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种族政治和女性的赋权:中国女作家的想象性写作(1905—1948)
1
作者 颜海平 季剑青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4-79,共6页
写作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形成中的一股深邃变革的力量,"弱者"以"弱所以强"的文学形象出现,是女性作者们开风气之先的公共性的表达。"弱质性别及种类"的范畴和问题,在这些中国女性的书写中表现为一种以... 写作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形成中的一股深邃变革的力量,"弱者"以"弱所以强"的文学形象出现,是女性作者们开风气之先的公共性的表达。"弱质性别及种类"的范畴和问题,在这些中国女性的书写中表现为一种以女性为载体、杠杆和社会特征的"弱性物种"的争取赋权,它对于中国现代文化自觉的建构具有核心意义,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核心及其想象的重心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赋权 生物种族政治 中国女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电影的转轨、再造与证成——当代美国历史电影的种族政治转向与话语接合策略
2
作者 王鑫 黄皓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67,共12页
历史电影作为多元话语与意识形态争夺的文化场域,提供了一面从文化层面观照社会问题的"影像之镜"。历史文本的每一次改写,都意味着话语生态与文化体系的改变或重塑。种族问题深植于美国的建国史与发展史中,并在不同历史年代... 历史电影作为多元话语与意识形态争夺的文化场域,提供了一面从文化层面观照社会问题的"影像之镜"。历史文本的每一次改写,都意味着话语生态与文化体系的改变或重塑。种族问题深植于美国的建国史与发展史中,并在不同历史年代的影视作品中延展出殊异的叙事文本,也暗含了种族政治在美国社会中的走向与态度变迁。通过梳理美国历史电影在叙事话语上的嬗变,将不同时代表征同一历史事件的影像文本相互对勘,从而揭示了美国历史影片的种族转向既是种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又以不同的接合策略介入现实,指引少数族裔进行平权抗争,从影像话语出发不断形塑着美国种族政治的时代地形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电影 种族政治 文化认同 话语 接合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化及其局限性
3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41-241,共1页
范永康撰文《文化政治与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化》指出,在新社会运动和文化理论、文化政治的“合力”作用之下,当代西方文论大规模地政治化了,它们将文学与性别政治、种族政治、身份政治、(后)阶级政治、生态政治等后革命政治相关联... 范永康撰文《文化政治与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化》指出,在新社会运动和文化理论、文化政治的“合力”作用之下,当代西方文论大规模地政治化了,它们将文学与性别政治、种族政治、身份政治、(后)阶级政治、生态政治等后革命政治相关联,向极权政治、等级制度、男性霸权、种族歧视发难,从而充分发挥出文学在微观政治领域的批判功能。与以往强调文艺服从或服务于统治阶级政权的政治化文论形态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西方文论 政治 文化政治 新社会运动 文化理论 性别政治 种族政治 身份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现黑人经验的“完整视野”——论查尔斯·约翰逊的黑人哲理小说观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后亮 贾彦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60-165,共6页
当代美国非裔作家查尔斯·约翰逊的黑人哲理小说观既受到约翰·加德纳的道德小说观的影响,同时又融合了他自己的哲学和宗教思想。在约翰逊看来,20世纪70年代的黑人文学已经陷入停滞状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需要一些变革方能继续... 当代美国非裔作家查尔斯·约翰逊的黑人哲理小说观既受到约翰·加德纳的道德小说观的影响,同时又融合了他自己的哲学和宗教思想。在约翰逊看来,20世纪70年代的黑人文学已经陷入停滞状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需要一些变革方能继续向前发展,而他所说的黑人哲理小说能够让黑人文学重新焕发生机。他拒绝把黑人小说简化为哲学公式或政治宣传工具,反对带着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去"嵌套"写作对象,也反对从本质主义的视角出发关注狭隘的种族政治问题,而是倡导从多元文化中吸取营养,开创一种再现黑人生活经验的"完整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尔斯·约翰逊 黑人哲理小说 种族政治 黑人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高加索格局中的纳卡问题 被引量:6
5
作者 道明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73-82,共10页
纳卡问题在外高加索格局中是一个核心的冲突问题。冲突的由来是历史上沙俄帝国占领卡拉巴赫后实行的种族地缘政治战略,帝俄政府通过大规模的移民改变了当地的民族结构,从而埋下了日后冲突的根源。苏联解体后,虽然国际社会参与调解冲突,... 纳卡问题在外高加索格局中是一个核心的冲突问题。冲突的由来是历史上沙俄帝国占领卡拉巴赫后实行的种族地缘政治战略,帝俄政府通过大规模的移民改变了当地的民族结构,从而埋下了日后冲突的根源。苏联解体后,虽然国际社会参与调解冲突,提出了多种方案,但纳卡问题迄今毫无进展。纳卡问题的存在对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双方的政治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卡问题 阿塞拜疆 亚美尼亚 地缘政治 种族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