 高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叶蝉种群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黄蓉 陈洪凡 +5 位作者 胡建坤 聂樟清 倪永辉 江武 华宇 黄瑞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9-294,共6页
为了探寻棉叶蝉种群数量田间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决策依据,于不同年份调查了不用药棉田的棉叶蝉数量及其消长规律,对比了常规用药棉田与不用药棉田的棉叶蝉种群动态差异,初步探索了抗虫棉和邻作作物对棉叶蝉... 为了探寻棉叶蝉种群数量田间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决策依据,于不同年份调查了不用药棉田的棉叶蝉数量及其消长规律,对比了常规用药棉田与不用药棉田的棉叶蝉种群动态差异,初步探索了抗虫棉和邻作作物对棉叶蝉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昌和九江地区12月仍观测到棉株上有棉叶蝉的活动;2022年棉叶蝉虫口峰值明显高于2021年和2020年,且高峰期时间跨度较大,可能与当年7月-10月的旱情相关;不用药棉田年度间棉叶蝉种群变化趋势并无明显区别;常规用药棉田较不用药棉田棉叶蝉高峰期的时间推迟,但种群数量峰值无明显差异;抗虫棉与非抗虫棉上棉叶蝉个体数量变化动态基本一致,但抗虫棉上棉叶蝉的虫口峰值明显大于非抗虫棉;与玉米邻种的棉田棉叶蝉虫口峰值与对照处理无明显差异,但其峰值出现时间较其他栽培模式推迟;与玲珑菊和贡菊邻种的棉田棉叶蝉虫口峰值数量明显大于其他处理;与甜瓜和番茄邻种的棉田棉叶蝉虫口峰值明显低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棉叶蝉在赣北有越冬的可能;棉叶蝉的大发生可能与旱情相关;棉田用药可能仅推迟高峰期;抗虫棉有加重棉叶蝉发生的趋势;玲珑菊和贡菊与棉花邻作会加大棉叶蝉对棉田的为害;甜瓜和番茄与棉花邻作可能具有生态控虫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叶蝉 种群动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库尔勒八字地老虎在不同温度下的种群生命表及灯下成虫种群动态 被引量:3
13
作者 楚士娇 刘冰 +1 位作者 王佩玲 陆宴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4,共9页
【目的】研究温度对新疆库尔勒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明确其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方法】利用两性生命表方法比较15, 20, 25, 30和35℃下八字地老虎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发育历期及繁殖... 【目的】研究温度对新疆库尔勒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明确其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方法】利用两性生命表方法比较15, 20, 25, 30和35℃下八字地老虎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发育历期及繁殖力,分析不同温度对其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并计算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利用灯诱监测数据分析2020-2022年期间新疆库尔勒农区八字地老虎种群动态与日平均温度变化的关系。【结果】15℃时八字地老虎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均低于30%,30℃时幼虫存活率、化蛹率低于10%且蛹不能正常羽化,35℃时幼虫不能存活。八字地老虎各发育阶段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15, 20, 25, 30和35℃时卵历期分别为15.52, 7.40, 5.47, 4.88和3.88 d;15, 20, 25和30℃时幼虫历期分别为109.43, 40.53, 26.48和24.55 d;15, 20和25℃时蛹历期分别为41.43, 18.00和12.54 d。15℃时种群呈负增长,20和25℃时种群呈正增长,其中25℃时内禀增长率(r_m)最大。八字地老虎卵、1-6龄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81, 8.43,9.95, 10.26, 12.52, 13.58, 12.60和10.81℃,有效积温依次为79.62, 92.17, 56.09, 57.03, 39.35, 38.16, 80.72和172.39日·度。2020-2022年灯诱监测数据表明,八字地老虎在新疆库尔勒每年发生3代,成虫高峰期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下旬和9月上旬,对应的日平均温度在19.5~26.5℃之间。