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昌杉与杉木杂交的种实性状变异及遗传参数分析
1
作者 张锡 张小国 +3 位作者 吴华雪 龚育霖 沈鑫 朱鹏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0-297,共8页
对德昌杉与杉木杂交的种实性状变异规律及遗传参数进行研究,为基于德昌杉的杉木杂交育种以及杂交种子园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以洪雅县国有林场杉木国家良种基地2代杉木种子园15个优树无性系为母本,德昌县德昌杉省级良种基地及其周边人... 对德昌杉与杉木杂交的种实性状变异规律及遗传参数进行研究,为基于德昌杉的杉木杂交育种以及杂交种子园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以洪雅县国有林场杉木国家良种基地2代杉木种子园15个优树无性系为母本,德昌县德昌杉省级良种基地及其周边人工林的8棵优树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获得60份杂交组合,对杂交组合及其亲本自由授粉家系的球果宽、球果长、球果体积、球果鲜重、鲜果出种率、单位质量鲜果出种数、千粒重、发芽率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杂交组合的球果宽、球果长、球果体积、球果鲜重、鲜果出种率与亲本类型没有明显差异,而单位质量鲜果出种数(10.20粒·g^(-1))显著多于杉木亲本(8.10粒·g^(-1))和德昌杉亲本(8.00粒·g^(-1))(P<0.05),千粒重(5.27 g)显著轻于杉木亲本(6.59 g,P<0.05),发芽率(7.47%)显著低于杉木亲本(21.13%,P<0.05)。以上结果与正/负超亲优势杂交组合的数量比相符;(2)杂交组合种实性状的遗传效应主要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球果性状、出种指标和千粒重更容易受到母本(杉木)效应的影响,而父本(德昌杉)对发芽率的影响更大,但父母间的互作效应不容忽视;(3)单位质量鲜果出种数与其他指标几乎均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除此之外各项种实性状指标间均呈现为正相关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总的来看,杂交组合球果变小,出种数量增多,因此千粒重更轻且发芽率更低;种实性状遗传效应主要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且除发芽率外主要受到母本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昌杉 杉木 杂交育 种实性状 变异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不同无性系自交和异交授粉种实性状分析
2
作者 徐添添 吴蕴洋 +3 位作者 王玲 吴江涛 孙素芹 杨玲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5,53,共10页
为了评估红松不同无性系内自交和异交授粉后的种实性状差异,探讨红松自交产生后代的可能性,采用“3×3”双列交配设计,对3个红松无性系进行控制授粉,通过测定授粉后的坐果率、种实外部形态、营养物质及播种情况,对比分析自交与异交... 为了评估红松不同无性系内自交和异交授粉后的种实性状差异,探讨红松自交产生后代的可能性,采用“3×3”双列交配设计,对3个红松无性系进行控制授粉,通过测定授粉后的坐果率、种实外部形态、营养物质及播种情况,对比分析自交与异交授粉后的种实性状差异。结果表明,无性系20和无性系11自交授粉的坐果率高于其异交组合。3个无性系内自交与异交授粉后的球果和种子表型性状总体上无显著差异。无性系11中自交授粉后代的球果种鳞碳氮比(Y C/N)值高于异交组合,反映出更高的固碳能力。自交授粉得到的种子在无性系20和无性系37中表现出较高的营养物质积累和萌发率。种实性状变异系数和隶属函数值表明,自交组合37×37和11×11优于其组内异交。因此,红松自交能够产生后代,3个无性系内自交授粉后种实性状与异交种实无显著差异,初步认为自交组合37×37和11×11种实性状优于组内异交,在之后的育种工作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自交授粉 坐果率 种实性状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无性系种子园生长与种实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3
作者 彭溢濠 陈梦义 +4 位作者 何万存 刘娟 朱鸿洋 肖文宇 施茂寅 《南方林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研究木荷无性系种子园内生长性状和种实性状的遗传变异,选育优良无性系。【方法】在江西省林业局科技示范园林丰基地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60株木荷(12个无性系,每个无性系5个重复)随机分配至种植区。对12个木荷无性系的树高、胸... 【目的】研究木荷无性系种子园内生长性状和种实性状的遗传变异,选育优良无性系。【方法】在江西省林业局科技示范园林丰基地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60株木荷(12个无性系,每个无性系5个重复)随机分配至种植区。对12个木荷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冠幅等10个指标进行方差分析、邓肯多重比较、变异系数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选育出优良无性系。【结果】12个无性系在结实量、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叶长、叶宽等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各生长性状和种实性状整体呈中等程度变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9.92%,其中发芽势的变异系数最大(60.83%),树高变异系数最小(14.7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树高与胸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叶长与叶宽、发芽率与结实量、发芽率与发芽势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sy39、lc21、jo57和sy50综合表现较好,下一步可重点开展子代测定,基于后代表现来准确评估各个无性系的遗传品质及其遗传增益。【结论】无性系sy39表现特别优异,可将其作为优良亲本之一,为种子园的升级换代提供育种繁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生长性状 种实性状 无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种实性状的陈山红心杉1.5代种子园变异分析
4
作者 彭小兵 黎志强 +1 位作者 娄永峰 肖平江 《南方林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8-23,共6页
【目的】研究江西安福县武功山林场陈山红心杉1.5代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为后期育种策略的制定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游标卡尺、电子天平测定陈山红心杉1.5代种子园32个无性系的8个种实表型性状,分析不同无性系种实表型... 【目的】研究江西安福县武功山林场陈山红心杉1.5代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为后期育种策略的制定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游标卡尺、电子天平测定陈山红心杉1.5代种子园32个无性系的8个种实表型性状,分析不同无性系种实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性和相关性,通过欧氏距离聚类法对32个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32个无性系的8个种实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3.30%~23.92%。相关性分析显示,32个无性系的球果性状相互存在强正相关,种子性状间相互存在强正相关,但球果性状与种子性状间的相关性较弱。基于种实表型性状,可将陈山红心杉1.5代种子园的32个无性系分为3大类,6个亚组。【结论】陈山红心杉1.5代种子园32个无性系的种实表型性状均存在明显的变异和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山红心杉 子园 种实性状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红松生长性状和种实性状变异分析与评价选择 被引量:3
