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椅旁设计和3D打印的数字化栅栏式微种植钉导板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毅 朱房勇 +5 位作者 徐小红 周涛 朱加林 许艳华 许海凤 曹彦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529,共5页
目的:评价通过椅旁设计和3D打印制作的数字化栅栏式微种植钉导板在微种植钉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行微种植钉植入的患者15例,术前拍摄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使用数字化口内扫描仪获得口扫... 目的:评价通过椅旁设计和3D打印制作的数字化栅栏式微种植钉导板在微种植钉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行微种植钉植入的患者15例,术前拍摄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使用数字化口内扫描仪获得口扫图像,应用3Shape Dental System软件将两者图像拟合后设计导环。导环文件和口扫图像导入Plasty CAD软件,完成栅栏式导板设计。使用椅旁3D打印设备打印导板,光固化后打磨抛光和试戴。在导板引导下植入微种植钉30颗。拍摄术后CBCT,与术前CBCT图像拟合,测量微种植钉实际植入与设计植入的偏差,包括角度偏差和位置偏差,进行精确度分析。测量实际植入的微种植钉与天然牙根的最小间距,评价植入安全性。观察微种植钉植入术后3个月内的固位情况,评价其稳定性。结果:数字化栅栏式导板引导下微种植钉实际植入与设计植入的角度偏差值为(1.25±3.41)°,微种植钉颈部、根部位置与设计植入的偏差值分别为(0.17±0.46)mm、(0.13±0.41)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颗微种植钉与牙根均无接触,安全性Ⅰ级占86.67%,Ⅱ级占13.33%,无Ⅲ级病例。术后3个月内微种植钉均无松动记录,稳固率为100%。结论:数字化栅栏式微种植钉导板能有效提升植入的精确度、安全性和稳定性,椅旁设计和3D打印的制作方式便捷可靠,缩短了治疗周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栏式 种植钉 导板 椅旁设计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侧微种植钉在成人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植入的安全位置分析
2
作者 陈凌云 詹华勇 +2 位作者 吴志远 林毅 林有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锥形束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one beam CT,CBCT)对成人上颌第二前磨牙(the second premolar,P2)与第一磨牙(the first molar,M1)腭根间距离(interradicular distances between palatal roots of the second premolar and ... 目的探讨运用锥形束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one beam CT,CBCT)对成人上颌第二前磨牙(the second premolar,P2)与第一磨牙(the first molar,M1)腭根间距离(interradicular distances between palatal roots of the second premolar and the first molar,DPM)及其中点位置(themidpointofthe,MDM)与邻接面的位置关系,腭侧骨组织厚度(palatal bonethickness,PBT)和黏膜厚度(palatal mucosal thickness,PMT)以及两腭根间近远中宽度(mesiodistal width,MDW)进行测量,分析P2与M1腭侧微种植钉的最佳植入位点及植入角度。方法选取CBCT扫描的成人患者40例,以其颌骨扫描重建的CBCT资料,在P2与M1腭侧之间选取距牙槽嵴顶3.00、6.00、9.00 mm,分别测量DPM及其MDM;同时将MDM作为植入位点,模拟微种植钉与牙长轴呈30°、45°、60°、90°植入,测量植入路径的PMT和PBT及种植钉到达M1近中颊根腭平面时两根间的MDW。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结果距牙槽嵴顶越远,P2与M1的DPM越大,且P2与M1的MDM均位于牙冠邻接面远中。植入位置越高,PMT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30°、45°、60°植入时,植入位置越高PBT越小;以90°植入时,高度越高PBT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植入位置距离牙槽嵴顶越远,腭根间DPM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2与MI间腭侧,建议微种植钉于邻接面远中1.42~2.48 mm植入;距离牙槽嵴顶3.00 mm、6.00 mm位置,均不建议以90°植入微种植钉;距离牙槽嵴顶6.00 mm处,以60°植入时,建议选择直径不超过1.60 mm的微种植钉;而以45°植入时,可选择的微种植钉的种类更多;在距离牙槽嵴顶9.00 mm处,以60°植入更加安全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 种植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上颌腭侧 植入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对上颌骨三维位置的影响
3
作者 刘佳君 熊晖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0-336,共7页
