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皂荚种皮结构和休眠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富华 王秀荣 +6 位作者 赵杨 潘延楠 贺浪 曾庆赢 张幸福 王彪 何可权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9,共9页
为研究皂荚种皮结构对种子吸水的影响,探索种皮和种子休眠的关系,明确种子休眠原因,对皂荚种子分别进行硫酸和热水处理后,利用体视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种皮结构,并结合矿脂密封法和染色法试验,探究皂荚种皮结构特性及吸水机制。结果... 为研究皂荚种皮结构对种子吸水的影响,探索种皮和种子休眠的关系,明确种子休眠原因,对皂荚种子分别进行硫酸和热水处理后,利用体视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种皮结构,并结合矿脂密封法和染色法试验,探究皂荚种皮结构特性及吸水机制。结果表明,皂荚种子具有硬实性,种子表面高度角质化,覆有蜡质,热水或硫酸处理前后种皮结构有明显变化,蜡质和胶状物质消失,种皮表面出现裂纹,种脐出现孔洞。密封法和染色法试验表明,种脐区域是种子的初始和主要的吸水位点。解除硬实性后,种皮多个部位均可吸水。种皮的表皮层、栅栏层、明线、厚壁细胞层,覆盖于种脐和种孔的胶状物质等结构组织可能是引起皂荚种子硬实性的主要因素。80℃热水浸种10 min可以打破种子的硬实性。种胚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皂荚种子可能是兼具物理休眠和生理休眠的复合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种皮结构 吸水机制 内源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鄂尔多斯半日花种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强 王平平 +2 位作者 苗福 高艳春 王振兴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20-23,共4页
借助双目解剖镜、普通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鄂尔多斯半日花(Helianthemumordosicum)种子的形态结构及种皮的结构进行了细致观察.种皮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粘液物质,遇水后迅速膨胀,可将种子粘附于沙子或砾石上,这可能有利于种子的... 借助双目解剖镜、普通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鄂尔多斯半日花(Helianthemumordosicum)种子的形态结构及种皮的结构进行了细致观察.种皮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粘液物质,遇水后迅速膨胀,可将种子粘附于沙子或砾石上,这可能有利于种子的吸水与萌发.成熟种子的种皮结构可明显区分为表皮层和表皮下层两部分.种皮的内、外表面均密布孔、缝,是水分和空气进出的通道.种脐周围种皮内陷折转,纵切面观似"ω"字形,种脐小孔正下方的数层紧密排列的短柱状细胞,可能有控制水分从种脐小孔进出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鄂尔多斯半日花 种皮结构 种子 形态结构 表皮层 表皮下层 种脐 半日花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种皮结构和成分对种子透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文婷婷 王洋 +3 位作者 利站 林程 关亚静 胡晋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5,共7页
为探索豌豆种皮的结构和成分对种子透水性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对种皮表面和横断面结构进行观察,并采用显微化学鉴别法、红外光谱分析法以及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仪对种皮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豌豆种脐是水分进入种子... 为探索豌豆种皮的结构和成分对种子透水性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对种皮表面和横断面结构进行观察,并采用显微化学鉴别法、红外光谱分析法以及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仪对种皮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豌豆种脐是水分进入种子的主要通道,而种皮结构中的角质层、栅栏层是水分和其他外源物质进入的主要障碍。种皮成分中纤维素、木质素、角质、含碳化合物和Sr元素等的积累增加了种皮的机械强度,从而降低种子的透水性,而种皮中K、Fe、Ca元素的积累可能有利于种皮透水。此外,研究还发现,皮壳率越高,种子透水性越好,且保持种子种皮完整性对种子吸水和保水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种皮结构 种皮成分 皮壳率 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种皮结构及种胚形态发育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秦佳梅 朱俊义 +1 位作者 刘丽华 张洁梅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6-59,共4页