5
作者 尚福强 高源 +3 位作者 马晓雨 张群野 李连强 冯健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4-84,共11页
本研究以29个16年生红松种源为材料,测定生长性状与种实性状,分析变异特征,综合评价和选择优良种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表型变异系数范围为8.74%~38.04%,遗传力的范围为44.63%~99.16%,... 本研究以29个16年生红松种源为材料,测定生长性状与种实性状,分析变异特征,综合评价和选择优良种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表型变异系数范围为8.74%~38.04%,遗传力的范围为44.63%~99.16%,多数性状具有较高的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力。生长性状间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多数种实性状呈显著正相关,生长性状与种实性状的相关性较弱。提取的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0.17%。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价法进行选择,24号和3号种源为入选的材用型优良种源,胸径、树高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0.69%、12.91%和31.86%,现实增益分别为13.70%、14.67%和38.38%;25号和22号种源为入选的果用型优良种源,球果鲜重、千粒重、30粒种仁重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8.54%、25.01%和25.85%,现实增益分别为31.71%、25.26%和30.41%。所选优良种源的遗传增益较高,在林木遗传改良中可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为红松的良种选育、遗传改良和推广造林提供理论和材料基础,推进红松用材林和果用林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生长性状 种实性状 变异分析 评价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皂荚种实性状变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优良种质筛选 被引量:2
6
作者 韩丽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8,共6页
为揭示皂荚果实表型性状变异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评估不同种质的优良程度,在山西省不同地区采集了42株皂荚的果实,测定了11个指标(荚果长度、荚果宽度、荚果厚度、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等),应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各类群的特征,利用... 为揭示皂荚果实表型性状变异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评估不同种质的优良程度,在山西省不同地区采集了42株皂荚的果实,测定了11个指标(荚果长度、荚果宽度、荚果厚度、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等),应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各类群的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优良种质资源。结果表明:皂荚果实种实性状变异系数为9.82%~58.18%,平均为25.28%;在不同种实性状中,出籽率、总皂苷比例、荚壳质量和荚果质量等的变异系数最大(>30%);荚果宽度、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和荚壳比等的变异系数最低(<15%)。42株皂荚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具有明显特征。纬度、年降水量、年均气温、速效钾质量分数和有效磷质量分数等是影响山西省皂荚种实性状变异的关键环境因子。样株S3、S4、S38、S40等4株皂荚得分最高,具有潜在的选育价值。因此,山西省皂荚种实性状变异大,遗传背景丰富,能适应各种环境,具有良好的选育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种实性状 变异 环境因子 质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奇台地区不同水肥条件下文冠果种实性状的差异
7
作者 王天斌 汪智军 +5 位作者 靳开颜 张志冉 李亚强 虎海防 陈同森 孙杰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6,共8页
【目的】为新疆地区文冠果高效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奇台地区9年生实生文冠果为研究对象,设置未施水肥、水肥条件一般、水肥条件良好共3个处理,采集成熟果实,对14个种实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和... 【目的】为新疆地区文冠果高效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奇台地区9年生实生文冠果为研究对象,设置未施水肥、水肥条件一般、水肥条件良好共3个处理,采集成熟果实,对14个种实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研究水肥条件对文冠果种实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水肥条件下,文冠果种实表型性状中单株种子质量和单株结果数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64.87%和60.94%,说明水肥条件对文冠果产量影响较大。种子的神经酸含量、含油量等种实品质性状受水肥条件影响较小。果实横纵径与单果质量、种子千粒质量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单果质量和种子千粒质量随果实纵、横径增大而增加。从14个种实性状可提取4个主成分,分别为种实表型因子、油脂因子、神经酸含量和蛋白因子,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8.51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肥条件较好地块的种实性状综合得分处于较高水平,未施水肥地块的种实性状综合得分均处于较低水平,说明水肥条件对文冠果种实的表型性状和品质性状均有显著影响。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2个主成分PC1和PC2分别解释了水肥条件导致的种实性状的27.28%和22.48%。【结论】水肥条件对文冠果种实性状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水肥条件 种实性状 主成分分析 主坐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掌叶木种实性状及发芽能力差异
8
作者 郭新 郭松 +5 位作者 邓雅诗 马朝阳 王安伟 于亚晴 张秀华 李在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4-1732,共9页
