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草在歌唱》中的种族压迫与人性扭曲
1
作者 秦一鸣 《海外英语》 2022年第7期194-195,197,共3页
多丽丝·莱辛在小说《野草在歌唱》中,描写了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非黑人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和压迫,白人团体的虚伪、残暴与偏狭,以及个体在失常的社会中不可避免的性格扭曲和悲惨命运。东方主义代表着西方人的一种偏见性思维,倾向于把东... 多丽丝·莱辛在小说《野草在歌唱》中,描写了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非黑人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和压迫,白人团体的虚伪、残暴与偏狭,以及个体在失常的社会中不可避免的性格扭曲和悲惨命运。东方主义代表着西方人的一种偏见性思维,倾向于把东方建构为异质的和他者化的,成为西方侵略者开拓、奴役殖民地的思想武器。殖民主义和种族压迫,不仅给南非原住民带来长久的创伤与悲痛,也造就了白人殖民者畸变、扭曲的人性。小说预示着殖民体系必将走向毁灭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野草在歌唱》 他者 种族压迫 人性扭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族压迫下的“底层”——《秀拉》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2
作者 王成玲 《今古文创》 2021年第13期16-17,共2页
漫漫历史长河中,种族压迫一直笼罩在美国非裔人民的生活当中。作为描写美国非裔人民生活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托尼·莫里森同样也用其极其细腻的笔触将种族主义对美国非裔人民生活的影响写进《秀拉》这一小说中。本文从后殖民主义... 漫漫历史长河中,种族压迫一直笼罩在美国非裔人民的生活当中。作为描写美国非裔人民生活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托尼·莫里森同样也用其极其细腻的笔触将种族主义对美国非裔人民生活的影响写进《秀拉》这一小说中。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出发,从小说中白人社会对生活在“底层”人民的居住地压迫、“身份”构建压迫、权力压迫以及思想压迫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小说《秀拉》中所体现的种族压迫,强调种族压迫给美国非裔人民所带来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压迫 后殖民主义 《秀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土生子》看种族平等问题的出路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严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6-117,共2页
赖特笔下的"土生子"别格经历了"恐惧""逃跑""命运"的命运三部曲,最终走向了毁灭。看似偶然的悲剧命运蕴含着必然。黑人深受白人压迫,无路可走必然会寻找出路。然而,黑人寻求平等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别格的人生轨迹再次引发了我... 赖特笔下的"土生子"别格经历了"恐惧""逃跑""命运"的命运三部曲,最终走向了毁灭。看似偶然的悲剧命运蕴含着必然。黑人深受白人压迫,无路可走必然会寻找出路。然而,黑人寻求平等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别格的人生轨迹再次引发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思索和扣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惧” “逃跑” “命运” 种族压迫 种族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话表层下的不和谐声音——论《草原上的小木屋》中的社会压迫现象
4
作者 朱晓静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2期220-221,227,共3页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素以主题健康、文笔清新、富于诗意著称。但在其经久不衰的童话表层下,却时时可见各种形式的社会压迫现象,这一点少有人提及。女性主义和清教主义正是剖析书中的社会压迫现象的两个切入点,由此展...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素以主题健康、文笔清新、富于诗意著称。但在其经久不衰的童话表层下,却时时可见各种形式的社会压迫现象,这一点少有人提及。女性主义和清教主义正是剖析书中的社会压迫现象的两个切入点,由此展开论述,可以重新解读这部小说,深入挖掘其超越一般儿童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意义,从新的角度证明其长远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第二性 父权制 主体性 清教主义 种族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美国最高法院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5
作者 左大千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美国最高法院 种族隔离 美国法律 双重标准 司法审查权 美国黑人 上诉法院 美国总统 抗暴斗争 种族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艾丽斯·沃克的《欢迎之桌》