目的:研究成年患者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miniscrew-assisted rapid palatal expansion,MARPE)后上颌骨在矢状向和垂直向的变化。方法:选择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的45例成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女性38例,男性7例,平均年龄(21.7&#... 目的:研究成年患者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miniscrew-assisted rapid palatal expansion,MARPE)后上颌骨在矢状向和垂直向的变化。方法:选择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的45例成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女性38例,男性7例,平均年龄(21.7±3.4)岁。通过将患者扩弓前和扩弓后即刻的CBCT导入Dolphin 11.9软件和MIMICS 21.0软件,通过Dolphin校正头位后,在MIMICS中将患者扩弓前和扩弓后的CBCT数据生成的三维重建模型进行配准,然后对扩弓前和扩弓后的前鼻棘、鼻额缝最前下端鼻骨端、鼻骨最前下端、颧颌缝最上端颌骨端、颧额缝最内侧额骨端和颞颧缝最下端颧骨端进行定点,测量并计算扩弓前后上述点在矢状向和垂直向的变化。结果:扩弓后前鼻棘矢状向和垂直向上左侧向前(0.52±0.58)mm,向下(0.49±0.93)mm;右侧向前(0.70±0.86)mm,向下(0.41±0.97)mm,并且结果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额缝最前下端鼻骨端、鼻骨最前下端、颧颌缝最上端颌骨端、颧额缝最内侧额骨端和颞颧缝最下端颧骨在矢状向和垂直向上基本向后移动0.06~0.30 mm,向上移动0.10~0.55 mm,绝大部分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年患者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时,上颌骨向前向下移位;上颌骨上方相邻结构向上向后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 上颌骨横向宽度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种植钉压低伸长上颌磨牙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万顺 韩东超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5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钉压低伸长上颌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72例患者,伸长上颌磨牙共有106颗,应用微螺钉将种植体进行种植,用以压低伸长上颌磨牙,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通过3~6个月治疗后均获得成功压低,其压...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钉压低伸长上颌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72例患者,伸长上颌磨牙共有106颗,应用微螺钉将种植体进行种植,用以压低伸长上颌磨牙,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通过3~6个月治疗后均获得成功压低,其压低范围是2~5.3mm,平均为3.26mm。结论微型种植钉压低伸长上颌磨牙,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种植钉 伸长上颌磨牙 压低 临床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微种植钉支抗临床初期稳定性因素的研究
5
作者 马立欧 白雪芹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9期5-6,共2页
微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初期稳定性受到植入区域位置、植入方式、应力加载方式及时间、植入后愈合时间等多方面的影响。合适的植入区域、合理的植入方法、适时施加适当的加载应力、术后愈合时期维护可有效提高微种植体初... 微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初期稳定性受到植入区域位置、植入方式、应力加载方式及时间、植入后愈合时间等多方面的影响。合适的植入区域、合理的植入方法、适时施加适当的加载应力、术后愈合时期维护可有效提高微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及种植体植入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钉支抗 初期稳定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种植钉配合摇椅曲内收前牙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佩蓉 朱宪春 +2 位作者 闫森 张娴 史学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888-890,共3页
目的:通过改变摇椅曲度和游离牵引钩高度来分析牙齿的受力情况。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Mimics建模软件和Ansys分析软件,建立上牙列及其支持组织、以及不同曲度摇椅曲(5°、10°、15°、20°、25°)和不同高度的牵引... 目的:通过改变摇椅曲度和游离牵引钩高度来分析牙齿的受力情况。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Mimics建模软件和Ansys分析软件,建立上牙列及其支持组织、以及不同曲度摇椅曲(5°、10°、15°、20°、25°)和不同高度的牵引钩(2.1mm、4.0mm、5.5mm)模型,施加1.5N向后的内收力。结果:牙齿受到的应力值大于牙周膜,牙齿应力集中区主要在托槽和颊面管区域,牙周膜主要在牙颈部。尖牙受到的应力值最大,其次是侧切牙。结论:牙齿和牙周膜所受到的最大应力都是随着摇椅曲和游离牵引钩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 摇椅曲 种植钉 游离牵引钩 关闭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江地区成年人及青少年微种植钉常用植入部位牙根间距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关则任 常少海 李淑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9期873-876,共4页