【目的】为了解不同种源地掌叶木种实性状及发芽能力的差异,挖掘掌叶木野生优质种质资源,为掌叶木优良种源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田林、乐业、凤山、环江及贵州独山5个种源地掌叶木果实/种子为试材,测量形态大小、含水量、... 【目的】为了解不同种源地掌叶木种实性状及发芽能力的差异,挖掘掌叶木野生优质种质资源,为掌叶木优良种源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田林、乐业、凤山、环江及贵州独山5个种源地掌叶木果实/种子为试材,测量形态大小、含水量、千粒重和发芽率等17项种实性状及种子发芽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揭示种实性状、发芽能力与种源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5个种源间各种实性状及发芽能力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其中乐业种源种形系数最大(1.44),凤山的种子含水量最高(43.90%)。17项测定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5.02%~103.72%,其中发芽势变异系数最大,平均发芽速度变异系数最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发芽率与种形系数、种子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发芽指数与种子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种形系数越大,种子越狭长、种子含水量越高,发芽能力越强;种实性状和发芽能力与经纬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海拔和年均降水量分别呈正、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7.110%。聚类分析得出,种子长度和直径较长、发芽率较低的田林、环江、乐业和独山归为一个类群,种子长度和直径较短、发芽率较高的凤山单独为一类群。供试种源中,乐业种源综合得分最高,田林次之。【结论】掌叶木种实的表型性状和发芽能力种源差异明显,各性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种实性状与发芽能力受海拔、年降水的协同选择作用,具有随机变异的特点,综合评价表明,乐业种源在种实性状和发芽能力表现最优,可作为潜在的优良种源进行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木 质资源 种实性状 子发芽能力 源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患子属种实性状的地理差异
9
作者 毛一帆 王连春 +6 位作者 李清 王贺方 王怡匀 赵红珍 杨妮 高永青 王海梅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9-159,共11页
【目的】为无患子属的栽培、选优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15个川滇无患子、毛瓣无患子种源地的45株优良单株为研究对象,对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实侧径、种子横径、种子纵径、种子侧径、果实质量、果皮质量、种子质量、果皮厚、果... 【目的】为无患子属的栽培、选优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15个川滇无患子、毛瓣无患子种源地的45株优良单株为研究对象,对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实侧径、种子横径、种子纵径、种子侧径、果实质量、果皮质量、种子质量、果皮厚、果中种子含量、果形指数、果实体积指数、种形指数、种子体积指数共15个种实性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等。【结果】无患子属种实性状变异系数为4.75%~28.69%,种子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实纵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不同种源地内和种源地间种实性状变异丰富。种实性状与经度、纬度、海拔、年均温、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日照时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与其余性状的相关性不显著。RDA排序结果显示,纬度、经度和年均温对种实性状的影响最大,其方差贡献率达57.9%。通过主成分分析,共筛选出10份较优种质,会泽3号为川滇无患子最优种质,景洪4号为毛瓣无患子最优种质。通过聚类分析,将优良单株划分为3大类群,分别是大果型类群、中果型类群和小果型类群。毛瓣无患子主要属于大果型类群,川滇无患子主要属于中、小果型类群,各类群种实性状变化多样。【结论】不同种源无患子属种实性状差异较大;从低纬度种源向高纬度种源,无患子属种实大小与质量呈现变大趋势;地理环境因子会造成无患子属种实性状的差异,纬度、经度、年均温皆为无患子属栽培选优所考虑的重点影响因子;景洪4号为无患子属潜在的最优种质资源,推测是因为其种源地的光热资源更丰富,有更适合无患子属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无患子 毛瓣无患子 种实性状 地理环境因子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种实性状的无患子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0
10
作者 刁松锋 邵文豪 +2 位作者 姜景民 董汝湘 孙洪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51-1460,共10页
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传统的重要绿化树种,其果皮富含皂苷,种仁富含油脂,是国家林业局审定的新型木本油料树种之一。为揭示无患子群体间和群体内种实表型性状变异式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巢式方差分... 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传统的重要绿化树种,其果皮富含皂苷,种仁富含油脂,是国家林业局审定的新型木本油料树种之一。为揭示无患子群体间和群体内种实表型性状变异式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巢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无患子13个天然群体的10个种实表型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其群体间和群体内种实表型多样性以及表型变异与地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7.34%,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表型性状分化系数平均为62.21%,群体间变异(39.93%)大于群体内(27.46%),是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多数性状在群体间差异显著,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边缘群体易于分化的特点,但地理变化规律不连续,而在群体内不同性状的差异性亦不一致。种子形态受群体地理生态的影响较果实形态大,西北部群体种子趋于椭圆形,东部、南部则趋于圆球形;地理纬度、年平均气温与多数种实性状间呈显著相关,是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地理生态影响因子。可见,无患子种实表型性状在群体间、群体内变异都较为丰富,这些变异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群体间和群体内多层次的变异为无患子优良种质资源保育和利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 天然群体 种实性状 表型变异 地理生态因子 群体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多无性系群体的种实性状变异研究 被引量:51