【结论】低于15℃时八字地老虎种群呈负增长,超过30℃时不能完成生活史,而20~25℃比较适合八字地老虎的生长与繁殖,该结果为明确新疆库尔勒八字地老虎的温度适应能力及其发生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字地老虎 生命表参数 温度 发育历期 种群动态 两性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崇明东滩湿地潮滩梯度下芦苇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虓 李德志 +5 位作者 计阳晴 李羚菱 Rasool Samreen Ghulam Tehreem Rafique 王莹 陈婧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664,共8页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崇明东滩湿地潮间带的优势种,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与净化功能。芦苇种群主要在中、高潮滩呈带状分布,但在低潮滩也有小斑块状分布。作为典型根茎型克隆植物的芦苇种群,在盐沼湿地不同潮滩表现出怎样的种群...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崇明东滩湿地潮间带的优势种,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与净化功能。芦苇种群主要在中、高潮滩呈带状分布,但在低潮滩也有小斑块状分布。作为典型根茎型克隆植物的芦苇种群,在盐沼湿地不同潮滩表现出怎样的种群动态特征,进而反映出怎样的差异化的适应能力,值得深入研究。以分布在崇明东滩湿地低、中、高3个潮滩上的芦苇种群为研究对象,全程定位追踪起始于4、6月的同生群在整个生长季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定量分析它们的动态生命表、生存曲线、生存率和累积死亡率,系统揭示分布于3个潮滩的芦苇种群典型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起始于4月的处于低、中、高3个潮滩上的芦苇同生群,其生存曲线存在差异,它们分别趋近于Deevey-Ⅰ型、Deevey-Ⅱ型和Ⅲ型的过渡型,以及Deevey-Ⅰ型和Ⅱ型的过渡型;(2)起始于6月的处于低、中潮滩上的芦苇同生群,其生存曲线呈现出与4月同生群相似的特征,高潮滩同生群则由Deevey-Ⅰ型和Ⅱ型的过渡型转变成Deevey-Ⅱ型和Ⅲ型的过渡型;(3)经综合分析,高潮滩芦苇同生群稳定性最强,低潮滩同生群相对不稳定,中潮滩同生群在生长初期不稳定而在生长中后期趋于稳定;(4)基于上述研究结果,针对东滩湿地沿潮滩梯度分布的芦苇种群的保育与管理提出了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湿地 芦苇 动态生命表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江南油杉群落区系与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碧华 陈绪辉 +5 位作者 罗敏贤 陈泽平 张雨晨 刘宝 刘益鹏 郑世群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江南油杉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福建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南油杉群落为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物种组成及植物区系成分,编绘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计算数量动态指数,并引用时间序列模型,以探明江... 江南油杉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福建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南油杉群落为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物种组成及植物区系成分,编绘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计算数量动态指数,并引用时间序列模型,以探明江南油杉群落现状及种群动态,为该物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该群落有维管束植物54科97属159种,划分为10个分布区类型和10个亚型,热/温比值(R/T)为1.81。2)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形结构,第Ⅶ龄级个体缺失,总体呈现“增长-稳定-衰退-增长-衰退”的波动结构动态关系。3)种群存活曲线属于“凹”形(Deevey-Ⅲ型),死亡率和消失率最大值均出现在第Ⅰ龄级,最小值均出现在第Ⅲ龄级。4)种群生存率逐渐下降,累计死亡率逐渐增加,死亡密度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从第Ⅱ龄级后基本表现一致,均在第Ⅲ龄级出现最小值,之后变化基本持平。5)时间序列模型显示,种群将以小树和中树为主,老年个体的数量波动不大。综上所述,江南油杉种群发展稳定性不高,幼苗死亡率高(94.1%),种群规模呈逐渐缩小趋势,需通过开展科学的人工措施,适当疏伐,创造林窗,改善林内生存环境,从而促进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油杉 珍稀濒危植物 植物区系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烟田烟蚜种群动态与空间分布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鹏 王宝剑 +7 位作者 朱先志 刘文涛 周仙红 任广伟 庄乾营 高欢欢 张秀霞 张安盛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16-122,共7页
