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野草在歌唱》中的种族压迫与人性扭曲 |
秦一鸣
|
《海外英语》
|
2022 |
0 |
|
2
|
种族压迫下的“底层”——《秀拉》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
王成玲
|
《今古文创》
|
2021 |
0 |
|
3
|
从《土生子》看种族平等问题的出路 |
张严秋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4
|
童话表层下的不和谐声音——论《草原上的小木屋》中的社会压迫现象 |
朱晓静
|
《海外英语》
|
2012 |
0 |
|
5
|
浅析美国最高法院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
左大千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4 |
0 |
|
6
|
评艾丽斯·沃克的《欢迎之桌》 |
王峰灵
|
《昌吉学院学报》
|
2008 |
0 |
|
7
|
莫里森小说中非裔美国人身份认同 |
尤丽娜
|
《海外英语》
|
2014 |
0 |
|
8
|
凋残的玫瑰,没落的家园——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看福克纳眼中的清教南方 |
魏然
|
《电影评介》
|
2011 |
2
|
|
9
|
《唱吧! 未安葬的魂灵》中的创伤书写 |
薛莹
胡大芳
|
《今古文创》
|
2023 |
0 |
|
10
|
逃离和反抗——《美国在心中》人物经历分析 |
王官澳
梁艳
|
《海外英语》
|
2021 |
0 |
|
11
|
最佳摄影的魅力——我看《燃烧的密西西比》 |
吴智新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2
|
美国人民的文学 |
王文彬
|
《山东外语教学》
|
1986 |
0 |
|
13
|
美国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
郭继德
|
《山东外语教学》
|
1987 |
0 |
|
14
|
从后殖民理论视角解读《半轮黄日》 |
苏蓉
|
《戏剧之家》
|
2020 |
0 |
|
15
|
谈美国文学课中的黑人诗歌教学 |
孟宪忠
|
《山东外语教学》
|
198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