11
作者 张振 张含国 +4 位作者 周宇 刘灵 于宏影 王绪 冯万举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7-78,共12页
选取红松4个种子园共60个无性系,对红松种实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揭示红松种实性状在无性系来源群体间和无性系间的变异特征及规律。结果显示,红松种实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9.82%,... 选取红松4个种子园共60个无性系,对红松种实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揭示红松种实性状在无性系来源群体间和无性系间的变异特征及规律。结果显示,红松种实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9.82%,小于居群内变异(70.18%),居群内变异是红松种实性状的主要来源。除种长、种宽、长宽比外其余性状在居群间差异显著(P〈0.05),红松种实各性状在种子园内无性系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广义遗传率为61.54%~94.81%,受遗传控制程度较强,通过优良无性系选择,能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4.70%~74.5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千粒质量与种仁质量、种皮质量,出仁率与种仁质量/种皮质量、粗纤维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种仁质量与种长、种宽、种皮质量,碳水化合物含量与油脂含量、蛋白质含量及多糖含量,油脂含量与出仁率、种仁质量/种皮质量、蛋白质含量、多糖含量,长宽比与油脂含量、蛋白质含量、多糖含量的相关关系非常稳定。通径分析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均表明,长宽比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为4个种子园中影响油脂含量的主要因素,其中,长宽比的直接作用最大。因此,根据红松种实性状对种子园无性系再选择,提高营养成分指标,提高种质资源品质,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种实性状 变异 无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楸种实性状变异规律及优良单株选择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海啸 李爱清 +2 位作者 张含国 张磊 张剑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共7页
对12个地点天然林中核桃楸果实超过100个的单株种实形态性状(包括种子质量、种仁质量、种壳厚、出仁率、三径均值等)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种子质量和种仁质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9.9%和20.4%)较大,种壳厚和出仁率变异系数(分别为13.58%... 对12个地点天然林中核桃楸果实超过100个的单株种实形态性状(包括种子质量、种仁质量、种壳厚、出仁率、三径均值等)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种子质量和种仁质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9.9%和20.4%)较大,种壳厚和出仁率变异系数(分别为13.58%和14.42%)中等,三径均值变异系数(8.42%)稍小。对各种源内的种仁质量与种子形态性状拟合,多数种源结果较理想。同时对种仁质量和出仁率分别与环境因子拟合,结果较理想(R2分别为90.71%和76.61%)。通过聚类分析和综合坐标法选出优良种源为三岔子、铁力、金山屯、亚布力,并通过综合坐标法选出各种源优良单株为BX1、BX3、BX13、BX30、BX25,DFH2、DFH9、DFH13、DFH26,DJC2、DJC5、DJC8、DJC13,JY7、JY9、JY14、JY21,LJ2、LJ7、LJ30、LJ8,WC2、WC3、WC4、WC7,HC1、HC7、HC16,HL1、HL10、HL15、HL26、HL14,JST1、JST4、JST24、JST27,YBL1、YBL5、YBL14、YBL16、YBL9,TL5、TL7、TL20、TL30、TL10,SC16、SC17、SC23、SC3、SC18。选择主要提高了出仁率、种仁质量和种壳厚这三个直接影响核桃楸品质的指标,各种源入选率在15%~25%,出仁率增益在5.81%~24.28%,种仁质量增益在5.19%~25.77%,种壳厚除东京城、临江、金山屯和亚布力外,其他种源增益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楸 种实性状 变异规律 单株选择 综合坐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种实性状的无患子优良单株选择 被引量:23
13
作者 刁松锋 邵文豪 +2 位作者 姜景民 董汝湘 肖可青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0,45,共6页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样本相关矩阵出发,以102株8年生无患子(Sapindus mukurossi Gaertn.)初选优株的12个主要种实性状(果实质量、果指数、果体积、果皮厚、果皮质量、种子质量、种指数、种体积、种仁质量、单株产量、果皮皂苷质...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样本相关矩阵出发,以102株8年生无患子(Sapindus mukurossi Gaertn.)初选优株的12个主要种实性状(果实质量、果指数、果体积、果皮厚、果皮质量、种子质量、种指数、种体积、种仁质量、单株产量、果皮皂苷质量分数、种仁油脂质量分数)进行分析.以性状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0%为标准.确定了4个反映无患子种实主要经济性状的主成分(特征值〉1),即产量因子、油脂因子、产量皂苷因子和种实形态因子.其相应贡献率分别为47.271%、15.285%、10.206%和8.71】%..通过对样本重要主成分值的比较分析,按5%入选率分别筛选出不同利用方向的6种类型的优良单株,即高产型、高油脂型、高皂苷型、高产高油脂型、高产高皂苷型和复合型。不同类型优良单株主成分得分值的现实增益为165%~311%.这说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出的不同类型优良单株具有显著的优异性,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 种实性状 主成分分析 优树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天然群体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永红 高桂琴 +3 位作者 崔嵬 程春红 杨培华 樊军锋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4-49,共6页
