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菜用大黄种子吸水特性及种皮显微结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赵一鹏
卢莉
蔡祖国
-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园艺系
河南省信阳市第六高级中学
-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1-23,共3页
-
基金
河南科技学院科研启动基金(050103)
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074100510019)
+1 种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创新人才基金(2007KYCX016)
河南省归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5)
-
文摘
对菜用大黄3个品种种子的吸水过程、发芽特性以及种子表皮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莱用大黄种子在12h内吸水饱和,其吸水量为种子重量的0.79—1.1倍;种子在滤纸上总平均发芽率为88.8%,能反应出种子的发芽特性,但不同品种间种子萌发率有显著差异,其中Oflicinal品种发芽率最高(96.3%),Guards man品种的发芽率最低(80.1%);显微观察显示,3个品种种子的种皮细胞结构、细胞的形状及大小都有很大差异。
-
关键词
菜用大黄
种子吸水特性
发芽率
种皮显微结构
-
Keywords
culinary rhubarb
seed imbibition
germination rate
microstrueture of seed-epidermis
-
分类号
Q945.34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十字花科植物种子性状及种皮种脐的亚显微结构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钱秀珍
伍晓明
胡琼
-
机构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出处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4-56,T001,共4页
-
基金
国家"八五"攻关课题
-
文摘
十字花科中5个属8种植物的种子性状和种皮亚显微结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形态、大小、颜色及种皮亚显微结构(包括网胞形状、网脊、种脐等)具有很强的种性和种间差异,种皮亚显微结构在十字花科植物分类和系统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十字花科植物
种子性状
种皮亚显微结构
-
Keywords
Crucifer
Seed character
Microstructure of seed coat
Scree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
分类号
Q949.748.3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紫藤不同种源种子形态结构与发芽率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潘利
-
机构
上海浦东新区天佑市政有限公司
-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2285-2287,共3页
-
基金
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日本多花紫藤标准化繁育及示范应用”(16391905000)。
-
文摘
以5个不同种源的紫藤种子为材料,观察种子形态与种皮显微结构,测定种子的活力和发芽率。结果表明,5个种源地的紫藤种子在长度、宽度和种皮颜色等形态性状方面均存在着显著差异;紫藤种皮显微结构一致,外表面较粗糙,结构疏松,内表面有较深的网眼凹陷。5个种源紫藤的种子发芽率为83.3%~100%,发芽率与种子的百粒重和显微结构有一定的关系;生活力高的种子普遍具有高的发芽率,种子生活力的测定可以直接用于判断该批种子的优劣和发芽能力。
-
关键词
紫藤
种子形态
种皮显微结构
种子发芽率
嫁接繁殖
-
分类号
S687.3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
-
题名中国干旱区柽柳科植物种子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25
- 4
-
-
作者
张元明
潘伯荣
尹林克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
-
出处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8年第2期22-27,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对中国干旱区柽柳科(Tamaricaceae)植物3属7代表种的种子形态及种皮表面亚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表明种子形态及种皮表面亚显微结构可为本科植物的分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根据种子表皮毛着生的类型并结合外部形态特征可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表皮毛可分为Ⅰ型表皮毛和Ⅱ型表皮毛,前者着生于种子表面,包括红砂属(ReaumuriaL.)和柽柳属(TamarixL.)植物的一些种类;后者着生于种子顶端的芒柱上,包括柽柳属一些种类和水柏枝属(MyricariaDesv.)植物。(2)表皮毛的演化趋势是由Ⅰ型表皮毛向Ⅱ型表皮毛转化。(3)红砂属处于本科的原始地位,水柏枝属较为进化,柽柳属是联系两者的中间环节,本属内亦存在许多过渡类型。
-
关键词
柽柳科
种子形态
种皮表面亚显微结构
系统演化
-
Keywords
Tamaricaceae
seed morphology
submicroscopic structure of seed surface
systematic evolution
-
分类号
S793.50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