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种特异性COI引物(SS-COI)的桉树枝瘿姬小蜂A、B隐种快速鉴定技术
1
作者
王瀚棠
彭欣
杨振德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8-1005,共8页
隐种A和隐种B是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两种重要的全球入侵隐种,对多国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型微小,且无法从形态上区分隐种类型,给该害虫的防治造成困难。本研究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t...
隐种A和隐种B是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两种重要的全球入侵隐种,对多国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型微小,且无法从形态上区分隐种类型,给该害虫的防治造成困难。本研究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tDNA COI)基因序列的种特异性(species-specific COI,SS-COI)PCR方法,研究桉树枝瘿姬小蜂隐种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基于隐种A、B的COI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SS-COI引物各1对(AF/AR和BF/BR)。使用这两对引物扩增同一桉树枝瘿姬小蜂样品DNA,即可有效进行隐种鉴定,同时两对引物也能互相验证鉴定结果。引物鉴定灵敏性检测结果显示,AF/AR与BF/BR均具有较高的鉴定灵敏性,其对DNA的有效鉴定浓度阈值分别为11.42 pg/μL和28.32 pg/μL。本研究开发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隐种A、B的快速鉴定方法解决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入侵地区隐种鉴别的难题,极大缩短鉴定时间、降低鉴定费用,为进一步探究桉树枝瘿姬小蜂隐种A、B的生物学差异以及它们对不同抗性品种桉树的适应能力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隐
种
鉴定
种特异性coi引物
快速鉴定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种特异性COI引物(SS-COI)鉴别扶桑绵粉蚧
被引量:
22
2
作者
田虎
李小凤
+2 位作者
万方浩
张桂芬
张金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9-696,共8页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我国近年新发现的一种严重威胁农林业生产的重要外来入侵害虫。针对扶桑绵粉蚧与其他粉蚧类昆虫难以准确快速识别且适生区广泛的问题,以扶桑绵粉蚧为靶标,以我国常见的其他7种粉蚧为参照,采...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我国近年新发现的一种严重威胁农林业生产的重要外来入侵害虫。针对扶桑绵粉蚧与其他粉蚧类昆虫难以准确快速识别且适生区广泛的问题,以扶桑绵粉蚧为靶标,以我国常见的其他7种粉蚧为参照,采用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 COI)基因序列的种特异性(species-specific COI,SS-COI)PCR方法,研究其快速分子检测技术。通过已知粉蚧的COI基因序列设计通用型引物1对,获得扶桑绵粉蚧及其他7种粉蚧包括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 Kuwana、南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lilacius Cockerell、木槿曼粉蚧Maconellicoccus hirsutus(Green)、甘蔗红粉蚧Saccharicoccus sacchari(Cockerell)、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 Beardsley、番石榴粉蚧Planococcus minor Maskel和石蒜绵粉蚧Phenacoccus solani Ferris的COI基因序列,根据测序结果及数据库中已知粉蚧的COI基因序列设计SS-COI引物1对(PSZTF1/PSZTR1),其扩增片段大小为546bp。种特异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引物只对扶桑绵粉蚧的COI基因具有扩增能力,对其他7种粉蚧不具有扩增效果;该引物不仅对成虫具有良好的扩增能力,对不同虫态的扶桑绵粉蚧以及来自我国不同省市的14个地理种群和口岸截获的来自巴基斯坦的扶桑绵粉蚧亦具有同样的扩增效能。这些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完全可用于扶桑绵粉蚧的准确识别及其检测监测,对有效阻截其进一步扩张蔓延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粉蚧
种特异性coi引物
分子检测
快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钩巢粉虱的种特异性SS-COⅠ检测技术
被引量:
10
3
作者
张桂芬
郭建洋
+6 位作者
王瑞
杨婷
李小凤
郭建英
曹凤勤
张金良
万方浩
《生物安全学报》
2013年第3期157-162,共6页
【背景】双钩巢粉虱是近年在我国南方新发现的一种入侵害虫,其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进一步扩散蔓延趋势明显。【方法】针对粉虱类害虫体型微小、形态相似、难以准确快速识别的问题,以双钩巢粉虱为靶标,以我国常见的其他8种/隐种...