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别观察刺五加种子外部形状、外种皮表面、外种皮内侧、内种皮外侧、外种皮横切面结构。结果表明,刺五加种子呈扁平状新月形;外种皮表面近于平滑,表面细密而平整;外种皮横切面由两部分细胞组成,外侧5~7层,最... 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别观察刺五加种子外部形状、外种皮表面、外种皮内侧、内种皮外侧、外种皮横切面结构。结果表明,刺五加种子呈扁平状新月形;外种皮表面近于平滑,表面细密而平整;外种皮横切面由两部分细胞组成,外侧5~7层,最内侧1层。采用层积处理的方法,保持温度23~24℃3个月可完成种胚形态发育,在0~5℃条件下2个月解除生理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种皮结构 后熟 层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眠期不同的春小麦种子种皮结构形态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晓冰 张秋英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3-14,共2页
观察表明:休眠期不同的春小麦种子种皮结构,在细胞层次上没有实质性差异,而外表皮的细胞形状,排列明显不同。休眠期长的品种,外表皮细胞排列整齐而紧凑,呈长方形;休眠期短的品种,外表皮细胞排列疏松,不整齐,多呈卵圆形,种皮的厚度与休... 观察表明:休眠期不同的春小麦种子种皮结构,在细胞层次上没有实质性差异,而外表皮的细胞形状,排列明显不同。休眠期长的品种,外表皮细胞排列整齐而紧凑,呈长方形;休眠期短的品种,外表皮细胞排列疏松,不整齐,多呈卵圆形,种皮的厚度与休眠无关。小麦种皮主要通过限制胚部的氧气供应,及对胚起物理阻碍作用而诱导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眠期 春小麦 种皮结构 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处理对苦豆子种皮结构和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晓丽 郭玉海 +1 位作者 崔旭盛 杜友 《中国种业》 2011年第8期43-45,共3页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种皮和种脐结构,研究硫酸处理打破苦豆子种子硬实、促进种子萌发的机理,探明不同粒级苦豆子种子的最适硫酸处理程度。结果表明,硫酸腐蚀可通过使苦豆子外种皮变薄,种脐脐缝开口变大来增强种子的透水性,从而促进种子萌...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种皮和种脐结构,研究硫酸处理打破苦豆子种子硬实、促进种子萌发的机理,探明不同粒级苦豆子种子的最适硫酸处理程度。结果表明,硫酸腐蚀可通过使苦豆子外种皮变薄,种脐脐缝开口变大来增强种子的透水性,从而促进种子萌发。打破种子硬实,1级种子的适宜处理为95%浓硫酸浸种30min,2级种子的适宜处理为90%浓硫酸浸种25min,3级种子的适宜处理为80%浓硫酸浸种3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种皮结构 种子萌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欢种皮结构及其与吸水的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丽 代松 +3 位作者 马青江 邓先静 朱铭玮 李淑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54,共9页
【目的】研究合欢种皮结构及其对种子吸水的影响,探索种子的吸水机制,为硬实性种子休眠的解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合欢种子为试材,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种皮结构,并结合染色法和凡士林密封试验,探究... 【目的】研究合欢种皮结构及其对种子吸水的影响,探索种子的吸水机制,为硬实性种子休眠的解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合欢种子为试材,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种皮结构,并结合染色法和凡士林密封试验,探究合欢种皮结构对吸水的影响。【结果】合欢种子的种皮具有不透水性,采用始温60、70、80℃的热水浸种处理均能有效解除其硬实性,但种子生活力随热水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合欢种子呈不规则的扁椭圆形,种皮坚硬,黄褐色,背腹面各有一条向外突出且长轴与种子侧缘平行的椭圆形棱。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椭圆形棱是种皮表面的一道较宽的裂痕。合欢种子种皮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层、栅栏层、骨状石细胞层、厚壁细胞层、薄壁细胞层。种子表面有许多大小、形状及深度不同的裂缝。