目的:测量阳江地区成年人及青少年上颌5、6间及下颌6、7间微种植钉植入部位的牙根间距,分析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性。为临床精准植入微种植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88例,分为青少年男性组、青少年女性组、... 目的:测量阳江地区成年人及青少年上颌5、6间及下颌6、7间微种植钉植入部位的牙根间距,分析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性。为临床精准植入微种植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88例,分为青少年男性组、青少年女性组、成年男性组和成年女性组4组,各组病例数为22例,测量上颌5、6间及下颌6、7间,距离牙槽嵴顶分别为3mm、5mm、7mm水平的牙根间距,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上颌5、6间及下颌6、7间,距离牙槽嵴顶分别为3mm、5mm、7mm水平的牙根间距:上颌5、6间分别为(2.98±0.47)mm、(3.61±0.42)mm和(4.78±0.28)mm;下颌6、7间分别为(3.44±0.26)mm、(3.91±0.33)mm和(4.41±0.33)mm。青少年组与成年组之间,在各水平的牙根间距无统计学差异。男性与女性之间,在各水平的牙根间距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上颌5、6及下颌6、7间,牙根间距比较中,青少年与成人之间及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上颌5、6及下颌6、7间植入微种植钉时,应尽量选择根方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钉 牙根间距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用微种植钉种植成功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曹小青 张莉 刘龙坤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临床成功的因素。方法:选择固定正畸治疗中的种植微种植钉患者114例,微种植钉253颗。应用Logistic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统计方法对15个与微种植钉种植失败有关的指标(性别、年龄、垂直骨面型、矢... 目的:探讨影响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临床成功的因素。方法:选择固定正畸治疗中的种植微种植钉患者114例,微种植钉253颗。应用Logistic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统计方法对15个与微种植钉种植失败有关的指标(性别、年龄、垂直骨面型、矢状骨面型、植入部位、上下颌骨、软组织类型、口腔卫生状况、种植体长度和直径、植入方式、植入角度、加载时机、加载强度、临床用途)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种植成功224颗,16例共计29颗脱落失败,种植成功率88.54%。年龄、口腔卫生情况、垂直骨面型和上下颌骨是影响微种植钉成功的独立指标(P<0.05)。结论:为了减少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的失败,要对患者加强口腔卫生的宣教和监督,特别是对年轻(尤其是<12岁)的高角患者的下颌植入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钉 正畸支抗 多因素分析 种植成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钉与口外弓治疗骨性Ⅱ类高角前突型错牙合畸形的垂直向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丁少华 刘明海 邹廷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比较颧牙槽嵴区高位种植钉联合横腭杆与高位头帽口外弓联合横腭杆矫治骨性Ⅱ类高角前突型错牙合畸形的垂直向效果差异。方法:20例骨性Ⅱ类高角前突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取高位头帽口外弓+横腭杆+直丝弓矫治技术,试... 目的:比较颧牙槽嵴区高位种植钉联合横腭杆与高位头帽口外弓联合横腭杆矫治骨性Ⅱ类高角前突型错牙合畸形的垂直向效果差异。方法:20例骨性Ⅱ类高角前突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取高位头帽口外弓+横腭杆+直丝弓矫治技术,试验组采取颧牙槽嵴区高位种植钉+横腭杆+直丝弓矫治技术,2组均采取滑动法内收前牙关闭间隙,所有病例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通过测量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来分析2组患者牙齿和骨骼的垂直向参数变化。结果:试验组矫治前后及2组间矫治效果比较在垂直向参数(SN-MP°、N-Me、N-SGn°、U6M-PP)测量上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所有参数和试验组UO-PP矫治前后比较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上前牙平均压低0.4 mm,对照组上前牙平均伸长0.5 mm,但组间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颧牙槽嵴区高位种植钉联合横腭杆矫治骨性Ⅱ类高角前突型错牙合畸形能压低上颌磨牙,并适当压低上颌前牙,在垂直向骨面型上能起到更好的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钉 口外弓 骨性Ⅱ类高角前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锥形束CT探查颧牙槽嵴处微种植钉植入的安全范围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岩 屈振宇 +4 位作者 韩文利 丰鑫 孙林 马卫东 李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通过测量上颌第一、二磨牙间顴牙槽嵴颊侧骨皮质厚度及颊腭向最大骨厚度,探查微种植钉合适的植入位点及植入角度范围,为正畸治疗在顴牙槽嵴处安全植入微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来大连市口腔医院放射线科... 目的:通过测量上颌第一、二磨牙间顴牙槽嵴颊侧骨皮质厚度及颊腭向最大骨厚度,探查微种植钉合适的植入位点及植入角度范围,为正畸治疗在顴牙槽嵴处安全植入微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来大连市口腔医院放射线科行锥形束CT扫描的40例成人患者,测量上颌第一、二磨牙间顴牙槽嵴处距牙槽嵴顶6、8、10mm三水平,各水平微种植钉长轴与真性水平面呈45°、60°、70°角时顴牙槽嵴颊侧骨皮质厚度及颊腭向最大骨厚度。结果:3个水平顴牙槽嵴颊侧骨皮质厚度均随着植入角度的增大而增厚。在所有颊侧骨皮质厚度测量项目中以距牙槽嵴顶6mm点微种植钉长轴与真性水平面呈70°角时最厚。在距牙槽嵴顶8、10mm水平,微种植钉长轴与真性水平面呈60°角时顴牙槽嵴颊腭向最大骨厚度均较厚。在距牙槽嵴顶8、10mm水平,3个角度的颊侧骨皮质厚度男性均大于女性。40例中有4例(占10%)上颌窦底与上颌第一、二磨牙牙根紧邻。左右对称指标相互比较无差异。结论: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明确了上颌第一、二磨牙间顴牙槽嵴颊侧骨皮质厚度及颊腭向最大骨厚度,为正畸治疗安全植入微种植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顴牙槽嵴 颊侧骨皮质厚度 种植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植钉周期性加力压低犬磨牙牙周组织的组织学变化