【背景】双钩巢粉虱是近年在我国南方新发现的一种入侵害虫,其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进一步扩散蔓延趋势明显。【方法】针对粉虱类害虫体型微小、形态相似、难以准确快速识别的问题,以双钩巢粉虱为靶标,以我国常见的其他8种/隐种粉虱为参照,采用基于mtDNACOI基因的种特异性SS—COI方法,研究其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利用COI通用型引物LCO.1490/HCO.2198获得双钩巢粉虱及其他常见粉虱的COI序列,根据测序结果设计特异性SS—COI引物1对(PPZYFl/PPZYRl),其扩增片段大小为233bp。【结果】种特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该引物只对双钩巢粉虱的COI基因具有扩增能力,对其他种/隐种粉虱,包括烟粉虱的不同隐种(MEAMl隐种、MED隐种、AsiaⅡ3隐种和AsiaII1隐种)以及温室粉虱、柑橘粉虱、黑刺粉虱、螺旋粉虱等不具有扩增效果。该引物不仅对不同性别的成虫具有良好的扩增能力,对1—4龄若虫和单粒卵亦具有同样的扩增效能,其最低检测阈值为1/40960头雌性成虫。【结论与意义】本检测技术对口岸检疫以及观赏植物、果树及其种苗调运中的害虫检测、监测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钩巢粉虱
种
特
异性
SS—
coi
引物
快速鉴定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种特异性COI引物(SS-COI)的桉树枝瘿姬小蜂A、B隐种快速鉴定技术
1
作者
王瀚棠
彭欣
杨振德
机构
广西大学林学院
广西高校亚热带人工林培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8-100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60390,31971664)。
文摘
隐种A和隐种B是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两种重要的全球入侵隐种,对多国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型微小,且无法从形态上区分隐种类型,给该害虫的防治造成困难。本研究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tDNA COI)基因序列的种特异性(species-specific COI,SS-COI)PCR方法,研究桉树枝瘿姬小蜂隐种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基于隐种A、B的COI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SS-COI引物各1对(AF/AR和BF/BR)。使用这两对引物扩增同一桉树枝瘿姬小蜂样品DNA,即可有效进行隐种鉴定,同时两对引物也能互相验证鉴定结果。引物鉴定灵敏性检测结果显示,AF/AR与BF/BR均具有较高的鉴定灵敏性,其对DNA的有效鉴定浓度阈值分别为11.42 pg/μL和28.32 pg/μL。本研究开发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隐种A、B的快速鉴定方法解决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入侵地区隐种鉴别的难题,极大缩短鉴定时间、降低鉴定费用,为进一步探究桉树枝瘿姬小蜂隐种A、B的生物学差异以及它们对不同抗性品种桉树的适应能力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隐
种
鉴定
种特异性coi引物
快速鉴定
分子检测
Keywords
Leptocybe invasa
cryptic species identification
SS-
coi
primers
rapid identification
molecular detection
分类号
Q968.1 [生物学—昆虫学]
S4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Q963 [生物学—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种特异性COI引物(SS-COI)鉴别扶桑绵粉蚧
被引量:
22
2
作者
田虎
李小凤
万方浩
张桂芬
张金良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
北京市植保站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9-696,共8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项目(2009CB119200)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26)