种孔和种脊紧闭,种脐被致密的蜡质所覆盖,维管束由种脐开始平行于种皮表面向其深处延伸。热水处理后,种孔开启,种脊处细胞开裂,种脐处的蜡质减少。凡士林密封实验发现,解除硬实性后,种子各部位均可吸水,但子叶末端区域的吸水量始终最低。吸水4h时,种脐部位的吸水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后中间部位吸水加快,吸水至24h,种脐部位和中间部位的吸水率差异不显著,均高于子叶末端部位,该差异趋势一直保持至种子吸水饱和。苯胺蓝染色发现,种皮有3种吸水途径:水分最先由种脊进入种皮并沿其内的维管束移动;随后种孔和种脐处也有水分进入;水分还可以透过表皮层,但没有继续向内穿过栅栏层进入种子内部。TTC染色发现,种子的胚根端最先吸水并被染成红色,随后水分由胚根端向种子另一端即子叶末端迁移,在同一水平位置水分由子叶侧缘向中间渗透。【结论】解除合欢种子硬实性的最佳方法是始温70℃的热水处理5min。种脊是合欢种子的初始吸水部位,随后水分也由种孔和种脐进入种胚,并由胚根端向子叶末端迁移。种皮的栅栏层、明线、厚壁细胞层、覆盖于种脐表面的蜡质层和填充于种皮维管束中的蜡质可能均与合欢种子的硬实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欢 吸水机制 种皮结构 TTC染色 苯胺蓝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种皮形态结构和萌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徐亮 李建东 +3 位作者 殷萍萍 王国骄 燕雪飞 孙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1-646,共6页
通过种皮的透水性,种皮结构的电镜扫描和酸蚀种子萌发,对野生大豆种皮构造与种子休眠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种子属于典型硬实,栅栏层是引起种皮不透水的主要原因,种脐是水分进入种子的主要通道,酸蚀20~30min能有效打破种皮... 通过种皮的透水性,种皮结构的电镜扫描和酸蚀种子萌发,对野生大豆种皮构造与种子休眠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种子属于典型硬实,栅栏层是引起种皮不透水的主要原因,种脐是水分进入种子的主要通道,酸蚀20~30min能有效打破种皮的不透水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实 种皮结构 酸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种子种皮的结构和细胞壁成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文婷婷 利站 +3 位作者 林程 黄玉韬 关亚静 胡晋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22-25,共4页
为探索油菜种皮的结构和细胞壁成分,借助扫描电镜和倒置生物显微镜对种皮表面和横断面结构进行观察,并采用显微化学鉴别法和红外光谱分析法鉴定种皮细胞壁成分。结果表明,油菜种皮表面纹饰为网-穴型,网眼由不规则的管状多边形组成;种皮... 为探索油菜种皮的结构和细胞壁成分,借助扫描电镜和倒置生物显微镜对种皮表面和横断面结构进行观察,并采用显微化学鉴别法和红外光谱分析法鉴定种皮细胞壁成分。结果表明,油菜种皮表面纹饰为网-穴型,网眼由不规则的管状多边形组成;种皮横断面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层、栅栏层和糊粉层;靠近种脐处种皮内有白色薄膜,栅栏层和糊粉层结构均逐渐变窄直至消失,种脐处种皮由两层致密结构组成。油菜品种浙双3号的种皮细胞壁中含有纤维素、木质素、色素、角质、蛋白质、果胶和脂类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种皮结构 细胞壁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用大黄种子吸水特性及种皮显微结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一鹏 卢莉 蔡祖国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1-23,共3页
对菜用大黄3个品种种子的吸水过程、发芽特性以及种子表皮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莱用大黄种子在12h内吸水饱和,其吸水量为种子重量的0.79—1.1倍;种子在滤纸上总平均发芽率为88.8%,能反应出种子的发芽特性,但不同... 对菜用大黄3个品种种子的吸水过程、发芽特性以及种子表皮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莱用大黄种子在12h内吸水饱和,其吸水量为种子重量的0.79—1.1倍;种子在滤纸上总平均发芽率为88.8%,能反应出种子的发芽特性,但不同品种间种子萌发率有显著差异,其中Oflicinal品种发芽率最高(96.3%),Guards man品种的发芽率最低(80.1%);显微观察显示,3个品种种子的种皮细胞结构、细胞的形状及大小都有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黄 种子吸水特性 发芽率 种皮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字花科植物种子性状及种皮种脐的亚显微结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钱秀珍 伍晓明 胡琼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4-56,T001,共4页