11
作者 顾梦婕 王恩辉 +3 位作者 孙新华 公柏娟 张兵 孙晗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5-28,共4页
使用微种植钉压低犬磨牙,观察周期性加力不同时间犬磨牙及牙周组织的组织学变化.选取纯种Beagle犬3只,将左侧上颌第二、三前磨牙随机分为三组,采用微种植钉对其压低,压低力150g,每4周加力一次,分别加力12、24、36周,右侧为空白对照.取... 使用微种植钉压低犬磨牙,观察周期性加力不同时间犬磨牙及牙周组织的组织学变化.选取纯种Beagle犬3只,将左侧上颌第二、三前磨牙随机分为三组,采用微种植钉对其压低,压低力150g,每4周加力一次,分别加力12、24、36周,右侧为空白对照.取上颌第二、三前磨牙及其周围牙周组织,固定、脱钙及制作组织学标本,切片后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实验侧较对照侧组织学变化明显,牙周膜宽度变窄,成纤维细胞增殖,随压低时间变化不明显;整个固有牙槽骨表面连续性破坏,加力12周,少量骨吸收陷窝主要出现在牙槽嵴区和根尖周区,加力24、36周,骨吸收陷窝较多,并见新骨沉积,成骨细胞排列在其表面;加力12周,根面牙骨质光滑,加力24周,根尖区牙骨质连续性破坏,出现牙骨质吸收陷窝,并有新生牙骨质覆盖,至加力36周,吸收陷窝接近根尖牙本质.结论:微种植钉周期性加力压低磨牙,牙周组织平衡性改建;随着加力时间延长,牙根尖吸收逐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钉 磨牙压低 牙周组织 组织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种植钉联合片段弓压低磨牙开辟修复空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2期73-76,共4页
目的 研讨微型种植钉联合片段弓压低磨牙开辟修复空间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例因牙列缺损引起对颌磨牙伸长导致颌间距不足无法正常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微型种植钉联合片段弓治疗,术前精确定位植入微型支抗种植体,局部片... 目的 研讨微型种植钉联合片段弓压低磨牙开辟修复空间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例因牙列缺损引起对颌磨牙伸长导致颌间距不足无法正常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微型种植钉联合片段弓治疗,术前精确定位植入微型支抗种植体,局部片段弓矫治压低伸长牙齿,监测牙齿的牙周及牙髓状况,并利用锥形束CT(CBCT)检测压低过程中牙齿的压入方向、轴倾度改变及牙根、牙槽骨吸收等情况。9个月内观察伸长牙齿压低情况,利用根尖片对比伸长牙压低前后牙根吸收情况、牙髓活力测定仪检测压低牙的牙髓状况,利用弗罗里达探针监测压低牙的牙周状况。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伸长磨牙压低效果显著。治疗后伸长磨牙近中颊尖至腭平面的距离(23.00±1.28)mm小于治疗前的(26.54±1.5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牙周袋深度(1.76±0.25)mm大于治疗前的(1.56±0.31)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影像显示,10例患者牙根没有发现根尖吸收,1例患者牙腭根尖端不规则;患者平均压低治疗周期为(7.51±1.22)个月,压低治疗最大距离为0.47 mm,实施低压治疗后,患者牙髓并无显著变化,治疗安全、有效。结论 片段弓配合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伸长磨牙开辟对颌磨牙的修复空间是一种效果确切、创伤小,费用较低,且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磨牙伸长导致修复空间不足的难题,使一些本来不具备各种修复条件的患者重新获得修复机会,而且避免牺牲健康的牙体及牙髓组织,同时消除早接触及咬合干扰,利于修复体在口内长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种植钉 片段弓 联合治疗 压低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微种植钉植入术行口腔正畸的护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辉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7期93-93,F0003,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植入手术中的重要性。方法对138枚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植入手术的固定正畸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专科特殊护理,对两种微种植体支抗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正确的医护配合及术前、术后健康指导、选...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植入手术中的重要性。方法对138枚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植入手术的固定正畸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专科特殊护理,对两种微种植体支抗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正确的医护配合及术前、术后健康指导、选材得当,可减少手术中及术后的感染率,保证微种植支抗术的成功率。结论严格无菌操作,医护配合得当、选材得当,能减少感染的发生和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钉植入术 口腔正畸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种植钉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宏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36期161-162,共2页
