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免耕播种机动力补偿自适应清秸装置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张银平 郝泽华 +3 位作者 徐婷 刁培松 周华 梅文凯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5,共12页
针对黄淮海两熟区麦茬地秸秆覆盖量大、切碎质量差、根茬处理难,传统玉米免耕播种机清秸清茬效果有限,能耗高,高速作业易拥堵等问题,设计了动力补偿自适应清秸装置。通过分析清秸盘前倾角和安装夹角、作业速度和清秸盘转速等参数对清秸... 针对黄淮海两熟区麦茬地秸秆覆盖量大、切碎质量差、根茬处理难,传统玉米免耕播种机清秸清茬效果有限,能耗高,高速作业易拥堵等问题,设计了动力补偿自适应清秸装置。通过分析清秸盘前倾角和安装夹角、作业速度和清秸盘转速等参数对清秸作业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清秸装置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取值范围。以作业速度、清秸盘转速和安装夹角为试验因素,以种床清秸率和作业功耗为试验指标,通过EDEM离散元仿真软件,对不同参数下清秸装置作业进行仿真对比,确定了各参数对清秸装置性能的影响规律。设计了被动清秸和主动清秸结合的动力补偿自适应控制系统,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出现拥堵时,清秸装置能够及时进行动力补偿,进入主动清秸作业状态,解决拥堵;作业速度为12 km/h、清秸盘安装夹角为67.5°、清秸盘转速为130 r/min、入秸入土深度为55 mm时,平均种床清秸率为88.93%,最高达91.33%,较完全主动清秸方式节省功耗43.50%以上,作业幅宽满足黄淮海两熟区免耕播种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播 装置 动力补偿 自适应控制 种床清秸率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茬田带状立旋作业参数对种床清秸与平整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魏子翔 何瑞银 +2 位作者 李毅念 徐高明 丁启朔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7-1048,共12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稻茬地秸秆-土壤-带状立式旋耕系统的相互作用机理,探究三者交互作用下关键作业参数对种床清秸与平整效果的影响,为秸秆田间综合管理和水旱轮作系统耕作机械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离散元法构建三维立旋仿真模...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稻茬地秸秆-土壤-带状立式旋耕系统的相互作用机理,探究三者交互作用下关键作业参数对种床清秸与平整效果的影响,为秸秆田间综合管理和水旱轮作系统耕作机械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离散元法构建三维立旋仿真模型;模拟水稻秸秆覆盖条件下条带立旋还田作业过程,优化参数范围并进行室内土槽试验验证。以条带立旋作业过程中的前进速度、刀轴转速、秸秆长度为影响因素,以种床清秸率和种床耕后平整度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构建数学模型,分析各因素对种床质量的影响并进行性能优化试验。[结果]在设定耕作深度为15 cm时,影响种床清秸率和种床耕后平整度的主次顺序为前进速度、刀轴转速、秸秆长度。多因素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机具前进速度1.09 m·s^(-1)、刀轴转速281.5 r·min^(-1)、秸秆长度6.89 cm时种床质量最优,种床清秸率为81.95%,种床平整度为8.67 mm。[结论]本文构建的交互作用模型经验证可靠,能有效评价稻茬田立旋作业参数对种床清秸平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立旋 离散元 响应面 种床清秸率 平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