十字花科中5个属8种植物的种子性状和种皮亚显微结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形态、大小、颜色及种皮亚显微结构(包括网胞形状、网脊、种脐等)具有很强的种性和种间差异,种皮亚显微结构在十字花科植物分类和系统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十字花科植物 种子性状 种皮亚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儿七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细胞壁代谢及种皮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久西加 陈红刚 +2 位作者 王惠珍 曾翠云 杜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04-1715,共12页
为探究低温层积过程中桃儿七种子细胞壁代谢及种皮超微结构与休眠解除的内在联系,该研究通过低温层积解除桃儿七种子休眠,分析休眠解除过程中种子不同部位细胞壁组分及相关代谢酶的变化,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种皮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 为探究低温层积过程中桃儿七种子细胞壁代谢及种皮超微结构与休眠解除的内在联系,该研究通过低温层积解除桃儿七种子休眠,分析休眠解除过程中种子不同部位细胞壁组分及相关代谢酶的变化,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种皮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桃儿七种皮主要由角质层、栅状石细胞层及海绵组织层3层构成,在层积过程中,种皮内部的海绵组织逐步疏松膨胀,种皮表面破损加剧;(2)种子不同部位的细胞壁组分具有明显差异,整个层积过程中,种胚、种皮和胚乳中的纤维素含量均在层积中期(45 d和60 d)降至最低,3个部位的纤维素酶活性在层积中期对应升高;种胚和种皮内的半纤维素含量均在层积中期显著下降,种皮中甘露聚糖酶活性和木糖苷酶活性在层积中期时相应达到最大;3个部位的果胶含量均在层积后期(75 d和90 d)时显著下降,而种皮和胚乳中多聚半乳糖醛缩酶活性也在层积后期相应升高;(3)种胚和胚乳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层积75 d和90 d时明显下降,而SOD活性在此时显著上升。(4)种子不同部位3种木质素单体的组成比例具有明显区别,同时3种木质素单体含量均随层积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且胚乳和种皮中的S-木质素含量对种子萌发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研究认为,在低温层积过程中,桃儿七种子内细胞壁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逐步酶解,活性氧作用下的细胞壁松弛以及海绵组织层的疏松膨胀和种皮的破裂,破坏了细胞壁的刚性结构,促使种子机械束缚力降低,吸水性能提高、胚根生长能力增强,最终导致其休眠解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儿七 休眠解除 细胞壁代谢 种皮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品种谷子种子形态比较和种皮微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世阳 任学军 +4 位作者 张志雯 郭振清 付金锋 高慧 林小虎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7-110,共4页
做了6个品种谷子种子的形态比较和对种子表面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6个品种谷子种子形态均为卵圆籽实型,粒小,多为黄色,无显著性差异,但6个品种的谷子种子表皮微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冀谷42,中谷7,泰谷003,豫谷18的... 做了6个品种谷子种子的形态比较和对种子表面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6个品种谷子种子形态均为卵圆籽实型,粒小,多为黄色,无显著性差异,但6个品种的谷子种子表皮微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冀谷42,中谷7,泰谷003,豫谷18的表皮微结构纹饰相似,但网脊存在区别;保谷008以及沧谷619的表皮微结构颗粒纹饰和突起相似,但颗粒状纹饰的排列均匀程度不同。结论:不同品种谷子种子表面微结构存在差异并可以作为谷子品种间差异鉴定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种 种子形态 种皮结构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葱属4个品种种子形态比较和种皮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包秀霞 廉勇 +2 位作者 田中兴 白音达来 张欢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74,共5页