目的对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钉的应用方法与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接受口腔正畸治疗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接受口外弓强支抗,观察组接受微型种植钉支抗,对比两组疗效与对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 目的对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钉的应用方法与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接受口腔正畸治疗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接受口外弓强支抗,观察组接受微型种植钉支抗,对比两组疗效与对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微型种植体均维持稳定状态,无脱落或松动现象。6个月时患者前牙均已正常覆盖,面形恢复良好。对照组有1例种植体松动现象。观察组磨牙位移显著小于对照组,上中切牙倾角减小量、凸距减小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钉可发挥有效、稳定支抗作用,矫正效果优良,可大幅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微型种植钉 支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种植钉支抗对不同性别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侧貌与面部美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左常艳 郑之峻 +3 位作者 刘曙 彭菊香 高娟 刘利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68-71,75,共5页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钉支抗对不同性别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侧貌以及面部美学的影响。方法:将贵阳市口腔医院2018.01⁃2019.01间收治的5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性别分为男性组与女性组,患者均应用微型种植...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钉支抗对不同性别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侧貌以及面部美学的影响。方法:将贵阳市口腔医院2018.01⁃2019.01间收治的5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性别分为男性组与女性组,患者均应用微型种植钉支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不同性别患者软硬组织变化。结果:治疗后,不同性别的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UL⁃Eline、LL⁃Snpg、H角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LL⁃Eline、Z角以及NLA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以上软组织侧貌指标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治疗后,SNA、ANB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SNB、FH⁃OP以及NA⁃PA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不同性别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前、后,以上硬组织侧貌相关指标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3个月后,其咬合功能较其治疗1个月时相比均显著上升(P<0.05),但男性患者治疗1个月及3个月时的咬合力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两组矫正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不同性别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口腔发炎以及黏膜水肿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型种植钉支抗在治疗Ⅲ类错[牙合]畸形中的疗效可靠,能有效改善患者侧貌,提高患者颜面美观度,且安全性高,不同性别的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型种植钉支抗疗效相似,提示微型种植钉支抗的应用效果不受患者性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种植钉支抗 多曲方丝弓技术 Ⅲ类错[牙合]畸形 侧貌 面部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的临床效果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航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6期60-61,共2页
目的:探究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的效果及稳定性。方法:2017年7月-2020年7月收治上颌牙弓横向发育不全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螺旋扩弓;观察组给予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比较两组扩弓效果及稳定性。结果:观... 目的:探究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的效果及稳定性。方法:2017年7月-2020年7月收治上颌牙弓横向发育不全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螺旋扩弓;观察组给予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比较两组扩弓效果及稳定性。结果:观察组扩弓效果及稳定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螺旋扩弓相比,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的效果及稳定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钉 上颌快速扩弓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牙周表型对微种植支抗钉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浩杰 陈学鹏 钟佳永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牙周表型对正畸微种植支抗钉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筛选10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年轻女性患者,其中薄龈型50例,厚龈型50例,以上患者均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并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植入微种植钉加强支抗,即刻加力... 