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SA-seq技术定位绿豆种皮光泽基因
1
作者 王茜 李博博 +9 位作者 吴若楠 李晨浩 张泽燕 闫建俊 朱慧珺 闫虎斌 郝青婷 赵雪英 高伟 张耀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6-1447,共12页
种皮光泽不仅影响绿豆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还与其抗逆等性状密切相关。以明绿豆并绿15号和毛绿豆冀绿20号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构建F2分离群体,利用BSA-seq技术进行绿豆种皮光泽相关基因的定位。结果表明,种皮光泽性状的相关基因定位在1... 种皮光泽不仅影响绿豆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还与其抗逆等性状密切相关。以明绿豆并绿15号和毛绿豆冀绿20号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构建F2分离群体,利用BSA-seq技术进行绿豆种皮光泽相关基因的定位。结果表明,种皮光泽性状的相关基因定位在11号染色体48061~11475465 bp的区域,大小11.43 Mb。候选区域内共注释到1292个基因,其中在亲本之间共注释到163个非同义突变基因,48个移码突变基因。进一步进行精细定位,开发8个KASP标记和7个InDel标记将种皮光泽的候选区间缩小至0.39 Mb(9969581~10362350 bp)。通过数据库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定位区间内共注释到9个非同义突变基因,结合qRT-PCR表达分析筛选出jg34407、jg34408、jg34414、jg34422、jg34433和jg34438共6个绿豆种皮光泽性状候选基因。其中jg34407基因功能注释为E3泛素连接酶,jg34438基因注释为转录因子MYC2,推测jg34407和jg34438可能通过调控蛋白质降解以及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间接影响种皮光泽性状。本研究为后期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种皮光泽 BSA-seq 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几个表型性状的遗传特性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丽侠 程须珍 +1 位作者 王素华 刘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72-1178,共7页
种皮色泽和花青甙显色是绿豆(Vignaradiata)的重要性状,可在纯度鉴定、辅助选择育种等研究中发挥作用。本研究以绿豆核心种质种皮色泽、花青甙显色性状分析为基础,配制杂交组合,根据不同世代的表型调查,探讨绿豆种皮颜色、光泽和花青甙... 种皮色泽和花青甙显色是绿豆(Vignaradiata)的重要性状,可在纯度鉴定、辅助选择育种等研究中发挥作用。本研究以绿豆核心种质种皮色泽、花青甙显色性状分析为基础,配制杂交组合,根据不同世代的表型调查,探讨绿豆种皮颜色、光泽和花青甙显色等性状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绿种皮对黄种皮为单基因控制,绿色为显性;黑种皮对绿种皮为单基因控制,黑色为显性。绿豆种皮光泽不符合简单性状的遗传规律,且不同组合间后代的表型分布存在差异。绿豆种皮色与光泽间无连锁关系。植株各部位的花青甙显色对不显色为显性,均符合简单单基因的分离特点。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部位花青甙显色的相关性不一致,其中控制幼茎色与复叶基部花青甙显色的基因紧密连锁在一起,或为一个基因,而控制龙骨瓣花青甙显色的基因与其他相关基因的遗传连锁程度最低。本文对绿豆种皮相关性状及植株花青甙显色性状的遗传分析将为这些性状的育种利用及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遗传分析 种皮 种皮光泽 花青甙显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