在油松天然林分布区共抽取了10个群体,分别测量了8个种实性状。方差分析表明:油松种实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广泛的变异,8个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表型分化系数即群体间的变异为51.86%,大于群体内变异(48.14%),... 在油松天然林分布区共抽取了10个群体,分别测量了8个种实性状。方差分析表明:油松种实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广泛的变异,8个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表型分化系数即群体间的变异为51.86%,大于群体内变异(48.14%),是油松表型遗传变异的主要部分。球果长、球果径、球果形状指数、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形状指数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87%、12.43%、11.19%、13.97%、16.92%、18.8%、11.53%和32.50%。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将油松10个天然群体划分为5类。相关分析表明,油松球果长和果径相关紧密,种长、种宽和千粒重两两相关显著。种形指数与纬度、海拔和生态梯度值(EGA)呈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年降水量和生长期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天然群体 种实性状 地理变异 表型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不同种源种实性状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永红 杨培华 +4 位作者 韩创举 樊军锋 李新会 李安平 杨世荣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3-168,共6页
为了揭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天然群体中种实性状的变异规律,对陕西省天然群体中7个种源的141个油松家系(单株)的球果和种子表型性状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讨论了油松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的遗传变异与... 为了揭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天然群体中种实性状的变异规律,对陕西省天然群体中7个种源的141个油松家系(单株)的球果和种子表型性状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讨论了油松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的遗传变异与相关。结果表明,油松种实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存在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油松球果长度、球果宽度、球果鲜质量、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和种子厚度等6个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球果鲜质量的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达到最大。油松球果3个性状间相关紧密(P<0.05),种子性状间两两相关显著(P<0.01),而球果性状与种子性状之间相关多数未达显著水平。海拔和年降水与球果宽度和种子宽度正相关显著;年均温与种实性状呈负相关,与种子的性状和千粒质量的负相关达到5%的显著水平;地理纬度、≥10℃积温和无霜期与种实性状的相关性弱,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 油松 天然群体 种实性状 地理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生槐天然群体种实性状的表型多样性 被引量:29
16
作者 林玲 王军辉 +1 位作者 罗建 陈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7-143,共7页
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是豆科(Leguminosae)槐属落叶矮灌木,西藏高原特有植物种(吴征镒,1985;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94)。其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流域海拔2 800~4 500 m的山坡、河谷沙地和阶地,是该流域干旱河谷耐旱... 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是豆科(Leguminosae)槐属落叶矮灌木,西藏高原特有植物种(吴征镒,1985;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94)。其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流域海拔2 800~4 500 m的山坡、河谷沙地和阶地,是该流域干旱河谷耐旱灌丛的主要建群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生槐 天然群体 种实性状 表型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桤木不同无性系结实量与种实性状变异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明皋 陈建华 +1 位作者 吴际友 程勇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3-156,共4页
The fruiting quantity and nut and seed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Alnus cremastogyne clone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uiting quantity was high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different clo... The fruiting quantity and nut and seed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Alnus cremastogyne clone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uiting quantity was high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different clones and different years, however not different within a clone, which indicated that fruiting quantity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genetic factor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or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ut length, width, 1 000-grain mass, number of full seed, seed potential and seed efficiency among different clones, which showed abundant genetic variation.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ut length, width, 1 000-grain mass and seed potential within the same clone, which showed that the characters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genetic factors too. Nevertheles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umber of full seed and seed efficiency within the same clones. It would be effective for seed orchar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fruiting quantity and nut and seed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cl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桤木 无性系 种实性状 遗传与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种子园无性系结实量、种实性状及遗传参数的分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徐进 王章荣 +1 位作者 陈亚斌 丘进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1-205,共5页