目的:探讨不同牙周表型对正畸微种植支抗钉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筛选10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年轻女性患者,其中薄龈型50例,厚龈型50例,以上患者均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并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植入微种植钉加强支抗,即刻加力,力值200 g,记录6个月后两组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以及成功例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薄龈型组微种植支抗钉PLI、SBI、PD以及微种植钉周围炎发生率均高于厚龈型组(P<0.05),微种植支抗钉稳定性显著低于厚龈型组(P<0.05)。结论:牙周表型是影响正畸微种植钉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薄龈型者稳定性显著低于厚龈型者,此结果可用来指导正畸医生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钉 牙周表型 稳定性 支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植支抗钉在颧牙槽嵴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谢雨菲 沈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81-382,385,共3页
支抗是矫治力的基础,正畸支抗的正确设计与合理应用是决定正畸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的支抗增强手段如口外弓等虽然可获得一定效果,但体积较大、舒适度差、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高,因而效果常常难以预期。早在1945年,Gainsforth与H... 支抗是矫治力的基础,正畸支抗的正确设计与合理应用是决定正畸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的支抗增强手段如口外弓等虽然可获得一定效果,但体积较大、舒适度差、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高,因而效果常常难以预期。早在1945年,Gainsforth与Higley[1]就采用动物实验探索了以种植体作为支抗进行正畸治疗的可能性。近年来,微种植支抗钉由于良好的患者适应性、简便的操作过程、灵活多变的植入部位、优秀的支抗效果及不依赖患者的依从性等多种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支抗 牙槽嵴 正畸治疗 正畸支抗 动物实验 操作过程 植入部位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术的椅旁护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方秀华 吴娟 阎翔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22-923,共2页
关键词 种植支抗 植入术 椅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前牙治疗露齿龈的效果及生物相容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梅生 陈伟程 王慧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1期159-161,177,共4页
目的探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前牙治疗露齿龈的效果及生物相容性。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2017年8月于我院收治露齿龈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正畸治疗,研究组则采取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前牙... 目的探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前牙治疗露齿龈的效果及生物相容性。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2017年8月于我院收治露齿龈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正畸治疗,研究组则采取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前牙治疗。观察两组正畸矫正疗效,对两组患者比较矫治前后两组微笑露龈长度、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的临床牙冠长度,对治疗期间患者种植体松动脱落率、种植体周围炎症发生率及种植体存留率等进行记录并对比。并统计随访患者治疗后1年期间覆牙合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微笑露龈长度、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等变化差值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松动脱落率为0,炎症发生率为2%,种植体存留率为100%。对一年内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组患者在覆复发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露龈笑患者采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前牙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正畸治疗方式,且前者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钛种植 露齿龈 生物相容性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