文摘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我国近年新发现的一种严重威胁农林业生产的重要外来入侵害虫。针对扶桑绵粉蚧与其他粉蚧类昆虫难以准确快速识别且适生区广泛的问题,以扶桑绵粉蚧为靶标,以我国常见的其他7种粉蚧为参照,采用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 COI)基因序列的种特异性(species-specific COI,SS-COI)PCR方法,研究其快速分子检测技术。通过已知粉蚧的COI基因序列设计通用型引物1对,获得扶桑绵粉蚧及其他7种粉蚧包括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 Kuwana、南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lilacius Cockerell、木槿曼粉蚧Maconellicoccus hirsutus(Green)、甘蔗红粉蚧Saccharicoccus sacchari(Cockerell)、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 Beardsley、番石榴粉蚧Planococcus minor Maskel和石蒜绵粉蚧Phenacoccus solani Ferris的COI基因序列,根据测序结果及数据库中已知粉蚧的COI基因序列设计SS-COI引物1对(PSZTF1/PSZTR1),其扩增片段大小为546bp。种特异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引物只对扶桑绵粉蚧的COI基因具有扩增能力,对其他7种粉蚧不具有扩增效果;该引物不仅对成虫具有良好的扩增能力,对不同虫态的扶桑绵粉蚧以及来自我国不同省市的14个地理种群和口岸截获的来自巴基斯坦的扶桑绵粉蚧亦具有同样的扩增效能。这些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完全可用于扶桑绵粉蚧的准确识别及其检测监测,对有效阻截其进一步扩张蔓延意义重大。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粉蚧
种特异性coi引物
分子检测
快速鉴定
Keywords
Phenacoccus solenopsis mealybugs species-specific
coi
(SS-
coi
) primers molecular detection rapid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Q966 [生物学—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钩巢粉虱的种特异性SS-COⅠ检测技术
被引量:
10
3
作者
张桂芬
郭建洋
王瑞
杨婷
李小凤
郭建英
曹凤勤
张金良
万方浩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出处
《生物安全学报》
2013年第3期157-162,共6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项目(2009CB119200)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34
+1 种基金
201103026
201303019)
文摘
【背景】双钩巢粉虱是近年在我国南方新发现的一种入侵害虫,其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进一步扩散蔓延趋势明显。【方法】针对粉虱类害虫体型微小、形态相似、难以准确快速识别的问题,以双钩巢粉虱为靶标,以我国常见的其他8种/隐种粉虱为参照,采用基于mtDNACOI基因的种特异性SS—COI方法,研究其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利用COI通用型引物LCO.1490/HCO.2198获得双钩巢粉虱及其他常见粉虱的COI序列,根据测序结果设计特异性SS—COI引物1对(PPZYFl/PPZYRl),其扩增片段大小为233bp。【结果】种特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该引物只对双钩巢粉虱的COI基因具有扩增能力,对其他种/隐种粉虱,包括烟粉虱的不同隐种(MEAMl隐种、MED隐种、AsiaⅡ3隐种和AsiaII1隐种)以及温室粉虱、柑橘粉虱、黑刺粉虱、螺旋粉虱等不具有扩增效果。该引物不仅对不同性别的成虫具有良好的扩增能力,对1—4龄若虫和单粒卵亦具有同样的扩增效能,其最低检测阈值为1/40960头雌性成虫。【结论与意义】本检测技术对口岸检疫以及观赏植物、果树及其种苗调运中的害虫检测、监测意义重大。
关键词
双钩巢粉虱
种
特
异性
SS—
coi
引物
快速鉴定
分子检测
Keywords
Paraleyrodes pseudonaranjae
SS-
coi
marker
rapid identification
molecular detection
分类号
S4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种特异性COI引物(SS-COI)的桉树枝瘿姬小蜂A、B隐种快速鉴定技术
王瀚棠
彭欣
杨振德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利用种特异性COI引物(SS-COI)鉴别扶桑绵粉蚧
田虎
李小凤
万方浩
张桂芬
张金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双钩巢粉虱的种特异性SS-COⅠ检测技术
张桂芬
郭建洋
王瑞
杨婷
李小凤
郭建英
曹凤勤
张金良
万方浩
《生物安全学报》
201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