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T与ISQ能反映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吗 被引量:4
1
作者 庞琴 王超 +3 位作者 马小娟 杜全高 吴婷婷 付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植入扭矩(insertion torque,IT)及其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值的种植体抵抗力作用下微动的能力,分析IT与ISQ能否反映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方法:将24颗种植体以设定扭矩植入牛肋骨中并测量相应的ISQ... 目的:研究不同植入扭矩(insertion torque,IT)及其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值的种植体抵抗力作用下微动的能力,分析IT与ISQ能否反映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方法:将24颗种植体以设定扭矩植入牛肋骨中并测量相应的ISQ值。安放好基台及全瓷冠后,进行水平向及垂直向加力,记录微动150μm时的力。结果:在每组样本中,IT和ISQ均与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不相关(P>0.05);在同一样本中,IT和ISQ可与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相关。结论:IT与ISQ反映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是有条件的;IT与ISQ不一定能反映种植体初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植入扭矩 种植体稳定系数 微动 初期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带生 陈俊兰 +1 位作者 彭伟 吴纪楠 《现代医院》 2018年第10期1518-1521,共4页
目的观察上颌窦内、外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探讨较佳的上颌窦提升方式。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30例采用上颌窦内提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对照组30例采用上颌窦外提并同期植入种植体。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 目的观察上颌窦内、外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探讨较佳的上颌窦提升方式。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30例采用上颌窦内提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对照组30例采用上颌窦外提并同期植入种植体。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满意度、种植体的稳定系数(ISQ值)及种植保存率,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种植体稳定性及保存率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上颌窦内、外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临床效果均良好,但上颌窦内提升术手术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内提升 上颌窦外提升 同期种植 种植体稳定系数 剩余牙槽嵴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齿缺失患者行即刻种植牙法及常规种植牙法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3
作者 高洪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6期84-87,共4页
目的对比即刻种植牙法与常规种植牙法对牙齿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牙齿缺失患者,根据义齿种植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种植牙法,观察组应用即刻种植牙法。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种植体稳定系数(I... 目的对比即刻种植牙法与常规种植牙法对牙齿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牙齿缺失患者,根据义齿种植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种植牙法,观察组应用即刻种植牙法。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种植体稳定系数(ISQ)值、修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治疗满意度评分。结果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ISQ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修复成功率95.83%高于对照组的79.17%,并发症发生率2.08%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牙齿美观度、牙齿生理功能及医护人员业务水平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54±4.68)、(94.58±4.98)、(92.34±5.6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7.26±5.34)、(76.68±4.41)、(81.05±6.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种植牙法,牙齿缺失患者应用即刻种植牙法更利于提高修复成功率和种植体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缺失 即刻种植牙法 常规种植牙法 种植体稳定系数 修复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刻种植治疗牙齿缺失患者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彭颖莹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治疗牙齿缺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牙齿缺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延迟种植治疗,研究组予以即刻种植治疗。随访两年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治疗牙齿缺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牙齿缺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延迟种植治疗,研究组予以即刻种植治疗。随访两年比较两组患者牙齿种植成功率、种植体稳定系数(ISQ)、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及患者对各方面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牙齿种植成功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与美观的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时间延长ISQ值均逐渐上升,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种植修复后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时ISQ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同一时间点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治疗过程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种植口腔移植方法与延迟种植口腔移植方法疗效和美观性相似,但患者对治疗过程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延迟种植 牙齿缺失 种植体稳定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骨与未植骨种植术后效果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崔会会 吴豪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1期1950-1952,共3页
目的比较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骨与未植骨种植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上颌窦内提升联合上颌第一磨牙种植术且修复后1 a定期复查的48位患者(48颗种植体)为研究对象。术中上颌窦底填入Bio-oss骨... 目的比较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骨与未植骨种植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上颌窦内提升联合上颌第一磨牙种植术且修复后1 a定期复查的48位患者(48颗种植体)为研究对象。术中上颌窦底填入Bio-oss骨粉材料的24颗种植体为植骨组,术中上颌窦底未填入植骨材料的24颗种植体为未植骨组。术后3个月,采用种植体松动度测定仪测量种植体稳定系数(ISQ),分析植骨与否对种植体松动度的影响;根据种植修复后1 a复诊种植体X线根尖片显示骨吸收的实际高度,分析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IS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修复后1 a,两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骨与未植骨术后种植体松动度和边缘骨吸收量均在正常范围内,短期内临床效果未发现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内提升 植骨 种植体稳定系数 边缘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即刻种植法和常规种植法进行牙齿修复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艺钟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6期161-162,共2页
目的:对比并分析用即刻种植法和常规种植法进行牙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牙齿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即刻组和常规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为常规组患... 目的:对比并分析用即刻种植法和常规种植法进行牙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牙齿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即刻组和常规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为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种植法进行牙齿修复,为即刻组患者使用即刻种植法进行牙齿修复。修复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修复后1个月时、修复后3个月时和修复后6个月时其种植体的稳定系数、修复后6个月内其牙齿松动的发生率、牙龈红肿的发生率和牙周脓肿的发生率。结果:在修复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种植体的稳定系数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在修复后3个月时和修复后6个月时,即刻组患者种植体的稳定系数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修复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牙齿松动的发生率、牙龈红肿的发生率和牙周脓肿的发生率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使用常规种植法相比,使用即刻种植法进行牙齿修复可取得更好的远期效果。因此.即刻种植法可作为临床上进行牙齿修复的桡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修复 即刻种植 常规种植 种植体稳定系数 优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