6
作者 王峰灵 《昌吉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9,共3页
艾丽斯·沃克的前期短篇小说植根于美国南方黑人社区生活,真实地呈现了处于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双重煎熬下的黑人妇女的生活状况。本文通过沃克早期的作品——《欢迎之桌》来解读作者如何关注黑人妇女的困惑与迷茫、苦难与挣扎却无... 艾丽斯·沃克的前期短篇小说植根于美国南方黑人社区生活,真实地呈现了处于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双重煎熬下的黑人妇女的生活状况。本文通过沃克早期的作品——《欢迎之桌》来解读作者如何关注黑人妇女的困惑与迷茫、苦难与挣扎却无力抗争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女性 性别歧视 种族压迫 困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里森小说中非裔美国人身份认同
7
作者 尤丽娜 《海外英语》 2014年第8X期222-223,235,共3页
托妮·莫里森在她形形色色的小说场景中探讨非洲裔美国人在文化夹缝中如何维持自我完整文化身份;即通过个体认同、集体认同、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四个方面来定义文化身份问题。
关键词 身份错位 种族压迫 性别歧视 文化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残的玫瑰,没落的家园——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看福克纳眼中的清教南方 被引量:2
8
作者 魏然 《电影评介》 2011年第3期92-94,106,共4页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所有小说几乎都是以美国南部为背景而创作的。他的短篇小说之一《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可以说凝聚了福克纳对于那个他既怀念又喟叹的土地的爱与痛。其中体...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所有小说几乎都是以美国南部为背景而创作的。他的短篇小说之一《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可以说凝聚了福克纳对于那个他既怀念又喟叹的土地的爱与痛。其中体现了20世纪美国南方社会现实:清教教义统治下的奴隶制、性别歧视及家长制,在它们的笼罩下,整个南方的人都处于精神和心灵的危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教 种族压迫 性别歧视 家长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唱吧! 未安葬的魂灵》中的创伤书写
9
作者 薛莹 胡大芳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8期19-21,共3页
《唱吧!未安葬的魂灵》是美国非裔女作家杰斯米妮·瓦德二度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作品。小说深刻展现了以乔乔一家为典型代表的美国南方黑人真实的生存状况。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也揭露了人物所遭受的多重创伤及创伤所带来的影响,本文... 《唱吧!未安葬的魂灵》是美国非裔女作家杰斯米妮·瓦德二度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作品。小说深刻展现了以乔乔一家为典型代表的美国南方黑人真实的生存状况。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也揭露了人物所遭受的多重创伤及创伤所带来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创伤理论,探究人物创伤的症状、原因以及如何复原,从而摆脱创伤阴影,回归正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德 创伤 莱奥妮 种族压迫 死亡 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逃离和反抗——《美国在心中》人物经历分析
10
作者 王官澳 梁艳 《海外英语》 2021年第16期237-238,255,共3页
《美国在心中》是菲裔美国作家卡洛斯·布洛桑的代表作,讲述了自己在菲律宾的童年生活和移民美国后的悲惨境遇,同时也描写了菲律宾移民的集体经历。在人物和情节方面,逃离和反抗是卡洛斯人生经历的两大特征,他先是逃离贫困的家乡,... 《美国在心中》是菲裔美国作家卡洛斯·布洛桑的代表作,讲述了自己在菲律宾的童年生活和移民美国后的悲惨境遇,同时也描写了菲律宾移民的集体经历。在人物和情节方面,逃离和反抗是卡洛斯人生经历的两大特征,他先是逃离贫困的家乡,后又逃离美国西部城市的菲裔社区;同时不断地反抗种族歧视,由盲目的暴力反抗变为提升思想境界和寻求集体的反抗,力图摆脱种族压迫和边缘化困境。该文分析卡洛斯的人生经历和选择,并试图为少数族裔的生存斗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在心中》 逃离 反抗 种族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佳摄影的魅力——我看《燃烧的密西西比》
11
作者 吴智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25-25,共1页