烟蚜在山东烟田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研究山东烟田烟蚜种群动态与空间分布对于提高山东烟田烟蚜预测测报准确率以及有效防控该害虫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开展了烟蚜的田间种群消长动态调查,并应用5个聚集度指标(丛生指数I,聚块指标m^(*)/m,... 烟蚜在山东烟田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研究山东烟田烟蚜种群动态与空间分布对于提高山东烟田烟蚜预测测报准确率以及有效防控该害虫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开展了烟蚜的田间种群消长动态调查,并应用5个聚集度指标(丛生指数I,聚块指标m^(*)/m,久野指标Ca,扩散系数C,负二项分布K值)和2种回归方法(Iwao回归分析法与Toylar幂法则)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20—2021年烟田烟蚜的种群动态均为双峰型曲线:第1个高峰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2个高峰出现在7月上中旬。在垂直分布上,烟草植株上部叶片的烟蚜数量占比(49.07%~70.29%)显著高于中部叶片(27.64%~33.71%)和下部叶片(1.64%~19.85%)。数据分析结果显示,I(1.733 2~42.703 0)>0,m^(*)/m(2.368 3~10.414 2)>1,Ca(1.368 3~9.414 2)>0,C(2.733 2~43.703 0)>1,0<K(0.106 2~0.730 8)<8;在Iwao回归方程中,β(4.578 65)>1,α(0.190 57)>0,在Toylar幂法则回归方程中,lga(0.691 65)>0,b(1.817 05)>1,说明调查期间烟蚜种群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利用空间分布参数确定了烟蚜的理论抽样数,并提出合理的田间抽样技术,即在烟田内采用“Z”字形取样法,每点选取烟草5~10株、每株烟草调查上中部叶片2~4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 种群动态 Iwao回归分析法 Toylar幂法则 空间分布 理论抽样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汀生态恢复区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澳 王嘉铮 +4 位作者 卢思航 雷菲娅 宁宏涛 腾渝 李守中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7,共9页
[目的]分析我国亚热带生态恢复典型先锋物种马尾松在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的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为深入理解亚热带植被重建与恢复进程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福建省长汀县生态恢复区4块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调查数据... [目的]分析我国亚热带生态恢复典型先锋物种马尾松在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的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为深入理解亚热带植被重建与恢复进程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福建省长汀县生态恢复区4块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调查数据,构建积分投影模型并运用弹性分析、生命表响应试验等方法,探究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整体表现为持续衰退状态(种群增长率λ<1),随着阔叶树种在林分中相对多度增加,马尾松个体平均存活率和平均繁殖率以及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弹性分析表明,个体存活对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增长最重要,小径级个体正生长利于种群发展,繁殖对种群增长的影响较为有限。随着阔叶树种相对多度增加,对马尾松种群增长最重要的个体逐渐由幼苗转变为成年树,种群维持风险逐渐增大。生命表响应试验显示,个体生长差异是不同混交林间马尾松种群增长差异的主要来源。[结论]随着阔叶树种混交比例上升,马尾松种群内幼苗和幼年树的比例和重要性持续降低,成年树的比例和重要性不断增加,不同生活史阶段个体生命率的差异化响应驱动马尾松种群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动态 混交林 马尾松 积分投影模型 弹性分析 生命表响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长江江豚同步监测及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伟萍 徐志文 +7 位作者 龚磊强 曾南京 熊海兵 林发荣 徐翔 黄江 张琬苏 吴斌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0,共7页