为了解野生葱属植物种子形态结构,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野生葱属植物种子形态和种子表面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4个品种种子属于瘦果,外形呈倒卵形,种皮黑色带有光泽;多根葱和细叶韭种子长度与山韭和野韭种子间差异显著,多根... 为了解野生葱属植物种子形态结构,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野生葱属植物种子形态和种子表面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4个品种种子属于瘦果,外形呈倒卵形,种皮黑色带有光泽;多根葱和细叶韭种子长度与山韭和野韭种子间差异显著,多根葱和山韭种子宽度与细叶韭和野韭种子间差异显著,千粒重和长宽比在不同品种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酸蚀和完整种子种皮微结构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明显;酸蚀种子表面出现不规则破损,比完整种子表面变得平整,纹饰清晰度下降,说明酸蚀处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种子解除休眠。对不同品种完整种子种皮微结构比较后发现,细叶韭和山韭种子种皮稍凸起,山韭种子种皮网脉较厚,间距较大;多根葱和野韭种子种皮网状结构较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葱属植物 种子形态 种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裂骆驼蓬种皮微形态及其粘液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晓翠 陆嘉惠 +2 位作者 韩春 宋凤 牛清东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共6页
为研究多裂骆驼蓬种子扩散前(未脱落)和扩散后(土壤库)的种皮微形态及种皮粘液质的变化,本研究利用体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物种的种皮微形态、粘液特征及种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多裂骆驼蓬的种皮结构由... 为研究多裂骆驼蓬种子扩散前(未脱落)和扩散后(土壤库)的种皮微形态及种皮粘液质的变化,本研究利用体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物种的种皮微形态、粘液特征及种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多裂骆驼蓬的种皮结构由1-3层薄壁细胞、1层栅栏状细胞和多层肉质化细胞组成;种皮纹饰由表皮细胞外切向壁的附属物向外突起形成,呈网纹状,多面体网眼底部具有许多分叉或不分叉的突起,为种皮的次要纹饰;网眼表面覆盖一层粘液薄膜,将网眼围成封闭的粘液腔,种子吸水后,粘液薄膜变成凝胶状,粘液腔内出现大量气泡,但经多次吸水-脱水后,粘液薄膜破裂逐渐消失,种皮变得疏松;扩散后种子的萌发率、平均发芽天数和幼根长均显著大于扩散前种子的。以上结果表明,种皮网纹状纹饰和粘液有助于种子在表面形成空气层,并粘附土壤,增加种子重量,提高干旱环境下种子的保水和粘附能力,避免种子裸露和活力的丧失;种皮粘液经过反复吸水、脱水和粘土后会逐渐释放到土壤中,有利于种子的锚定和萌发,是对极端荒漠环境的一种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皮纹饰 种皮结构 粘液 种子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谷精草属种皮扫描电镜研究(I)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志翔 Thomas Sttzel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1-83,T003-T004,共5页
对亚洲谷精草属 (EriocaulonLinn .) 65种种子表皮突起物的起源、分布和类型进行扫描电镜研究 .突起物源于外珠被的内层细胞垂周壁的加厚 ,主要集中在纵向壁 ,有柱状、T 型、带状、条状、伞形和光滑 6种类型 .
关键词 亚洲 谷精草属 扫描电镜 种皮结构 突起物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皇后帝王花种皮特性对种子休眠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山金凤 刘子嘉 +3 位作者 曾莹 陈军 吴向崇 祝遵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2,共6页