《燃烧的密西西比》获得了第六十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因此,本文意在从电影摄影的角度谈谈我对影片的认识,其他方面的内容不作论述。影片一开始就将人们带回到了美国民权运动初起的六十年代,影片开始的字幕配以浓烟滚滚的密西西... 《燃烧的密西西比》获得了第六十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因此,本文意在从电影摄影的角度谈谈我对影片的认识,其他方面的内容不作论述。影片一开始就将人们带回到了美国民权运动初起的六十年代,影片开始的字幕配以浓烟滚滚的密西西比河沿岸黑人教堂被焚烧的背景,用深沉的画面和寓意来展示当时的血淋淋的残暴场面,揭露了种族压迫的恐怖、残酷和激烈。影片中有较多的熊熊烈火燃烧的镜头,这是导演有意以熊熊的烈火来表达他对种族压迫的愤怒。电影造型表现手段是最丰富的,这种造型表现手段在具体的形态上形成电影语言,它无须诉诸文字,而在视觉感知中直接为观众所接受《燃烧的密西西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摄影 电影语言 电影摄影 种族压迫 视觉感知 美国民权运动 编导者 视觉冲击 熊熊烈火 安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人民的文学
12
作者 王文彬 《山东外语教学》 1986年第1期11-12,共2页
在美国文学教学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怎样历史地、全面地、公正地看待美国文学。有一段时间,在极左思潮的支配下,我们有的简单地把美国文学(特别是当代文学)视为腐朽反动的资产阶级文学或者帝国主义文学。这是一种肤浅... 在美国文学教学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怎样历史地、全面地、公正地看待美国文学。有一段时间,在极左思潮的支配下,我们有的简单地把美国文学(特别是当代文学)视为腐朽反动的资产阶级文学或者帝国主义文学。这是一种肤浅而又片面的看法。我们并不否认,美国文学中确实有一些为腐朽反动的制度(如殖民制度、蓄奴制度)和政策(种族压迫、种族歧视等)唱赞歌,或者宣扬消极颓废的人生哲学以及表现色情、凶杀、群居乱伦等乌七八糟内容的腐朽作品。但是,对于这些东西,美国人自己也并不把它们视为文学中的精华。美国文学和其他国家的文学一样,是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的。不能单单因为有这些糟粕,就否定美国文学。看一个国家的文学,首先应该看其历史发展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左思潮 殖民制度 种族压迫 民主自由 斯坦倍克 超验主义 思想成长 德莱塞 杰克·伦敦 特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13
作者 郭继德 《山东外语教学》 1987年第3期46-51,共6页
语言和文学是随着社会而产生和发展的;社会不断地变化,语言和文学也必然不断地变化,迈出前进的步伐。近年来,欧洲和美国的女权主义运动如火如荼,不仅震撼着政治界。而且也影响着学术界。例如,它对英语中的一些常用词的涵义和用法或提出... 语言和文学是随着社会而产生和发展的;社会不断地变化,语言和文学也必然不断地变化,迈出前进的步伐。近年来,欧洲和美国的女权主义运动如火如荼,不仅震撼着政治界。而且也影响着学术界。例如,它对英语中的一些常用词的涵义和用法或提出了疑义,或增添了新的意义,甚至创造了新词汇(笔者曾撰写了拙文《谈“女权运动”对英语用词的影响》,见本刊1980年创刊号);同时,也对女作家及其作品的评论和文学创作产生了与日俱增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权主义 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女权运动 凯特·肖邦 赛克斯顿 黑人妇女 人物形象 《觉醒》 种族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后殖民理论视角解读《半轮黄日》
14
作者 苏蓉 《戏剧之家》 2020年第13期206-207,共2页
《半轮黄日》是尼日利亚作家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的作品。本文以后殖民理论为基础,从三个方面具体剖析了后殖民主义在小说里是如何体现的。通过分析,体现出了在殖民主义的行为中,白人种族对黑人种族造成的伤害和影响,以及... 《半轮黄日》是尼日利亚作家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的作品。本文以后殖民理论为基础,从三个方面具体剖析了后殖民主义在小说里是如何体现的。通过分析,体现出了在殖民主义的行为中,白人种族对黑人种族造成的伤害和影响,以及上层阶级对下层阶级的控制权,同时还有在父权制社会下,男性对女性压迫造成的女性失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种族压迫 阶级压迫 性别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美国文学课中的黑人诗歌教学
15
作者 孟宪忠 《山东外语教学》 1980年第2期49-53,共5页
美国黑人是勤劳、勇敢、纯朴而又聪明机智的优秀民族。他们的祖先生活在“人类的摇篮”非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罪恶的奴隶贸易把他们劫掠到北美大陆。他们用血汗和眼泪浇灌了美国广漠的南方原野,使之成为膏腴的种植园,创造... 美国黑人是勤劳、勇敢、纯朴而又聪明机智的优秀民族。他们的祖先生活在“人类的摇篮”非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罪恶的奴隶贸易把他们劫掠到北美大陆。他们用血汗和眼泪浇灌了美国广漠的南方原野,使之成为膏腴的种植园,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直到今天,他们仍然是美国物质生产的主力军。美国高度的物质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教学 文学课 北美大陆 休士 黑人文学 文学作品 物质生产 种族压迫 讽刺意味 你说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