为助力鄱阳湖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保护方案制定,及时准确掌握其种群动态,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开展了4次同步监测,采用Distance 7.4软件估算了其种群数量和密度。结果表明,总有效航程为1846 km,在429个位点累计观... 为助力鄱阳湖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保护方案制定,及时准确掌握其种群动态,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开展了4次同步监测,采用Distance 7.4软件估算了其种群数量和密度。结果表明,总有效航程为1846 km,在429个位点累计观测到长江江豚1001头(次),母子豚130对(次)。2019年11月在123个位点观测到225头个体;2021年11月在139个位点观测378头个体;2年间鄱阳湖长江江豚观测个体数量增长了68.0%,观测位点数量增长了13.0%,估算种群密度增长49.2%。在集群规模方面,以1~2头个体组成的群体频次最高,占60.4%~90.2%,年际间差别较大,占比逐年下降;5头及以上群体占比4.9%~12.2%,占比逐年上升,均与水位关系不明显。长江江豚平均遇见率为0.418~0.804头/km,不同水位差别较大,低水位遇见率高;2021年11月长江江豚以及母子豚的遇见率和幼豚占比均最高,说明江豚种群数量、幼体和可育雌性群体在种群中占比均呈现稳中有增趋势,表明鄱阳湖长江江豚种群可能已经实现了正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 同步监测 种群动态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漯河小麦和玉米轮作田瓢虫科天敌种类及种群动态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天奇 李天娇 +5 位作者 陈琦 侯艳红 陈莉 杜梦园 师兴凯 李世民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02-108,共7页
为了解河南漯河小麦和玉米轮作模式下瓢虫科天敌种类,明确优势种及发生消长动态,为保护瓢虫资源及开展生物防治提供数据支撑,试验于2018—2022年选取小麦和玉米轮作田定点开展了瓢虫科天敌资源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和玉米轮作... 为了解河南漯河小麦和玉米轮作模式下瓢虫科天敌种类,明确优势种及发生消长动态,为保护瓢虫资源及开展生物防治提供数据支撑,试验于2018—2022年选取小麦和玉米轮作田定点开展了瓢虫科天敌资源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和玉米轮作田,漯河本地瓢虫科天敌种类主要有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和红环瓢虫(Rodolia limbata)。红环瓢虫为漯河瓢虫科新记录种,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为优势种;不同作物类型、不同年份,优势种不同。由发生动态可知,河南漯河小麦和玉米轮作田瓢虫科天敌有3个高峰期,分别在5月上旬、7月和8月下旬至9月下旬,其中第3个高峰期瓢虫数量最多、占监测总虫量的69.20%,高峰日最高百株虫量达336头。麦田瓢虫始见期最早在3月上旬,最晚在4月下旬,玉米收获前玉米植株上尚有大量瓢虫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瓢虫 异色瓢虫 龟纹瓢虫 红环瓢虫 种群动态 小麦和玉米轮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远市水稻二化螟种群动态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世忠 李燕芳 +3 位作者 廖慧怡 陈春燕 谭祖光 肖汉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75-78,共4页
为了摸清清远市水稻二化螟发生动态,及时指导防治工作,本文对清远市水稻二化螟越冬虫源及灯诱二化螟进行了调查监测。结果表明:二化螟越冬虫量以清远市清新区最多,且2020—2022年连续3年均超过180 000头/hm^(2);连州市二化螟越冬虫量最... 为了摸清清远市水稻二化螟发生动态,及时指导防治工作,本文对清远市水稻二化螟越冬虫源及灯诱二化螟进行了调查监测。结果表明:二化螟越冬虫量以清远市清新区最多,且2020—2022年连续3年均超过180 000头/hm^(2);连州市二化螟越冬虫量最少,2020年和2021年均低于30 000头/hm^(2)。清新区灯诱二化螟发生量2021年呈现单峰现象,发生高峰期集中在7月上旬;2022年呈现“主峰+次峰”现象,7月初有一个明显的发生高峰。连南县灯诱二化螟发生量2021年呈“主峰+次峰”现象,6月中旬二化螟发生具有一个明显的高峰期;2022年呈现双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 种群动态 广东清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