以皇后帝王花种子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形态解剖、种皮超微结构观测、种皮透水性与含水量检测,以了解皇后帝王花种皮结构与种子休眠的关系。结果表明:(1)皇后帝王花种子的种皮分为3层,外种皮的栅栏结构增强了种子的不透性,高度木质化的... 以皇后帝王花种子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形态解剖、种皮超微结构观测、种皮透水性与含水量检测,以了解皇后帝王花种皮结构与种子休眠的关系。结果表明:(1)皇后帝王花种子的种皮分为3层,外种皮的栅栏结构增强了种子的不透性,高度木质化的中种皮使种子坚硬,内种皮较薄却被一层不易透水的蜡质包裹;(2)酸蚀处理能使皇后帝王花种子种皮表面结构疏松,种皮变薄,种孔露出。但酸蚀4 h种子的中种皮及内种皮已经出现破坏性开裂,严重影响到胚活力;(3)完整干种子与酸蚀0.5 h种子在前14 h均能快速吸水,吸水50 h后近饱和状态,自此,二者吸水率小范围波动直至完全饱和;(4)酸蚀处理种子并不能使胚更好的吸水保水。因此,皇后帝王花种皮结构对胚的吸水并未形成阻碍,但不能排除其对胚呼吸的影响及对胚根的伸长和生长产生机械阻力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后帝王花 种皮结构 透水性 种子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冬青种皮特性与种子休眠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贾有伟 魏驰宇 田如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6-99,共4页
通过欧洲冬青种子的形态解剖、种皮构造的电镜扫描、种皮透水性等试验,对欧洲冬青种皮结构及其对透水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探讨欧洲冬青种皮特性与种子休眠的关系。电镜扫描结果显示,欧洲冬青种子种皮分为外种皮、中种皮、内种皮3层,其... 通过欧洲冬青种子的形态解剖、种皮构造的电镜扫描、种皮透水性等试验,对欧洲冬青种皮结构及其对透水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探讨欧洲冬青种皮特性与种子休眠的关系。电镜扫描结果显示,欧洲冬青种子种皮分为外种皮、中种皮、内种皮3层,其中外种皮表面角质化且结构复杂,外种皮中的厚壁细胞及栅栏组织存在阻碍胚与外界进行水分与气体交换的可能,进而影响种子萌发。种子透水性试验及各部分含水量测定结果表明,完整种子与酸蚀种子均能很快吸胀,且完整种子的胚能吸收到部分水分。因此,种子的透水性不是引起欧洲冬青种子休眠的最主要因素。但是,欧洲冬青种子种皮结构存在影响种子透气性的可能,并对胚的萌发产生机械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冬青 种皮结构 透水性 种子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塞俄比亚芥黄种皮性状向甘蓝型油菜的转移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仲裕泉 傅寿仲 +1 位作者 浦惠明 戚存扣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23-28,共6页
从甘蓝型油菜黄褐籽品系3-63-4-5-1与埃塞俄比亚芥黄籽品种Dodola种间杂交组合选得甘蓝型油菜黄籽新种质91I1045。种子形态、种皮解剖结构、农艺及品质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91I1045具有埃塞俄比亚芥亲... 从甘蓝型油菜黄褐籽品系3-63-4-5-1与埃塞俄比亚芥黄籽品种Dodola种间杂交组合选得甘蓝型油菜黄籽新种质91I1045。种子形态、种皮解剖结构、农艺及品质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91I1045具有埃塞俄比亚芥亲本Dodola的某些典型性状特征。其种子呈椭圆形,种皮结构中表皮、亚表皮细胞发育良好,栅栏层细胞结构整齐,排列紧密;植株分枝性强,一次分枝18个,二次分枝34个;单株角果多,平均为598.3个。这些性状均与Dodola相似。但91I1045植株的叶片形态、种皮比率、种子各部含油量等性状均为其双亲的平均值;植株生长发育的基本特性属甘蓝型油菜类型。细胞学研究结果,91I1045体细胞染色体数(2n=38)与甘蓝型油菜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它的染色体配对构型为0.05Ⅳ+0.00Ⅲ+18.72Ⅱ+0.37Ⅰ。较高的二价体产生频率表明,91I1045已在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间相互关系上实现某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皮 种皮解剖结构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藤不同种源种子形态结构与发芽率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利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2285-2287,共3页
以5个不同种源的紫藤种子为材料,观察种子形态与种皮显微结构,测定种子的活力和发芽率。结果表明,5个种源地的紫藤种子在长度、宽度和种皮颜色等形态性状方面均存在着显著差异;紫藤种皮显微结构一致,外表面较粗糙,结构疏松,内表面有较... 以5个不同种源的紫藤种子为材料,观察种子形态与种皮显微结构,测定种子的活力和发芽率。结果表明,5个种源地的紫藤种子在长度、宽度和种皮颜色等形态性状方面均存在着显著差异;紫藤种皮显微结构一致,外表面较粗糙,结构疏松,内表面有较深的网眼凹陷。5个种源紫藤的种子发芽率为83.3%~100%,发芽率与种子的百粒重和显微结构有一定的关系;生活力高的种子普遍具有高的发芽率,种子生活力的测定可以直接用于判断该批种子的优劣和发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藤 种子形态 种皮显微结构 种子发芽率 嫁接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