The cone and seed characters of Pinus Massoniana were investigated in a clonal seed orchard for two successive years(1998 and 1999).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genetic variation existed among clones,while vari... The cone and seed characters of Pinus Massoniana were investigated in a clonal seed orchard for two successive years(1998 and 1999).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genetic variation existed among clones,while variation within clone had not come up to remarkable standard.Broad sense herit ability of cone and seed characters in P.massoniana were influenced by genetic factors,most of them were at over middle level.There was a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mong the characters of cone and seeds,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same character in different years were at the extremely significant level,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clones were quite stable from year to year in cone and seed quality and size.At last,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as estimated in 140 clones by main index of reproductive capacity.The genetic gain of cone yield of a single tree,the seed numble of a single cone,and full seed percentage,and reselection of clones were discussed under different selection intens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子园 无性系 种实性状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杉天然群体种实性状变异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罗建勋 顾万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0-66,共7页
 以云杉全分布区内7个有代表性的天然群体,每个群体30个家系(单株)为试验材料,对7个种实表型性状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讨论了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云杉种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  以云杉全分布区内7个有代表性的天然群体,每个群体30个家系(单株)为试验材料,对7个种实表型性状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讨论了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云杉种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云杉球果长度、球果宽度、球果长宽比、球果干重、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和种子长宽比7个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VST)分别为48.63%,41.19%,24.59%,49.72%,61.63%,62.04%和5.00%,球果和种子的性状指数比单个性状稳定;种实性状表型分化系数的变幅为5.00%~62.04%,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41.83%;群体间变异(41.83%)稍小于群体内变异(58.17%)。7个种实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球果长度、球果宽度和种子长度为易测定和重要的种实表型性状;云杉种内群体的球果表型变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以纬度为主的单向变异模式,球果性状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纬度、年降水量和生态梯度值(EGA)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可将云杉群体划分为4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 天然群体 种实性状 表型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香榧种实性状变异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扬 姚小华 +2 位作者 王开良 任华东 常君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38,共4页
通过对安徽黟县、浙江富阳市、建德市3个地区野生香榧种实形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香榧在产地间性状差异较小(仅鲜重出核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变异幅度最大的为建德地区,其次为黟县地区,富阳地区相对较小;(2)产地内株间各项性状... 通过对安徽黟县、浙江富阳市、建德市3个地区野生香榧种实形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香榧在产地间性状差异较小(仅鲜重出核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变异幅度最大的为建德地区,其次为黟县地区,富阳地区相对较小;(2)产地内株间各项性状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变异幅度最大的是单种重(CV=26.33%),其次为单核重(CV=27.20%),最小的为核径(CV=9.21%);(3)香榧种实的重量与长、径的大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与长径比相关性不显著;香榧种子的大小和重量与其出核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种实性状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